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于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新常態"概念,7月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再提"新常態",11月,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首次闡釋中國經濟新常態,引起了國內外的極大關注。《中國經濟新常態》基于總書記關于"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論述,分別從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新挑戰與新機遇、新特征與新趨勢、新理念與新思維、新動力與新舉措等角度,闡釋新常態的背景、特點、理念與措施等相關問題。本書力圖從戰略高度科學認識新常態,從全局角度辯證看待新常態,針對新常態下經濟增速轉換、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動力變化、資源配置轉換、經濟福祉包容共享等重點問題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對中國經濟未來一段時期如何適應新常態提出了具體的改革路徑。
導言 從戰略全局研判中國經濟新常態
一、中國經濟增長新階段促成經濟新常態
二、新常態經濟是多方位優化升級的經濟
三、經濟新常態需要新思維和新理念
四、依靠深化改革促進經濟新常態
及時章 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新挑戰與新機遇
及時節 國際經濟格局正在深刻調整
第二節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第三節 "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
第四節 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
第五節 我國仍處于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第二章 經濟多方位優化升級:新特征與新趨勢
及時節 增長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轉換
第二節 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換
第三節 增長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
第四節 資源配置由市場起基礎性作用向起決定性作用轉換
第五節 經濟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轉換
第三章 保持戰略定力與平常心:新理念與新思維
及時節 堅持穩中求進的總體基調
第二節 保持戰略定力與平常心
第三節 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
第四節 保持合理的經濟發展速度
第五節 實現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
第六節 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第七節 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中國
第八節 加大深化改革的力度
第四章 深化改革:新動力與新舉措
及時節 依靠改革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新常態
第二節 依靠改革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新常態
第三節 依靠改革實現產業邁向中高端新常態
第四節 依靠改革實現消費擴大與升級新常態
第五節 依靠改革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常態
第六節 依靠改革實現區域協調與陸海統籌新常態
第七節 依靠改革實現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常態
第八節 依靠改革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紅利新常態
后記
的高速奔跑后,必須減速,否則身體難以承受,而后調整狀態,繼續前行。我國經濟經歷多年的高增長后,必然會進入新的調整時期。增長速度放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決定的。經濟學原理表明,GDP增速往往圍繞潛在增長率合理波動。未來一段時間,潛在增長率下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隨著勞動力供給下降、環境治理成本上升、消費向服務性商品傾斜,我國經濟增長潛力下降,相應地,GDP增速也會有所回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已經做不到。另一方面,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長方式,使得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下降,難以承受高的速度。我國經濟增速換擋符合規律,逆規律而行,就會吃苦頭,甚至適得其反。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歷了高速增長階段后,都會出現增速換擋現象。根據世界銀行增長與發展委員會的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連續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長的國家只有13個。1950—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為9.7%,1973—1990年期間回落至4.26%,1991—2012年期間更是降至0.86%;1961—1996年期間,韓國GDP年均增速為8.02%,1997—2012年期間僅為4.07%;1952—1994年期間,我國臺灣地區GDP年均增長8.62%,1995—2013年期間下降至4.15%。環顧世界,不少國家和地區都是從8%以上的高速,直接切換至4%左右的中速,而中國經濟尚能保持7%—8%的中高位運行一段時期。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2014年前三季度GDP增長7.4%。2013年GDP總量達到56.9萬億元,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此龐大的總量基數,意味著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2013年GDP增量超過5萬億元,約相當于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即使是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總量,我國轉向新常態下的中高速增長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
認識中國經濟的新作
2015-01-26 03:26: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魏禮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
習同志關于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要論述,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新概括,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成果。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邏輯。張占斌主編的《中國經濟新常態》(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書,以習同志關于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論述為依據,從新挑戰與新機遇、新特征與新趨勢、新理念與新思維、新動力與新舉措等角度闡釋中國經濟新常態。
該書的突出特點是力圖從戰略高度科學認識新常態,從全局角度辯證看待新常態,詳細闡述經濟增速換擋、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增長動力變化、資源配置優化、經濟福祉共享等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趨勢與基本特征,并對未來一個時期引領經濟新常態的改革路徑作了探索。
主動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
2015年01月23日 00:59 經濟參考報
(作者:高進水,經濟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
2014年5月份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新常態"的概念。7月份,在黨外人士座談會再提"新常態",之后11月份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系統地闡釋了中國經濟新常態。如何科學認識、辯證看待、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已成為當前理論界和實際部門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近日,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組織編寫、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教授擔任主編的《中國經濟新常態》一書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是國內首部系統性研究和解讀"經濟新常態"思想的著作,很值得一讀。總的來看,該書主要從四個角度來聚焦透視"經濟新常態":
一是經濟新常態的新挑戰與新機遇。過去30多年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接近10%,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中國奇跡"。當前,經濟發展的內在支撐條件和外部需求環境都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要求經濟增長速度進行"換擋",要求經濟增長目標向合理區間"收斂",這是中國經濟新常態出現的宏觀背景。該書不僅客觀分析了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外部需求出現常態萎縮"、"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等不利因素,且從有利因素方面,提出在新常態下,我國仍處于難得的戰略機遇期,須充分利用經濟基礎、政治優勢等因素,爭取經濟再上一個新臺階。這對于科學認識經濟新常態的提出背景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經濟新常態的新特征與新趨勢。理論界和實際部門關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基本內涵和特征等問題,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該問題提出了不同看法。結合關于"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論述,該書提出,新常態經濟突出表現為經濟結構的多方位優化升級,即呈現出"增長速度轉換、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動力變化、資源配置方式轉換、經濟福祉包容共享"等一系列的新特征與新趨勢,這些新趨勢將推動中國經濟朝著結構更優、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的方向發展。這些觀點帶有一定的學理性研究,應當說,對于把握經濟新常態的基本特征具有很好的理論價值。
三是經濟新常態的新理念與新思維。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新常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夠實現的,必須經過艱苦的努力奮斗才有可能實現。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新理念與新思維來指導新常態下的經濟工作,推動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該書提出:未來一段時期,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既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穩妥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沖擊,努力實現"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又要在戰術上主動作為,積極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堅定不移地推進深化改革。這些新理念與新思維,對于宏觀指導新常態下的經濟工作同樣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四是經濟新常態的新動力與新舉措。科學認識、辯證看待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最終目的是要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該書提出,新常態下,我們要更加突出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不斷加大深化改革的力度,積極釋放"中國紅利",堅定不移地把改革事業推向深入,促進中國經濟形成中高端水平和高效率增長的新常態。該書并從戰略全局高度針對"依靠改革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新常態"、"依靠改革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新常態"等重點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一系列具體對策措施,這對于實踐中如何主動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具有參考價值。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張占斌教授與其同事在這部《中國經濟新常態》中,對經濟新常態的本質性、規律性問題,進行了切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廓清了關于經濟新常態的諸多認識,極大地拓展和加深了我們對經濟新常態的理解和把握。當然,隨著對經濟新常態認識的不斷深入,關于其主要特點、發展機遇、戰略舉措等重要問題的研究將會有更多成果涌現。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新常態問題又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思路和新舉措,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我相信,《中國經濟新常態》一書肯定會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推進中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并被人們記住。我很樂于推薦此書,希望它得到理論界和實際部門的關注。
還沒看
非常好,很有用!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很好,購買方便,且物流快
不錯
可以
不錯!
好
商品不錯,是他家自營的,質量很好,包裝精美,最重要的是性價比高。
質量嗷嗷的好
比較好的書,推薦做政策工作的人購買!
1萬個贊
不多說,好東西
給領導買的,到貨很快,領導很喜歡,還會再來的。
贊爆!
好書推薦
組織行為學(第四版)(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還沒看,應該還可以吧。
還可以 重復的有些多
不錯 很滿意
還可以,不錯的!
好好好好好
書挺好的,下次再來
很喜歡的一本書,值得推薦
紙質很好,快遞很快,書不錯。
送貨速度很快。昨天定單今天中午就到了,五分。完好外觀。
內容相對簡單實際,能夠就新常態進行分析。就是有點刻意成書的感覺,幾章說的都是差不多的內容,只是從不同角度而已,重復較多,好在角度比較好,行政學院還是值得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