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發展,有其自身的邏輯。這個邏輯,即中國模式,探討的是中國發展與改革的經驗。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深化,中國模式的問題在今天再次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國際層面,中國發展和改革的現狀已經產生了兩個全然不同的預測,一個是“中國世紀”來臨,另一個是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已經進入“殘局”。
那么,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究竟會是什么樣的呢?中國之所以是中國,究竟有沒有自己獨特的東西?一個國家總是有自身的發展邏輯,那么,這個模式是怎樣的?這個模式的內在和外在含義是什么?這個模式從何而來,往何處去?是即將進入“中國世紀”,還是中國的改革進入“殘局”?
只有通過觀察中國的實踐和中國的經驗,才能理解中國模式,也才能回答上述這些問題。在過去的數年里,《中國模式》作者鄭永年對中國的發展模式做了大量、深層次的觀察和思考,憑借其深厚的學術功底、獨立的批判精神,透過各種紛繁表象,超越各種政治化的主義紛爭,探求中國模式的核心,對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劣勢給予了冷靜、公允、堅實有力的分析和闡述。
《中國模式》版出版之后即成為中央黨校的指定教材和《亞洲周刊》的2010年十大好書,。此次修訂,新增十幾萬字內容,并對原有內容進行了細致的精簡,內容的更新超過了50%。
1.《中國模式》是中央黨校指定教材,也是《亞洲周刊》2010年度十大好書。全新修訂版更新50%以上的內容,使之更加精煉,同時也更加符合當下尤其是中國正在走向世界的新情勢。
2.國際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全角度、新思考,在《中國模式》一書中深入分析和系統思考新形勢下中國模式的內涵和外延。
3.中立客觀,對中國模式的優缺點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理據。
4.大國崛起,走向世界,中國需要通過自己的發展模式向世界輻射自身影響力。
鄭永年,中國問題專家,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曾執教北大,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國際中國研究雜志》(國際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東亞政策》主編,羅特里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歷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博學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克阿瑟基金會(1995~1997)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的資助。
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系研究。近年來,先后出版專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未來三十年》《不確定的未來》《技術賦權:中國的互聯網、國家與社會》《中國的“行為聯邦制”:中央-地方關系的變革與動力》《保衛社會》《通往大國之路》《改革及其敵人》等。先后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如在《比較政治研究》《政治科學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期刊上。
修訂版序新形勢下的中國模式 / IX
前 言中國的崛起和中國模式 / XXIII
及時章
全球化與國家的轉型:西方、亞洲和中國 / 001
全球化與中國 / 003
資本、國家與全球化:簡單的歷史 / 006
全球化與經濟活動的“去主權化” / 008
金融資本主義及其全球化 / 013
全球化與弱政府 / 015
全球化中的東亞模式 / 020
全球化與中國模式 / 024
中國模式的未來 / 029
經濟結構內部的平衡 / 031
經濟和社會之間的平衡 / 039
國家和社會的平衡 / 044
第二章
國際發展視野中的中國經驗 / 051
不能說中國沒有政治改革 / 053
社會政治秩序不可缺失 / 055
通過政治與行政手段保護產權 / 055
社會正義是持續發展的前提 / 057
社會多元促進政制改革 / 058
第三章
中國的政治創新試驗及其世界意義 / 061
當今西方民主危機背后的原因 / 063
中國的政治體制為何屹立不倒 / 066
開放性正逐漸成為中國政黨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 / 069
制度創新保障權力的和平更替 / 072
相對集權確立政治責任制度 / 075
探索中國自己的道路 / 078
第四章
人本社會主義、政黨的轉型和中國模式 / 081
政黨、國家建設和民主 / 084
中國共產黨的及時次轉型 / 090
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與黨的第二次轉型 / 103
第五章
民主化的中國模式 / 109
民主的普世性和特殊性 / 111
國家制度建設在先,民主化在后 / 114
中國的漸進民主化 / 119
第六章
國家權力的中央性和人民性:中國的中央地方關系 / 123
中央地方關系問題 / 125
現象的根源 / 129
現代國家權力的集中性和人民性 / 131
國家權力的中央性的流失 / 136
選擇性集權、國家權力的人民性和中央性 / 141
第七章
放權改革:中國的中央、地方與公民社會 / 145
兩種分權概念 / 147
政府間放權如何造就經濟的高速增長 / 150
政府間放權的負面結果與重新收權 / 154
國家—社會放權的舉步維艱 / 158
公民政治參與和非政府組織 / 164
進一步實行國家—社會分權 / 167
第八章
國家與市場之間:中國社會政策改革的政治邏輯 / 171
比較視角下的社會政策 / 174
時代的社會政策 / 179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與后時代的社會政策 / 180
及時時期的社會政策改革 / 185
小結 / 191
第九章
與當代中國市場經濟的興起 / 195
為什么要討論與中國市場經濟的問題 / 197
國家與市場經濟:西方經驗 / 203
國家與市場經濟:非西方經驗 / 209
國家與市場經濟:中國經驗 / 214
改革開放與中國市場經濟 / 218
中國市場經濟的前途 / 223
第十章
中國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 / 229
余英時vs姜義華 / 231
西方民族主義和民主政治 / 233
民族主義在中國的演變及其與自由主義的關系 / 237
經濟發展和民族國家建設 / 244
中國民族主義的未來 / 248
第十一章
鄉村民主和中國政治進程 / 251
農民與民主 / 253
中國農民的新特質 / 256
中國農村基層組織形式 / 258
鄉村民主與民族國家的建設 / 260
簡短的結論 / 264
第十二章
中國要從新加坡模式學習些什么 / 267
新加坡能不能學 / 269
權力的有效集中 / 270
融政黨于社會 / 272
政府和社會的關系 / 275
反對黨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及時標志 / 277
領袖的作用 / 280
新加坡模式與中國政改前景 / 281
結語 中國模式與思想解放 / 285
中國模式的未來
21世紀初,正當中國經濟高速平穩發展而西方經濟遭遇困難的時候,就有西方學者提出“北京共識”的概念,和已經存在的“華盛頓共識”相對應。盡管“北京共識”只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概念,但也引出了大量有關中國模式的討論。討論的早期,人們努力去認識什么是“中國模式”,就是說中國模式包含哪些內容。但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后,中國模式的討論迅速政治化。一些人看到中國有效應對了金融危機,認為中國模式優于其他模式,包括西方模式。在這個群體中,諸多利益集團試圖把既得利益固定化和制度化,也鼓吹中國模式的優越性。而另外一些人則著眼于中國這些年來所產生的各種問題,諸如國有部門的大擴張、貧富差異和社會分化等,大力鞭笞中國模式,認為中國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消滅它。這些人只知道“西方的是普世的”,在他們看來,中國模式沒有任何存在的理由。這個群體中,一些人認為中國的發展沒有什么了不起,只不過是向西方國家學了市場經濟而已。
我很早就提出“中國模式”問題。我特別反對“北京共識”的概念,因為這一概念意味著中國可以向其他國家推廣其發展模式。我相信,各國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國情找到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排除向其他國家學習經驗。但同時,我認為的確存在著中國模式,那就是中國的發展經驗。對中國模式高度政治化的討論顯然并不能幫助我們對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充分的認識。那些強調中國模式比其他制度優越的觀點已經超出了我的討論。我要解釋的是中國體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以及這個體制在應付各種問題時的優越性和劣勢。如果認為中國模式比其他模式優越,不需要發展和改善了,那么終只能埋葬這個模式。任何體制都是這樣的。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也認為計劃經濟體制是越的,但沒過幾十年,這個體制自己埋葬了自己。同樣,在冷戰結束之后,西方一片樂觀主義,認為基于自由市場之上的民主制度是“歷史的終結”,也就是人類后的體制。但沒過多久,就發生了經濟危機,并殃及世界其他地方。如果人們不想終結中國模式,那么就要研究其劣勢,思考如何改革和完善這個體制。
另一邊,那些相信“西方的是普世的”人的觀點也不在我討論的范圍內。我并不認為市場價值觀就是西方的,市場只存在于西方。如上所說,中國數千年歷史上,市場也曾經非常發達,中國人也認識到市場對于經濟發展和經濟管理的重要性。計劃經濟時代的確消滅了市場,中國改革開放又引入市場機制,但這并不是說市場觀念就是西方的。再者,我也不認為西方市場經濟模式是的模式。盡管現在西方市場模式發生了那么大的危機,但這些人仍然用西方市場經濟模式來評判中國模式,這既無助于在對西方模式進行反思的基礎上改進西方模式,更不能認識中國模式所面臨的真正問題。
從中國自己的發展經驗和西方模式所遭遇的困境,我更加相信中國模式的存在,中國模式在全球化環境中發生和發展。不過,如同西方模式,中國模式也面臨挑戰。在界定中國模式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改善中國模式,這是我們必須承擔的任務。
模式即結構,就是說,人們之所以把一種東西說成模式,是因為存在著一個結構。研究一個模式就是要研究其結構,而不僅僅研究這個結構內的個體行為。支撐中國模式的是一個個結構。這里強調三個主體性結構,即經濟結構、經濟和社會結構、國家和社會結構。說中國模式面臨問題,就是說它在這些方面面臨不平衡,即經濟結構內部的不平衡、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之間的不平衡、國家和社會之間的不平衡。要改革和完善中國模式,就要取得這三方面的平衡。
……
感覺不錯 封面很好。期待讀后
質量好,性價比高
不好意思,確認晚了。紙尿褲買給朋友的孩子的,查不到物流信息,剛聯系朋友才確認已收貨,所以未能及時確認,抱歉。好評
好好好好好
細細研讀,以充談資。
這本書非常精彩!非常值得一讀!
還可以的一本書
送貨很快,包裝好,無變形壓痕
不錯的書,內容需要好好讀一下!
經典作品呀,書不錯
非常不錯,就是發票給我弄丟了。
非常滿意,很喜歡
可能只有站在中國之外,才能更清楚的認識中國,也更方便的評論中國。可能我們都多少知道,看明白現在中國的模式,因為我們本身就在參與其中。鄭永年,試圖證明只有通過觀察中國的實踐和中國的經驗,才能理解中國模式,也才能回答上述這些問題。在過去的數年里,鄭永年對中國的發展模式做了大量、深層次的觀察和思考,憑借其深厚的學術功底、獨立的批判精神。
有人說,如果早讀這本書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么說太夸張了!但我覺得:會的。改變人生命運的無非兩樣東西:一個是你讀過的書,一個是你遇到的人。 這本書顛覆了一些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觀念,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但,我并不覺得讀他太遲了,反而慶幸自己現在遇到了這本書。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堅持,其實就是重復;而重復,說到底就是時間的投入,我是說,大量的時間投入實踐。
很不錯!hhh
這個商品很不錯
很不錯 是正品 速度很快,朋友很喜歡
物流配送比較及時,書的質量也行,大家多參與
鄭永年,厲害
對孩子有幫助 實用 孩子喜歡
通過聯合早報看過不少鄭永年教授的言論,觀點鮮明,且比較中肯,因此買幾本他的專著看看。
喜歡輕易對國事評頭論足、動輒覺得外國月亮更圓的人,可以一讀——俺自己也是那種人。
物流很給力,比較快就到了。快遞員的服務態度也很好,熱情有耐心。紙盒包裝一般,感覺都壓壞了。書的紙張和排版不錯,對得起這個價格。
包裝不錯、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很高、紙質好、排版不錯。
總體感覺不錯 鄭對當今中國的發展認識還是比較清楚的
服務很好,數質量也很好,到貨很快。謝謝當當!只是不小心買成了五本,不知怎么就點多了,書到了才發現是五本。我可以退4本嗎?不要退錢,換成其他書就可以了。訂單號:33824512142
鄭永年教授在新加坡教學這個經歷就讓他跳出國內研究問題所固有的不足,能站在更高的層面來看待中國社會,政治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建議大家讀讀
鄭永年通過此書解讀了中國的改革模式,回答了中國的現實問題和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