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附》:
這本書是關于從嬰兒期到成年早期的發展。作者記錄了76個嬰兒從出生起到30歲的成長。考察他們不同生活路徑的源頭,以及什么對他們的影響最為深遠。
作者將本書當做一系列的生活實踐故事來進行寫作,做了很多細節的呈現。作為精神分析師,作者會寫作生活的故事,因為這樣才能把作者思考的這些鮮活的人展現出來。精神分析的本質是發展內在的自由,從某種程度上本書實現了一部分這樣的目標——教導如何去養育內在自由的孩子。希望讀者能夠從這些故事中找到溫暖、感動和指引。
《情緒親密》:
快樂、恐懼、憤怒和悲傷,當這些情緒升起時,你是什么感覺?你是怎么對待它們的?在作者這位深度心理靈性治療師的眼中,不了解、不熟悉自己的情緒,基本上就等于不了解自己。“活著就是去感覺,去感覺就是經驗情緒。”情緒是我們存在的象征。在本書中。作者系統地探討了十九種基本情緒和復合情緒的特征和運作模式,以及我們如何對其進行工作。
在作者的情緒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下面的內容。
適應性恐懼:生物本能的,對當下威脅的反應
非適應恐懼,投射到過去和未來的恐懼,表現為擔憂和焦慮
健康的羞恥:觸發我們的良知
不健康的羞恥:是偽裝成良知的“內在批評家”,試圖操縱我們
潔凈的憤怒:是保護我們脆弱和弱小的部分,可以和慈悲共存
不潔凈的憤怒:混合侵犯、敵意、憎恨,可能變形為攻擊
情境之樂:基于外在物的獲得產生的快樂
非情境之樂,單純的存在之樂。
集體恐懼:人們用心理情緒的麻木、逃避、攻擊和和沉迷于性欲來應對
集體吞沒:一種全球性的不穩定狀況,混合了過度的刺激、過載的信息、無情的壓力和可怕的麻木。
亨利 馬西(Henry Massie)
醫學博士,在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執業的精神科醫生,并在舊金山市加州大學醫學院任教。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研究者,在母親—嬰兒的互動模式、母嬰關系對嬰兒情緒發展的影響等相關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國際著名的研究“依附關系”的學者。
內森 塞恩伯格(Nathan M. Szajnberg)
醫學博士,在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執業的精神科醫生,并在舊金山市加州大學醫學院任教,同時擔任沃勒斯坦研究基金精神分析方向的研究者,致力于精神分析方向的兒童精神病學和兒童發展的長程研究。
羅伯特 馬斯特斯(Robert Masters)
心理學博士,心理靈性導師,關系治療專家。他和妻子黛安共同創辦了“馬斯特斯轉化中心”,這是一所根植于心理靈性工作,致力于深度療愈和充分覺醒的學校。在35年的治療生涯中,馬斯特斯發展出獨特的、直覺性的整合工作,系統地結合了心理學、生理學和靈性三個維度,強調了富有活力地活在具體的生活中,敞開表達情緒,提高情感素養,深入的陰影工作,以及發展成熟的關系。馬斯特斯也是13本書的作者,包括廣受歡迎的《親密關系的轉化》和《靈性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