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將人的修身作為核心基礎強調齊家、治國、平天下,而治國平天下就應該以德為本。
《中庸》是儒家學說的重要典籍,儒學,特別是理學,許多概念、命題出自《中庸》,《中庸》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書將《大學》《中庸》整合編撰成了一本書《大學 中庸》,里面包含了很多先圣哲人的價值反思和體驗,由此也向當代讀者展示了他們的思想表述才能,有著很好的閱讀價值和收藏價值。
本書內容有四部分組成:原文、注釋、譯文、讀解。注釋簡要明了,讀解到位,對讀者有很好的啟迪作用。
國學經典,典藏精品。精選流傳千年的中國古代國學名著,立足原文精髓,以的、細致的、通俗易懂的解讀,使讀者輕松接受國學的陶冶。
多方位解讀,導讀必備。原典、注釋、譯文一目了然,解讀,研究專業。
浮躁社會的醒世錄,茫然人生的指南針,煩擾困惑的救世藥,用古代圣賢的道理治愈現代社會的疾病。
精品印刷,設計考究,是典藏和贈送的絕妙佳品。
大學
及時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附錄 朱熹《大學章句序》
中庸
及時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附錄 朱熹《中庸章句序》
大學
及時章
[原文]
大學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親民③,在止于至善。知止④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⑤。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⑥;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⑧;致知在格物⑨。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⑩,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1。其本亂而末12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釋]
①大學之道:“大學”一詞在古代的應用中共有兩種含義:其一,表示某個人學識淵博,有“博學”的意思;其二,“大學”在古代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也就是“大人之學”。古人從八歲開始上小學,學習基礎的文化知識和禮節,包括“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內容;長到十五歲時便進入大學,開始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內容,主要是一些“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大學”的兩種解釋之間也有詞義相通的地方,兩者是表達“博學”的意思。而本句中的“道”,原本是指道路,有時也可以引申為規律、原則等,而且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的研究中,也可以表示宇宙萬物的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因此,在不同的文章中,解釋“道”的含義時應該聯系上下文的具體內容,解釋成更為貼切的含義。
②明明德:前一個“明”是動詞,有使動意味,可以解釋為“使彰明”,其實就是發揚、弘揚的意思。而后一個“明”則是形容詞,明德的真正含義應該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③親民:這個詞語我們不能從字面意思去理解,應該結合后面的“傳”文進行理解。“親”應解釋為“新”,也就是革新、棄舊圖新的意思。親民,可以解釋為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揚善。
④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⑤得:收獲。
⑥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⑦修其身:修養自身的品性。
⑧致其知:使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
⑨格物:認識、研究世間的萬事萬物。
⑩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對于本而言,指枝末、枝節。
13厚者薄:該重視的不重視。薄者厚:不該重視的卻加倍重視。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應該譯為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能夠棄舊圖新,使人能夠達到最完善的境界。我們應該知道自己想要達到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志向堅定;讓自己鎮靜不焦躁,心安理得,思慮周詳,最終能夠有所收獲。任何事物都有根本有枝節,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我們只有弄清楚事情的本末始終,才能更加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古代所有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都要先學會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可是要想學會理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做的就是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應該先端正好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學會使自己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誠,應該先使自己學會獲得知識;而讓自己獲得知識的最重要途徑就是學會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所以,換句話說,我們只有正確地認識了萬事萬物,將其研究透徹后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也只有獲得知識后才能讓自己的意念更為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了才能讓自己更好地修養品性;只有品性修養好了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學會管理家庭和家族的方法后才能用于治理自己的國家;只有掌握了治理好國家的方法,才能讓國人過上太平富足的生活。
上到國家領導,下至平民百姓,每個人都應該將修養品性作為學習的根本。假如這個根本被擾亂了,那么無論是家庭、家族還是國家、天下,都不可能治理得更好。同樣的道理,假如一個人做事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根本不可能將事情做到好!
[讀解]
這段話所講述的是儒學中對“三綱八目”的追求。古人所謂的“三綱”,大多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這三部分。《大學》將“三綱”作為自己的主旨,同時也是儒學之所以能夠“垂世立教”的根本。而所謂的“八目”,則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是為達到“三綱”的要求而列舉出的條目,同時也是儒學大家們為后人進修設計出的階梯。縱覽古書,我們不難發現,儒家幾乎所有的學說大多都遵循著“三綱八目”的要求而展開。所以,我們在學習儒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抓住“三綱八目”的要點,這樣就等于拿到了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
就研究儒學而言,主要包括“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八目”中前面的四級“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強調的是“內修”;后面的三級“齊家、治國、平天下”則強調的是“外治”。而中間的“修身”一環,則成了連接“內修”和“外治”的樞紐,它和前面的“內修”相連接,便可以“獨善其身”;它和后面的“外治”相連接,便可實現“兼善天下”的理想。兩千多年來,中國很多知識分子在儒學思想的影響下,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作為自己的畢生信條。時至今日,這樣的儒學思想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第二章
[原文]
《康誥》①曰:“克②明德。”《大甲》③
書比較薄,但內容挺豐富,也比較好懂,挺實用的。
差到不能再差
值得購買,很喜歡
感覺還可以
不錯值得購買
經典作品,好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儒家經典必讀本
國學經典值得拜讀
給孩子選書是個非常頭疼的事情,還好有當當網這個平臺,方便又省錢,關鍵買個放心,都是正版書,買的每一本書孩子都非常喜歡,當當網買書成了我一個日常的購書習慣,孩子越來越來,需要的書也越來越多,買書我只選當當網!
超值!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經典讀本,值得收藏,反復研讀,必有收獲。
就愛精簡版,沒有長篇大論的評析。第二次購買了,送給家人收藏。
一次買了兩本,可惜沒遇到特價日期,論語字較小,大學字較大,看起來更舒服
排版不好,一分錢一分貨
封面很喜歡
很贊的書~~
書的質量特別好
儒家經典,值得一讀
深奧的一本書
就封面已經很喜歡了
很小一本,包裝很好
中華經典叢書,值得一看
買書一直都在當當上,不錯,希望能夠堅持下去
蠻喜歡的,還沒讀呢,里面好多不認識,希望能堅持讀下來并弄懂。
喜歡喜歡的一本小書,買完這個又買了一整套的49本。
書的性價比挺高的,包裝很樸素,內容很實在,開本小巧,推薦購買
(σ?ω?)σYO我覺得挺好的,就是紙質不行(▼皿▼#)
喜歡國學,一口氣買了幾本慢慢研究(書香節物流超級慢)
可以隨時翻看的小冊子,浮躁社會的醒世錄,茫然人生的指南針,煩擾困惑的救世藥,用古代圣賢的道理治愈現代社會的疾病。
我已經買過了,這本是幫同學買的,正好湊單,翻著排版看著挺舒服的
國學經典,典藏精品。精選流傳千年的中國古代國學名著,
給孩子看的,是想孩子認識到中國古典文學的博大精深
趁著雙十一屯的,小本的,里面還有注釋,不錯。適合初級閱讀。
作為入門讀物是可以的。原文+注釋+譯文,排版還可以,字體大小還好。
之前買了一本《老子他說》,沒有講完,只寫到26章,所以雙11又入手了這本續集,連同中庸、大學、孟子。希望多了解一些國學知識。書籍的包裝有點兒簡陋了,但是書本沒有損傷。
大學·中庸(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儒家經典必讀本),國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