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俗文學創作著稱于世的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留給后人的不僅有“三言”,還有不少用淺近文言文寫成的名篇佳構。《智囊》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智囊》是馮夢龍搜集的子史經傳與筆記叢談中有關智慧的故事集,是一部幫助人們排憂解難和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全書共分為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十部共計二十八個小類。全書既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大謀略,也有士卒、漂婦、仆奴、僧道、農夫、畫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聰明才智。這些故事匯成了中華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
一本輯錄了中國古代奇人智士思想智慧故事的奇書;一本表達了馮夢龍的政治見解和思謀韜略的經典,被稱為“中國古代智慧寶石的錦囊”。碰撞智慧、呈現智謀,妙趣橫生、情節生動。不論是經邦治國,高瞻遠矚,還是出奇制勝,決勝千里,抑或是輕取富貴、全身持家,古人的種種智慧韜略,幾乎收攬無遺。讀此書如入寶山,金玉琳瑯,美不勝收。愿大家在恣情賞覽之余,都有所斬獲,攜得幾件寶貝歸來。
馮夢龍(1574年-1646年),名夢龍,字猶龍,別署龍子猶,明末長洲人,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其著名作品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
[智 囊 目錄]
見大卷一
遠猶卷二
通簡卷三
迎刃卷四
知微卷五
億中卷六
剖疑卷七
威克卷八
識斷卷九
靈變卷十
應卒卷十一
敏悟卷十二
善言卷十三
制勝卷十四
見大卷一
[原文]
一操一縱,度越意表。尋常所驚,豪杰所了。集《見大》。
[譯文]
一操一縱,往往在預料之外,這是平凡的人最害怕碰上,豪杰之士卻最能拿捏分寸的地方。集此為《見大》卷。
1.太公 孔子
[原文]
太公望封于齊。齊有華士者,義不臣天子,不友諸侯。人稱其賢。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誅之。周公曰:“此人齊之高士,奈何誅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諸侯,望猶得臣而
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棄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為教首,使一國效之,望誰與為君乎?”
評:齊所以無惰民,所以終不為弱國。韓非《五蠹》之論本此。
少正卯與孔子同時。孔子之門人三盈三虛。孔子為大司寇,戮之于兩觀之下。子貢進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夫子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于此,則不免于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誅也。”
評:小人無過人之才,則不足以亂國。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駕馭,則又未嘗無濟于國,而君子亦必不概擯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門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與同朝共事乎?孔子下狠手,不但為一時辯言亂政故,蓋為后世以學術殺人者立防。
華士虛名而無用,少正卯似有大用,而實不可用。壬人僉士,凡明主能誅之。聞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當誅也。唐蕭瑤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開元六年,河南參軍鄭銑陽、丞郭仙舟投匭獻詩。敕曰:“觀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時用不切事情。宜各從所好,罷官度為道士。”此等作用,亦與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盡令出家,諂道者即為道士,則士大夫攻乎異端者息矣。
[譯文]
太公望被周武王封于齊這個地方。齊國有個叫華士的人,他的做人原則是不臣服于天子,不結交諸侯,人們都稱贊他很賢明。太公望派人請他三次他都不肯到,就命人殺了他。周公問太公說:“他是齊國的一位高士,怎么殺了他呢?”太公望說:“不臣服天子、不結交諸侯的人,我太公望還能將他臣服、與之結交嗎?凡國君無法臣服、不得結交的人,就是上天要遺棄的人。召
他三次而不來,則是叛逆之民。如果表揚他,使他成為全國民眾效法的對象,那要我這個當國君的何用?”
評:齊國從此沒有懶惰的人,始終沒有淪為弱小國家。韓非《五蠹》的學說就是以此為本。
少正卯是和孔子同時代的名人,孔子的學生曾被少正卯蠱惑,數度離開學堂,使學堂由滿座成為空虛。孔子做大司寇的時候,就下令在宮門外殺了少正卯。子貢向孔子進言道“: 少正卯是魯
國的名人,老師您殺了他,會不會不恰當啊?”孔子說:“人有五種罪惡,比盜竊還要可惡:及時種是心思通達而陰險,第二種是行為乖僻而固執不改,第三種是言辭虛偽而能動人心,第四種是記取非義、多而廣博,第五種是順應錯誤而認為理所當然。一般人只要有其中一種罪惡,就會被君子誅殺。而少正卯是五種罪惡都有,是小人中的小人,不能不殺。”
評:小人沒有過人的才能,就不能禍亂國家。假使有才能的小人能接受君子的指引,未嘗對國家沒有好處,而君子也不應一概摒棄他們。可是少正卯煽動迷惑孔子的弟子,幾乎要壓過孔子,還能和他同朝共事嗎?孔子狠心下手,不只是為了阻止當時以口才便捷擾亂政局的狀況,也為后世以學術原因殺人樹立了榜樣。
夸夸其談的人徒具虛名而無實用;少正卯則好像很有用,實際上不可用。徒有口才而心術不正的小人,賢明的君主就應該殺了他。名人隱士,只有大圣人才能認識到其該殺的理由。唐朝蕭瑤癡迷于拜佛,太宗命令他出家。玄宗開元六年,河南參軍(官名,參謀軍務,唐代兼管一郡軍務)鄭銑陽、丞郭仙舟獻詩陳情,玄宗下詔:“看詩中的意思是在推崇道教。這種思想不切合時代的要求,當依其個人的喜好,免去官職做道士吧!”這種做法和圣人的行事正相吻合。假使癡迷佛、道的人都讓他們出家做和尚、道士,那么士大夫以邪說異端攻擊正道的事情就可以平息了。
2.諸葛亮
[原文]
有言諸葛丞相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愿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劉景升父子,歲歲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評:子產謂子太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太叔為政,不忍猛而寬。于是鄭國多盜,太叔悔之。仲尼曰:“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商君刑及棄灰,過于猛者也。梁武見死刑輒涕泣而縱之,過于寬者也。《論語》“赦小過”,《春秋》譏“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譯文]
有人批評諸葛亮制定的法令太嚴苛,很少赦免罪人。諸葛亮回答說:“治理天下應本著至公至德之心,而不該隨意施舍不當的小恩小惠。所以漢朝的匡衡、吳漢治國理政就認為無故開赦罪犯不是好事。先帝(劉備)也曾說過:我曾與陳元方、鄭康成交往,從他們的言談中,可洞悉天下興衰治亂的道理,但他們從沒說過赦免罪人是治國之道。又如劉景升父子(劉表、劉琮)年年都赦免人犯,對治理國家有什么幫助呢?”后來費祎主政,采用姑息寬赦的策略,西蜀的國勢因此削弱不振。
評:子產對太叔說:“只有具有大德的人,才可以用寬容的方法來治理人民;次一等的就只能用嚴厲的律法來治理了。猛烈的大火,人看了就感到害怕,因此很少有人被燒死;平靜的河水,人們喜歡接近嬉戲,卻往往因此被淹死。所以用寬容的方法治理國家是很困難的,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后來太叔治理國家,不忍太過嚴厲,于是鄭國盜匪猖獗,太叔非常后悔。孔子說:“政令過于寬容,百姓就會輕慢無禮,這時就要用嚴厲的律法來約束他們;過于嚴厲,百姓又可能凋殘不堪,這時則要用寬松的政令來緩和他們的處境。用寬容來約束殘弊,用嚴厲來整頓輕慢,這樣才能做到人事通達,政風和諧。”商鞅對棄灰于道的人也處以黥刑,這樣就太過嚴苛了;梁武帝每見有人要被執行死刑就流淚,并釋放他們,這樣又太過寬容。《論語》有“對小的過錯予以寬容”的說法,而《春秋》曾譏斥“那些放縱有大過錯的人”,二者只有調和得當,才能實現政事的和諧。
3.漢光武帝
[原文]
劉秀為大司馬時,舍中兒犯法,軍市令祭遵格殺之。秀怒,命取遵。主簿陳副諫曰:“明公常欲眾軍整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奈何罪之?”秀悅,乃以為刺奸將軍,謂諸將曰:“當避祭遵。吾舍中兒犯法尚殺之,必不私諸將也!”
評:罰必則令行,令行則主尊。世祖所以能定四方之難也。
[譯文]
東漢光武帝劉秀做大司馬的時候,有一次他府中的一個奴仆犯法,軍市令祭遵殺了這個人。劉秀很生氣,命令部下將祭遵收押。主簿陳副規勸道:“主公一向希望能夠軍容整齊,紀律嚴明,現在祭遵依法辦事,正是遵行軍令的表現,怎么能怪罪他呢?”劉秀聽了很高興,不但赦免祭遵,而且讓他擔任刺奸將軍。又對所有的將士們說:“你們要多避讓祭遵!我府中的奴仆犯法尚且被他殺了,他肯定不會偏袒你們的。”
評:賞罰分明,軍令才能夠推行,軍令暢行無阻,主上自然受到尊重。劉秀正因為如此才能平定四方的戰亂。
4.孔子
[原文]
孔子行游,馬逸食稼。野人怒,縶其馬。子貢往說之,畢詞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聽說人,譬以太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乃使馬圉往謂野人曰:“子不耕于東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馬而予之。
評:人各以類相通。述《詩》《書》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誤國也。馬圉之說誠善,假使出子貢之口,野人仍不從。何則?文質貌殊,其神固已離矣。然則孔子曷不即遣馬圉,而聽子貢之往耶?先遣馬圉,則子貢之心不服。既屈子貢,而馬圉之神始至。圣人達人之情,故能盡人之用。后世以文法束人,以資格限人,又以兼長望人,天下事豈有濟乎?
[譯文]
孔子有24小時出游時,他的馬掙脫了韁繩,啃食路邊地里的莊稼,農夫非常生氣,捉住馬并把它關了起來。子貢前去要馬,放下架子低聲下氣地懇求農夫,沒想到農夫根本不理他。孔子說:“用別人聽不懂的道理去說服他,就好比請野獸享用太牢(祭祀時所用的牛、羊、豬三牲,是最豐盛的祭品),請飛鳥聆聽《九韶》(古樂名)一樣。”于是孔子改派馬夫前去要馬,馬夫對農夫說:“你從未離家到東邊去耕作,我也不曾到西邊來,但兩地的莊稼長得一模一樣,馬兒怎知那是你的莊稼而不能偷吃呢?”農人聽了覺得有道理,便把馬兒還給了馬夫。
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對粗人談論詩書,這是不知變通的讀書人所以誤事的原因。馬夫的話雖然有理,但這番話若是從子貢口中說出來,恐怕農夫仍然不會接受。為什么呢?因為子貢和農夫兩人的學識、修養相差太遠,彼此早已心存距離;然而孔子為什么不先讓馬夫去要馬,而任由子貢前去說服農夫呢?因為如果一開始就讓馬夫前去,子貢心中一定不服氣。如今不但子貢心中毫無怨尤,也使得馬夫有了表現的機會。圣人能通達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盡其才。后世常以成文的法規來束縛人,以各種資格來限制人,以擁有多種長處來期望人。這樣,天下之事怎么還能有成功的希望呢?
5.胡世寧
[原文]
少保胡世寧,為左都御史,掌院事。時當考察,執政請禁私謁。公言:“臣官以察為名。人非接其貌,聽其言,無以察其心之邪正、才之短長。若屏絕士夫,徒按考語,則毀譽失真,而求激揚之,難當矣。”上是其言,不禁。
評:公孫弘曲學阿世,然猶能開東閣以招賢人。今世密于防奸,而疏于求賢,故臨事遂有乏才之嘆。
[譯文]
明孝宗時,少保胡世寧擔任左都御史,負責掌管都核院的事。當時正要考核執政的官員,有人請孝宗下令禁止百官私自拜訪都御史。胡少保向孝宗進言說:“為臣的職責是負責考察官員。如
果不觀察一個人的外貌、聆聽他的言談,就無法知道他心地是否正直、才能是否出眾。如果禁止御史接觸官員,只按照別人的評語來做判斷,那么毀譽就失去了真實性。想要適當地激勵選拔
人才,就很難辦到了。”孝宗同意他的奏言,于是沒有實施該項禁令。
評:公孫弘從事邪曲不正的學術,又善于阿諛奉承,卻能開設東閣,招請賢人。當今之世,光顧著防范奸人卻忽略了招攬賢人,所以一旦有事,就會感覺無人可用。
6.燕昭王
[原文]
燕昭王問為國。郭隗曰:“帝者之臣,師也;王者之臣,友也;伯者之臣,賓也;危國之臣,帥也。唯王所擇。”燕王曰:“寡人愿學而無師。”郭隗曰:“王誠欲興道,隗請為天下士開路。”
……
不錯、喜歡
整體感覺不錯
書確實不錯,而且夠實惠的!
喜歡國學經典,慢慢品味
第二次在當當買書。5.9一本,性價比超高,39元就可以免運費,超值的!比在實體店買便宜多了!唯一不足是,那么大的商城,收貨地址竟然沒有我們這地方可選擇,有點失望,這跟某東比實在差太遠了!希望改進。
女兒喜歡的書,質量不錯,喜歡的可以收,我是把全套都收齊了
包裝好,質量好,性價比高
奇葩人,看古怪書
不錯的書籍
非常喜歡!
縱觀中國書面語言的歷史發展脈絡,越來越散文化,到新文化運動后,白話文已成為趨勢。新社會出生的一代人,已經很難理解古人的語言體系,如同學習一門新的外語。雖然現在是現代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生產關系很難說有多大變化。中國沉淀了幾千的傳統文化,依然有著強大的精神力量,會給我們指明人生的方向。因此,重拾文言文,重拾中華國學,彌補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我們將受益匪淺!
了解有智囊這本書,喜歡它的編排。
紙張不錯,還有淡淡書香味。就愛精簡版。
性價比高,資源豐富
不錯,一次性買了16本。因為部分書已經買過其他版本的,所以就沒有重復買。不過一直很喜歡這個系列的書,短小干練而且攜帶方便,薄薄的,很適合放在包里一本,閑暇空隙里慢慢品讀,偶爾心情不好,坐在那里手抄一段,心情就也跟著平靜下來了。打算以后買齊所有系列吧。
閑暇時閱讀,了解一下先賢的智慧
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很滿意
這本書值得推薦給其他朋友。
書收到了,還不錯。
輕巧方便,適合攜帶
買完第二天就5折
書不錯但是為什么只有一本用塑料薄膜包了其他都不包
不錯的書,小巧,放包里隨身攜帶也方便。比較難懂。
朋友很喜歡,北京江水平裝修隊,先裝修,后付款,不管找不找我們裝修都可以加qq2982746906,萬張效果圖免費送。
包裝可以,小巧便于攜帶!里面都是一些歷史人物的介紹,喜歡的可以買看看,拓寬知識面!
紙張一般,字體大小設計不是很喜歡,不過因為喜歡內容,就懶得退換貨了,唯一一次在當當買的不太開心。
包裝裂開了,里面的書積滿了灰,并且50元無門檻券也被油性筆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