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加味逍遙丸、牛黃解毒丸、藿香正氣水、健胃消食片……這些耳熟能詳,至今仍廣為傳用的中成藥,你知道它們的淵源和功能主治嗎?這些經典名方已經服務了中國人上百甚至上千年。
《藥房里買得到的傳世名方》遵循“上醫治人”的中醫觀點,列出了18類62種經典中成藥,這些中成藥都是出自中醫典籍,由歷代名醫精心創制的經典藥方傳承演化而來,已經使用了成百上千年。《藥房里買得到的傳世名方》針對現代人常罹患的疾病,如頭痛、感冒、上火、便秘、腹瀉、胃痛、肥胖、腎虛、失眠、痛經等,解析如何選擇合適的中成藥,來進行日常的自我治療與保健。同時為那些被我們用反、用窄、用歪了的中成藥正名,糾正日常生活中的用藥錯誤,阻止讀者進一步在生活中因為用錯藥而事倍功半,延誤病情。讓那些被“埋沒”的古代國醫經典換上新裝,繼續為今人所用,發揮它們的神奇魅力。
女中醫師佟彤作品系列:
《臉要窮養,身要嬌養》--女中醫師佟彤私家親授的美顏養生法 點擊購買
《不上火的好生活》身心合一的健康清火方案 點擊購買
《脾虛的女人老得快》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百病叢生 點擊購買
1.暢銷書作者、身心養生專家佟彤,歷經五年積淀,傾注心血的健康新作。
2.從漢代醫圣張仲景,到唐代藥王孫思邈,從醫學典籍《傷寒雜病論》到藥學巨著《千金方》,傳承千百年的經典名方,都是中醫智慧的精華。
3.歷代名醫創制的名方,“根正苗紅”,小偏方都是“游擊隊”,傳世名方才是“正規軍”。
4.62種常用中成藥,易得易用,安全方便。
佟彤,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曾供職于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參與“十五”攻關課題“脾虛癥的臨床與試驗研究”,并創辦編輯刊物《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后長期從事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聞報道與醫學科普文章寫作,開設專欄《九九歸醫》《佟彤分診》,現為《北京晨報》首席記者。江蘇衛視《名醫》、山東衛視《養生》、MSN中文網《名醫講堂》、鳳凰網《健康三人行》嘉賓主持;北京衛視《養生堂》、湖南衛視《百科全說》、江蘇衛視《萬家燈火》、河北衛視《健康56點》等多檔健康養生節目的主講專家。曾出版《不疲勞的生活》《不上火的生活》《臉要窮養,身要嬌養》等多部暢銷書。
前言
及時章 經典老藥的三大不幸
感冒清熱沖劑、腎氣丸 最易被用反的中成藥
五苓散、二陳丸 最易被用窄的中成藥
龍膽瀉肝丸、牛黃解毒丸 最易被用歪的中成藥
第二章 八大補益珍藏
補中益氣丸 無名低熱時該用的補藥
“文弱書生”常備的藥物
不退的高熱被補藥治好了
命中欠“土”的人會罹患重病
體弱的孩子吃“兒童版”補中益氣丸
金匱腎氣丸 不會反彈的減肥藥
性功能障礙不等于腎陽虛
十個胖子九個腎虛
起夜多了,鼻涕、哈喇子多了,說明你老了
有毒的硫黃能起死回生
人參歸脾丸 “慈母綜合征”的
歸脾丸可以把黃瘦子吃成白胖子
《黃帝內經》說:人是一種適合黃色的蟲子
病人能吃,治愈希望就大
附子理中丸 中成藥里的“純爺們兒”
寒邪最容易擊中最柔軟的地方
附子理中丸也是減肥藥 051你的唾液是甜的嗎
腹瀉和便秘都可以源于陽虛
八珍丸開給“黃臉婆”的美容方
“黃臉”女人不能只補血
有神氣的面色才是好氣色
女人“掃黃”,從立秋開始
生脈飲 夏天能吃的補品
出大汗是會“傷心”的
能在夏天吃的補藥
人參補氣是有條件的
你可以自制的生脈飲
六味地黃丸四十多歲男人該吃的保養藥
年過四十的男人多有腎陰虛
什么樣的人才會不“上火”
總覺得鞋底薄,腰發酸就是腎陰虛
養陰清肺丸很好喝的“皮膚保濕劑”
肺是五臟中最嬌氣的
能喝的“皮膚保濕劑”
抹在臉上的營養很少能被皮膚吸收
干燥季節的“保濕梯隊”
第三章 八類調養上品
二陳丸給胃腸去污的“清道夫”
吃補藥前先用二陳丸清腸胃
舌苔白膩和舌苔黃膩,用藥性質不同
橘子皮加半夏能讓你沾枕頭就睡著
五苓散讓老人口不渴,讓女人臉緊致
奇了,“尿崩癥”的女人被利尿藥治好了
夜里都口渴,試試五苓散
五苓散能使女人臉變緊致
中成藥說明書 先看“用于”后面的及時句
越鞠保和丸專治氣飽了的人們
最初是“怨婦”的專用藥
撒開了抽煙喝酒的人,怎么癌癥還能痊愈
“越鞠丸”治療的堵悶多有生氣“前科”
心里有苦水,胃里吐酸水
加味逍遙丸能吃的“祛斑戰痘”美容劑
“食色性也”的意思提示:消化和生殖功能受精神影響較大
打不開的“心結”能耗出身病
不到更年期臉上卻忽冷忽熱
可以吃的“戰痘祛斑”劑
逍遙丸已經從“女性專用”轉“男女共用”
可以治療使用“壯陽藥”無效的陽痿病人
從唐代就開始用的安眠藥
安神溫膽丸:先壯身體后壯膽
朱砂安神丸:專治眼睛含水的失眠人
天王補心丹:開給“文弱書生”的安眠藥
柏子養心丸:越累越睡不著的失眠者
第四章 四種驅邪經典
銀翹解毒丸被驗證了兩百年的感冒藥
舌邊尖紅,嗓子疼的感冒是熱性的
體溫驟然升高的感冒很可能是“流感”
治感冒別忘通大便
感冒時也可以吃補藥
龍膽瀉肝丸長在腰上的皰疹,偏于左側的頭痛
專治長在腰部的“帶狀皰疹”,發于左側的“偏頭痛”
這個“祛火”藥能解決隱私問題
“瀉肝丸”也能瀉心火
清肝疏肝時要用當歸“護駕”
牛黃清心丸當你心力交瘁時
樂瘋了的范進該吃牛黃清心丸
過分貪吃是“心火”問題
家中該備的中醫“急救三寶”
少腹逐瘀丸十個女人九個瘀
十個女人九個瘀
“血瘀女”的通便藥
有瘀血的疼痛,痛點固定不移
附錄 家庭常備中成藥用法速查表
感冒清熱沖劑、腎氣丸——最易被用反的中成藥
所謂用反了,就是說把寒性的藥物用在了寒性病上,或者把熱性的藥物用在了熱性病上,這樣的后果肯定是雪上加霜,火上澆油。類似錯誤比如常用的感冒藥——感冒清熱沖劑,目前北方地區更多的是同仁堂生產的,綠色的包裝袋,喝起來很苦的那一種。
這個方子里邊是一組溫性的、可以散寒的藥物,針對的是因為著涼而發的感冒。這種感冒的主要癥狀是渾身發冷、沒有汗,因為沒有汗,所以病人會覺得周身酸疼緊繃,自己都感到如果能發點汗,就會輕松很多。這樣的一組癥狀,中醫講是“風寒束表”,就是寒氣把原本能保護身體、溫暖身體的人體“衛外之氣”束縛住了,人體失去了保護,自然覺得冷。所以這種藥物吃下去是要發汗的,而且只有發汗,這個藥物的效果才能發揮到較大化,也只有發汗,這種類型的感冒才會得以緩解。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藥的名字應該叫“感冒驅寒沖劑”更恰當,因為它的效果是祛除外寒,而不是清理內熱。所以,如果你的感冒是熱性的,感冒發熱的同時還有嗓子疼、嗓子紅的特點,吃這個藥就類似火上澆油了。一般情況下,嗓子的問題會在服藥后的第二天加重,因為嗓子紅、疼是熱性感冒的標志性癥狀,這個時候吃起錯了名字的感冒清熱沖劑,就是把藥吃反了,用熱藥治了熱性病。
另一個最容易吃反的藥物就是補腎藥。
首先,現在人腎虛的肯定多,但是需要澄清的是,腎虛并非全是因為色欲過度導致的,這是一個被人們狹隘、曲解了的概念。
的確,中醫認為“腎主生殖”,這個“腎”也不是西醫認為的那個單純負責泌尿的腎,而是兼顧了生殖、全身物質、能量代謝,各個器官功能發揮的一個系統的總稱,除了和生殖有關,還關系到大腦。中醫講,“腦為髓之海,腎主骨生髓”,所以中醫說的“腎”與大腦、與人類的思維關系密切,因此,造成腎虛的原因除了生殖、色欲之外,還有用腦過度,而后者是現在絕大多數人都在所難免的。
除了工作中思考問題,生活中人際關系的日趨復雜、信息的過度飽和,都使現代人不能控制地增加用腦的強度,只要是在都市中謀生,用腦過度幾乎就是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這也是現代人白發增加、白發出現的時間提前的原因之一。
中醫有“腎,其華在發”的理論,腎氣、腎精充足與否,是可以從頭發的質地和顏色上看出來的。無論什么原因導致的腎精虧虛,可以是因為性欲過度,也可以是因為用腦過度,甚至可以因為一場大病,只要傷了腎氣、腎精,都可以使人早生華發。
鑒于腎虛的普遍性,補腎藥也成了常用藥。但問題隨之而來,因為任何一個器官都是分陰陽的,腎虛中有腎陰虛和腎陽虛之分,這兩種虛的寒熱性質是對立的,腎陰虛的人是因為陰液少、水分少,所以病情肯定是偏熱的,吃藥需要吃涼性的;腎陽虛的人是因為陽氣少、熱量不足,病情肯定是偏寒的,吃藥需要吃溫性的、熱性的。
中成藥中具備補腎作用的,無非是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兩個系列,從藥名上難以看出寒熱。所以,經常有人,無論是通過自我判斷還是別人提示,在被“診斷”為腎虛之后,就開始不分寒熱虛實地吃起補腎藥來。要知道,“腎氣丸”系列的藥是熱性的,甚至熱性很大,如果你是一個腎陰虛的人,本身就處于缺水狀態,“腎氣丸”吃下去只能加快水液的耗竭,使虛熱狀態加重,出現煩躁、流鼻血、長口瘡,甚至更嚴重的虛熱狀態。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會有“虛不受補”的經驗,因為你補反了,不是補虛,而是“火上澆油”。相反,如果你是腎氣虛、腎陽虛的病人,本身急需振奮陽氣,這個時候卻偏偏吃了“六味地黃丸”這個補腎陰系列的涼藥,虛寒的癥狀無法改善不說,還會出現腹瀉、怕冷、疲乏等癥狀,加重病情。
六味地黃丸——四十多歲男人該吃的保養藥
最早出處:宋代《小兒藥證直訣》
使用時間:890年
主要成分: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整體藥性:溫
功能主治: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引起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典型征象:腰酸腿軟,消瘦煩熱,頭暈耳鳴。
再沒有一種中成藥比“六味地黃丸”更家喻戶曉了。
這個藥的組成很能代表中醫和中國哲學的主旨:和諧、平衡、中庸。其中就六味藥,三味補的: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三味瀉的:茯苓、澤瀉、牡丹皮,謂之“三補三瀉”。之所以如此平和,因為這個藥在一千多年前是開給嬰幼兒的,出自當時的兒科專家錢乙之手。錢乙的這個方子是從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腎氣丸那里變通而來,因為是給孩子用的,所以去掉了腎氣丸里的附子、肉桂之類大熱的藥,僅僅保留了最平和的六味。
據說康熙四十九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時任“江寧織造”,患病兩月未愈,臥床不起。康熙獲知后,親賜六味地黃湯給他,曹寅遵旨服藥,很快就痊愈了,后來又繼續服用六味地黃丸,身體健旺勝前。可見,那時候人們已經開始用六味地黃丸來養生了。
男人過了四十歲,只要不是那種白胖白胖的陽虛體質,很多中醫都會推薦他們常吃六味地黃丸,因為陰虛是現在人最普遍的現象。
年過四十的男人多有腎陰虛
錢乙用這個方子治療的是先天不足的嬰幼兒,這種孩子一般是早產或者生下來體重很低,因此發育得總比其他孩子晚很多,說話、站立、走路、長牙、長頭發都晚,中醫叫“五遲”。
孩子的發育首先是由先天決定的,在中醫就是“腎”決定的。腎是生命之根,根基不牢,樹自然長不繁茂,所以要通過補腎幫助他的生長。這個腎虛,虛的是腎陰,而不是腎陽。所謂陰,就是指物質基礎,具體到早產兒的腎陰,就是先天的體重、津血等都不充足,所以要補也是補腎陰。陰是陽的基礎,陰是物質,是功能,沒有陰,陽就無從點化,類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陽是巧婦,陰就是巧婦要煮的米,沒有米,巧婦也就沒法做飯。所以對先天不足的嬰兒來說,補腎陰是及時位的,通過補腎陰來幫助、促進他的生長發育。
但給嬰兒補腎陰、促發育的藥,怎么會用到四十歲以上的男人身上了呢?因為四十歲以上的男人,普遍有陰虛的問題。明代名醫王綸的《明醫雜著》中就說過了:“補陰之藥,自少至老,不可缺也。”意思是,補陰的藥要常吃,從年少到年老,不可或缺。所謂年少,就是指腎陰還不壯實的階段,比如早產的孩子;年老就是腎陰已經消耗的階段,四十歲之后。這兩種情況分別處于人生的兩頭,從客觀效果上看,都是腎陰虛,所以治療辦法可以是一致的。
為什么男人過了四十消耗的是腎陰而不是腎陽呢?
金元時期的名醫朱丹溪有句話“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在他眼里,人體的陰容易虛,容易不足。所以朱丹溪為此創立了“滋陰”療法,成了“滋陰派”的開山。之所以“陰常不足”,就是因為人非常容易“上火”。這個上“火”,不只是我們日常說的吃了辣東西之后起口瘡,大便干的“火”,那是一種原因單純的胃火,這個導致人陰虛的
“火”其實就是功能的暫時過盛。中醫講“氣有余便是火”,氣是功能,功能有余了,過剩了,用不完了,就要以“火”的形式發散出去。這在生活中也可以理解,所謂“無事生非”,就是沒有事情可做,功能自然富裕了,就要找個缺口消散出去,可以是“生非”,也可以是“上火”。有個“蔫人出豹子”的諺語,是說一個很內向的、平時不言語的人,卻經常做出驚人的事。比如報道過的滅門案、兇殺案的兇犯,平時都很蔫,可能這種蔫、不言語使平時積蓄的郁悶無處宣泄,最終爆發的力度就要大,就會做出驚人的事。
我之前出的一本書《不上火的生活》賣得很好,讀者說因為他們總是“上火”,想買一本相關的書看看。為什么我們總會功能有余,總“上火”呢?就是因為我們處于一個變動的時期,和以前的人比起來,我們要應對的事情太多了。“上火”的人都有體會,熬夜加班,坐火車出差之類工作的都可能“上火”,很快就發現長口瘡了、嗓子腫了,這很正常,因為無論是熬夜還是出差,都不是你的常態,你的生活突然就被一個不同尋常的事件改變了,生活的節奏改變了,為了應對這種改變,身體就要調遣出潛能,這個潛能一出來,你的功能就富裕了,還是那句話,“有余”了就容易“上火”。
如果你長年上夜班,每周都出一次差,你肯定不“上火”了,因為身體已經習慣這種規律和節奏了,相反的,你如果突然不出差了,或者突然改上白班了,可能反倒上火了,因為你的身體對突然平靜的生活已經陌生了,也需要適應,這也是為什么有的人一放假,一退休就開始生病,就是身體對一種不適應的生活處于應激狀態,忙慣了的人,休息對他們來就是一種不適應。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只要你生活在世上,每天都會遇到新的事情,所以總有機會“上火”,只是火大、火小的區別。年過四十的男性,經歷了四十年的生活洗禮,迎接過很多刺激、變化,早就“上火”無數了,因此就到了陰被“火”耗竭的年齡。這個時候的男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陰虛,和出生時先天不足的嬰兒的腎陰狀態是一致的,所以要用補腎的藥慢慢補充。
現在的六味地黃丸已經是很多慢性病的保養藥了,比如結核、肝炎、甲亢、糖尿病之類的,不論男女,只要是慢性病后期,有陰虛癥狀時都可以服用。中醫講“久病無實”、“久病必虛”,意思是,到了后期的慢性病,是沒有火可以去的,是虛證,需要補了。特別是消耗性疾病,比如肝炎、甲亢、糖尿病,始終是對人體陰精的消耗,到了后期陰虛的可能就大,陰虛到一定程度還可以殃及陽氣,可以陰陽俱虛。
所以趕在陽虛之前服用六味地黃丸,也是對病情的遏制,對體質的恢復,只是這種恢復是個慢性的過程,不是吃一兩周六味地黃丸就能顯效的。
需要說明的是,六味地黃丸的服用者也應該是陰虛的,如果是白胖白胖、一動就喘的腎陽虛,就要吃金匱腎氣丸,如果吃六味地黃丸就是治反了,至少會貽誤對腎陽虛的治療時機。
雖然六味地黃丸是平補平瀉,但畢竟是偏于補陰的藥,配方中陰柔的藥多一些,吃了后會妨礙消化功能,如果脾胃功能不強,好間斷地吃,長期連續服用的話,就會影響胃口了。
什么樣的人才會不“上火”
想要不陰虛,首先要不“上火”,才能使人體珍貴的陰精不被“火”消耗。做到這一點有難度,因為人每天都可能遇到變化,遇到變化只要動心了、情緒波動了,身體為適應這種變化就要調遣出多余的功能,就可能“上火”。所以有“心靜自然涼”的說法,“涼”就是不“上火”、不傷陰。怎么才能心靜?首先是“無心”。
“病”字下面是個“丙”,古人造字時為什么選“丙”而不選“甲”或者“乙”?因為“丙”在中國的天干中,和“火”、“心”相對應,古人在他們的生活經歷中已經發現,人之所以生病和“上火”有關系,人之所以“上火”又和“心”有關系。也就是說,只要動了心,心里雜念多了,就容易“上火”,而“上火”就是萬病之始。有人給出過一個關于“上火”的公式:欲望-實力=上火。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只要欲望超過了你的實力,超過得越多,這個差值越大,你上的“火”也就越大。比如,你想買個兩居室的房子,通過貸款能達到,這個欲望只比你的實力高一點點,這個欲望就成了你的希望,你會為還銀行的貸款而珍惜你的工作,一點一點地接近希望。如果你還是你,卻要買座別墅,通過貸款達不到,你又不肯放棄這個欲望,眼看著不交錢別墅就被別人買走了,這個時候你就只能著急“上火”了。因為你的欲望和實力差得太遠,你的實力填不滿你的欲壑,你上的“火”就很大。
所以,如果要想在現實生活中不因為所愿未遂而“上火”,首先要確定一個適合你的目標,不要讓你的欲望過高,過高就是奢望,想滿足這個奢望你除了搶銀行就剩下著急“上火”了。而很多疾病就是在“上火”或者是在“小火”的煎熬中罹患的。我舉三個例子。在中國的長壽者中,很多是得道高僧,他們都是“苦行僧”,風餐露宿,生活條件、醫療條件都不及世俗人。曾經有研究者給他們做體檢,發現他們的很多指標都不合格,那種指標要是放在普通人的身上,早該住院療養了,但他們卻頂著這樣不合格的指標活出了天年。
還有一個是老年癡呆病人。有統計顯示,這種人如果不受到外傷,沒有意外,他們甚至比癡呆前少生病,甚至可以活得比照顧他們的老伴、兒女都長。另一個是癌癥病人。有個很有意思的統計,發現一組得了癌癥的病人后來又罹患了“精神分裂癥”,這本來是雪上加霜的事,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們去醫院復查,發現和他們同時被診斷癌癥的、精神正常的人,或是因為癌癥的轉移,或是因為放化療的不良反應,都沒有活下來,但這些精神病人,精神雖然仍舊是分裂的、錯亂的,但他們身體里的癌癥居然消失了。
這三個例子中的人有個共性,就是他們都是心寬的,甚至是“沒心”的。只是高僧是通過修煉,精神病人、癡呆患者是因為疾病,但客觀效果上他們都沒有普通人常有的精神壓力了,也就是把和“丙”對應的“心”拿掉了,病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要想不“上火”,不因為“上火”而陰虛,就要盡可能地沒心沒肺。所謂“心寬體胖”就是這個道理,而陰虛的人還真是少有體胖的,因為內郁的“火”燒灼掉了他們身體里的精微物質,特別是心思重、萬事追求的人。
總覺得鞋底薄,腰發酸就是腎陰虛經常有人會覺得足跟疼,特別是上年紀的人,及時個反應會是“足跟骨刺”,但檢查之后卻沒發現骨刺,而且真長骨刺的話,一般會稍微偏一點。這種不是骨刺的足跟疼,是在足根正中間的地方,而且總覺得鞋底薄,總覺得自己的腳是直接踩在硬地上,被硌得生疼。這種足跟疼就是腎陰虛的典型癥狀。
中醫講,“腎主骨,生髓”,腎陰虛的時候精髓也就不足了,腎主的骨頭因為內里的精髓不足、空虛而不能任重,所以一著地就疼。《臨證備案》論治足跟痛曰:“雖系小病,治宜峻補。”就是說,雖然足跟疼看似小問題,其實已經是腎陰虛的指標了,就要補腎陰,至少需要吃六味地黃丸了。
除了足跟,腰腿的疼痛酸軟等問題往往和腎虛都脫不了干系,但也分腎陰虛和腎陽虛。
如果是腰疼,沒力氣,而且疼的時候還怕冷,腰部自己都覺得發冷,這就是腎陽虛;如果是腰酸腿軟,沒有怕冷的問題,主要的感受是酸軟,這個時候就是腎陰虛了。一個冷,一個酸軟,對判斷陽虛還是陰虛很重要。
很多人一說補腎就覺得是性功能不好了,都覺得一定是因為色欲過盛弄得腎虛了,其實這是狹義地理解了中醫的“腎”了。中醫的“腎”既包括生殖功能,還包括能量代謝,還包括神經系統。
中醫還說“腎生髓”,而“腦為髓海”,如果高強度用腦,就會使髓海空虛,腎就要為此加班工作,也就會被累虛。因此,“腎虛”,特別是腎陰虛,經常發生在用腦過度的人身上,和前面說的心事重的人容易“上火”、陰虛是一個道理。
我們常看到電影里有這樣的鏡頭:一個領導干部,熬夜寫了一夜文章或者是修改了一夜的改革方案,黎明的時候會站起身,迎著旭日深出一口氣,而且會用手捶捶腰……這個場景雖被用俗了,但是符合醫學原理。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會腰疼,細問的話應該是空空的酸疼,這種疼和椅子、坐姿沒什么關系,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而是他們因為用腦過度腎虛了。有這種腰疼的人一般都喜歡用手按著,喜歡熱敷,這都是腎虛的標志,這種勞心用腦的情況如果持續,這個人不久就會出現陰虛問題,正好是“六味地黃丸”的適應人群。
六味地黃丸能治療的陰虛程度是比較輕的,在它的基礎上,還有兩個中成藥大補陰丸和左歸丸。前者里面有知母、黃柏來清熱,又加了龜板,這個藥針對的是火很旺的狀態,以降火為先了。適合吃這種藥的人一般有足跟疼,甚至一睡覺就出盜汗,手腳心都發熱,心情、身體煩熱的現象,舌頭也紅而瘦,人也會相對地瘦,而且這種瘦是發干的。總之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的人要有明顯的虛火癥狀,因為大補陰丸是清熱在先,滋陰在后,清熱力量很大。
至于左歸丸,則是一點清熱的藥物都沒有了,純粹是補腎陰的藥。如果你腰酸腿軟得很厲害,而且還有頭暈目眩,且舌面是很光的,但是又不像大補陰丸的適應人群那么有煩熱的現象,就可以考慮以補陰為主,清熱為輔,這個時候就適合吃左歸丸。
服用方法
這個藥有蜜丸和水丸兩種,如果沒有糖尿病問題,吃蜜丸更好。因為中醫講,丸者緩也,意思是蜜丸的作用緩慢而持久,慢性病適合服用蜜丸。一般是24小時兩次,一次1~2丸,空腹服用好。服用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胃口不好的現象,看看舌苔也有膩的傾向,這個時候可以減少用量或者配合服用一點二陳丸,能減少補藥帶來的滋膩問題。如果有糖尿病,可以選擇水丸,因為水丸是不含糖的。
作用類似的中成藥
杞菊地黃丸
杞菊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枸杞和菊花,是腎陰虛殃及肝陰也虛了的時候的用藥。中醫講,“肝開竅于目”,“腎精液上注于目”,肝腎陰虛的時候,眼睛就要干澀,看東西就會不清楚,特別是不能長時間看東西,時間長了眼睛就發漲,覺得很累,而且還怕光,所以要用入肝經能明目的藥。
還有一種藥更有針對性,叫明目地黃丸,它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又加了石決明、白蒺藜等,針對眼睛的問題,比如干燥性角膜炎、老年性淚腺萎縮、白內障早期等都可以使用。
麥味地黃丸
麥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麥冬和五味子。麥冬是用來增加滋陰功能的,五味子是收斂的,這兩種藥如果和人參配,就是著名的生脈飲,現在已經有輸液劑型,救治休克的時候可以用,可見其補益的力量。人參是補氣的,另外兩味藥是防止精華進一步散失的,因此用了這兩味藥的麥味地黃丸也稱“八仙長壽丸”,因為它的保養性質比其他幾種地黃丸都要明顯。年歲大了的人,或者大病初愈的人,體質很虛,走路就喘,而且往往是氣陰雙虛,就可以用麥味地黃丸來調養了。
知柏地黃丸
知柏地黃丸比其他幾種地黃丸有更加明確的方向性,虛火比前幾種適應證要明顯。適合吃它的人會感到頭目昏眩,耳鳴耳聾,手腳心、胸口覺得發熱,腰膝酸痛,男人有遺精,女人有潮熱,而且兩顴發紅、發熱,也會牙痛,但這種牙痛不是因為發炎,只是莫名其妙地疼,咬東西牙根沒勁兒。
知柏地黃丸是“地黃丸”系列里清虛火作用最強的一個,因為知母和黃柏的苦寒特點,用起來也比其他幾種地黃丸要謹慎。首先要注意的是,這種人的舌頭一定是很紅的,而且舌頭的根部沒有苔,因為舌根是屬腎的,舌根無苔就是典型的腎陰虛的虛熱。
耳聾左慈丸
耳聾左慈丸雖然在方名中沒有“地黃丸”的字樣,但實際上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磁石和柴胡之后組成的,是專門治療耳聾耳鳴的中成藥。
耳聾耳鳴有很多原因,有肝火的時候會耳鳴耳聾,氣虛的時候也會出現。但耳聾左慈丸治療的耳聾耳鳴,是腎陰虛引起的。它的耳鳴是細細的,像蟬鳴一樣的聲音,而肝火的耳鳴是轟轟的過火車一樣的聲音,從耳鳴的聲音性質上可以辨別二者的區別。
耳聾左慈丸適應的耳鳴,除了聲音細之外,人也有明顯的陰虛,比如頭暈目眩、身體偏瘦;而肝火引起的耳鳴,那種人火氣很大,脾氣急躁,舌頭紅的同時舌苔可以黃厚,他的耳鳴耳聾可能是因為突然生了一次氣,發了一次火之后發作的,很多神經性耳聾都有這個誘因,有明顯的肝火旺征象。而腎陰虛的耳鳴耳聾,往往在體質很弱的時候,以緩慢的形式出現,不會像肝火引起的耳聾那樣來勢洶洶。
……
對一些比較常用的中成藥做了介紹,適合非專業的人了解和參考
有機會看到一本這樣的書,對于我來說,實在太有用了。生活在這個時代,已經習慣了看病到醫院去看西醫,實際上,中醫博大精深,我們真要好好的學習一下,平時生活非常用的到。在藥店里常見的中藥,原來有這么多的作用,支持作者,準備把作者寫的其他的書也買回來,好好看看。
藥房里買得到的傳世名方--《不上火的生活》《不疲勞L的生活》《臉4要窮養,身要嬌養》作者佟彤
非常好的一本中醫知識普及書!從我們最常見的藥開始,既分析藥效,也分析病理,還列出相似或相近的癥狀,以及用藥方法,并作對比。每個人都可以從書里找出一些不為自己所知的癥狀,解決了我不少的疑問。很好!
藥房里買得到的傳世名方--《不上火的生活》《不疲勞的生活》,書的內容不錯很值得購買多看有益.
已經在按照書里介紹的吃中成藥了,效果還需要時間檢驗。當當買書的便利性快捷性就不用講了,哈哈!大寫的贊!
書中舉的例子都是很常見常用的一些中成藥,比如說八珍丸,可以去黃養血,少府逐瘀丸祛瘀通便,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等等。建議中老年人和女性朋友一定要看看這本書,對家人的健康會很有幫助。
對部份中成藥的藥效有了初步認識,如果能包含更多的中成藥進去就更好了。還有很多常用的中成藥沒有收進去。
藥房里買得到的傳世名方--《不上火的生活》《不疲勞的生活》,很好的一本書,從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每個女人都應該知道的。
書中說如果只補血不補氣,補進去的血也是死血。中醫里補氣、補血的方藥很多,之所以唯八珍丸有幫“黃臉婆”“掃黃”的本事,因為其中兼顧了氣和血,八珍丸實際上是經典補氣藥四君子湯和經典補血藥四物湯的組合。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遇上有些病痛的時候,而許多日常的病痛也許并不需要去醫院就診,而是需要對癥下藥,確保服用合適的藥材便可藥到病除。可是,對于我們這些從未接受過醫藥知識訓練的普通人來說,如何才能做到對癥
現代人追求效率,普遍使用特效藥,抗生素等,其實是降低人體的自我抵抗能力。書中介紹的都是中國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方劑,現在普遍都制成中成藥,對治未病及養生有莫大的裨益。其中對中醫的一些基本概念亦有觸及,很好。可惜部分方劑如玉屏風等,藥房只有顆粒,還加了糖,令人納悶。
藥房里買得到的傳世名方--《不上火的生活》《不疲勞的生活》《臉要窮養,身要嬌養》作者佟彤新作,中醫典籍里的傳世名方——全家人都能用的家庭常備中成藥
對中成藥用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還可以理解吧。
中醫典籍里的傳世名方——全家人都能用的家庭常備中成藥中醫典籍里的傳世名方——全家人都能用的家庭常備中成藥中醫典籍里的傳世名方——全家人都能用的家庭常備中成藥
書很好。確實在藥店里看到了很多的中成藥不知該怎么選擇,有了這本書之后,常用藥就不會選錯了,并且知道了許多藥店、網店沒有的中成藥,有些適癥的藥卻無從購起,真是遺憾。
這本書是為了父母才買的,他們年紀大了,身體常會出現不適,又不想讓他們吃西藥,對身體傷害有些大,很及時看到了這本書,講得很清楚,什么中成藥解決什么癥狀,吃多少怎么吃都有,很省心。不能經常陪在他們身邊,買本書學學,也算為他們盡孝心了吧
首先要表揚一下當當,送貨速度很快,上午買下午就到了。大概翻翻看了一下,實用型的,在家里備著樣一本專門講中成藥的書還是挺有用的,等身體哪不舒服或需要吃中成藥的時候,就對照著書看看,什么情況下適合吃什么中成藥,吃多少怎么吃都寫得很清楚,很方便。
這本書不單單是講如何使用中成藥,糾正大家的用藥錯誤,也是與養生有關,而且與美容等有關的例子也很多,基本上想要由內自外的美,那就要身體一定要好。雖然是藥三分毒,不過中藥的副作用很小,于是能通過中藥慢慢調養最好不過了。
書中列的中成藥種類挺豐富的,基本上照顧到了男女老少各類人群的需要。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或常會發生的一些病癥癥狀,作者在書中都提到了,也給出了相應的對治方法和對治中成藥。所以我覺得還是挺有用,買的還算挺值。
《藥房里買得到的傳世名方》無疑是一本家庭學醫百科全書。對于常見的某些小毛小病治療,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自學去了解相關的知識。,寫的內容都特別接地氣,都是解決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碰到身體問題和容易患的疾病
那我們如果喜歡吃中成藥的同志可以去買這本書這本書最常用的中成藥的正確用法和我們一般對他的錯誤觀念進行了對比讓我們看到中成藥的不一樣正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