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他的語錄和論學書信。
《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上卷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中卷里的書信出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雖未經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解說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記載了王陽明提出的“四句教”。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是一部儒家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不但闡述了王陽明的思想,也體現了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于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
-
——張岱
言心學者必能任事,陽明輩是也。大儒能用兵者,惟陽明一人而已。
——康有為
王陽明的《傳習錄》是“中國人所必讀的書”之一。
——錢穆
一生俯首拜陽明。
——東鄉平八郎(日本近代著名的軍事家)
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于的卻廖若晨星。三國時代曹操、諸葛亮都能打仗,文才也好,但在文化的綜合創建上畢竟未能俯視歷史;身為文化大師而又善于領兵打仗的有誰呢?宋代的辛棄疾算得上一個,但總還不能說他是杰出的軍事家。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才能讓奇跡真正產生……
——余秋雨
讀此可知王學梗概。欲知其詳,宜讀《王文成公全書》。因陽明以知行合一為教,要合觀學問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經過,具見集中各文,故陽明集之重要,過于朱、陸諸集。
——梁啟超《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
守仁勛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
-
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張岱
言心學者必能任事,陽明輩是也。大儒能用兵者,惟陽明一人而已。
——康有為
王陽明的《傳習錄》是“中國人所必讀的書”之一。
——錢穆
一生俯首拜陽明。
——東鄉平八郎(日本近代著名的軍事家)
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于的卻廖若晨星。三國時代曹操、諸葛亮都能打仗,文才也好,但在文化的綜合創建上畢竟未能俯視歷史;身為文化大師而又善于領兵打仗的有誰呢?宋代的辛棄疾算得上一個,但總還不能說他是杰出的軍事家。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才能讓奇跡真正產生……
——余秋雨
讀此可知王學梗概。欲知其詳,宜讀《王文成公全書》。因陽明以知行合一為教,要合觀學問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經過,具見集中各文,故陽明集之重要,過于朱、陸諸集。
——梁啟超《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
守仁勛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推薦購買:精裝本,簡體字橫排《王陽明全集》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于陽明洞(今貴陽市修文縣)學習,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二程、朱、陸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世界觀與人生觀均載于《大學問》一文中。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稱于世,對儒學的發展貢獻尤為卓著。他創立了以“良知”為本體,以“知行合一”為實踐工夫,以“致良知”為實踐目標,而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陽明心學”,其學說影響,不僅及于中國,而且波及日、韓等東亞國家,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卷
徐愛錄
徐愛跋
陸澄錄
薛侃錄
中卷
錢德洪序
答顧東橋書
答周道通書
答陸原靜書(一)
答陸原靜書(二)
答歐陽崇一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一)
答聶文蔚(二)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教約
下卷
陳九川錄
黃直錄
黃修易錄
黃省曾錄
錢德洪錄
錢德洪附記
黃以方錄
錢德洪跋
上卷
徐愛①錄
[原文]
先生于《大學》“格物”諸說,悉以舊本②為正,蓋先儒③所謂誤本者也。愛始聞而駭,既而疑,已而殫精竭思,參互錯綜,以質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說,若水之寒,若火之熱,斷斷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樂坦易,不事邊幅。人見其少時豪邁不羈,又嘗泛濫于詞章,出入二氏之學。驟聞是說,皆目以為立異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愛朝夕炙門下,但見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見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無窮。十余年來,竟未能窺其藩籬。世之君子,或與先生僅交一面,或猶未聞其謦咳,或先懷忽易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談之間,傳聞之說,臆斷懸度,如之何其可得也?從游之士,聞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遺二,見其牝牡驪黃而棄其所謂千里者。故愛備錄平日之所聞,私以示夫同志,相與考而正之,庶無負先生之教云。
門人徐愛書
[注釋]
① 徐愛(1488-518年):字曰仁,號橫山。浙江余杭人,王陽明的妹夫,也是陽明先生的及時位學生和最得意的學生,有“王門顏回”之稱,曾任南京工部郎中。王陽明痛惜其英年早逝,曾嘆曰:“曰仁歿,吾道益孤,至望原靜者
(陸澄)不淺。”
② 舊本:指由鄭玄作注、孔穎達疏解的版本。
③ 先儒:這里指程顥、程頤和朱熹。
[譯文]
先生對于《大學》中有關“格物”的各種觀點,均以舊本,亦即朱熹等人所說的誤本為標準。我剛聽說時覺得很意外,繼而又產生懷疑,,我殫精竭思,互相對照分析,又向先生本人請教。這才發現,先生的主張就好像是水性冰冷、火熱炎熱一樣,即是百世之后的圣人也不會產生疑惑。先生天資聰穎,然和藹可親,為人坦誠,平素不修邊幅。早年,先生性格豪邁灑脫,曾熱衷于賦詩辭章,并深入研究佛道兩家的經典之作。所以,很多人剛開始聽到他的主張時,都認為是異端邪說,不予深究。但是他們不知道,先生在貶居貴州龍場的三年中,處困養靜,學問的功夫已經超凡入圣,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我時刻受先生的教誨,深知他的學說,剛接觸時似乎很平常,等深入研究才覺得愈發崇高;初看時好像很粗疏,仔細鉆研才覺得愈發精細;剛接近仿佛很淺顯,深入探求才覺得沒有窮盡。十幾年來,我竟連它的輪廓都未看到。但是,今天的學者,有的雖與先生才一面之緣,有的只聞其名,有的懷著蔑視、惱怒的情緒,還沒談上幾句就依據傳聞臆說,妄加揣度,這樣怎么可能真正理解先生的學說呢?跟隨先生的人士,聽著先生的教誨,常常得一而遺二,如同相馬時只注意馬是公還是母,是黑還是黃,卻忽略了能否馳騁千里的特性。因此,我特意把平時從先生那里所聽到的全部記錄下來,給諸位同學奉上,以便相互校正,不負先生教誨之恩。
晚生徐愛書
[原文]
愛問:“‘在親民’,朱子謂當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據。先生以為宜從舊本作‘親民’,亦有所據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與‘在新民’之‘新’不同,此豈足為據?‘作’字卻與‘親’字相對,然非‘新’字義。下面‘治國平天下’處,皆于‘新’字無發明。如云‘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意。‘親民’猶如《孟子》‘親親仁民’之謂,‘親之’即‘仁之’也。‘百姓不親’,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① ,所以親之也。《堯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親九族’至‘平章’、‘協和’便是‘親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親民’便是兼教養意,說‘新民’便覺偏了。”
[注釋]
① 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契,商族的始祖,帝嚳之子,曾協助大禹治水,被封為司徒,負責掌管教化;敷,布施;五教,指五種倫理道德,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譯文]
徐愛問:“《大學》中的‘在親民’,朱熹認為應作‘新民’,第二章的‘作新民’的文句,好像可作為他的憑證。先生認為應按舊本作‘親民’,難道也有什么根據嗎?”
先生說:“‘作新民’的‘新’,是自新的意思,和‘在新民’的‘新’不同,‘作新民’怎可作為‘在新民’的憑證呢?‘作’與‘親’雖然相對,但并非作‘新’解。后面所說的‘治國平天下’,都沒有‘新’的意思。比如:‘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這些都含有‘親’的意思。‘親民’猶如《孟子》中的‘親親仁民’,親近就是仁愛。百姓不能彼此親近,虞舜就任命契作司徒,盡心竭力地推行倫理教化,讓他們互相親近。《堯典》中的‘克明峻德’即是‘明明德’,‘以親九族’到‘平章’、‘協和’即是‘親民’,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再如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即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親民’。說‘親民’,就包涵了教化養育等意思,而說‘新民’就有些偏頗了。”
[原文]
愛問:“‘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與先生之說相戾①。”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本注②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注釋]
① 相戾(lì):相抵觸。
② 本注:即朱熹所著的《大學章句》。
[譯文]
徐愛問道:“《大學》中‘知止而后有定’,朱熹認為是指萬事萬物都有定理,這好像與先生的看法不一致。”
先生答說:“到具體事物中尋求至善,如此就把義看成是外在的了。至善是心的本體,只要‘明明德’,并達到惟精惟一的程度就是至善。當然了,至善并未與具體事物相脫離。《大學章句》中所謂的‘窮盡天理而心中沒有任何私心雜念’的人,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偉人,也是有明一代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心學思想融合了儒釋道三家之精髓,是“醬缸文化”的后一劑解藥。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先生預言,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王陽明,很有名氣,他的作品一定要拜讀,就是在家帶孩子不知道啥時候能開始看,更不知道啥時候能看完,但是一定會看,而且我會看很多遍,因為是經典,要反復讀才能理解
陽明先生大名遠揚,傳習錄是其重要的代表,一切恭維的話不必再說,單是陽明先生名列圣人之列便可見一斑。該版本涵蓋量廣,包擴多個版本,雖然紙質一般但渴求知識的人又怎么會在乎這個呢
經典。。。推薦,不能少于5個字,10個字及以上才送積分喲復反反復復反反復復反反復復反反復復
《傳習錄》,王陽明心學的最經典代表作。一生俯首拜陽明,王陽明的心學值得一看,值得學習。
傳習錄,王陽明,經世致用。。。在現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里,這樣的思想是如此的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看一看原著,體會一下這書給自己的感覺吧!雖然我也是被慫恿買的不過在聽到他人的意見后,他人的觀點后,自己看看原著應該能夠更加的理解深刻!學學。。不錯的古文!
最近在看網易公開課里面的王陽明心學,剛好需要一本可以配套讀的書。傳習錄里面主要是王陽明的語錄書信,感覺比文言文好理解,偏白話。有原文有翻譯,蠻好的
《傳習錄》包涵了王陽明全部的哲學體系及其基本主張,是研究修習陽明心學的基本著作,堪稱王門之圣書,心學之經典。
王陽明的《傳習錄》是“中國人所必讀的書”之一。 ——錢穆
很喜歡王陽明的作品,在有些觀念上很贊同他的陽明學說!!
王陽明的書,如果不懂佛學,是看不懂王陽明的,還未悟道。
在一次閱讀推薦會上,于丹老師推薦我們閱讀。拿到書后迫不及待地看了。因為王陽明是明代的人,已經接近白話文,所以原文也容易看懂,加上有注釋和譯文,非常輕易就能理解。通過此書,可以全面了解一代宗師的心學經典。強烈推薦。
心學,非唯心論,是我們國家哲學發展近兩千后的大成之作。王陽明先生紀實大儒也是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古今中外都是非常罕見的
陽明學上承孟子心性之學,一改宋明以來程朱理學向外馳求的風氣。陽明先生的《傳習錄》,其中四句教是陽明一生學問的精義。這四句是“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的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常誦此四句,日久必有所得。
雙十一活動時下的單,物流算是比較快了。一直想買啦,正好等到了雙十一,當當很給力。心學代表王陽明的,值得擁有,很經典啦。而且這套書的封面設計很舒服,給人的整體感覺很不錯。
王陽明是一個很神秘的人,一方面,他學貫古今,另一方面,掛帥出征,旬日即剿滅叛亂,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他的心學,開往世之絕學,難怪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曾說,“一身俯首王陽明”,此言不假。《傳習錄》系王陽明弟子整理的師生談話錄,堪稱明代的《論語》,對了解王陽明心學真諦很有幫助,書中不乏做人的真知灼見,很值得一讀。
《傳習錄》包涵了王陽明全部的哲學體系及其基本主張,是研究修習陽明心學的基本著作,堪稱王門之圣書,心學之經典。它不但影響中國幾百年,而且享譽海外,在明治維新以來的日本、經濟騰飛期的韓國,都被作為精神的范本,可見此書的價值和魅力。
之前看了度陰山對王陽明的撰寫,所以想通過王陽明的作品來了解他。
王陽明無需多說了,老少皆識,中外拜服之先賢。而傳習錄之王陽明則相當于論語之于孔子,其重要地位更是毋庸贅述。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文中注釋偏少,對一些文常與典故的介紹不多,個人更喜歡從原件原味中體會個中意境,而不是借助譯文。
王陽明的名號者不必多說,但對于心學來說,你必須好好看看此書,對在人性美好的自由性被傳統儒學抹殺的時候,王陽明站了出來,連小日本都從此書得到了極大的借鑒,中國人的我們更應該好好了解這位大師,而這本傳習錄更是經典之作。
很早的時候就知道王陽明,但是只知道那個人,只知道他的心學,后來看明朝那些事兒,書中對王陽明的評價非常高,以后又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了王陽明。既然崇拜王陽明,傳習錄這本書就不得不看,也不得不買了。
王陽明的大作之一。本來想買王陽明全集的,但是太多了,而且這本《傳習錄》集中了王陽明的主要思想,已經足矣。
與朱熹理學齊名的王陽明的心學也是先人思想的精華之一。“知行合一”是我對他最深刻的印象,這是在教科書上也看得到的文字。王陽明臨終有一句名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又有詩:“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心學的“論語”,從日常言行里可以看出其知行合一的思想理論
傳習錄:王陽明傳世經典,中國讀書人的傳承。現在很多人讀《傳習錄》就是湊熱鬧,只是聽說王陽明多么牛,日本人多么推崇王陽明,明治維新多么受王陽明的影響,王陽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多么深入人心,王陽明的身世多么傳奇,龍場悟道多么神秘等等,這個王陽明就一定要讀了,然后《傳習錄》又是王陽明的代表之作,當然必須要讀的。
家有一本度陰山寫的王陽明,總感覺還是要拿這個對比對比
通過《明朝那些事兒》知道了王陽明,通過董平著的《王陽明傳奇》了解了王陽明,明朝歷史離開了王陽明幾乎就不完整。我們都應該多讀些這些書,讓這些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們的高尚情操、光明的胸懷及深邃的思想來啟迪我們智慧,凈化我們的心靈,讓社會多一些美好,少一些罪惡!
陶淵明,蘇軾,謝安,王陽明是很喜歡的四個古人啦~
傳習錄:王陽明傳世經典,中國讀書人的傳承。現在很多人讀《傳習錄》就是湊熱鬧,只是聽說王陽明多么牛,日本人多么推崇王陽明,明治維新多么受王陽明的影響,王陽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多么深入人心,王陽明的身世多么傳奇,龍場悟道多么神秘等等,這個王陽明就一定要讀了,然后《傳習錄》又是王陽明的代表之作,當然必須要讀的。但是《傳習錄》可不是一般人能讀得了的,《傳習錄》與《曾國藩家書》不同,跟朱熹的《近思錄》也不同,它是實實在在的儒家學術著作。《傳習錄》開篇即講《大學》,你沒讀過《大學》怎么知道他說的是什么意思啊?所以,我推薦您買這本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