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影響全球史的中國謀略:孫子兵法圖書
人氣:127

影響全球史的中國謀略:孫子兵法

序 余秋雨 我的書房里,書籍更替的頻率很高,但有一套書一直安安靜靜地放著。這套書分量不小,長長一排多達六十多冊,書脊為青蓮色,上面的書名為白色,而封面的底色則是象牙色。這套書的總名,叫《中國歷代經典寶...
  • 所屬分類:圖書 >古籍>子部>兵家  
  • 作者:[徐瑜]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5730632
  •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3
  • 印刷時間:2013-03-01
  • 版次:1
  • 開本:大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編輯推薦

為什么讀經典?讀什么經典?怎么讀經典?

50余位臺灣名家解讀,好評如潮的傳統文化大眾讀本

余秋雨傾力作序,10余位文化名人隆重推薦

臺灣人從小讀到大,暢銷30年,影響海內外的國學啟蒙讀物

暢銷三十年,輻射五大洲華人圈

強大寫作陣容,力推中華傳統經典

時代華語圖書重金重磅獨家引進出版

作者簡介

徐瑜,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曾任政戰學校教授,現已退休。著有《創制復決兩權之研究》、《兵學的智慧》、《梁溪隨筆》、《梁溪雜語》等。

目錄

上篇

及時章 孫子的故事

第二章 吳楚的七十年爭戰

一、吳國的興起

二、申公巫臣的圖謀

三、楚國勢力的擴張與衰頹

四、吳楚初期之爭戰

五、吳楚中期之爭戰

六、吳楚后期之爭戰

第三章 孫子、伍員、闔閭的三角關系

一、伍員奔吳

二、伍員與闔閭

三、孫子與伍員

第四章 孫子輝煌的一戰

一、大戰前的準備

二、作戰計劃

三、初期三戰

四、決定性的兩戰

五、破楚入郢

六、申包胥乞師救楚

第五章 孫子的戰爭原理

一、慎戰原理

二、先知原理

三、先勝原理

四、主動原理

第六章 孫子的戰略原則

一、大戰略原則

二、國家戰略原則

三、軍事戰略原則

四、野戰戰略原則

附錄

一、古代的攻城器械

二、古代的守城器械

三、古代的火攻器械

下篇

及時章 決勝于廟堂之上——《始計》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二章 速戰速決——作戰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謀攻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四章 勝兵先勝——軍形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五章 正合奇勝——兵勢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六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虛實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七章 以迂為直——軍爭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八章 為將之道——九變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九章 處軍相敵——行軍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十章 地道將任——地形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十一章 勝敵之地、主客之道——九地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十二章 以火佐攻——火攻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第十三章 知敵之情——用間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話

四、概說

……

在線預覽

第四章 孫子輝煌的一戰

一、大戰前的準備

自伍員、孫子共同制定及執行“三分疲楚”的戰略后,楚國深受其苦。吳王闔閭三年時,就想用兵入楚疆,但是為孫子所勸阻,孫子考慮軍旅戰力未足,而且戰前的形勢安排未成,不宜用兵深入,因此仍然采取長期消耗的辦法。所以自闔閭三年之后,無歲不有吳師,楚國確已被擾亂至精疲力竭的地步。吳軍則一面攪擾牽制,一面又乘楚軍不備時,奪取重要據點。其較大的收獲是豫章之役,豫章在漢江淮水之間,即光州與壽州之間,是大別山區的出入通道。

吳王闔閭七年,吳人先引誘桐國(今安徽桐城)叛楚,再利用舒鳩(安徽省舒城縣)人密報楚國,說吳國誘使桐人反叛,留下軍旅防守,但是兵力不強,可以乘機襲取,同時還建議楚軍水路、陸路并進,以水師迎戰,以陸軍斷其后路。楚令尹囊瓦居然采用此建議,在這一年秋天出兵攻吳。

楚令尹囊瓦率水軍,公子繁率陸軍,水陸并進。不料吳人早知其作戰部署,先虛放舟船溯江而上,牽制楚國水師,再以陸軍埋伏舒鳩附近。公子繁之楚軍中伏大敗,逃到巢邑。吳人再以得勝之軍攻囊瓦水師,搶到楚人舟船,囊瓦敗逃,然后吳軍圍攻巢邑,捉住公子繁而歸。這一役之后,大別山麓以東,漢水、淮河一帶,全為吳國所有,各小國及東夷部落全部臣服,只要越過桐柏山、大別山,就可深入楚境了。

第二年,楚之屬國唐、蔡叛楚,引起北方諸侯會盟。唐之國君唐成公,蔡之國君蔡昭侯,原來都臣屬楚,以楚為霸主。兩位國君來朝時,蔡侯有二佩二裘,以一佩一裘獻楚昭王,另一佩裘自用,但是令尹囊瓦見佩裘俱為極品,向蔡侯索取,蔡侯不允,囊瓦便扣留在楚。不準蔡侯回歸。唐成公入朝時,駕車雙馬為“肅霜”名種,囊瓦也想得到,唐成公不允,同樣也扣留在楚,唐蔡兩君在楚三年不得回國,于是左右私下盜馬獻給囊瓦,囊瓦就先放了唐成公。蔡侯看見唐成公已回國,便獻出佩裘,也釋放歸國。蔡侯歸國后,怒氣填胸,矢志謀楚,于是奔走列國之間,并以世子元押在晉國為質,要借兵伐楚,晉定公且訴告周天子,于是在次年大會諸侯,準備與楚一戰。

闔閭九年三月,晉、宋、蔡、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齊、小邾,以及周天子之卿士劉卷,會于召陵(河南漯河郾區),準備進軍。但是主帥是晉國士鞅,優柔寡斷,各路諸侯又各懷二志,所以擾攘一陣便各自退兵,會盟便無疾而終。蔡侯自然大失所望,引軍回國時,經過沈國(今河南汝南東南及安徽阜陽西北一帶)時因為怨憤沈不會盟,就襲擊沈國,虜其君而殺之。這件事激起楚國之怒,興師伐蔡,包圍蔡邑。蔡昭侯看晉國不可恃,轉向吳國求援,愿意以次子干為質,請吳王闔閭出兵,于是吳國伐楚入郢的機會終于來到了。

二、作戰計劃

蔡侯求援的消息傳到,吳王闔閭便召伍員、孫子商議。闔閭說:“當初你們說還不能伐楚,現在的情形如何?”伍員、孫子回答說:“楚國主政的囊瓦,為人貪婪,唐、蔡都深為怨恨,君王如決定要攻楚,可以先結納唐、蔡兩國。”于是闔閭下決心“大伐”(大舉進兵),一面派使者通告唐、蔡,并征調兩國之軍;一面拜孫子為大將,伍員、伯嚭為副,闔閭之弟夫概為先鋒;另外以公子波留守都城以備越國;傾全國之兵,出發攻楚。

吳軍在孫子籌劃之下,其作戰計劃是分兩路進兵。南路一軍是主力,由潛邑越過大別山區,經峻山密林之地,由柏舉(湖北麻城)進入漢水地區。北路一軍乘舟渡淮水,在淮汭(安徽霍縣)一帶舍舟登陸,先行救蔡,再會同蔡國之軍,越大隧(河南與湖北交界之大勝關)、直轅(武勝關)、冥厄(平靖關)三隘口,進入漢水地區,以與南路軍會合,然后進入郢都。

至于楚軍之作戰,并沒有預定計劃。令尹囊瓦見吳軍救蔡,便解蔡之圍而退兵,并且向楚王告急,楚昭王即派沈尹戌率軍支援。沈尹戌來到后與囊瓦商議,由囊瓦率主力在漢水西岸采取守勢,沈尹戌自己則快速繞道至淮汭一帶破壞吳軍留下的舟船,然后退到大隧、直轅、冥厄三隘口,塞住吳軍去路,成包夾形勢,再由囊瓦以主力南北夾擊。沈尹戌之計劃是以吳人舍舟登陸,必然是以步兵為主,行動速度慢為依據的,所以計算行程必能搶在吳人之前,控制大隧、直轅、冥厄三隘口。而且楚軍也不清楚吳兵南路已進入大別山區,以為北路軍是主力,所以整個戰略部署上是被動狀態。

就地理形勢而言,楚國占其地利,吳軍伐楚只有四條路線可供取舍:一是溯長江而上,直達郢都;二是由潛、六、雞父等大別山隘口入山,由柏舉一帶出大別山,進入江漢平原;三是由淮河西上,經桐柏山、大別山之間的大隧、直轅、冥厄三隘口,渡漢水,入郢都;四是渡淮河,經陳、蔡,取道申、呂(河南南陽),入襄陽,直達江漢一帶。這四條伐楚的路線,及時條溯江而上,雖然便捷,但是水師力量有限,不解決楚國陸軍,隨時有被切斷后路之可能;第四條路線需要繞道楚國北方,而楚國為對付中原諸國,常屯重兵于北方,而且借道陳、蔡、申、莒諸國,軍旅難以保持其隱秘行蹤。所以孫子決定并采第二、三條作戰路線。

在當時而言,大別山區狉獉未辟,森木密布,是一個原始的未開發地帶,僅有少數夷族往來。因此楚國亦未在大別山區屯駐重兵防守,總以為天險難越,不料俁軍在孫子指揮之下,由不虞之道,行無人之徑,其主力部隊由潛邑(安徽霍縣東北)進入大別山區,即是采取奇襲的手段,待楚人發覺后,吳軍已至柏舉(湖北麻城)。倉促應戰,自然不敵,柏舉一失,吳軍便長驅直入郢都了。況且,越大別山入楚是孫子早已計劃的戰略,自闔閭三年起,吳軍便不斷掃蕩潛、六、巢、雞父、舒邑這一帶地區,務使掌握,楚人優勢形態已不存在,又不知依大別山布防,被吳人輕易度越,所以在交戰之前,楚國已屈居劣勢,再加上戰術失當,自然非敗不可了。

三、初期三戰

吳國依照其預定計劃,自淮汭舍舟登陸后,快速向大隧、直轅、冥厄三隘口推進,而楚軍主帥囊瓦也照著和沈尹戌的約定,在漢水西岸列陣。不料吳軍行軍速度驚人,很快就穿越三隘口。《呂氏春秋?孟秋紀》上說:“吳闔閭選多力者五百人,利趾(擅長行走者)者三千人,以為前陣,與荊楚戰,五戰五勝。”可見吳軍是選拔一批勇健士卒,突擊三隘口,先占地利,大部隊隨之而進,與楚軍隔漢水對峙。

形勢至此,若依照沈尹戌的計劃,囊瓦之楚軍堅守不出,待沈尹戌繞道其后,奪回三隘口,吳軍歸路切斷,仍有勝利之可能。但是兩個因素改變了囊瓦的決心:一是他聽說吳之南路一軍已度越大別山,直向柏舉而來,所以囊瓦心中不定;其次是大將武城黑及史皇均向囊瓦建議,吳軍翻山越嶺而來,其勢必然困疲,可以乘機迎擊,而且若等沈尹戌塞住三隘口夾擊,則功勞全為沈尹戌所有。于是囊瓦決定置當初夾擊計劃不顧,單獨揮軍與吳作戰。

另一方面,吳軍為誘使囊瓦移動,其北路一軍向東移動,一面與南路軍會合,而囊瓦認為吳軍不渡漢水,必然因深入楚地而心怯,于是下令追擊。吳軍沿小別山退到大別山區的舉水(湖北麻城東)以東下寨,吳軍南北路已經會師,囊瓦始終以為吳之北路軍是主力,到這個時候才知道估計錯誤,但為時已晚。

自闔閭九年出兵伐楚,到吳楚列陣舉水,已經是十一個月了。吳軍深入楚地三個月之久,南北兩路分進,會師之后,合擊的態勢已成,便開始向楚軍發動攻擊。吳軍前鋒夫概以堅木為棒,直沖楚軍,楚人未曾見過這種打法,前軍一亂,吳軍乘勢一擁而上,楚軍敗了及時仗。

其后楚軍乘黑夜來劫吳人大寨,結果反遭吳人埋伏,大敗而退,依柏舉山區一帶防守。囊瓦連敗之下,頗為煩惱。這個時候,楚昭王知道吳人已入楚疆,恐戰陣失利,派大將薳射率兵來援。薳射與囊瓦意見不合,囊瓦主張與吳軍決戰,薳射則主張依照沈尹戌的計劃,堅守不戰,以待其塞住三隘口后會師進擊。囊瓦自認是楚之令尹,責薳射不聽號令,薳射則瞧不起囊瓦貪鄙無能,雙方便各自分開立寨。名雖互為犄角,但是相去有十余里,正好給予吳軍各個擊破之機會。

吳軍先鋒夫概看出楚軍將帥不和,正是破楚良機,于是便以本部五千人馬,攻入囊瓦營寨,其余主力隨之攻入。囊瓦見勢不妙,乘亂脫逃,奔往鄭國而去。大將武城黑、史皇均戰死,囊瓦這一部分楚軍全遭消滅。當囊瓦營寨受攻擊時,薳射不動,亦不救援,只是收編囊瓦殘部,重整軍容。吳軍見薳射軍嚴陣以待,也勒兵不進,雙方又各立營寨,對峙數日,初期三場作戰,暫時告一段落。

四、決定性的兩戰

薳射與吳軍對峙數日,吳軍不攻,楚軍亦不敢妄動,但是長久耗下去也不是辦法,于是薳射想到逐次后退之法,希望把兵力往后撤,等沈尹戌自北方回來會師,再作打算。于是以其子薳延先行,自己斷后,慢慢退到清發水(湖北安陸西之涢水)東岸,列陣以待,準備背水一戰。吳軍多主張乘勝進攻,但是夫概反對,認為困獸之斗,徒耗戰力,待楚軍半渡時,再發動攻擊。果然,薳射見吳軍不戰,便下令渡河,楚軍渡過十分之三、四的兵力時,吳人發動攻勢。楚軍到這個時候,背水列陣的氣勢已衰,士卒一心只想搶著過河,無心戀戰,軍士爭著上船,一片混亂,薳射只有棄軍而逃,被夫概一戟刺死。

已渡河之楚軍,由薳射之子薳延率領,撤退到雍澨(今湖北省京山縣)附近,人困馬乏,正埋好鍋,煮熟了飯時,吳兵已經追到,楚軍棄食而逃,吳兵正好飽餐一頓,繼續追擊,包圍薳延之殘部。這個時候,沈尹戌的軍旅從三隘口趕來,吳軍暫退列陣,準備決戰。

沈尹戌本來是照計劃行事,先至河南方城一帶調取駐守北疆之楚軍,先南下至淮汭摧毀吳人舟船,再塞住大隧、直轅、冥厄三隘口,斷吳軍后路。不料吳軍先過三隘口,沿大別山山麓與其南路吳軍會師。等沈尹戌得知這個消息后,中途折回,不及一個月的時間,楚軍的形勢已無可挽回了。沈尹戌趕回后,在雍澨一帶列陣,他已經看出情況不妙,所以命薳延回郢都通報楚昭王固守城池,一面下決心死戰成仁。這一戰是吳楚的一戰,也是規模較大的一戰,雙方都竭盡全力搏殺。沈尹戌存必死之志,所以雙方接觸時,吳軍不敵其鋒,往后稍退。

調整陣勢后,吳軍再度發動攻勢,以強弩在前,短兵在后,全力沖殺。吳軍因深入客地,唯有求勝才能生存,楚軍則身居散地,士卒思歸,雖然沈尹戌身先士卒,但是在沖殺之中,身負三創,楚軍見主帥重傷,氣勢大衰,吳軍則聲威大振。楚軍不敵敗退,沈尹戌的部將吳句卑保護他沖出重圍,這時沈尹戌已傷重臥于車中,為免被吳人擄去,便命令吳句卑割下他的首級,向楚王回報。沈尹戌一死,楚軍大亂,士無斗志,吳軍遂獲得的勝利。雍澨一戰,楚國全部主力均被消滅,吳軍渡過漢水即可長驅直入郢都了,楚國的命運到此也已經決定了。

初期三戰中的前兩戰,楚帥囊瓦敗于心怯、貪而無勇、受頓挫而生膽怯。其后薳射來援,雙方又不能合作,各自為戰,這一點囊瓦固然應負責任,但薳射按兵不動,眼看友軍被消滅而不救援,也難辭其咎。其后,列陣堅守,以逸待勞,原不失為良策,但是守而不能久,等不及沈尹戌的援兵趕來,就往后撤退,以至于遭吳軍半渡而擊之,一敗不可收拾。等到沈尹戌率軍趕到,楚軍的失敗形勢已難挽回,雖奮勇力戰,一鼓作氣,暫時擊退吳軍,可是再而衰,三而竭,終不能抵擋吳軍的聲威。雍澨大會戰兵敗身死,楚國無險可守,無兵可用,只有坐待吳軍圍郢都而已。

五、破楚入郢

楚軍兵敗的消息傳來,楚昭王君臣惶怖不安,國事由異母兄子西、子期決定。楚國之郢城外,另有麥城及紀南城為犄角,于是派將軍斗巢守麥城,派將軍宋木守紀南,準備作頑抗。吳軍先取麥城,再決漳江之水灌入紀南城中。水勢直淹郢城之下,吳軍自山中砍竹造筏,乘水直攻郢城。楚昭王看麥城與紀南均失,郢都早晚難守,于是棄郢而逃。楚國軍旅見國君出亡,無心守城,吳軍遂得破城而入。這24小時是十一月庚辰日,楚昭王十年,吳王闔閭九年,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

自十一月庚午日,吳楚戰于柏舉,破囊瓦之軍,到同月庚辰日入郢都為止,共計十日。吳軍一路追擊,戰線之長,追擊之猛,是春秋時代所未有。春秋時代的大戰,如城濮、殽、邲、鄢陵諸戰役,都是會戰于一地,決戰一日即告結束,從沒有這樣猛打猛追的,也沒有決戰十日之久的。孤軍深入敵國,轉戰千里之遙,還能發揮無與倫比的戰斗力,柏舉、清發水、雍澨三戰,幾乎殲滅楚國全部軍旅,也是前所未有的戰例。若不是一代兵學大師孫子擔任主將,吳軍不可能有如此優異之表現。難怪司馬遷在《史記》上稱贊說:“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郢都城破,楚昭王攜其妹季芊,由大夫針尹固駕舟溯江西奔。為防止吳軍追來,于是放出楚宮中的象群,在象的尾巴上系住火把,縱之向吳軍奔去,遂得以脫逃。這個以火驅獸奔敵的方法,也是歷史上的及時次。百余年后的田單火牛陣,極可能是以火象陣為藍本的。

吳軍入郢之后,楚國君臣各自逃散。由于倉惶逃出,家室都不及帶走,吳君臣分別住進楚君臣之宮府。《左傳》上說“以班處宮”,即是吳王入楚王之宮,吳大夫入楚大夫之府,吳諸將入楚諸將之舍,其余吳軍亦乘機大肆搶掠,郢都寶貨財物盡為吳軍所有。吳先鋒夫概與公子山為爭奪囊瓦之宮府,幾乎互相用兵攻戰,可見吳人入郢后之種種暴行。孫子對吳軍之行為自不贊同,亦曾苦勸吳王,但是吳王不聽,一心貪戀楚國之宮室美女及寶貨財帛,占據郢城九個月之久。但是,楚國雖敗,在這一段時間中,卻沒有一個楚國臣子投降吳國。吳軍雖強,能破楚而不能治楚,不得不退回吳疆,楚之君臣這一次的表現,還是相當有氣節的。

吳軍入郢后另一件大事是為伍員報仇。伍員之世仇楚平王在吳軍入郢時,已死去十年之久,但是伍員之積恨難消,找出平王之棺,拽出尸身,鞭尸三百。伍員這種報仇之手段,逾出常情,為當時人所不諒解,所以楚大夫申包胥使人對伍員說:“你的報仇手段,不覺得太過分了嗎?你曾是楚平王的臣子,侍奉過平王,現在竟做出毀尸侮辱之事,豈是合乎道理的做法?”伍員聽到后說:“日暮路遠,就算我是倒行而逆施之于道好了。”可見伍員在當時已經達到瘋狂之狀態。司馬遷在《史記》上說:“怨毒之與人,甚矣哉!”一切禮法約束都不在伍員眼下,申包胥的勸告當然是聽不進去的,于是申包胥北上秦國,請兵救楚。

六、申包胥乞師救楚

申包胥,姓公孫,因為曾受封于申,所以叫申包胥。在伍員沒有出奔楚國前,兩人是至交好友。伍員逃亡之時,曾對包胥立誓滅楚,申包胥說:“子能覆楚,吾必存楚;子能危楚,吾必能安楚。”十余年后,伍員帶著楚軍打入郢都,楚國已在覆亡之邊緣了,因此申包胥在勸告伍員無效后,趕赴秦國求援。

當時的秦,與楚國有姻親關系。楚昭王之母,即是楚平王奪自太子建的孟嬴,孟嬴是秦哀公之妹,因此申包胥奔赴秦廷哭求。秦哀公原來不許,但是申包胥在朝廷上痛哭,七日七夜不止,秦哀公受他的感動,答應出兵,以兵車五百乘(約三萬六千余人)救楚。

吳軍在郢都燒殺擄掠,早已引起楚國人的反感,楚國諸大夫出亡在外的,都分別召集楚人抗吳,像斗辛、王孫圉、王孫由于、宋木、斗懷、薳延、子西等,各自與吳軍交戰,雖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對吳軍的干擾很大。申包胥自秦借兵回來后,便與這些力量結合在一起。

吳王闔閭十年,楚昭王十一年,即吳軍破郢后第二年的六月,秦軍由子蒲、子虎為將,在楚人引導之下,進入楚境。吳王闔閭令夫概率軍迎戰,雙方交戰于沂(今湖北棗陽東)。吳軍入郢七個多月,士氣斗志都消磨在擄掠之中,楚人則悲憤填膺,秦軍又是新銳,所以一經接戰,夫概就大敗而退。夫概兵敗后,恐怕回去受闔閭責罰,另外再盤算形勢并不樂觀,不如及早抽身而退,于是棄下闔閭不顧,帶領自己的人馬潛歸吳國,同年的九月在吳國自立為吳王。

闔閭聽到夫概潛回吳國自立,才感覺事態之嚴重,楚國既不肯臣服,秦軍又已直迫而來,乃急急撤兵東歸。秦、楚聯軍乘機反攻,在公壻之溪(湖南岳陽東北)追上吳軍。吳軍無心戀戰,敗了一仗,不過吳軍雖敗,仍是訓練有素的勁旅,秦、楚聯軍也無法消滅吳軍。照伍員等人的意思,還想再找機會決戰。伍員說:“楚人雖勝了一仗,但是我們還有足夠的戰斗力,未曾受損。”但是孫子勸告他說:“我們破了楚國國都,逐走昭王,又挖了平王的墓,毀了尸體,這樣也實在是夠了。”于是吳軍終于退出楚國。闔閭回國后,引兵攻夫概。夫概逃走,投靠楚國,楚國居然也收容了他,封在棠溪(今河南省遂平縣西),用以牽制吳國。

破楚入郢是闔閭一生霸業的巔峰,也是伍員揚眉吐氣的時刻。但是就孫子來說,整整一年的征戰對他的思想看法必然有很大的影響。孫子不是主張殺伐無度的人,相反,他是力主慎戰的。吳軍進入郢都后,種種作為必然引起他的感慨,闔閭貪戀楚國的宮室寶貨,伍員戮墓鞭尸的行為,想來也看在孫子的眼里。六年的策劃部署,千里轉戰攻伐,只為了宣泄私人的怨恨和燒殺擄掠一番嗎?這決不是寫出十三篇《兵法》的孫子所愿意看到的。在吳國君臣陶醉于勝利中時,只有孫子能體會出盛極而衰的道理。所以吳軍歸國之后,孫子就引退求去,隱居終老。

破楚入郢后,吳國威震諸侯。闔閭十一年,即吳軍班師回國后第二年,楚國為報破國之恨,以水陸并進,攻伐吳國,結果水軍敗于長岸一帶,陸軍敗于繁陽(河南省新蔡縣)。楚國大感恐慌,為防吳人再度入侵,因而都于鄀(今湖北宜城),國勢一蹶不振,終春秋之世,沒有與吳抗衡的能力,但是吳國也受越國之牽制,而致淪亡越人之手。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好值得一看,趕上活動買的非常高興很開心,活動很便宜,值得購買。

2016-10-02 14:19: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不錯 沒什么問題,物流也很快 一直在當當買書~相當好。

2016-11-09 19:30:21
來自小熊貓**的評論:

《孫子兵法》落地化也許很難,但是能去學著去做,應該也還是不錯的吧。

2015-01-27 11:54:59
來自冬天一**的評論:

想了解下孫子兵法,剛好看到這本書是優惠價格,買來看看,覺得還是不錯的!

2015-06-20 13:36:52
來自鹿***(**的評論:

該書裝幀很好,內容豐富,翻譯流暢,值得收藏和一讀!

2017-02-13 15:36:00
來自霖子007**的評論:

一直很期待比較有可讀《孫子兵法》,這本還是比較不錯的,繼續慢慢讀吧

2015-09-21 23:16: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給學生講到孫子兵法與企業競爭所以買來看看,書很不錯,里面穿插了許多故事,讀著不會很乏味。

2015-07-13 12:48:33
來自bingsha**的評論:

總看抗日劇,鬼子都張口閉口“孫子兵法”,感覺作為國人卻學習不夠,太慚愧了!

2015-11-24 12:20:48
來自jchuini**的評論:

影響全球史的中國謀略.很好的學習經典的入門書。值得收藏的好書。

2015-09-23 04:52:4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直在當當買東西,當當的東西不錯,性價比很高,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這套書我很喜歡。

2017-03-26 16:04:58
來自請叫我**的評論:

很實惠,不妨買來了解孫子兵法,領悟古人的偉大謀略!!

2015-04-13 22:06: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非常適合也特別喜歡。孫子是值得欽佩的兵學大師。

2015-05-29 15:38: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當當網買書,很放心,紙質很好,還沒開始閱讀,讀完后再說一下感想,這是我們應該知道、拜讀的一本書,這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智慧結晶

2016-07-05 14:59: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兒子問:“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不是一樣的?”當娘的實在是知識淺簿,所以我都買回來,請自行研究!

2015-11-08 14:10:11
來自凝婧**的評論:

書很好,順便宣傳一下:【傷感的一幕】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南極海冰融化導致企鵝棲息地減少,食物更難尋覓,大批企鵝幼崽死亡。圖中的企鵝媽媽嘗試哺喂死去的企鵝寶寶,企鵝爸爸心疼地過去安撫。

2014-02-16 23:05:39
來自霞***(**的評論:

做為一個中華民族的后人書架上怎么可以一本孫子兵法呢?雖然不能活學活用,多少有點啟迪吧

2017-05-31 13:44:32
來自小狐仙**的評論:

當天拿到就看了一小半啦,前面有關于孫子的故事很吸引人,喜歡~

2015-10-27 09:07:49
來自lxf沉默**的評論:

都說孫子兵法是一本歷史上帶兵打仗很神奇的一本書,建議喜歡軍事的朋友可以買看看,這本書印刷很好,排版也很好。

2016-02-02 21:19:5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古代經典!在現代同樣能引人深思,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2016-04-23 10:11: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的一本書 可以更好的了解孫子到底在想什么

2016-03-15 15:00:11
來自***(匿**的評論:

先買了再說,其實孫子兵法我有好幾個版本,這個系列的解釋挺有意思的,在看中。

2016-12-25 19:08:44
來自閑***(**的評論:

孩子以前喜歡讀兒童版的三十六計、孫子兵法,現在再買一次適合長大了的孩子看的版本。

2017-03-21 23:38:27
來自***(匿**的評論:

看過孫子兵法,你就知道,中國向往和平,但是打仗從來不差!華夏威武!

2017-05-11 09:18:4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孫子兵法》為戰略指導方略,作為中國人,我們的祖先在兩千多年以前就有如此的見識,形成系統的理論,是我們的驕傲

2016-12-28 20:22: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漢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2015-06-29 14:47:20
來自liujunh**的評論: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的這套書,共20本,是臺灣地區的名家對中國古代最經典的20本書進行解讀與賞析,文筆流暢,質量非常好。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我認為在某些方面,臺灣做的要比大陸好,這套書正是如此。前一段有幾本缺貨,這次終于買全了,很高興。孫子兵法,經典中的經典。

2016-04-23 10:56:49
來自水玲羽**的評論:

影響全球史的中國謀略--孫子兵法(余秋雨作序,于丹等10多位文化名人傾力推薦。臺灣人從小讀到大,暢銷30年,50余位臺灣名家解讀,好評最多的傳統文化大眾讀本。 告訴你什么是經典?為什么讀經典?如何讀經典? )

2015-05-13 08:30:30
來自飛翔草**的評論:

一套二十本,買了喜歡的十一本。這本是對孫子兵法的解讀,上篇總體介紹,并對其兵法思想進行解讀,下篇對原文詳細說明,每章包括原文、注解、白話和概說。比一般的孫子兵法解說的更深刻。

2016-12-12 22:34:1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