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米勒和瑪麗蓮·夢露是1951年認只的。米勒覺得自己已成為本來不想成為一個甘愿被引誘者。他已有一個家,他還有以《推銷員之死》的成功為起點的下一步劇作計劃。米勒曾企圖壓抑自己的感情。"如果你無限渴望擁有一個你所欽佩的人,那你為什么不選擇亞伯拉罕·林肯?"他在一封回信中坦誠地表白:"大多數人都可能欽佩他們的父親,而我卻從來沒有。"瑪麗蓮·夢露向米勒吐露了如夢的童年對她的深遠影響以及她的脆弱性。他不愿明確表示負起保護她的責任,聯系一度中斷。
1956年,美國負盛名的劇作家阿瑟·米勒和好萊塢無數男友的偶像瑪麗蓮·夢露增結良緣,一段充滿美好憧憬的婚姻開始了。"希望,希望,希望",瑪麗蓮在結婚照上如是題寫。米勒則讓人在結婚戒指上刻上:"此刻就是永恒"。全世界都對這個未來拭目以待。
克麗斯塔·麥克爾,生于柏林,記者、政治家和電影批評家,從1974年起為電視臺制作文獻影片;也寫過電影劇本和廣播劇。現居柏林。
"希望,希望,希望" 一場愛情的開始 "榮譽激素" 青年劇作家的生活和創作 "在上帝和眾生面前袒露自身" 諾瑪·簡的夢和瑪麗蓮的夢 "此刻就是永恒" 一場婚姻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