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雙重悖論:腐敗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圖書
人氣:126

雙重悖論:腐敗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

20 世紀90 年代中期,在讀了保羅?莫羅(Paolo Mauro )的《腐敗與增長》(Corruption and Growth )一文后,我就開始醞釀這本書。因為莫羅在文中提出,從統計學角度看,腐敗與經濟增長是負相關的關系,這一點讓我感想...
  • 所屬分類:圖書 >經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與市場經濟  
  • 作者:[魏德安] 著,[蔣宗強]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8642857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1
  • 印刷時間:2014-01-01
  • 版次:1
  • 開本:大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腐敗"一直與"經濟增長"密不可分。人們常認為,腐敗問題越嚴重,經濟增長越緩慢,但《雙重悖論》將顛覆你對"腐敗"的理解。作者大膽提出中國的經濟增長與腐敗共存的悖論,腐敗并沒有遏制中國的經濟增速。

作為一名研究腐敗問題15年的外國專家,魏德安深諳各國腐敗的特殊性。本書中,在剖析了韓國、中國臺灣、赤道幾內亞、塞拉利昂等國家或地區的腐敗問題后,作者總結了發展性、退化性和掠奪性等幾種腐敗形式,然后指出:中國的腐敗具有特殊性,雖然腐敗的本質與上述國家或地區沒有區別,但在對經濟的影響上卻大相徑庭。

作者認為中國改革后"價格雙軌制"為腐敗官員的權力尋租行為提供了充裕的空間,這也是中國腐敗獨具特色的核心所在。同樣地,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在改革后蓬勃發展,因此,腐敗只是腐蝕了改革后經濟增長的部分,還未對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造成危害。但如果不能合理地抑制腐敗,中國經濟增長與腐敗并存的雙重悖論將不復存在。

對此,作者指出,國家控制應該從經濟中"撤出來",不管這種撤出對今后的中國經濟發展是遏制還是推進,都能夠有效地削減腐敗。他同時認為,中國政府的反腐決心和力度非紙上談兵,中國有能力并且正在努力消除腐敗。

編輯推薦

首部由外國學者撰探討中國腐敗問題的經典著作。

作者深度研究中國腐敗問題15載,掌握一手資料。

中國的腐敗與韓國、日本、赤道幾內亞、海地等國家相比有何不同?

日益惡化的腐敗現象為何未能阻礙中國的經濟增長?

中國腐敗問題緣何而起,又是如何發展?

"陳希同案"、"陳良宇案"、"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等重大腐敗案件如何揭示了中國政府的反腐力度和反腐決心?

《雙重悖論》將解釋你對中國腐敗問題的所有疑惑,一場經濟與腐敗關系的深度探索旅程即將開啟。

作者簡介

魏德安,現任佐治亞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15年來一直研究中國的腐敗問題。曾在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臺灣大學等多所大學擔任訪問教授。著有《從到市場:尋租,地方保護主義,中國的市場化》等著作,其文章經常被刊登在《中國季刊》、《中國評論》、《當代中國》等報刊上。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及時章雙重悖論

第二章發展性腐敗

韓國:政府與企業的發展性聯盟

中國臺灣:國民黨的政治機器

第三章退化性腐敗

腐敗的加劇與經濟的增長

權力導致腐敗

腐敗等于真正的掠奪

第四章腐敗及其與改革的先后順序

腐敗程度的測量

中國腐敗的起源

中國腐敗的加劇

第五章經濟體制過渡中的腐敗問題

從掠奪到交易

腐敗變成了商業活動?

第六章中國的反腐斗爭

對腐敗官員的懲罰

腐敗風險

第七章遏制腐敗問題與保持經濟快速增長

有美國特色的腐敗

中國的"鍍金時代"?

致謝

譯后記

在線預覽

在后時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就像一出"雙城記"。一方面,中國創造了經濟奇跡。1979~2010 年,中國經濟的年均增幅為8.75% ,比韓國經濟年均增幅

(5.64% )高出整整3 個百分點,并且是美國經濟年均增幅(1.64% )的5 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在此期間,中國人均GDP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3 倍。與此同時,韓國經濟的新增凈值尚不及中國的1/2 ,美國和日本經濟增長率只有中國的1/10 。然而中國并不是全球GDP 平均增速最快或者凈收益總額較高的國家,這個殊榮屬于赤道幾內亞,該國采取的是"貝弗利山人式"的發展模式。赤道幾內亞曾經極度貧窮,暴君統治和經濟衰退的狀況似乎永無止境,但該國突然在本國境內勘探到豐富的石油資源,自此一夜之間暴富。但總的來講,中國的經濟成就是引人矚目的,顯然可以堪稱"經濟奇跡"。

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腐敗態勢卻迅速加劇。這里所說的腐敗是指為了謀求私利而不恰當地運用公共,這種情況在時代也存在。改革開放之后,腐敗變得越來越常見,更重要的是,腐敗的嚴重程度越來越深,由檢察院提起公訴的經濟犯罪案件數量大幅增加。1980 年,即及時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生效的那一年,經濟犯罪案件的數量為9 000 例。1985 年,經濟犯罪案件的數量激增至28 000 例。1986 年,中國共產黨發動后時代的第二次大規模反腐斗爭,打擊嚴重經濟犯罪活動,在這場反腐斗爭中暴露出的經濟案件數量幾乎是1985 年的2 倍。在1989 年的反腐斗爭中,提起公訴的腐敗案件數量超過77 000 件。1989 年后,訴訟案件的總數逐漸減少,不過雖然每年被起訴的官員越來越少,腐敗卻越來越嚴重。比如,1988 年,落馬高官的數量為190 人;1990 年,數量激增至1 118 人,增加了5 倍;1995 年,這個數字又翻一番,上升至2 285 人。截至2000 年,檢察院每年起訴的高官數量超過2 500 人。粗略估算一下,平均每起案件的涉案金額呈爆炸式增長。其中,1984 年為4 000 元,1994 年就飆升至54 000 元,1998 年又激增至140 000 元,到2005 年,涉案金額已增至273 000 元,幾乎是1998 年的2 倍。隨著腐敗態勢日漸惡化的證據越來越明顯,政治風險服務集團的分析師們上調了因腐敗引發的經濟風險的主觀評估。到20 世紀90 年代中期,該集團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機構的腐敗指數紛紛將中國列為全球嚴重腐敗的國家之一。

如果我們把中國的經濟與腐敗問題擺在一起,則得到了一個悖論。經濟學家們認為,腐敗和經濟增長之間有非常明顯的負相關性。基于專家主觀估計的腐敗程度編制的跨國腐敗指數和經濟分析,保羅?莫羅等經濟學家發現嚴重腐敗總是與經濟低增長聯系在一起,腐敗分值每增加1 分(分值范圍為1~10 分),經濟增幅將下降1% 。雖然增幅下降幅度看起來并不明顯,但考慮到1980~2006 年世界經濟平均增速為1.73% ,其中,就經濟表現而言,排名在前1/4 的國家和后1/4 的國家僅相差2.46% ,由此可見,1% 的增幅變動就非常顯著了。此外,在透明國際組織的清廉指數中,1995~2006 年,最腐敗的1/4 和最清廉的1/4 國家之間的平均分數相差約為2.52 。假設一個國家的清廉指數接近于1992~2006 年的清廉指數平均水平(5.96),并且1980~2006 年人均GDP 平均增速為1.73% ,那么在腐敗評分上的1 分之差就會導致其在清廉指數排名及發展水平排名上的變動。如果腐敗評分增加2 分,就能使一個清廉指數處于平均水平的國家退至最腐敗的國家之一,并將其經濟增長率從1.73% 拉低至負增長水平,使其淪為經濟表現墊底的1/4 國家。

鑒于中國在1992~1996 年的清廉指數評分增加了2 分,腐敗研究的新正統理論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應該會下降,經濟發展受阻。然而,我們看到的景象卻是腐敗加劇、高增長率與經濟高速發展并存(見圖11)。雖然從20 世紀80 年代中期到20 世紀90 年代中期中國的清廉指數翻了一番,但20 世紀90 年代中期的中國經濟增長率卻達到了10% 以上。實際上,我們會發現,在腐敗研究的新正統理論與中國的案例之間存在三個明顯的矛盾之處。及時,腐敗率在20 世紀90 年代初經濟實現快速增長之前就已明顯提高(此處的腐敗率是以每10 000 名受到腐敗指控的公職人員中的被捕人數粗略估算的,我將其稱為"被披露的腐敗率")。第二,經濟增長最迅速的時期(20 世紀90 年代中期)與腐敗態勢加速惡化的時期正好吻合,依據是被起訴高官數量及粗略估計下的受賄金額(以每件起訴案追回的平均受賄金額作為計算依據)。第三,即使清廉指數和專家對腐敗真實程度的主觀估計都翻了一番多,中國經濟仍在迅速增長,而腐敗仍在加劇。

我撰寫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解釋中國的腐敗問題惡化與經濟迅速增長之間的顯著矛盾。我們面臨的不僅是腐敗研究的新正統理論與現實情況之間存在明顯的矛盾,新正統理論認為,中國的腐敗問題惡化會拉低經濟增長率,并同時阻礙發展。但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卻是腐敗問題惡化與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能夠并存。因此,我們還面對腐敗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雙重悖論。假設腐敗加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悖論形成的原因在于新正統理論的邏輯缺陷,而且新正統理論使用偽相關性"證明"其核心假設,那么聽起來似乎也是有道理的。我不否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嚴重的腐敗會對經濟表現產生負面影響,而且我認為一般來講這一說法是正確的。隨便研究一下欠發達國家的腐敗和經濟,就能發現腐敗會導致經濟癱瘓,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以至于你根本無法質疑新正統理論的基本結論。

我們也可以列舉很多例子說明即便在一個經濟建設成就斐然的國家,依然會出現嚴重腐敗這種腐敗往往深深根植于其政治體制之內,并且腐敗在某些情況下有利于促進其政治體制的順利運作。比如,日本、韓國與中國臺灣都有高度腐敗的政治體制,但其經濟均實現了高速增長。我在第二章中分析韓國與中國臺灣的案例時指出,從本質上講,這些案例中的腐敗已經制度化了,促成并維系保守政黨、開明政黨及商界的共生關系。大體來講,在這些案例中,腐敗已經異化為一種利益輸送機制,通過這種機制,企業將部分盈利輸送給那些推崇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宏觀經濟措施的政客。這些接受政治獻金的政客接著用贓款邀買政治支持并成功建立穩定的、支持率增長的、以右翼分子為主體的政治聯盟。更具體地說,這種腐敗就是查默斯?約翰遜(Chalmers Johnson )定義的結構性腐敗。這種腐敗之所以能成為經濟迅速增長的必要前提,并不是因為腐敗本身能直接推動經濟增長,而是因為如果沒有這種腐敗,政治穩定性就會受到威脅,進而妨礙經濟增長。因此,結構性腐敗既能推動右翼政權繼續實施利好政策,增加商業盟友的盈利,又能強化右翼政權對商業的依賴性,因為它需要源源不斷的政治獻金維持內部團結。但我認識到,這些發展性腐敗的例子打破了"腐敗妨礙經濟增長"的一般規則。因此,在少數案例中,腐敗有利于解決核心的政治矛盾,并弱化了妨礙經濟快速發展的政治因素。如果我們能認識到這一點,那么及時個悖論(即腐敗與經濟快速增長之間的悖論)就得到了解釋。

然而,中國的情況根本不符合發展性腐敗模式。定性分析的結果表明,中國的腐敗更類似于我在第三章所描述的"掠奪性腐敗",這一類腐敗較為常見。腐敗從來都不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并維系政權的必要前提,中國共產黨也從來都不需要依靠與商界的共生關系維系政權,其實施或支持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的動機也不是出于商業利益的考量,因為它不需要像韓國、日本的執政黨那樣通過腐敗手段獲取政治獻金,強化自身經濟實力并收買政治支持。腐敗只是個別官員或官員群體吮吸經濟增長成果的途徑之一。在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有類似于中國的這種非常普遍的腐敗。但我們在中國還面臨著第二個悖論:掠奪性腐敗與經濟快速增長并存。中國的情況之所以比較突出,不僅因為它的腐敗程度與增長速度都比較高,還因為它是當代掠奪性腐敗與經濟快速增長并存現象較為突出的國家之一。

我提出的結論一方面基于對腐敗的定性分析結果,另一方面基于其他人的研究成果,這些人包括孫巖、公婷、郭勇。需要指出的是,我吸收、借鑒了兩種論點。首先,及時個觀點是,隨著中國的改革不斷深化及經濟結構不斷調整,腐敗隨之加劇、演變及異變。根據公婷的研究,20 世紀90 年代,中國政府逐步放松了對經濟的控制,為腐敗創造了一系列新條件,導致腐敗態勢嚴重惡化。因為在20 世紀80 年代,腐敗主要表現在官員利用價格雙軌制進行套利,而到了20 世紀90 年代,自由化、市場化導向的改革措施為官員在房地產、金融、商業等領域謀求私利提供了有利條件,并為偷稅漏稅、金融詐騙、操縱股市及走私創造了新機會。對此,公婷提出,經濟改革不僅推動中國經濟實現快速增長,還導致了后時代的腐敗問題日益嚴重。此外,隨著經濟增長,腐敗從"個別化的權力濫用"演變成了她所定義的"集體腐敗"。在這種腐敗中,貪官與其盟友能夠攫取更多的非法收益,并為彼此撐起了"保護傘",降低被曝光的風險。因此,中國現階段的腐敗是改革的動態性結果, 而非某種形式的文化產物或根深蒂固的體制性弊病。但并不是說文化及體制不重要。顯而易見,文化因素(比如關系)以及注重送禮與宴請的文化傳統就為腐敗創造了一張滋養的溫床,在這個環境中,社會交往與腐敗的界限被模糊化,而且很容易被超越。同樣,中國共產黨出現了組織內卷化現象,未能演變成一個專業化的、韋伯理想的官僚組織模式,結果卻形成了法律法規仍不完善、政治忠誠占據主導地位的政治體制,這一政治體制易于腐敗的滋生。

其次,我借鑒了孫巖等人的觀點。他們認為腐敗不只是一種政治弊病,還是官員為了謀求私利濫用公共的復雜行為。與孫巖的觀點類似,我也認為不同形式的腐敗會產生不同的經濟后果,對經濟的破壞性也各異。孫巖認為,在后時代的腐敗態勢下,交易型腐敗與非交易型腐敗交織并存。前者主要是指行賄者為了獲得某種利益或為了免受貪官迫害而行賄,后者則類似于搶劫與偷盜。因此,一般而言,后者會對經濟產生更嚴重的負面影響。在一些前期工作中,孫巖研究了20 世紀90 年代初的后蘇維埃時代,腐敗大規模爆發之際,為什么很多國家深受其害而中國卻能獨善其身。在此基礎上,孫巖進一步提出,某些形式的交易型腐敗有利于打破體制僵局,并推進市場化進程。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的腐敗"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經濟增長,但她并沒有對此唱贊歌。相反,她正確地認識到,中國的腐敗,尤其是在那些貧窮的、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積極性交易型腐敗、消極性交易型腐敗以及具有高度掠奪性的大量非交易型腐敗同時存在。據此,她總結道,在較發達、較富裕的地區,高經濟增長率是腐敗的結果,因為腐敗干部與新興的企業主結成聯盟,共同促進經濟發展。而在其他地方,腐敗則對經濟產生了毀滅性影響。范承澤(Chengze Simon Fan)、赫謝爾?I?格羅斯曼(Hershel I. Grossman)、戴慕珍(Jean Oi )以及魏昂德(Andrew Walder )都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他們認為,在某些地方,腐敗與謀求私利的機遇刺激干部支持經濟改革與發展。

雖然上述學者一致認定日益嚴重的腐敗是改革不斷推進與演變所帶來的副產品,并認識到某些形式的腐敗可能導致官員與企業主之間形成利益勾結關系。但他們仍然堅定不移地認為,雖然腐敗日益嚴重與經濟快速增長的現象在短期內能夠并存,但歸根結底,它們具有內在矛盾性。腐敗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終將顯現,也許在經濟危機中,抑或在經濟崩潰時。比如,孫巖研究了中國經濟為什么能在腐敗日益嚴重的20 世紀90 年代實現加速發展的問題,她認為,盡管一些形式的腐敗在20 世紀80 年代打破了時代遺留的體制僵局,提高了經濟活躍度,推動了市場化進程,但到了20 世紀90 年代,腐敗開始對經濟產生扭曲作用,營造了繁榮的假象,真相卻是財富分配不均的情況日益惡化。腐敗削弱了體制的完整性并使其易出現危機。公婷在論述這個問題時沒有孫巖這么直白。公婷認為,要維持當前的經濟成就,關鍵在于防止腐敗引發政治或經濟危機。裴敏欣(Minxin Pei )認為,日益惡化的腐敗態勢下,雖然經濟能夠快速增長,但質量低下,會在受到外部沖擊的情況下停滯不前,甚至徹底崩潰。希爾頓?魯特(Hilton Root )得出的結論認為,系統性腐敗有可能把中國的經濟轉變為"秘密集團"攫取"巨額財富"的"匪徒經濟"。

對于腐敗問題惡化與經濟快速增長為什么能在中國長期并存,我的觀點在很多方面都類似于孫巖、公婷等人的觀點。我比較認同一種傳統觀念,即腐敗本身絕不會促進經濟增長,而且"中國特色的腐敗"與其他國家的腐敗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我認為,中國的改革逐漸為腐敗創造了新條件,而且改革的深化導致了腐敗態勢的惡化,這種現象在20 世紀90 年代尤為突出。在一些情況下,腐敗能夠讓官員從經濟增長成果中謀求私利,而且獲得非法收入的可能性成為他們努力出臺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幫助企業主擴大收益的強大動力。與此同時,很多腐敗的形式都屬于掠奪性腐敗,這類腐敗必然會妨礙經濟活動。雖然大多數分析人士都認為,腐敗侵蝕經濟成果,而且隨著腐敗問題惡化,會逐漸侵蝕經濟體的"肌肉"乃至"骨髓",但我認為中國的情況是,腐敗侵蝕經濟增長成果,卻是集中在某些能夠獲得巨額"意外利益"的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改革導致某些有價值的資產從國家手中轉移到市場上,由于國家管制下的價格偏低,而市場價格節節攀升,就會給腐敗官員提供了極大的漁利空間。在大多數情況下,腐敗不僅局限于把國有資產轉移過程創造的部分收益一次性地輸送給官員,而且在很多地區,管理體制不透明、不一致,經常出現武斷的行政指令,這就使得那些不直接參與資產轉移的官員也有機會從收益中分一杯羹。然而,在這些情況下,腐敗官員是在國家資產轉換為市場資產的過程中榨取新增收益,而不是榨取現有的價值。

媒體評論

《雙重悖論》一書論證嚴謹,對中國的腐敗狀況進行了有根據的分析,這與之前常被引用的一些經濟學家的著作正相反。《政策評論》

魏德安的《雙重悖論》試圖解釋掠奪式腐敗下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如何成為可能的秘密,他認為,當今中國腐敗嚴重,但并未失控。《華爾街日報》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商品和服務都滿意。

2017-11-13 10:40:0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印刷排版還可以

2017-05-14 13:19:48
來自M***a(**的評論:

書都非常不錯,包裝也很棒,很值!

2017-05-15 16:41:44
來自葉***宸**的評論:

感覺不錯的

2017-06-05 15:46: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已經在當當網買好幾年的書了,書的質量一直非常好,是正版,以后會一直在當當網買書和其它東西的!

2017-06-06 10:35: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還不錯~

2017-06-11 08:23:5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滿意,很喜歡

2017-06-15 09:49:48
來自狗***箏**的評論:

計算機軟件的設計及技術研發;開發、銷售、服務;射頻技術智能識別系統開發及銷售;教育軟件、游戲軟件、網絡圖形可視化應用、圖像技術的開發;云計算、信息、網絡科技專業領域內從事技術開發、咨詢、轉讓、服務;智能技術開發、咨詢、轉讓、

2017-07-07 18:47:3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很好很好

2017-07-23 10:08:3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還沒看 之前看過介紹 應該還不錯

2017-08-23 23:56: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的一本書,值得一讀!

2017-09-29 08:13:0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

2017-10-11 11:30: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好好,不錯!

2017-10-25 12:33:20
來自lxkjhsz**的評論:

這也是給老公買的,他說很好,還整天推薦我看呢

2014-04-17 13:07:18
來自阿諾007**的評論:

《歷史的教訓》很不錯,希望這本推薦讀物也是精品

2015-04-20 20:06:25
來自guxin31**的評論:

作者是美國中生代中國問題專家,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為研究腐敗問題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2014-03-08 16:41: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沒有讀,剛剛拿到,快遞等了好多天,估計這是正常現象吧,因為是預售,書頁不是純白色那種,摸著質感還是可以的。

2015-04-15 11:51:15
來自李昊陽1**的評論:

外國人寫中國的腐敗問題,應該看看從什么視角,但是說實話我們自己國人應該有基于我們文化的解讀

2015-06-16 16:38:5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培訓講師推薦的讀物,內容深入淺出,角度獨特,值得一讀。

2017-07-25 01:28: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雙重悖論》一書論證嚴謹,對中國的腐敗狀況進行了有根據的分析,這與之前常被引用的一些經濟學家的著作正相反。

2014-02-13 15:53:00
來自楊梓伊**的評論:

任何事情都存在著兩面性,腐敗從某種角度來看并不是完全的起著負面效應,也有促進發展的一面

2015-07-31 10:56:32
來自ouyxion**的評論:

從歐洲的思維去理解中國的腐敗情形,不失為辯證思考問題的好書。

2016-01-30 18:55:12
來自絲路飛**的評論:

對中國政治經濟感興趣的讀者可拿來一讀,特別適合在黨政機關工作的人,以此為鑒,明白腐敗對一個國家的致命威脅,不僅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國家。

2015-11-20 00:23:55
來自老路**的評論:

老外寫中國的腐敗,不想中國人對腐敗有切膚之痛,不帶有情緒。但隔山觀虎斗,難免站著說話不腰痛。

2015-03-25 15:21: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書作者用了十幾年的功夫觀察、研究中國的腐敗問題,并把中國的腐敗問題放在國際大背景下進行研究,提出看法。總的看來,作者的立場比較客觀,得出的結論對我們看待和對待房東問題有啟發。

2015-05-03 08:15: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不錯,是研究腐敗的經典之作,有利于我們對腐敗相關方面的理解。。。

2015-05-07 18:02:20
來自未耒**的評論:

這本書觀點新穎,駁斥了腐敗是經濟助推劑的謬論,分析了腐敗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聯系,指出當前中國的腐敗依然是掠奪性質的腐敗,中國政府持續開展的反腐工作才是控制腐敗規模、遏制腐敗影響、保障經濟持續增長的主因。

2015-08-18 12:43:2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