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中心為"大文藝時代"的集體回憶。作者意在打破目前的"泛文藝"現象,重新定義"文藝"、"搖滾精神"、"集體回憶"等概念,將過去三十年里最精華的記憶及感悟匯集于此書。全書以音樂人郝為的音樂生涯作為主線,兼記述并以深度人物訪談、事件回顧為重點為大家定義"大文藝"亦回顧中國文化兼容并蓄的美好年代。書中將由音樂人郝為帶領讀者近距離接觸那個時代里最為著名的"文化地標"北京大學;文藝代表人物劉索拉、崔健;重要文化事件"首屆搖滾音樂節""現代音樂歌會";中國爵士教父劉元、獨立電影及時人張元等。與讀者一起重溯當年的美好時光。類似的書籍有《紅旗下的蛋》《長發飛揚的日子》等。
責編在策劃中考慮到作品以文化地標、代表人物訪談、文藝事件回顧、名人故事等來還原一個"大文藝時代"的真實情況。深感本書可引起一類人的關注,其中包括書中涉及人物的粉絲、有實踐經歷的人群、時代研究者、關注文藝圈的人群等,讓讀者了解先在中國接觸"文藝"的一批人,了解文化產業在中國發展得好的那個年代,以及剖析正統文化、文藝給人生帶來的改變。可以說,對"大文藝時代"的集體回憶中,郝為及他的作品是70年代后一顆金子。
郝為
男,青年音樂家、當代藝術家、音樂制作人,從事新概念音樂的研究與嘗試。
是最早提出把音樂、視覺、與觀念藝術相融合的藝術家。其作品受到國內外業內人士的普遍好評和關注。
2000年組建目光樂隊,代表作《你什么時候需要我》、《等你到來》、《就在我心里》等。2002年與著名詩人黑大春發起《將詩歌帶回到聲音里去》運動,并創作音樂,在詩壇引起轟動。2003年參加馮小剛電影《手機》拍攝,并為其電影創作部分音樂等。
基于對公益事業的熱忱,2010年5月,郝為于紅方劇場發起了關注先天性心臟疾病孤兒公益演唱會,獲得廣泛關注。2012年1月,個人全創作CD《你什么時候需要我》專輯首發,并再次將全部演出收益捐贈孤兒院。專輯收納了其主要音樂作品《像一道光》、《遠》、《不能對你說》等歌曲。
"在你18歲的時候給你一個姑娘"!
太陽——你在那里!
——音樂先鋒唐朝老五劉義軍
張元——有種
你什么時候需要我
泄露天機的詩人
仙人相存,誘我遠學
——你們不懂的大仙
北京娃娃——春樹
中國搖滾樂的奠基者
——喚醒我們精神之靈的音樂家梁和平
我們都愛"猜火車"
文化媒婆
中國平面設計大師當代藝術家——旺忘望
中國現代音樂的開啟者
——永不停止探索的劉索拉
驕傲不可放棄
中國意識流寫作鼻祖——徐星
搖滾"半仙"
我眼中的郭路生
——致敬中國當代詩歌先驅者詩人"食指"
愛嗑瓜子的馮小剛
別人在夢里,你在另一個世界!
——搖滾騎士巒樹
中國搖滾神話締造者
著名搖滾經理人——郭傳林
再《寬容》一點
中國爵士樂領軍人——劉元
理想"不倒翁"
愈嚴肅愈放縱,愈墮落愈深刻
——"猜火車文化沙龍"創始人老賀
搖滾,搖到豬圈里!
他的吉他在舞蹈!
——中國偉大的吉他手李延亮
幸福并痛苦的信仰者
——予新生代最搖滾鼓手大偉
文藝女青年——葉三
"一萬個快樂也比不上一個痛苦"
創新女作家——桑格格
藝術無角色
當代藝術家——蔣志
獨立電影的"SB論"
——80后獨立導演李睿珺
中關村大街上的情種們
"在你18歲的時候給你一個姑娘"!
一
上中學的時候,哥們兒小宇愛上了我同桌寧寧,天天讓我幫他給寧寧傳紙條,但又不敢當面表白。總是在放學后,拉我去北大及時教學樓的空教室里問我寧寧看過紙條后的反應。
為了賄賂我,他有時會給我買一包"高樂牌"的香煙,有時也會借給我聽一些他收藏的國外樂隊的磁帶。要知道這些磁帶,在當時可是有錢也買不來的寶貝。小宇可真算得上是磁帶收藏家了,他家里足有兩抽屜的磁帶,大多是他爸從國外給他買的原裝貨,我們去他家玩的時候,他總是把抽屜緊鎖,生怕我們看到了里面的東西。
于是,我很享受他的"賄賂",從那時起也開始愛上這些雖然聽不明白,但總能隱約打動我的音樂。收完"賄賂",我們也少不得要在北大搗鼓點事兒。因為我們都是北大老師的孩子,所以管理員也根本管不了我們。
這所全國著名的高校當時是我們這群孩子的天堂,及時教學樓就是我們的根據地。幾乎每天放學我們這幫子同學都會在那里聚集,看書、聊天、打牌、泡妞、捉迷藏無所不干。當時的北大校園跟現在很不一樣,沒有那么多難看的新建教學樓,更沒有那么多游客和汽車,校園好多地方還很荒涼,建筑大多都是""前的蘇式建筑,高高屋頂下是一群群帶著各種度數眼鏡的青年學生,個個單純樸素。當時他們流行的打扮是,下身穿破牛仔褲,腳踩一雙拖鞋,上身穿一件白色或紅色T恤,上面印著"北京大學"四個大字。
說也奇怪,印著"北京大學"四個字的T恤衫在當時如同海魂衫一樣走紅,雖然很多高校都有印著校名的T恤,可就是流行不起來,唯有北京大學的T恤是當年的最牛時尚,甚至社會上很多人都來北大買。就連我自己在政法大學上學的時候,好多同學都讓我給他們帶北大的這款T恤,卻沒人穿自己印有`中國政法大學`的T恤。以至于有幾次在進校門時被保安質問他們到底是哪個學校的學生。
這仿佛就是北京最早的文化衫了,我雖住在北大,但從未穿過。直到后來,又流行一種文化衫,才讓我喜歡,就是印有崔健歌名的文化衫。當時最常見的是印有"一無所有"和"一塊紅布"字樣的文化衫,街上穿的人很多,但大家并不懼撞衫。
當時,我也在海淀圖書城里淘了兩件,一件寫著"快讓我在地上撒點野"我自己穿,一件送給了小宇,他的那件寫的是"朋友請你過來幫幫,在你18歲的時候給你一個姑娘"。
小宇很喜歡這件T恤,但不敢穿,怕老師和家長罵他。我們這代人尊重師長的概念很深,也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雖然現在孩子們也許不這么想,有一次我在路邊的公交車站上看到穿著校服的一男一女中學生在接吻,走過一個老頭上去跟他倆說:"小伙子,這樣影響多不好呀!``兩個孩子頭也沒回地給了一個字"滾!",氣得我真想上去給他們一頓重拳。唉!看來還是老崔唱得對,`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呀!"
二
出于對這些音樂的迷戀,很快我開始學彈吉他,當時我們學校比我高三屆的學生樸樹彈得很好(他后來唱一首歌叫《白樺林》),記得我經常看到他在北大圖書館門前的草坪彈琴唱歌,老跟他在一起唱歌的還有劉恩(后來的"麥田守望者"樂隊的吉他手)。劉恩雖然是101中學的學生,但經常到我們北大二附中來玩,我們幾個老碰到,所以當時混得很孰。P1-3
不錯的題材,書中都是我喜歡的藝術家。
看開卷八分鐘買的,一次買了幾十本,沒來得及看。
這個商品不錯,這個商品不錯
還沒看,沒什么興趣。
很好
如果可以耐心閱讀,你會與我一樣,驚嘆他的文字駕馭和自己的寡聞。原來,作者在搖滾、詩歌圈子擁有如此地位。眾多文藝界大腕悉數亮相,反襯出作者的不俗。照片中,眾多裝束另類的搖滾歌手,一眼就認出郝為,清秀的好看的羞澀的男孩。文字中透徹的樸實感,一如他的音樂,沒有過多修飾。其實,修飾本身,是不自信的表現。歌手成名后除了擁有錢途,就是與過去迅速說bye bye ,洗白自己往精英隊里擠。而作者不同,書中可以看出,他整個青春歲月沒有目的性,漫無的漂移,只因骨子里的優越感頑強存在。如果說多一點異性,就是提筆記錄,也只有此時,他會重回兒時的溫暖懷抱…
好評!
一個自以為名人寫的一群名人的故事,淺嘗輒止、思緒散亂??不知道搞搖滾的是不是都這樣?不過歌還是蠻好聽的,一分給歌手的作者,不過作為歌手也真心小眾哦??
梁文道老師推薦的,該是不錯,回憶當初,精神很美好的時代。
終于收到偶像的書啦,還有CD,太喜歡啦,里面有好玩的故事
很好,還送了CD,謝謝!郝為老師的音樂特別的棒,雖然是搖滾樂,但是沒有撕心裂肺的吶喊,值得靜靜聆聽!書看過節選,慢慢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