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論語》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釋放出新的活力?《論語》是中國儒家的寶典,其中記載著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論語譯注》系名家力作,楊伯峻先生在精研《論語》的基礎(chǔ)上,對《論語》二十篇進行了細致的注釋和翻譯。每章分為原文、注釋、譯文三部分,注釋精準,譯文流暢明白,不但給專業(yè)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線索,更便于普通讀者正確理解《論文》,實為雅俗共賞之佳作。
楊伯峻(1909—1992),原名楊德崇,湖南長沙人。語言孥家,現(xiàn)代著名學者,曾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藺州大單,生前屬中莘害局編審,參加遇黠校本「二十四史」的工作。楊先生博通小學經(jīng)史,所著《論語譯注》、《孟子譯注》,《列子集釋》《春秋左傅注》、《文言文法》,《文言虛詞》、《古漢語虛詞》,以及所編《春秋左傅詞典》等,得到學術(shù)界廣大讀者的高度評價,享譽中外。
試論孔子
導言
例言
學而篇及時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xiāng)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學而篇及時
1 1 子①日:“學而時②習③之,不亦說④乎?有朋⑤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⑥,而不慍⑦,不亦君子⑧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注釋]
①子——《論語》“子日”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②時——“時”字在周秦時候若作副詞用,等于《孟子 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的“以時”,“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shù)臅r候”的意思。王肅的《論語注》正是這樣解釋的。朱熹的《論語集注》把它解為“時常”,是用后代的詞義解釋古書。③習——一般人把習解為“溫習”,但在古書中,它還有“實習”、“演習”的意義,如《禮記 射義》的“習禮樂”、“習射”。《史記 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這一“習”字,更是演習的意思。孔子所講的功課,一般都和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結(jié)合。像禮(包括各種儀節(jié))、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這些,尤其非演習、實習不可。所以這“習”字以講為實習為好。④說——音讀和意義跟“悅”字相同,高興、愉快的意思。⑤有朋——古本有作“友朋”的。舊注說:“同門日朋。”宋翔鳳《樸學齋札記》說,這里的“朋”字即指“弟子”,就是《史記 孔子世家》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譯文用“志同道合之人”即本此義。⑥人不知——這一句,“知”下沒有賓語,人家不知道什么呢?當時因為有說話的實際環(huán)境,不需要說出便可以了解,所以未給說出。這卻給后人留下一個謎。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這樣,“人不知”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這種說法我嫌牽強,所以仍照一般的解釋。這一句和《憲問篇》的“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精神相同。⑦慍——音運,yon,怨恨。⑧君子——《論語》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這里是指“有德者”。
……
從古代漢語的層面解讀《論語》,精講文中文言實詞、虛詞,還有文言句式,可以說是研究《論語》的入門之作吧。
本書為眾多論語譯注書籍中很經(jīng)典的一本,價值很高,值得收藏!
為了讓孩子在學《論語》時順便學繁體字,因此買了繁體版的,雖然她看得比較吃力,但還是能接受。有原文、譯文再注譯。大師的譯注非常清晰明了,文字大看著不擠,很舒服。好書一本,值得推薦。
論語還是很好的,可以讓人學會怎么做好人,作者的研究精神也是很值得尊敬的。
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本來買過,但這個繁體版有試論孔子、導言及《論語詞典》等內(nèi)容,這是簡體版所沒有的,可惜不是繁體豎排,兩個版本交互讀吧。
論孟老莊是我眼中的四書,買齊了,先從《論語》讀起
分析得很詳細,繁體字也有利于學習,不過深度研究論語的話,還是得另外買書
《論語》可謂中國文化的原始,影響中國幾千年的思想走向,想真正了解儒家思想的人,此書必讀,其中的譯注也清晰明了,適合初讀者。
大家之所以成為大家,經(jīng)典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其皆出于功夫乎!功夫深,用力勤,先論語辭典,而后論語譯注,博觀約取,辯證詳明,既匯集百家,又有獨得之見,其成為經(jīng)典,不亦宜乎!
繁體橫排,注釋翻譯詳備,現(xiàn)代人讀《論語》入門推薦書
楊伯峻先生的《孟子譯注》和《論語譯注》是流傳甚廣的經(jīng)典了,這個版本后面的詞典更是難得的檢索利器。現(xiàn)在的版本好像沒有詞典了。
這是買過的第四個版本的《論語》,這版楊伯峻是老師推薦的,十分經(jīng)典,譯注很好
學論語的入門書,解釋的比較嚴謹。這個是繁體版的
翻譯的水平我看不出來,80%的道理我也都不認同,因為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了吧,說白了,論語就是忠恕而已,沒啥玩意,沒什么可讀性。對與學以致用來說沒啥意思
楊先生所注《論語》為當今《論語》最好注版,《論語》作為修養(yǎng)類書籍,不可不讀。
此論語注釋被稱為大陸解釋論語最好的三種之一!但愿能名副其實!
這個版本適合一遍讀《論語》一遍學習繁體字哦。楊伯峻先生對論語的注釋全面又簡明,對有爭議的地方多種解釋都搜集得很全面,治學態(tài)度嚴謹。
半部《論語》治天下,作為一名中文系學生,應該看看
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是近距離接觸儒家經(jīng)典的機會。對于初學者而言,不僅有助于提高文言文,也有助于理解儒家思想。論語中的孔子是栩栩如生的,形象鮮明的存在。
先是看了楊伯峻先生的《孟子譯注》,才選擇買的,到貨后,立馬通讀一遍,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所附論語詞典,給論語深入學習者打開方便之門。
呵呵呵呵呵呵呵‘買回來一打開我就醉了!!!————————繁體的!!!!看不懂繁體還是嫌麻煩的人還是另外選一本吧。。。。。。。。。。。。。但是好像論語譯注這個作家的版本是最多的。還是買這個人的吧我覺得。覺得真心長得好看!!!!!!!!古香古色的。。。。。。
重新拜讀《論語》,增強傳統(tǒng)文化的修養(yǎng),回歸傳統(tǒng)文化,中華書局的書籍值得信賴!尤其是對古代經(jīng)典的把握選取注釋都是正統(tǒng)相對客觀的,是不錯的參考學習資料!推薦購買
買了好多本《論語》的注解本!但仍覺楊伯峻先生此書是讀《論語》之必備!
書很好,價格很實惠,繁體字比以前圖書館借的印的還清晰,新印的紙張很好,楊的譯注很好,個人覺得,應該讓所有孩子開一門國學課,研讀學習,這是中國人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我想這樣那些90,00后的非主流會少很多,思想的偏激會少很多
學習古典文化,論語很重要,論語注釋的文本很多,這本很不錯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之作,本身就是博大精深之作,又是楊伯峻先生做的譯注,更是值得初學者拜讀。此書已在圖書館借閱過,現(xiàn)在買來,一是為了收藏,二是借以啟迪我的親人。
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向以注釋準確、譯注平實著稱,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在學術(shù)界和讀者中享有盛譽。但因其一直以繁體字本行世,也給不少讀者帶來了不便。為此,編者這次改用簡體字出版,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論語譯注》系名家力作,楊伯峻先生在精研《論語》的基礎(chǔ)上,對《論語》二十篇進行了精確細致的注釋和翻譯。很好。
《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論語譯注》系名家力作,楊伯峻先生在精研《論語》的基礎(chǔ)上,對《論語》二十篇進行了精確細致的注釋和翻譯。每章分為原文、注釋、譯文三部分,注釋精準,譯文流暢明白,不但給專業(yè)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線索,更便于普通讀者正確理解《論文》,實為雅俗共賞之佳作。
論語是大師作品,值得一讀,而且這次送貨速度超贊!!!!!!!!!:::::::::
很好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清朝時期發(fā)生了偏轉(zhuǎn),讓大家有了些誤解,不讀好論語的就不要妄評中國文化,讀論語,還原儒家真實面目,而不是人云亦云什么封建禮教、三從四德等等,這些東西跟儒家、跟孔子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