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著名法學家葉青主編。介紹了憲法基礎知識、憲法序言、憲法總綱、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國家機構等憲法涉及的內容與概念,本書采取一問一答的形式,并配有一定數量的插圖。所介紹的內容言簡意賅,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與理解,對小學生了解憲法知識、樹立愛國意識和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均具有一定的閱讀價值。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這已成為現代民主國家的共識。那么什么是憲法?一般認為,憲法是以民主政治為本質屬性,調整國家根本社會關系,集中表現各種政治力量對比關系,規定國家的宗旨與結構形式、基本政治經濟制度和公民權利義務,在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根本法。同志曾經說過:"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一個國家也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一個總章程,是根本大法。"
憲法是法律的一種,但憲法的出現比普通法律晚。憲法在歷史上是商品貨幣關系普遍化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壯大的產物,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憲法與民主密不可分。具有政治意義的名詞"憲法"是在導致1642年的內戰爆發的英國大辯論期間開始使用的。直至18世紀末,美國才頒布了世界上部成文憲法,不久,法國也頒布了成文憲法,近代意義的憲法才得以普遍確立。中國早使用近代意義的"憲法"一詞的,是清末的思想家王韜。他在同治10年(1871年)撰寫《法國志略(重訂)》一書,其中寫有:1791年9月14日"民會逼王頒布其所議定之新法,主張民權,百擇千挫,不少屈撓,遂立一定憲法布行國中"。其后改良主義思想家鄭觀應在其所著的《盛世危言》一書中,也使用了近代意義的"憲法"一詞。而"憲法"作為一個專門的法律術語,在近代中國的正式確立,是1908年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從此,憲法正式成為一個法律部門,"憲法"一詞在中國也就成為表示國家根本大法的專用名詞了。
新中國于1954年制定了部憲法。1982年憲法通過總結此前法制建設的經驗教訓,確認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和制度,完善了國家機構體系,確認了經濟體制的改革,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一部比較完善并且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法。實施至今已經過了四次修正,1982年憲法目前仍然是我國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基本法,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連續制定和落實了六個五年普法規劃,進行了多年的法律宣傳普及工作。特別是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學法、尊法、用法、守法的社會風尚漸趨濃厚,公民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有了很大提高。
2014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的職責。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和糾正。"為了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我國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
憲法的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憲法和法律保障,憲法和法律要靠人民維護。為此,我們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根據黨中央的部署,要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堅持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特別是要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
因為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它在整個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學習自己國家的憲法,嚴格遵守憲法,自覺維護憲法的尊嚴,是一個公民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我看來,每一個公民學習憲法的意義在于:
一是,學習憲法可以使我們清晰地知道:我們是什么國家?我們的國家基本制度有哪些?為何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們為什么要遵守和維護憲法?從而,堅定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是,學習憲法有助于公民了解自身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從而使公民樹立正確的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觀點,即既沒有脫離權利的義務,也沒有脫離義務的權利,更好地運用憲法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
三是,學習憲法還有助于每個公民積極投身到推進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和法制建設的進程中去,為實現依憲法國的目標,端正自己的憲法觀和權利觀,牢固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理念。
上海社會科學院作為我國早成立的地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決策智庫單位,法學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憲法的理論研究與普及工作,以及憲法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教學工作。我們始終認為,宣傳和普及憲法知識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所在。這次,我們法學研究所又受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特別委托,專門組織了憲法研究室部分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編寫了這套"憲法教育讀本",包括《小學生憲法教育讀本》、《中學生憲法教育讀本》、《大學生憲法教育讀本》以及《市民憲法教育讀本》等4冊,分別針對不同年齡段和文化層次的社會成員,運用通俗易懂的大眾化語言,直觀和詳細地詮釋了憲法基本知識與我國現行憲法主要精神與原則。本套叢書是憲法教育普及讀本。
我們希望這套叢書編寫和出版后,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同時期待大家都來更加積極地學習憲法、討論憲法、增強憲法意識,并且主動貫徹憲法、維護憲法,從而推動依法治國、依憲治國,把我國早日建設成社會主義的法治國家。
葉青,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法學家。程維榮、謝歡歡,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人員。
一、憲法基礎知識
憲法條文
1.憲法是什么?
2.世界上早的憲法出現在哪里?
3.你知道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嗎?
4.新中國部憲法是怎樣制定的?
5.新中國先后制定過幾部憲法?
6.我國憲法是怎樣制定與修改的?
7.為什么要學習和維護憲法?
測試題
二、序言
憲法條文
1.近代中國人民進行過怎樣的斗爭?
2.你知道的英雄事跡嗎?
3.新中國的開國大典是怎樣的?
4.新中國成立后建立了怎樣的社會制度?
5.國家今后的根本任務是什么?
6.你聽說過徐虎為居民服務的故事嗎?
7.我國應該怎樣解決臺灣問題?
8.我國的愛國統一戰線是怎樣的?
9.我國各民族之間是什么關系?
10.我國為什么提出建設"一帶一路"?
測試題
三、總綱
憲法條文
1.我國的性質和根本制度是什么?
2.人民怎樣行使國家權力?
3.譚彥為什么被稱為"鐵法官"?
4.我國采取怎樣的經濟制度?
5.憲法對自然資源有什么規定?
6.憲法確定了哪些基本國策?
7.你聽說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嗎?
8.我們應該怎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9.小學生上學為什么不用交學費?
10.為什么要使用普通話?
11.你能說出我國科學技術的重要發展嗎?
12.國家怎樣發展醫療衛生事業?
13.你參觀過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嗎?
14.發現了古代文物應該怎么辦?
15.我國體育事業取得了哪些成就?
16.為什么要植樹造林?
17.雷鋒是怎樣助人為樂的?
18.武警是怎樣與犯罪分子斗爭的?
19.我國武裝力量的任務是什么?
20.我國行政區域分為哪幾種?
21.我國已經建立了哪兩個特別行政區?
測試題
四、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憲法條文
1.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2.小學生是公民嗎?
3.學生和老師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嗎?
4.四年級小學生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嗎?
5.超市保安可以對顧客搜身檢查嗎?
6.什么是公民的人格尊嚴?
7.老師可以拆看學生的信件嗎?
8.警察叔叔可以隨便進出公民的家里嗎?
9.公民可以給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提建議嗎?
10.為什么勞動是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
11.企業可以要職工休息日加班嗎?
12.國家怎樣保障聾啞兒童的受教育權?
13.只要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嗎?
14.游客可以在景區刻畫"到此一游"嗎?
15.張爺爺年老殘疾,可以獲得幫助嗎?
16.兒子兒媳能不能把劉爺爺趕出家門?
17.趙小亮的爸爸賭博輸了就打孩子,他違法嗎?
18.自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嗎?
19.在閱覽室里為什么不能大聲說話?
20.我們應該怎樣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21.每個公民都有依法服兵役的義務嗎?
測試題
五、國家機構
憲法條文
1.我國的中央國家機構有那些?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什么職權?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有哪些權利義務?
4.我國的國家主席是做什么的?
5.國務院是我國的什么機關?
6.中央軍事委員會是我國的什么機關?
7.哪里設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8.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什么性質?
9.居民委員會是干什么的?
10.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什么性質?
11.人民法院是我國的什么機關?
12.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什么機關?
測試題
六、國旗、國徽、國歌、首都
憲法條文
1.五星紅旗有什么涵義?
2.你會唱國歌嗎?
3.你認識國徽嗎?
4.你去過北京嗎?
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