本書探討的主要問題是網絡輿情的演化模式與應對策略。隨著網絡社會的崛起,作為現實社會“晴雨表”的網絡輿情成為不可忽視的頻發性社會現象。通過聚合民意,網絡輿情觀點的一致性不斷增強;通過交互傳播,網絡輿情在短時間內即可擁有規模龐大的信息受眾。因此,當突發事件或突發議題出現后,網絡輿情能夠迅速形成強大的社會合力,并產生深刻的社會影響。本書以社會動力學和復雜網絡理論為指導,運用建模、仿真與可視化分析等方法,揭示網絡輿情的發生發展規律,并由此提出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輿情應對策略。
網絡輿情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社會輿情形態,就其社會影響而言,微觀上它有利于具體的突發事件的妥善解決,維護特定個人或群體的基本權益;宏觀上通過調動廣泛的社會參與,它有利于推動社會的民主化進程,促進社會公平與社會正義。除了這些積極影響,我們還應當看到,網絡輿情也可能混淆視聽,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并導致新的社會風險或社會危機。因此,加強網絡輿情研究,特別是對網絡輿情的發展演化規律獲得更深層面的認知,并由此指導科學、有效的網絡輿情管理與應對策略是當前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具有不容忽視的社會價值。與其他網絡輿情研究著作相比,本研究納入了復雜社會網絡和社會動力學的分析視角,構建了基于多主體的網絡輿情演化模型,透過對模型結果的分析發現并驗證網絡輿情演化的內在規律。本研究具體的研究價值可以體現在學術和應用兩個層面,表述如下:
從學術層面來看,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社會輿情發生發展的媒介生態環境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基于現實社會得出的關于輿情或輿論的經典研究結論不可避免地要面臨解釋力降低的問題。一方面,新媒體的發展消解了信息生產者和信息消費者之間一直存在的邊界,在此情況下出現的網絡輿情及其演化過程就具有了特殊性;另一方面,雖然虛擬空間中的網絡輿情已經發展為當前學界較為關注的熱點議題,但是這些研究通常將網絡空間視作一個獨立輿論場域而欠缺與現實空間的信息交互。因此,揭示網絡輿情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能簡單地套用傳統輿情或輿論研究的相關成果。為此,立足媒介生態環境和現實社會環境兩方面的變化,研究網絡輿情的形成和演進過程,有助于揭示各種網絡輿情的本質特征,以及隱藏在這些特征背后的更深層次的動因和機理,從而進一步深化我們對人類復雜集群行為的產生與演進規律的認識和理解。
從應用層面來看,做好網絡輿情引導工作,消除網絡謠言、臆測等負面輿情信息的影響是當前政府管理部門急需解決的問題。2013年2月27日,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次會議上明確指出,“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而達成這一目標的前提就是深刻理解當前背景下的網絡輿情演進規律,因此,深入開展網絡輿情演化的相關研究工作,并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應對策略,是實現“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規范有序運行”的現實要求。
張偉,男,1986年生,管理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講師,中國社會學會網絡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主要從事網絡輿情與網絡社會治理、復雜網絡中的集群行為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發表的多篇論文被SCI、EI、CSSCI檢索。
及時章緒論1
及時節研究的背景與意義3
一、研究背景3
二、研究意義7
第二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9
一、網絡輿情傳播模式的相關研究9
二、網絡輿情觀點聚合的相關研究17
三、網絡輿情信息擴散的相關研究27
四、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32
第三節研究思路與方法33
第四節基本框架34
第二章網絡輿情演化研究的理論框架37
及時節概念界定39
一、網絡輿情39 及時章緒論1
及時節研究的背景與意義3
一、研究背景3
二、研究意義7
第二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9
一、網絡輿情傳播模式的相關研究9
二、網絡輿情觀點聚合的相關研究17
三、網絡輿情信息擴散的相關研究27
四、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32
第三節研究思路與方法33
第四節基本框架34
第二章網絡輿情演化研究的理論框架37
及時節概念界定39
一、網絡輿情39
二、網絡輿情演化47
第二節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輿情圖景50
一、民間輿論場的“高歌猛進”50
二、虛擬世界中的“眾聲喧嘩”51
三、輿情熱點的“聚散相和”53
第三節網絡輿情演化建模的相關理論54
一、社會動力學理論54
二、復雜社會網絡理論56
第四節網絡輿情演化模型的要素構成60
一、網絡輿情演化中的主體61
二、網絡輿情演化中的主體交互模式65
三、網絡輿情演化中的主體交互環境69
第五節網絡輿情演化的進程分解及其關系78
一、網絡輿情演化中的觀點聚合78
二、網絡輿情演化中的信息擴散79
三、交融—分階結構:觀點聚合與信息擴散的關系80
本章小結82
目錄彌漫與消彌:
網絡輿情的演化模式與應對策略第三章可視化分析技術在網絡輿情研究中的應用83
及時節網絡輿情分析方法及其實踐現狀85
第二節網絡輿情信息與可視化分析技術的耦合87
一、可視化分析概述87
二、網絡輿情信息特征及其與可視化分析技術的耦合89
第三節多種網絡輿情信息的可視化分析技術91
一、網絡輿情文本信息的可視化92
二、網絡輿情層次信息的可視化94
三、網絡輿情關系網絡信息的可視化96
本章小結98
第四章網絡輿情演化中的觀點聚合模型構建與仿真99
及時節觀點動力學的研究進展101
第二節Weisbuch-Deffuant模型及其應用104
一、Weisbuch-Deffuant模型的建模策略104
二、Weisbuch-Deffuant模型在網絡輿情演化中的應用106
第三節網絡輿情觀點聚合模型構建110
一、網絡輿情觀點聚合的基本規則110
二、復雜開放空間中的網絡輿情觀點聚合規則112
第四節模型仿真結果與分析114
一、個體觀點接受度對網絡輿情觀點聚合的影響114
二、信任閾值對網絡輿情觀點聚合的影響116
三、個體觀點初始分布對網絡輿情觀點聚合的影響119
四、網絡結構對網絡輿情觀點聚合的影響120
五、意見領袖對網絡輿情觀點聚合的影響124
本章小結127
第五章網絡輿情演化中的信息擴散模型構建與仿真129
及時節網絡輿情信息擴散中的個體作用模式131
一、網絡輿情信息擴散中的個體接觸過程131
二、網絡結構對個體接觸過程的影響133
第二節網絡輿情信息擴散模型構建135
一、倉室模型與復雜社會網絡135
二、網絡輿情信息擴散中的個體狀態轉移138
三、網絡輿情信息擴散模型的建立140
第三節復雜社會網絡中的網絡輿情信息擴散過程143
第四節網絡輿情信息擴散效果的敏感性分析145
一、模型主要參數的影響145
二、對網絡結構特性的敏感性分析149
三、對初始傳播者屬性的敏感性分析154
本章小結158
第六章網絡輿情傳播過程的可視化及其內在規律161
及時節微博輿情場域的用戶特征與傳播特質163
一、微博輿情場域的用戶特征163
二、微博輿情場域的傳播特質168
第二節網絡輿情擴散過程的可視化呈現:一個案例分析170
一、樣本案例的選擇與概況170
二、輿情事件整體傳播過程的可視化172
三、輿情事件信息傳播路徑的可視化175
第三節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輿情傳播規律179
一、網絡輿情傳播中的線性漸進規律179
二、網絡輿情傳播中的漣漪發散規律186
三、網絡輿情傳播中的交互推進規律191
本章小結195
第七章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輿情應對策略197
及時節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輿情應對困境199
一、現實社會境況帶來的網絡輿情應對困境199
二、媒介生態變遷帶來的網絡輿情應對困境200
三、引導思維滯后帶來的網絡輿情應對困境202
第二節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輿情應對原則203
一、網絡輿情應對的及時性原則203
二、網絡輿情應對的客觀性原則204
三、網絡輿情應對的適度性原則205
第三節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輿情應對策略205
一、逐步完善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205
二、構建公開、透明的輿情信息疏導通道206
三、重視發揮意見領袖的輿論引導作用206
本章小結207
參考文獻209
重要術語索引231
后記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