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通常的意識形態中,中國沒有發生過經濟危機,也不可能發生經濟危機,最多只能算是經濟波動,而不能算是危機。但作者認為,中國不僅發生過經濟危機。而且中國自建國以來的六十年間,已經發生了8次經濟危機,而這些危機均與國家工業化階段性特征有關:在"城鄉"二元對立的基本體制矛盾約束下,工業化、城鎮化以及整個體制的改革所產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農"轉嫁,因而城市的產業資本就可以實現"軟著陸",原有體制得以維持;而不能直接向農村轉嫁的危機,就導致產業資本在城市"硬著陸",引發政府財稅金融、乃至整個經濟體制的重大變革。
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三農"問題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5年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國家戰略,連續增加數萬億投資以吸納數千萬"非農"就業的舉措,成功地應對了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實現了"軟著陸"。
《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1949-2009》的主要觀點是:"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危機,不僅是"金融化泡沫經濟"所引起的,也是由"內含高成本上推"機制的西方現代政體在累積了大量的國家負債后產生的,因此中國人應引以為戒,加深對資本主義危機規律及其引發的內部亂像和外部地緣政治法西斯化傾向的認識。只有復興生態文明,維持鄉土社會內部化來應對外部性風險的綜合性合作與自治,才是中國免于重蹈負債過高的現代化危機的合理選擇。
溫鐵軍,1951年5月生于北京。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教授,鄉村建設中心主任、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農村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環保部、商務部、國家林業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級政策專家和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
先后承擔多個重大、重點課題,擔任國家、省部級多個重點項目首席專家。獲得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證書、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CCTV年度經濟人物獎"、"中國環境大使"稱號、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
及時部分 中國的8次危機及其"軟著陸"
引言
及時章 發展陷阱和中國經驗
一、從外資外債視角解析"中國經驗"
二、從危機化解視角思考中國發展的可持續性
第二章 1958-1976:工業化初期的3次危機及其外資外債背景
一、及時次借助外資走出民國危機的背景及其邏輯演變:二戰后地緣戰略的重構及演變
二、危機一:1958-1960年蘇聯援華投資中斷之后,中國發生了什么
三、危機二:1968-1970年"三線建設"中的國家戰略調整與經濟危機
四、第二次更大規模借助外資調整結構的背景及其符合邏輯的危機演變——20世紀70年代來自西方的外債:從"四三方案"到"八二方案"
五、危機三:1974-1976年一次"上山下鄉"
第三章 1978-1997:改革以來3次內源性經濟危機及其化解
一、危機四:1979-1980年改革以來的及時次經濟危機及借助"三農"的復蘇
二、危機五:1989-1990年改革以來的第二次經濟危機及"三農"應對 及時部分 中國的8次危機及其"軟著陸"
引言
及時章 發展陷阱和中國經驗
一、從外資外債視角解析"中國經驗"
二、從危機化解視角思考中國發展的可持續性
第二章 1958-1976:工業化初期的3次危機及其外資外債背景
一、及時次借助外資走出民國危機的背景及其邏輯演變:二戰后地緣戰略的重構及演變
二、危機一:1958-1960年蘇聯援華投資中斷之后,中國發生了什么
三、危機二:1968-1970年"三線建設"中的國家戰略調整與經濟危機
四、第二次更大規模借助外資調整結構的背景及其符合邏輯的危機演變——20世紀70年代來自西方的外債:從"四三方案"到"八二方案"
五、危機三:1974-1976年一次"上山下鄉"
第三章 1978-1997:改革以來3次內源性經濟危機及其化解
一、危機四:1979-1980年改革以來的及時次經濟危機及借助"三農"的復蘇
二、危機五:1989-1990年改革以來的第二次經濟危機及"三農"應對
三、第三次外資外債背景及其邏輯演變:1988-1994年:"關鍵要把出口創匯搞上去"
四、危機六:1993-1994年改革以來第三次經濟危機及其外向型轉化
第四章 1997和2008年中國2次"輸入型"危機的發生、應對及影響
一、現象歸納:60年4次引進外資各伴生2次危機
二、危機七: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及影響
三、第四次外資外債背景及邏輯演變:1997-2008年國內外兩個"產能過剩"的碰撞
四、危機八:2008年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及影響
第二部分 關于全球危機與中國對策研究的簡報和會議記錄選輯
引言
Ⅰ一個趨勢,兩種保守,三大戰略——2011年春季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發展戰略閉門會議綜述
Ⅱ中國構筑戰略回旋空間要靠兩條腿"走出去"——2010年秋季宏觀形勢閉門研討會輯要
Ⅲ灰色經濟、壓力維穩與政治體制改革——2010年11月4日閉門研討會觀點摘要
Ⅳ中產階級的崛起與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2010年3月1日閉門研討會觀點摘要
大事年表
后記
觀點很獨特,可以從角度中獲得借鑒,分析其他問題,看到很多其他的東西。
從《危機論》到《八次危機》,溫鐵軍教授25年磨一劍,很值得一讀!
看了看目錄和序言。文章內容視角新穎、思維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但是文中語言習慣令人不忍,是一大缺陷。尤其是太多長句,令人難以捕捉表達重點和中心意指。
溫老師的思考角度很新穎,很有見地。很不錯的書
溫老師的書絕對值得買,一下買了兩本,幫舍友買了一本,很棒。
眼饞了很久的書!在溫老師的講座上感覺很有意義,趁活動買來了~~~
在當當買過幾次東西了,都還不錯。每本書都用薄膜包著,很細致。
雖然內容略顯專業,不過觀點還是很容易理解的,醍醐灌頂
中國由于輿論管制,信息不對稱比較明顯。通過此書,可以比較清晰的了解建國以來的發展脈絡,特別是重要關口,增強對中國未來的把握。
正在拜讀,聽陳少文老師講過,很感興趣所以買來,內容很棒
閱讀過《再讀蘇南》,是溫鐵軍指導的博士生寫的,寫得很好。從那邊書了解到溫鐵軍,買了這本書,感覺不錯,在學習中。
溫鐵軍是當代中國不可多得的一個“用腳寫文章”的學者,關注他源于他對三農問題的執著和堅持,建國以后的歷次危機,隱性或顯性,悉數道來,看到不一樣的中國。
書排版很合理紙質很柔順溫老師寫的很有深度有助于自己了解那對年輕人相對是個盲區的時代。
溫先生及其研究團隊作學問之嚴謹態度令人欽佩。此書乃近年來難得一見之述及中國之真問題的好書。如有那份耐心與心境, 真可以反復咀嚼,追思我民族之沉痛往事,求索我民族之艱難未來。
溫鐵軍語言夠犀利。年輕時肯定也是憤青。噴不噴子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本書確實好。讓我知道很多現象背后的原因。比如上山下鄉。比如83年嚴打。還沒看完。繼續中。
真是差勁,我明明備注要開發票的既然還是忘記了,后來找客服被當皮球一樣踢來踢去的,服務真差
這本書基本上是以全新的視角解讀了一下49年至今的歷史,之前這段經濟史基本是空白的。讀了一半,尤其是把書后面的幾篇文章讀了,感覺讀完后對政策以及中國發展會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偏向學術專著,如果不是對經濟很感興趣和基礎,讀起來會有些吃力和無聊。但這本書讀進去,確實受益匪淺。
吼啊,不負所望,內容翔實論證嚴密而且脫離了意識形態的窠臼,強烈滋瓷!
內容蠻好,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建國以來各種運動進行了不同于“理所當然”的意識形態化的解釋,讓人耳目一新。看得出來,作者是潛心多年進行了研究的
溫鐵軍《三農問題與制度變遷》以外,另外一本重量級的專著,從經濟危機角度解讀中國49年以后的發展歷程,有意思。
中國自己人寫出的經濟危機史,讓人對中國的成就有著更清醒的認識。
好書,作者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理論,也談到了許多作為國民應該知道,但是教科書里沒有提的知識,或者說背后的故事。許多新聞里的時間背后有著有趣的經濟關系。
第一章發展陷阱和M中國經驗 一、從外資外債視角解析中國經驗 8 二、從危機化解視U角思考中國發展的可八次危機:中國的
版信息書名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作者溫鐵軍等著出版社東方出版社出版T時間版10次印次頁數字數開本開紙張膠八次危機:中國的真J實經驗1949-
從一個報告會上聽到溫老師講的八次危機的,很不錯,里面講述了建國以來農村改革所面臨的危機,對于研究城鎮化的同志應該很有幫助。
從一個報告會上聽到溫老師講的八次危機的,很不錯
八次危機--是我崇拜的溫鐵軍老師著作,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