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解放土地:新一輪土地信托化改革圖書
人氣:146

解放土地:新一輪土地信托化改革

解放土地,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 解放土地,既是迫在眉睫的挑戰,又是影響久遠的變革。 之于中國的復雜性,不僅表現在歷史文化悠長積淀的定式中,也滲透交織在近現代土地分分合合的爭斗中;既有意識...

內容簡介

農村土地流通是中國歷屆政府關注的重點領域,也是全社會關心的改革熱點。為解決這一難題,身為"信托共有制"的首倡者,作者認為,土地信托化正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的方向和內涵相一致的、前所未有的新模式和通達的新路徑。

土地信托化以信為基礎,以托為手段,以三權分離為原則,把土地使用權主體與土地實物分離,依托土地經營權進行土地流通,保障了農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非農業生產,減少對土地的依賴性,實現農民對土地依附的解放,實現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結合。

在這本書中,作者從信托理論出發,結合我國及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土地制度發展歷程,并以中信信托在實踐中開展的土地信托業務,充分論證了土地信托化的實質和內涵,更大膽預測和分析了土地信托化的未來——土地信托銀行的構建和功效。

在土地制度改革刻不容緩的今天,這部作品從最真實的中國出發,為破解土地流轉難題提供了兼具開拓性和實踐性的答案——土地信托化,也為深化尋找到了好的突破口。

編輯推薦

高尚全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 蔡鄂生 銀監會前副主席 常振明 中信集團董事長周其仁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 陳志武 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 聯袂推薦

解讀土地信托化實質和內涵 破解土地流轉難題,闡釋新思路

作者簡介

蒲堅

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經濟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并被推舉為第二、三屆中國信托業協會會長。美國福坦莫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

管理經驗豐富,曾管理的企業跨多個領域。2004年始任中信信托總經理,所提出的"無邊界服務,無障礙運行"經營理念受到信托業、媒體及學術界好評。在近十年的信托實踐中,蒲堅不斷深挖信托的中國價值,主張立足中國現實發展信托業,以反哺社會。

近年來數次發表關于信托制度、土地信托流轉、信托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的理論成果,并于業界首提"信托共有制"理論。其中,《信托的中國價值》、《信托是公有制的一種實現形式》、《共有制的理論與實踐》、《信托不止于金融》、《推進土地信托流轉,實現農村穩定發展》等文章在業界產生較大影響。

目錄

推薦序// XI

前言// XV

及時章觀念的批判// 001

第二章土地流通的理論思考// 013

認識人的本質// 015

一、人的本質屬性// 016

二、制度構建人發展的現實空間// 020

三、改革發展的知識性依賴// 022

共同富裕的所有制思考——共有制// 023

一、共有制的邏輯// 024 二、共有制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踐的歸一性// 031 三、共有制的邏輯解讀// 037

3 節

信托共有制// 045

一、信托共有制// 046 二、信托共有制的哲學內涵——中介理論// 049 三、信托共有制的制度優勢——遵循共有制發展路徑// 060 四、信托共有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積極作用// 064

4 節土地共有制// 067

一、土地// 067 二、土地共有制// 080 三、土地共有制的特性// 084

第三章世界各國、各地區農村土地是怎么流通的// 091

1 節世界各國、各地區農村土地流通的制度變遷// 093

一、代表性國家和地區的農村土地制度變遷// 093 二、各國、各地區農村土地制度的分析與總結// 114 三、農村土地制度安排的啟示// 117

2 節世界各國、各地區農村土地流通的金融實踐// 121

一、代表性國家和地區農村土地的金融實踐// 121 二、當今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農村土地金融制度比較// 127

第四章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131

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發展歷程// 133

一、歷史時期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 133

二、我國當代農村土地制度進程// 137

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現狀和問題// 145

一、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現狀// 145 二、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存在的問題// 148

謎題的思考:建立土地共有制// 151

一、為什么農村集體土地國有化不可行// 151 二、為什么農村集體土地私有化不可行// 155 三、堅持農村土地集體共有,實行土地共有制// 157

第五章中國農村土地流通的獨特機遇// 159農村土地流通的本質與原則// 161

一、流通的本質:人的流動和財富的流動// 161 二、流通的原則// 162

土地流通的實踐基礎// 164

一、我國農村土地流通的運作模式// 165

二、我國農村土地流通的運作實踐// 169 三、我國農村土地流通的金融實踐// 175

3 節中國需要多少農民// 182

一、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要// 183 二、基于農民收入指標,分析中國所需的農民數量// 184

4 節

抓住當前機遇的路線圖:土地信托化// 186

一、擔當土地資產看護人,防止新地主的產生// 187 二、將土地轉化為可攜帶資產,解放農民對土地的依附// 187 三、有機融合知識、資本和土地,實現土地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 188 四、兼顧公平與效率,緩解社會矛盾,實現利益分享普惠化// 189 五、構建激勵和約束機制,實現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有機結合// 190 六、實現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 190 七、緩解社會矛盾,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191 八、以"利他在前,利己在后"為準則,實現共同富裕// 192

第六章土地信托化:農村土地流通的新體系// 193

1 節為什么是信托// 195

一、追溯信托歷史淵源,回歸信托理性// 195 二、信托共有制的制度優勢展現// 196 三、發揮信托共有制的制度優勢,探尋土地流通路徑// 205

土地信托化的框架// 213

一、土地信托化的概念和內涵// 213 二、土地信托化的實質:向土地注入知識性// 214 三、土地信托化的運行:二次// 218

土地信托化的探索——以安徽宿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為例// 219

一、項目可行性分析// 220二、產品設計// 230三、交易結構設計// 235四、風險與啟示// 243

第七章土地信托化的未來實踐——構建土地信托銀行// 249

土地信托銀行構建的可行性分析// 252

一、國內外土地銀行發展及啟示// 252 二、信托銀行兼具"信托+ 銀行"功能,優勢凸顯// 258 三、構建土地信托銀行,發揮信托和銀行優勢,保障土地有效流轉// 261

土地信托銀行的構建設想// 267

一、基礎框架// 267 二、運行模式// 270 三、內部建設// 273 四、風險管理// 274 五、配套機制// 275

3 節土地信托銀行構建的運行功效// 277

一、為農村土地提供交易平臺,實現農地零存+ 信托化,有助于生產規模化// 277

二、有利于勞動力的合理流動// 278

三、有利于降低企業+ 農戶組織鏈的交易費用// 278

四、土地存單質押貸款意義深遠// 279

致謝// 281

注釋// 283

參考文獻// 295

在線預覽

觀念的批判

馬克思說:"一切知識來源于對觀念的批判。"我們的研究從真實的世界出發,從思辨中止矛盾的現實出發。一旦理論與行為實踐的結果相悖,我們不應到理論中去尋找原因,而應從形成理論的前提中去尋找,即從觀念的批判中去尋找。因此,我們時刻不忘3000 年前老子對我們的告誡:"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研究土地和土地流通問題,就離不開研究土地本身和人。因為,土地的擁有者是人,經營者是人,受益者也是人。因此,正確而地認識人,把人當作人來研究,把共同富裕和分享繁榮作為共同的指向,是研究土地和土地流通的根本目的。這個根本目的另一層含義是,只要中國24小時沒有從觀念和現實的雙重意義上完成農本社會向知本社會的徹底轉變,也就是24小時沒有完成絕大部分農業人口向現代城鎮市民的轉換,將從事專門化勞動的農民轉變為從事綜合工作的農民企業家這一歷史使命,我們就24小時也不能立于現代化國家之林。認識人何其難也。人到底是什么,如何定義,至今也是眾說紛紜。

黑格爾說:人是自我意識。

卡西勒說:人是符號的動物。

薩特說:人無非就是打算要做的東西,人實現自己有多少,他就有多少存在。因此,他就是他的行為和行動的總和,他就只有他的生活,人原來是個"無",他什么都不是,等到后來才是他把自己造成的那種人,所以人沒有什么本性,因為沒有什么上帝懷著人性的概念,人就是人。18 世紀法國啟蒙主義的《百科全書》中記載:人是一種有感覺的、能思考的、

有思維的生物,他自由地漫步于地球之上,他似乎是一切其他動物的首領并統治著他們,他過著群居的生活,他發明了科學和藝術,他有自己的善和惡,他為自己選擇了主宰者,他們制定法律。人由兩種本質組成,一種稱為靈魂,另一種叫做肉體。馬克思說,就其現實性而言,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發明語言并使用之,具有負責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尤其是能聯合起來達到生命的目的。

中國古代把人當作是有歷史記錄和典籍,并能自覺將其作為鏡子以自省的動物。

老子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林林總總對人的認識,是對人內世界對立統一的認識,即對靈與肉統一的認識,也是對人外世界對立統一的認識,即對人與環境統一的認識。不同邏輯演繹出的人的定義,只說明我們對人自身的認識遠遠不及我們對人以外的世界認識來得深刻,空留下無限的空間讓現實的人去填充、豐富、創造。或許斯芬克斯那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謎語更能形象地道出人的復雜性:"早晨用四只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晚間用三只腳走路。"在一切生物世界中,這是變換不同數目的腳來走路的生物。用腳的數目最多的時候,恰是速度最慢、力量最小的時候。

謎底就是"人"。

當今世界,人口膨脹,全球化力量滲透得無所不在,對大自然的無節制掠奪和踐踏,造成全生態環境的惡化。我們意識到,在向外從大自然索取自由的過程中,我們正在付出犧牲自我內在自由的高昂代價。隨之而來的是,個人與社會的對立和沖突凸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侵略和剝奪,造成人的惶恐感、異化感、孤獨失衡感,通過心理機制的燥裂,必然在現實人的人格、本質等方面強烈反映出來。不重視這些由時代和社會變型決定的人的存在和本質所表現出來的新特征和內涵,從而發展出認識的新邏輯,我們就不能對當下進行突破,進行創造,進而升華和完善。正所謂:"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人與土地的聯系恐怕是人類社會千萬種聯系中最自然的聯系。這是一種的聯系。對土地的愛戀與尊重是人類應有的最基本、最純粹的態度,是認識和理解土地的關鍵點,是建立和諧人地關系的基礎,也是再造人人和諧關系的前提。要回到意義上的土地,而不是片面經濟的或是單純某種眼前利益的土地。重新審視土地的美學意義、倫理意義,時刻對土地保有科學的解讀和生命系統的呵護,神圣履行對土地的權利和義務,我們要正確厘清人與土地的隸屬關系,而不是自以為是地、貪婪地占有。土地先人類而在,更永恒地屬于未來。土地沒有未來,人類就沒有未來。

人類隸屬于土地,依賴于土地,而不是相反。每一個國家的歷史某種意義上就是土地存在和占有的歷史。土地在奉獻給了人類無限的可能性的同時,唯獨沒有把它自身的權屬讓渡給人類。人類可以和土地共生共存,但不可以非理性地占有土地,尤其是不能為只有有限理性和有限生命的人獨有。當我們的研究無法繞開所有制的時候,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我們先前"摸著石頭過河"所探索和實踐的道路與新時期改革的目標和任務并不一致,因而需要保持邏輯一貫,找到新的方向。我們必須牢記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新內涵,并將馬克思"在生產資料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偉大的理論預設納入土地信托化研究的宏觀架構,把人、土地和所有制整合到統一的共同范疇之中。事實表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傳統概念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真實內涵和外延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以不能科學劃定邊界的公有和私有來區分事物發展的所有制屬性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要求。超越狹隘的占有觀念,對公有制的真正內涵和私有制的原始作用,也就是對占有與生存進行新的詮釋,對所有制的形式進行革命的現代性思考,既是對人自身的重新認識,也是現實改革的必要。弗羅姆在《占有還是生存》中說:"現在占統治地位的人的性格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一個新社會才能建成。"

不管如何,要把經濟效率、社會公正和個人自由三者地統一起來,正在成為中國人民的理想,而中國夢則是這個理想投射在不同時空的影子。事實上,我們正不知不覺地行進在這樣一條注定是光明又崎嶇的路上。然而,要將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轉變為和諧的社會關系和相對合理的普遍生活提高,僅僅囿于既成的模式或用與社會制度邏輯相悖的理論來指導未來的改革和創新,顯然是力不自勝的。與土地相關的所有制、流轉方式恰恰就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和挑戰。土地的財富本質來源于土地生產力。土地生產力表現為3 個方面,即土地的物質生產力、社會生產力和知識生產力。土地的物質生產力是由土地本身的自然

物質及其所關聯的自然環境的綜合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天然生產力。土地的社會生產力表現為"聯起來"的、協作的生產力,土地作為生產關系調適的紐帶與資本、市場、組織力等之間的協同的生產力。土地的知識生產力表明人類的知識來自于"天垂象",來自天地的茵蘊摩蕩在人思想中的概括反映,反過來,人類知識性發育為土地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從而建立起知識與土地之間的辯證關系,結果是,每一次土地生產價值的提升和成本降低的背后,都可以看到知識量的變化。這才是現實土地流通和城鎮化面臨的真正的矛盾。人的知識性是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知識與社會存在著特殊的動力學關系,知識的控制權發生轉移就會引起社會和經濟力量發生轉移。知識性生產資料所有權越來越顯現出個人占有的特征,因為知識是個體大腦的附屬品,但就組織和社會而言,新知識不是由個人創造的,而是通過社會與群體共享知識與專長產生的。將對所有制的思考置于知識共有與個體分化占有的對立統一體中來研究,是重建個人所有制的邏輯基礎,也是土地信托化研究的新視角。新視角必然要設定新的目標體系。我國農村土地流通的目標體系包含3 個層面:一是,理念性目標。以共治、共享、共有為前提,以共同富裕為本質追求,達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相一致、邏輯相銜接、利益相協調的和諧社會。二是,事業性目標。直面"三農"存在的現實問題和矛盾,探索和創新土地財富的形成機制、運營效率和流動方式,在"三農"市場化、城鎮化、知識化的改造和改革中,煥發農民的知識性進步、農村的現代化活力和農業的科技化效率,助力新時期的改革實踐向縱深、向整體、向多方位扎實而有效的推進。三是,利益性目標。的現實任務就是在城鄉二元結構失衡的矛盾中,在日益擴大的城鄉利益分配差距越來越大的鴻溝中,特別是在總量經濟不斷提高,大部分人卻不能同步分享的心理嚴重失落的情態下(實際上,相對的財富或收入在某種意義上比的財富或收入對于平衡社會財富心理更為重要),找到現實可行的路徑,挖掘土地潛力,釋放土地價值,讓農民在新型土地財富的實現中,安全、穩定而又可持續地共享成果。

(一)在不改變土地所有權的基礎上,完善農村土地所有制

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對其進行不斷完善是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現實目標。目前農村土地所有權制度還存在不少問題。由于所有權主體不明確,對農民集體所有權的保障無法落實;由于產權不確定,又必然帶來農民對土地使用安全性的顧慮和土地投入的保留。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農村土地的高效利用與社會保障功能的充分實現。目前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制度必須改革,必須明確農民集體所有權的存在形態及權利界限,給農民以土地生產的安全感,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權益,更好地實現農村土地的綜合效益。這種改革既是農村現實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也是國家全局利益實現的要求。它還為制度的根本性變革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二)兼顧公平和效率,完善社會保障功能

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和資源配置機制均是農村土地流通的主要目標:社會保障功能強調社會公平,社會公平的體現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而資源配置強調經濟效率,經濟效率是市場經濟實現的方向。國際經驗以及中國近20 年來的改革發展經驗表明,只有以市場機制為基礎,才能保障和實現資源配置效率較大化。因此,以市場機制為基礎配置農村土地資源,是建設小康社會提出的必然要求。為適應這一要求,我們就要檢討、尋找農村土地市場發育和成熟的制約因素、創新方法,以保障和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在建設小康社會階段的快速、持續發展。

(三)構建"土地看護人"機制,實現農村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就農村來講,實施這一戰略的關鍵是實現農村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當前,我國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的短期行為以及由此引發的農業和農村生態環境失衡等一系列問題,令人觸目驚心,應該引起高度警惕。追根求源,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一個原因是農業生產者還沒有把土地真正當作自己的財產對待,因此農業生產者的掠奪性經營行為造成耕地質量下降、草地退化和沙漠化等。因此,切實實現土地流通,調動土地經營者的積極性,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尋找"土地看護人",根治農業生產者的短期行為,實現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關鍵是轉變農民對土地(包括林地、草地等)的態度,讓農民切實把土地真正當作自己的財產,當作自己子孫的財產加以管護、投入、利用和整治。

(四)推動農村建設用地改革,防止新地主的產生

在農村土地流通的進程中,創建信托機制市場化的制度基礎,規范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推動農村土地建設用地的改革。及時,規范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和流轉,嚴禁農地搭車入市,嚴格保護耕地。第二,構建土地收益分配機制。通過建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交易中心,促使土地依法流轉。流轉過程中,依托市場手段,明確集體建設用地增值收益用途,改善社區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賦予農戶受益權,實現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第三,扼制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經濟發展,亂占濫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造成大量農民失地的行為。

(五)保障農民分享土地級差收益和土地市場化成果

規范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在土地權利和流轉收益上的分配,逐步摸索農村集體產權從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轉變;在制度上嚴格制約集體經濟組織對集體資金的使用;將土地流通收益較大限度地運用于農民的社會保障,以保障農民的長遠生計。同時,讓農民獲得土地級差收益,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分享市場化的成果,是農村土地流通實施方向,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增加農民收入,不能僅靠增加勞動性收入,還應該考慮要素參與分配的問題。要讓農民的土地所有權這塊較大的財產性收入得以實現,就應在法律上和政策上允許和鼓勵農民以土地為資本參與農地市場化,將土地級差收益的一部分留給農民,讓農民切實得到實惠。

(六)實現土地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馬克思說:"土地所有權是個人獨立性發展的基礎。它是農業本身發展的一個必要過渡點。"2 即實現細碎化經營向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的過渡。實踐中,"小塊土地所有制按其性質來說會排斥社會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社會形式、資本的社會積聚、大規模的畜牧和科學的累進作用。"3 而農村土地規模經營,能實現農村和農民經濟收入雙增長。把細碎的土地合理流轉到專業種植大戶或是產業組織手中,同時又返聘農戶務工,而農戶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又可以得到務工酬勞。土地合理流轉后產生的"農業工廠",不僅使農戶每畝土地的收入增加,而且還使農民跳出傳統的種植模式,讓農民獲得因土地流通帶來的穩定的租金收入。土地規模經營能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從單一糧食作物種植向經濟作物種植的轉變,改變農村傳統的種植業結構,使農業產業發展走上更規范、更科學的道路。改變馬克思所說的小塊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規律,即"生產資料無止境的分散,生產者無止境地相互分離。人力存在巨大的浪費。生產條件越來越惡化和生產資料越來越昂貴。"4 用現代知識理念來指導農業發展,促進土地、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整合,合理發揮資源潛能,激發農民的積極性,解放生產力,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雙贏。

(七)解決農村發展的融資問題,創新農村金融體系

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是金融服務的不對稱和嚴重滯后,面向農業的金融服務應以資本為紐帶,促進協作與分工。創新金融工具,使財富的分配能夠在不同階層的成員之間尋找平衡,使土地資產通過制度安排實現資本化的過程,充分體現金融普惠和資本分享。有利于農民克服狹隘地域性的個人局限,豐富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的依存,相互補充和促進。融資的需求在農村表現得更為突出。在農村,正規金融只能滿足約1/3 的資金需求,其余需求依賴民間非正規金融。因此,發展農村金融應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創新農村金融體系,實現土地有效流轉,發展規模經營。只有金融發展了,抵押、擔保、信托、貸款等金融活動活躍起來了,土地規模流轉和現代農業才能真正發展。

媒體評論

蒲堅具有運用金融工具破解改革難題的勇氣和身手。他率領中信信托突破傳統的"非公即私"的二元觀念局限,依法對土地所有權的共同占有,進行個人所有的重新確權。他對所有權的認識,對共同富裕的思考,對改革理論的探微,尤其是對人知識性的認知都具有新意。

——高尚全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kcmyys**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09-03 13:43: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09-09 08:01: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新穎,對搞農業的有一定的幫助

2014-09-15 18:42: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結合中外土地發展趨勢,內容比較新穎

2014-09-26 14:06: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11-04 15:37: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

2015-02-04 12:48: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值得一看

2015-03-16 17:22:21
來自夏天的**的評論:

不錯

2015-04-01 10:05: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物流快,紙張好,正版書,內容豐富,老公喜歡

2015-06-03 16:14: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

2015-10-08 11:01: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ok

2015-11-14 12:13:44
來自fci商務**的評論:

女朋友推薦的。果然有眼光

2015-12-03 15:24: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多說,好東西

2016-01-01 16:38:25
來自小米愛**的評論:

很好的,完美啊 ,歡迎買

2016-04-09 21:11:25
來自卡比樂**的評論:

很好,一直在當當買書,發貨快,書的質量也好!

2016-08-09 07:58: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挺好的,以前從來不用去評價,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積分,自從知道評論之后積分可以抵現金了,才知道評論的重要性,積分的價值,后來我把這段話復制了,走到哪里,復制到哪里,既能賺積分,還非常省事,特別是不用認真的評論了,既健康快樂又么么噠,哈哈哈

2016-11-17 12:14:12
來自w***9(**的評論:

書很好,非常有幫助,當當發貨速度快,服務也很好

2017-02-04 22:22:22
來自***(匿**的評論:

不錯的讀物

2017-02-07 11:13: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研究土地信托流轉很不錯的一本書籍

2017-05-04 12:11:02
來自小***清**的評論:

不錯值得一讀

2017-06-08 17:22: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慢慢研究,能更好地解讀土地信托化實質和內涵 破解土地流轉難題,闡釋新思路

2014-06-17 16:52:50
來自kuenyde**的評論:

發貨有點慢,但包裝的不錯,用盒子打包,收獲時完好無損。

2013-12-26 17:32: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主題新穎,但是前面級差地租部分有些過于枯燥了

2014-03-11 15:42: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教授推薦的,研究的是很有前瞻性的題目,如果對土地流轉感興趣的一定要讀讀。

2013-12-23 20:10: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新的創舉。它的實施和推動,會帶來農業產業的集約化和現代化,實現農民、政府和下游農業產業的有效集成。

2014-07-14 12:51:36
來自掏書的**的評論:

土地分到手里面又飛走了。30年不動土地,好沉重呀

2014-04-30 13:44:34
來自道術興**的評論:

因為要寫碩士論文,需要農村土地信托的資料,中信信托在這方面最早開始創新

2013-12-09 10:51: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全面,用信托制度研究比較難得,中國的土地制度改革分析全面,很有啟發!

2014-11-07 15:58:4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