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人體的和諧之舞
氣與經絡的科學解釋
氣血共振的奧秘
水腫與老化的關系
健康飲食的全新觀點
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
作者王唯工先生研究中醫三十余年,通過以中醫經典為指導,用科學方法做驗證,用現代語言和概念闡述了氣與經絡的原理,水腫與老化的關系,氣血共振的奧秘,并進一步揭示了健康飲食的全新觀點。全書使中醫與人體、氣血與經脈共起和諧之舞,使人體、科學、古今中醫藥,齊唱未病先治之歌,通過而嚴謹的分析論證,結合實驗數據,給了中醫的現代化以充分和扎實的科學理論基礎。
三十年的研究,他找到了一個可以讓中醫以科學語言和大眾溝通的方法,讓不懂中國傳統文化思維的對象,也能夠理解中醫,理解“氣”、“經絡”、“陰陽五行”之于人體的意義。
王唯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臺灣大學物理系學士,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斯坦福大學及耶魯大學,而選擇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并在臺大電機系醫工組、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任職授課。1988年首次制成脈診儀,在臺大、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所大醫院與西醫會診,并與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家訓、潘念宗、胡秀卿、鐘杰、崔玖等多位中西醫名家進行合作研究。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杰出貢獻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于Marquis世界名人錄。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究,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
目錄
(上冊)
自序 / 1
前言 現代生物醫學的盲點 / 3
及時部
氣的樂章:氣與經絡的科學解釋
及時章 氣——回到未來的年代 / 3
西醫未解的循環難題 / 5
氣才是解決現代病的重點 / 16
目錄
及時部:氣的樂章
基因療法無助于改善十大死因
然而,自從1970年之后,循環理論的論文就漸漸少了,因為研究不出新東西來。現代生物醫學的主流是基因,科學家們至少做了廿年以上遺傳工程的研究,可是有多少疾病是經由這些研究工作真正治好的呢?
前述十大死因并沒有任何一項因為基因的研究而有重大改善。十幾年前基因療法開始發展時,大家都希望這些病都是因為遺傳造成的,希望找到心臟病的基因、癌癥的基因、腦中風的基因等等,醫界、專家一直從事這樣的研究。糖尿病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多,一直想找出到底哪些基因與糖尿病有關。可是到目前為止并沒有顯著的成果。反而因為飲食習慣與環境的改變,糖尿病流行率已達7%(美國)及3.5%(臺灣地區)。
因此,對于基因工程,我們應該從兩個方向去想:及時個方向是基因工程學本身有沒有缺陷?第二個方向是基因工程能否治所有的病?
所有的人類基因圖譜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公布了。但所謂的基因療法對十大死因,卻沒有一項有直接療效的。基因療法可以治療甚么疾病呢?有的,如CNN報道的先天免疫不全癥候群就可以治療,但這種病癥只是少數人的死因,而且自1999年起許多基因療法的研究都暫停了。為什么呢?因為當初研究單位以為基因治療是風險較低的,所以臨床實驗許可發得很松。直到一位年輕病人在賓州大學因此致死的案件發生后,美國食品藥物局(FDA)的看法才趨于保守。以前人工心臟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地展開的,但現在幾乎都中止了。基因療法的結局很有可能與人工心臟一樣。賽萊拉基因圖譜(CeleraGenomics)公司創辦人文特爾(Craig Venter)先生就在2001年初離開該公司的前一年宣布,他認為未來生物醫學的走向是蛋白質療法(Protein Therapy),真正可用基因來治的病并不多。長時間以來,在已開發國家的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我們所知道的疾病沒有一個是可以用基因療法來治療的。
換句話說,即便我們解開了人類所有的基因,仍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要面對——這些基因的功能為何?好比說縱使我們有臺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名單,可是若不了解每一個人的行為和他所占的位子及重要性,我們仍然無法得知臺灣地區的社會是如何運作的。假使從這份名單中隨便抽一個出來,人數最多的基層公務人員、勞工和農民一定是抽中概率較高的,但是,我們能就此掌握臺灣的運作優勢或是發展趨勢嗎?在做基因療法時也是一樣:我們隨機抓一個基因出來,那個基因很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因為越不重要的基因數量越多,越是調控性的基因數量越少。所以,即使我們解開了所有的基因,若不了解它的功能,依然不知道疾病發生的問題所在。
根據報道(2001年8月7日《聯合報》),哈佛大學一位華裔教授劉宗正說,人體共有三萬多個基因,其中兩萬多個與心臟病相關。而他研究的有關心臟衰竭的一個子題,就與二百五十個基因相關!這樣復雜的基因對應關系似乎很無奈地說明了基因療法在主要現代病治療上的還不切實際,甚至不可行。
現代科學研究之所以會走入這樣的方向,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我們經常都是會做什么研究就做什么研究,所以有了基因研究的工具之后,大家就都去做基因研究。其二是循環理論始終沒什么進步。舊的理論問題很多,新的理論又沒有產生,這便造成循環疾病成為十大死因這么久,醫界還找不出解決、治療的方法。
從生命的發展來看,一個生命發育最活躍的時候是胚胎時期,所以假使一個胚胎基因有問題,在胚胎發育的時期就應該會顯現。通常胚胎成長的初期,是危險性較高的時候,也最容易流產。等到小嬰兒生出來、慢慢長大到青春期,基因又活躍一次。假如在這些關鍵時刻都活過來了,怎么會到二十來歲之后,基因又再出現問題?又怎么會在中年后產生高血壓、心臟病呢?這是很難令人理解的。一個有問題的基因,應該在他成長期使用得最多的時候發病,怎么會等到老化之后才有問題?等到六十幾歲生命都快要收攤的時候,才說基因是高血壓的成因,在邏輯上顯然有矛盾之處。
目前距離以基因治療疾病的目標還非常遙遠,這也是近來所謂的主流醫學、基因工程所面對的最重大的挑戰。
王教授以雄辯的膽識,講述對中醫的心得,氣概非凡。加以王教授不是科班的流體力學學者,思考上反而自由得多。中醫確實需要科學化,本書是應時而生。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學院、醫學院院士 馮元楨
王教授的理論不論是從數學、物理及生理的諧波的角度看,都非常合理且無懈可擊。他把血液循環的理論重新推導,改寫了近代西方醫學對血循環的了解,也替數千年的中醫開始建立了科學的基礎。他的貢獻以我的判斷是“beyond the Nobel Prize”。
——中國臺灣大學校長 李嗣涔
本書的出現是中國脈學超時代的進步。古人言脈,大都是在脈的形象上兜圈子,王教授則是研究脈的原理,認定“氣”是脈的原動力,并具體說出共振的道理,是更上一層樓的成就。而王教授發明的脈診儀,可說是中國醫學在診斷上較高的境界。
——89歲名中醫 馬光
質量很好,內容豐富實用,值得擁有。
作品一般,一般參考價值。
一語道破天機
非常好的中醫書
質量超好,滿意
很好啊,很有用
感覺還不錯
這書很好,王唯工的大集合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用科技解讀中醫
紙張很好!
編排合理,內容詳盡,科學實用,受益匪淺。
是王先生以前著作的重編,可以看看
深入淺出,從新的角度解讀中醫。
在當當買太多書了,開了眼界,學習了解了很多知識!!!
書的印刷質量很好!具體內容還沒有讀,讀后評價!
一如即往的好!快遞也好。是我始終買書的地方之選!
非常喜歡,推薦給練太極拳愛好者,對拳技提高有幫助
書的內容很好,真的讓人打通不少學習的關卡,內容是之前人大出的氣的樂章。水的漫舞的合集
如何在現代環境下發揚中醫傳統文化,該作者和吳清忠都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但這本書想看懂看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從物理學中諧波的角度讓人們理解認識中醫的氣,本來氣是有點玄妙的,通過作者這一角度的契入,能讓大家認識中匡倒是非常好的!
學習中醫很好的書,謝謝了。不一樣的視角看中醫
太興奮了,雖然搶不到優惠券,但我想要的書平時都不參加活動,這次滿減入手,非常好啊!感謝當當!王老師的書看看,從西醫的角度了解器層的中醫到氣層的發展
中醫科學研究的基礎理論探索,非常棒,每個中醫研究者的必讀書
內容不錯,用現代西醫的研究方式講術中醫的道理讓人更好理解中醫之道。
絕對的經典,中醫現代化要是按照這個方向,那畢竟是前途無量,中國缺少這樣腳踏實際做學問的人,這本書可以成為當代中醫的經典之作
對王唯工先生的名字很熟悉了,應該是從科學的角度研究中醫的杰出人物,看完這套書,感覺中醫的現代化之路基本明朗了,這套書可以說是中醫的科學原理,有理有據,并且通俗易懂,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