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憲法的實施和憲法權利的實現(xiàn),需要一個思想厚重、體系完備、邏輯清晰并能切實反映時代訴求的憲法權利理論的支撐。作為對憲法權利理論的一種探索,劉茂林所著的《中國憲法權利體系的完善(以國際人權公約為參照)》從人、共同體、憲法的相互關系出發(fā),提出并嘗試論證有關"憲法權利體系"的理論,認為憲法權利體系在實現(xiàn)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功能上是一個具有耦合性的系統(tǒng),由"憲法權利價值體系"、"憲法權利規(guī)范體系"、"憲法義務體系"與"憲法權利運行體系"四部分構成。在此基礎上,《中國憲法權利體系的完善(以國際人權公約為參照)》從中國憲法權利的歷史發(fā)展和現(xiàn)實狀況出發(fā),通過與國際人權公約比較,提出了完善中國憲法權利及其體系的設想和建議。
劉茂林所著的《中國憲法權利體系的完善(以國際人權公約為參照)》思考和試圖回答的主要問題是中國憲法權利體系的完善。中國憲法權利體系為什么要完善?何以選擇國際人權公約作為完善的藍本和參照?如何完善?對于此三個問題的關注構成《中國憲法權利體系的完善(以國際人權公約為參照)》的框架。
劉茂林,男,1963年10月生,漢族,湖北天門人。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豆ㄔu論》主編,精品課程《憲法學》負責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憲法學》課題組主要成員。任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司法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法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是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雜志近100篇,出版《當代中國地方制度》、《農(nóng)民法律意識與農(nóng)村法律發(fā)展》等多部著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攻關項目、教育部資助中青年教師基金項目等課題多項。獲第六屆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人文社科)二等獎,司法部"全國法學研究和教材"二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獎項,并被評為"全國教師"。楊貴生,男,1979年7月生,苗族,貴州凱里人,貴州師范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等課題頌,在《鄭州大學學報》等刊物上十余篇。秦小建,男,1984年10月生,漢族,江蘇如東人,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憲政理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在《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法學》等刊物上十余篇。
導論
及時節(jié) 憲法權利研究三十年的成就
第二節(jié) 憲法權利理論研究之反思
第三節(jié) 中國憲法權利體系完善的理論展望
及時章 憲法權利體系及其構成
及時節(jié) 憲法權利體系化的過程與原理
第二節(jié) 憲法權利體系的構成
第三節(jié) 憲法權利體系化原理的理論價值
第二章 中國憲法中的權利體系
及時節(jié) 中國憲法權利體系的歷史演進
第二節(jié) 中國憲法權利體系變遷與憲法穩(wěn)定觀
第三節(jié) 中國憲法權利體系的傳統(tǒng)與特色
第四節(jié) 中國憲法權利體系完善的時代訴求
第三章 國際人權公約中的權利體系
及時節(jié) 國際人權公約概述
第二節(jié) 國際人權公約制定的理論背景
第三節(jié) 國際人權公約權利體系的描述
第四節(jié) 國際人權公約中權利體系的價值追尋
第五節(jié) 國際人權公約與普適性人權標準
第四章 中國憲法權利價值體系的完善
及時節(jié) 憲法權利價值體系及其構成
第二節(jié) 中國憲法權利體系的邏輯起點
第三節(jié) 中國憲法權利體系的目標定位
第四節(jié) 中國憲法權利價值體系的內容與序列
第五節(ji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憲法權利價值體系的完善
第五章 中國憲法權利規(guī)范體系的完善
及時節(jié) 中國憲法權利規(guī)范體系的完善思路及路徑
第二節(jié) 中國憲法權利規(guī)范體系的權利類型
第三節(jié) 平等原則
第四節(jié) 憲法未列舉權利與人權保障條款
第五節(jié) 公民權利規(guī)范體系的完善
第六節(jié) 政治權利規(guī)范體系的完善
第七節(jié) 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權利規(guī)范體系的完善
第八節(jié) 中國憲法權利規(guī)范體系的結構完善
第六章 中國憲法義務體系的完善
及時節(jié) 憲法義務的類型
第二節(jié) 憲法義務與憲法權利
第三節(jié) 憲法義務體系與成文憲法
第七章 中國憲法權利運行體系的完善
及時節(jié) 憲法權利運行的邏輯進程
第二節(jié) 憲法權利運行中的國家
第三節(jié) 憲法權利運行中的公民
第四節(jié) 憲法權利運行中的社會組織
第五節(jié) 憲法權利運行中的制度保障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及時章憲法權利體系及其構成
百年中國憲法發(fā)展之路,波詭云譎??部榔閸缰?,人權話語始終高揚,漸成百年憲政之主流基調。然而,作為一種"舶來品",人權話語從理念到制度盡是對西方的"亦步亦趨",從而遮蔽了自我意義上的探索。回溯歷史,把脈當下,展望未來,人權需要從西方粉飾的普適真理中抽身而出,以主體姿態(tài)重建中國形態(tài)。本書所言"憲法權利體系"之命題,既非復陳學界既有論調,亦非企圖一步登天建構嶄新而宏大的理論大廈,而是希冀以一種本質性的追問,回歸"憲法權利是什么"及"憲法權利體系如何建構"的元問題,進而祛魅占據(jù)話語霸權的自由主義權利理論,置身于中國場域,找尋轉型期中國憲法發(fā)展之契機。
及時節(jié)憲法權利體系化的過程與原理
以憲法性文件宣示人權,是自由主義政治理論及其指引的近現(xiàn)代憲政運動的較大功績。大體來說,這一過程遵循的是如下路徑:人因其為"人"而享有固有的不可剝奪的人權,而人又因個人理性和自我保存的需求而自愿放棄部分權利,訂立契約,組成國家,但那些對人而言根本性的權利得以保留;這一社會契約以憲法的形式,將人權譜系中這些最為核心、最為重要、最為基本的權利分離出來單獨列舉,并按特定標準予以分類整理,形成有序的實在法人權體系。這一路徑直接影響了各國憲法有關"基本權利"、"憲法權利"等相關概念的認知??疾旎緳嗬拍畹钠鹪磁c演變,可以發(fā)現(xiàn),一般認為,"基本權利"或"憲法權利",是"憲法上的權利",即憲法確認和保障的權利,它是從實在法層面上與道德和政治意義上的"人權"概念相對應的一個憲法學范疇。而之所以為"基本","無非要表示這些權利,是各國制憲者所認為的個人必不可缺少的權利"。這一梳理表明,實在法層面的憲法權利體系的建構,其實就是得到憲法認可的部分"基本"人權實證化的過程。
……
好
這本書非常好,值得仔細閱讀和收藏。
公法權利體系到底為何,本書以國際公約為參照,發(fā)貨迅速,當當購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