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完成了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的轉變。除了生產全世界近半數的電腦、數碼相機和廚房電器,中國的制造業把更多的精力轉移到自主產品的開發中,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成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能否順利從中國制造轉型為中國創造,決定著中國的未來,決定著每一個中國企業的命運。
面對未知的挑戰與機遇,中國企業的選擇與行動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以華為、海爾、聯想為代表的大型企業專注于核心技術的研究,憑借大量技術專利開拓國際市場,將中國創造的能量輻射到全球。另一方面,遍布全國各地的中小型企業從自身實際出發,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走出一條以低成本投入獲得高回報產出的創新之路。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創新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企業的創新離不開政策的支持、離不開教育系統大批高素質人才的供給、離不開整個社會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支持。只有深刻理解中國的創新現狀,才能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中發現未來的商業機會,實現突破式發展。
全景式展現中國創新發展現狀,深度剖析中國智能制造核心競爭力
雙創大潮來襲,產業、企業、個人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把脈中國自主創新能力,深入挖掘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根本動因
本書的兩位作者在中國執教十余年,對中國創新的發展歷程、機遇與不足有著深刻的認識與了解,本書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從制造大國轉為創新大國的過程中,政府、企業、個人起的不同作用。為仍處于轉型陣痛期的企業指明了發展創新的道路。
喬治•豪爾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科技與創新管理教授。作為多家知名企業的咨詢顧問,他通過對創新過程的有效管理以及科技的商業化創造了大量價值。過去十年間,喬治 豪爾多次受邀到中國講學。
馬克斯•馮•澤德維茨
GLORAD 國際研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在旅居中國的12年里,曾執教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及同濟大學。
前 言
第1章 概述
第2章 中國創新的輝煌歷史
四大發明
培育資本化的失敗——孤立假設
道家和儒家學說
傳統教育模式
把中國式創新置于歷史背景之中
日本模式
第3章 適用于中國的創新指標
數字能夠捕捉創新進程嗎
非技術密集型創新
為競爭力創新
創新指標
研發投入占 GDP的百分比
專利產出
國際專利和《專利合作條約》專利
研發人員
出版物產出
科技園區和孵化器
對長期(基礎)研究的投資
風險投資行業
第4章 創新舞臺上的關鍵角色——政府和企業
政府機構
發展策略
制度體系
公共機構
最近政策和改革的示例
地方政府
高校系統
中國的高校:可以做到更好
司法系統
公司
企業的例子
中國企業正在全球化
實現全球化:《孫子兵法》有用嗎
第5章 適用于中國式創新的框架條件
人口、中產階層和城市化
法治層面
各種知識產權法律
造假與仿冒
山寨和中國的創新文化
腐敗
中國的營商環境
為創新籌資
中國的風險投資
技術轉化能力
經濟技術開發區
基礎設施
基礎通信設施
為什么要創新
第6章 人為因素:創新管理中的決定性因素
天賦和動力
巡視管理
作為創新和創業精神推動者的教育
義務教育
高等教育
作為人才來源的中國移民社群
繼續教育
觀念模式和管理文化
第7章 非中國創新者的貢獻
快速成長的研發領域
中國魅力的兩面性
聘用合適的研發工程師
在中國實現創新不易
外國人的觀點
中國人的觀點
第8章 成為全球性的創新者:政府機構諸模式
一種傾向于創新的領導風格
中國的試驗模式
激勵創新的項目與政策
制造業的計劃
在中國激勵創新的特定方式
意在推動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政策與公共舉措
規制快速發展的網上金融服務
第9章 成為全球性的創新者:企業諸模式
從收購到創造:中國作為信息與通信行業的全球領導者
電子硬件和“創客運動”
一場自下而上的運動
制藥行業
醫療設備
汽車工業和無人駕駛汽車
一個正在出現的民用飛機行業
高鐵和技術轉讓
其他工業部門
服務業
中國跨國企業中的創新
中國成為全球性創新者的各種模式
擁抱互聯網的國家
作為全球性創新者的中國
中國的風險投資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像火炬計劃這樣的政府項目無法滿 足為所有有前景的創業公司提供資金的要求,于是出現了風險 投資基金。首先成立的是政府風險投資基金,接下來是高校風 險投資基金。到 20 世紀后期,企業風險投資基金和外國風險投資基金都來到了中國。在過去的 10 年中,中國的風險投資年均約 50 億美元,是世界第三大風險投資基金市場,排在年均分別是約 350 億美元和 70 億美元的美國和歐盟之后。2014年,中國的風險投資基金占 GDP 的比重是 0.12%。歐盟國家的 平均值是 0.277%,比中國的兩倍還要多。中國的數值和意大利(0.138%)或者羅馬尼亞(0.137%)接近。政府風險投資基金 已經被引導基金(即由政府設立并按市場化模式運作的政策性 基金)取代。
2015 年,國務院宣布成立一個 65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引導 基金,用于在全國范圍內對處于起步階段、尚未盈利的公司以 及技術孵化企業進行投資。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的風險投資行業都滯后于其顯而易 見的潛能。許多風險投資基金都沒有遵循恰當的盡職調查原則, 或者把資金投向了創業公司之外的領域;財務報告的標準很不恰 當,缺乏透明性。許多風險投資基金都由首次擔任基金經理的人 來管理,他們經驗不足、欠缺商業上的精明。許多創業公司的領 導者都是及時次做企業家,他們缺乏經驗和理智。中國的風險投 資基金喜歡在企業發展的后續階段進行大筆投資,而不會選擇風
險更大的前期投資。雖然前者要求更大筆的一次性現金支出,后者卻需要對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有更多的領會。在中國進行 風險投資,要比在歐洲、以色列和美國等地困難。不過,在過去 的幾年中,本地的風險投資基金和國外的風險投資基金合作投 資,為中國引進了全球好的業務經營理念,涉及相當多的中國 企業,為它們的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當前,這些正面的因素都清晰可見。2014 年的近期數據顯 示,得益于許多大型交易,中國的風險投資市場首次超過了歐 洲,市場規模接近 150 億美元。同年,全球的風險投資行業也達到了 860 億美元,僅次于 2000 年較高峰值的 1 160 億美元。 在國內,一種新型的由企業投資的風險投資基金已經出現。
它們由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小米等公司創辦,不僅在中國 本土的創業公司中選擇那些合作投資(國內與國外的風險投資 基金)沒有顧及的企業,也開始對海外(如美國)的創業公司 進行大量投資。進行這些海外投資的目的有兩個:(1)獲得那些可以帶回中國的技術,將其整合進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之中;(2)對發展成熟的公司進行大量股票投資,以獲得進入海外市 場的資格。在 2014 年,我們及時次看到一家美國的創業公司 Snapchat 分別獲得了兩家不同的中國企業的投資,雖然是在不 同的階段。
這些都是風險投資和企業風險投資市場正在走向成熟的信 號,初期的,也是積極的。這一趨勢令人興奮。如果說我們能 夠從硅谷的成功吸取到什么經驗的話,那就是風險投資和私人 天使投資在創新和創造就業方面帶來了巨變。通過使中國制造 進步到中國設計與創造,它們是提高國家競爭能力的加速器。
掌握技術性的技能能夠帶來新的工作機會,這是包括技術 轉化在內的極端復雜的過程。技術轉化涉及各種渠道,這是本 章接下來的部分將討論的主題。
本書翔實而有見地地分析了中國的創新現狀,應該被列入每位高管的必讀書單。
——陳勁 清華大學教授
中國無疑是21世紀世界創新領域的主力軍。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在硅谷和中國從事與創新有關的工作,本書的兩位作者強調了中國面臨的重要的機遇和挑戰。任何在世界創新舞臺上參與競爭的人都會從這本書中獲益!
——宮力,Acadine Technologies董事長兼CEO
在中國成為世界主要創新引擎的過程中,兩位作者提供了中國可以遵循的發展模式。本書主要關注中國大企業與創業公司的創新,內容豐富而,非常值得閱讀!
——烏里 希克,瑞士前駐華大使
本書對中國科技的發展歷程與現狀做了廣泛而有啟發性的描述,深入分析了是什么塑造了其不斷發展的創新能力。我非常推薦這本書!
——埃莉諾 韋斯特尼,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本商品很棒
好書,值得好好的閱讀
團購書籍,優惠力度不大
非常好的一本書,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