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書系·功蓋珞嘉"一代完人":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在編寫的過程中是武大圖書館退休職工鄔紀明老師編輯整理的《武大老教師著述及相關資料篇名索引》為《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書系·功蓋珞嘉"一代完人":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所需資料的查找提供了許多重要線索。安徽大學歷史系的周乾教授為《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書系·功蓋珞嘉"一代完人":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的寫作提出了寶貴意見,并提供了不少重要史料。而在作者的時間和精力不足的情況下,武漢大學的劉財新、容天偉、孫雨樓等校友或在校同學,分別幫助我們在中山大學圖書館校史資料室、北京大學檔案館和武漢大學圖書館特藏部查閱了大量相關史料。此外,趙基明、林純潔、向珂、俞柏雅、劉發志、劉鎏、方芳、劉文祥、黃一秦等武漢大學在校師生或校友,以及張在軍先生、符麗靜女士、姜曦女士等校外友人,也為《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書系·功蓋珞嘉"一代完人":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的寫作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程斯輝,男,1962年生,湖南省南縣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學士、碩士,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現為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1995年,先后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1996-2003年曾任湖北大學教育學系主任、教育學院院長。1997年入選湖北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2004-2010年曾任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副理事長;全國教育管理學科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湖北省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湖北省教育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等。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教育發展史與教育管理學。出版專著及主編、參編著作10多部,主要有《中國近代教育管理史》(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89)、《中國教育管理模式研究》(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94)、《科教興國的先驅——教育家張謄傳》(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創新型教師》(東方出版中心,2001)、《厚生務實巾幗楷模——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吳貽芳》(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新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教育之道》(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中國近代大學校長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等。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100余篇。曾獲湖北省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湖北省高校教學成果三等獎,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吳驍,1981年生,湖北沔陽(仙桃)人,2005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世界史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現為武漢大學檔案館館員,專門從事武漢大學校史研究,本書為其及時部學術專著。
章開沅,浙江吳興人,1926年生。1948年11月于南京金陵大學歷史系肄業。1951年在華中師范大學任教至今。現任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教會大學史研究中心主任。1984-1990年任華中師范大學校長,1983-1990年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召集人。1990-1995年,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與普林斯頓神學院客座研究員、耶魯大學歷史系魯斯學者、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歷史系客座教授、臺灣政治大學歷史所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第14屆"黃林秀蓮訪問學人"等。美國奧古斯坦那大學授予榮舉博士學位,田納西州長授予榮譽市民證書。撰著及主編的主要學術著作:《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與近代社會》《張謇傳》《離異與回歸——傳統文化與近代化關系試析》《中國教會大學的歷史地位》《從耶魯到東京——為南京大屠殺取證》《實齋筆記》《鴻爪集》等。
余子俠(余子峽),湖北蘄春人,1953年生,恢復高考后首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先后獲得哲學學士、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現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兩級研究生指導教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兼職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在《教育研究》、《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七十余篇,獨撰及合著《山鄉社會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學術專著多部,主編(合作)《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書系》、《日本侵華教育全史》、《湖北考試史》等大型學術著述多套,另參加《陶行知教育學說》等學術著作的編撰。
引言
及時章 民主斗士科學先驅(1888-1928)
一、學貫中西多才多藝
(一)深植傳統 初肄西學
(二)負笈英倫 學成歸國
二、執教北大風雨十載
(一)進德修業 "溝通文理"
(二)投身"五四" 論戰"科玄"
(三)參與校政 舉足輕重
三、情牽桑梓 心系教育
(一)旅京思皖 關懷故土
(二)倡建安大 艱難籌備
(三)學界名流 功業卓著
第二章 創建武大主持校政(1928-1934)
一、從籌備委員到校長
(一)國立武大 籌辦緣起
(二)參與 身兼多職
二、兼任安徽大學校長
(一)勉力受命 兼長安大
(二)精心謀劃 奠定初基
(三)分身乏術 終辭兼職
三、從校長到校長
(一)犧牲學術 全心奉獻
(二)水到渠成 接長武大
(三)平穩過渡 "扶正"
第三章 教育思想辦學理念(1928-1937)
一、保持學術獨立積極改良社會
(一)"從事研究學術的人,是要不管政治才好
(二)"改良社會,使社會需要它所應當需要的東西
二、探求高深理論注重實用技能
(一)"依大學的標準而言","不能漠視高深的理論"
(二)"大學應當研究推進社會進步的事業
(三)兼顧"基礎的理論"與"切近的應用",實行"通才教育"
三、堅持四育并舉樹立國民表率
(一)智育思想
(二)體育思想
(三)群育思想
(四)德育思想
第四章 勵精圖治名校初成(1928-1937)
第五章 抗戰軍興 教育救國(1931-1938)
第六章 流亡興學弦歌不輟(1938-1945)
第七章 "無為而治"講學自由(1933-1945)
有新意!
喜歡
這個商品不錯~
很不錯,是正品
整體不錯
名家名言,從客觀的角度探索前輩先賢的足跡,借古鑒今,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