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大家叢書"定位在學術和生活傳記之間,力求反映每位大家的學術人生與心路歷程,并且要避免過于學術化和理論化,能夠適合一般大眾閱讀。同時要求插入60至100幅圖片。王一心所著的《風與火(陶行知)》為"隨園大家叢書"之一。《風與火(陶行知)》敘述了陶行知先生的學術人生。陶行知有一句話常掛在口頭上:"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轟轟烈烈的一生,轟轟烈烈做大事的一生。他一生中,所做的的一件事,可以說是在南京——南京市近郊的勞山,創辦了曉莊師范學校。死后,他就埋在了曾寄寓了他人生偉大的理想、曾浸潤了他無數的心血和汗水的勞山腳下。
陶行知是一位民國人物,他生于清朝晚期,死于國民政府土崩瓦解之前,離開這個世界已經66年了,可是在人們的感覺里,他卻新鮮得好像是一位當代人物。所謂不朽,大概指的就是這種精神生命的魅力吧?細讀王一心所著的《風與火(陶行知)》,體會陶行知"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為教育事業轟轟烈烈的一生,轟轟烈烈做大事的一生。
壹 密令:通緝陶行知 一、勞資糾紛:事件的肇始 二、乘車事件:又一個"近因" 三、黃埔軍校?曉莊學校! 四、《護校宣言》:骨氣與血性 五、和"叛逆"馮玉祥的交誼 六、流亡日本 貳 人生一大事:創辦曉莊師范 一、出生在一個基督教家庭 二、學生時代,投身基督的懷抱 三、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美國的最終目標 四、教學合一:在南高師的教育改革 五、平民教育:到民間去的運動 六、一所新奇的學校 叁 得而復失,曉莊學校又被查封 一、顧問《申報》 二、犀利文字再惹禍 三、"小先生運動":小孩自動教小孩 肆 育才學校:難童的福地 一、兩廣飛行演講:反蔣 二、周游歐美,抗日宣傳 三、真力量:生活教育 四、苦辦難童學校 伍 去了,不帶走半根草 一、婚姻與家庭 二、變身民主斗士 三、重回曉莊:的告別 四、紛紛擾擾身后事 后記
一 勞資糾紛:事件的肇始 陶行知被通緝之前,由他一手創辦的曉莊學校被勒令停辦。一位農村學校的校長,為辦學競遭來緝捕之禍,這在怪事迭出的民國,仍然不失為一樁奇聞。一所農村學校,究竟觸動了當局哪根敏感的神經? 1930年3月15日,是曉莊學校建校3周年的日子。曉莊學校白手起家,荒野建校,陶行知更是苦心孤詣,慘淡經營;多少個日夜,勞精傷神,嘔心瀝血,一路坎坷,始有今日。為此,陶行知有心要好好慶祝,為他特地安排了3天時間,活動節目相當豐富,達26項之多。顯然陶行知是要通過15個展覽會及其他活動,展示曉莊學校的各個方面。事先他給社會各界發了前來觀禮的邀請函。來賓們如果參加了活動,自然就會對曉莊學校有一個的印象。而對曉莊學校的成員來說,一下搞出這么多節目,如同要準備一桌子的珍饈美饌招待客人,自然也忙得不亦樂乎。陶行知如此將歡慶節日與宣傳學校結合起來,是想要一舉兩得。仿佛人生如戲—一高潮過后往往是低谷,狂歡之后常常是哀傷;宿命的人恐怕也要說,大喜多為大悲的預兆。曉莊校區地面上校慶爆竹的紙屑尚未掃除盡凈,劇社同學們的臉上仿佛還留有油彩的痕跡,陶行知與曉莊學校的劫難就已經到了!事情仿佛肇始于3月下旬和記洋行的一場勞資糾紛引發的風潮。地處南京下關長江之濱的和記洋行為英國商人所開辦的蛋廠,最初是工人對勞動報酬不滿,要求加薪,遭廠方拒絕,矛盾于是爆發,以致停工。4月1日經過南京市黨部、民訓會、社會局會同派員調解,工會與廠方簽訂了條約,規定所有工友,均由工會介紹,得廠方同意雇用。可是廠方卻不信守條約,指使工頭擅辦雇用工人事宜,而將大多數工人開除,致使4月3日復工時發生激烈沖突,廠方竟請泊于下關碼頭的日本軍艦水兵保護。首都警察也隨后出動,平息了暴動并拘捕數人。雖《申報》、《時事新報》等報均稱沖突中只是有工人受傷,但盛傳"英國水兵槍殺工人數名",各校隨即組織"四·三慘案后援會"作為聲援。 4月5日上午,失業工人又在和記洋行附近集會示威;下午城里各校學生500多人各持旗幟,整隊向下關進發。他們一路高呼口號,散發傳單;途經江岸時,看見江中停泊的十多艘日艦,群呼"打倒日帝國主義"、"驅逐日艦出境"等,聲勢雄壯;抵達目的地后,即分頭發表演說。警察隨即趕赴現場阻遏事態激化。下午四時,教育部長蔣夢麟接到市教育局局長顧樹森報告,隨即親赴下關視察,回部后緊急召集各大學校長前去談話,面囑各校要極力阻止學生結隊游行示威,市教育局同時也召集公、私立中學校長叮囑開導學生…… 4月7日,是個星期一,上午10時,國府照例舉行紀念孫中山的總理紀念周①會,操著寧波官話,評說和記洋行工潮及隨后的學潮,向學校、團體發出了要"制裁"的警告,并于當日向首都衛戍司令部下達了暫時關閉曉莊學校的密令,同時命教育部派員前往曉莊接收!在整個風潮當中,陶行知并未出現在演講臺上或游行隊伍中;曉莊學校學生參加游行者僅百余人,與其他學校相比,人數并不算多。反而根據《時事新報》報道,4月5日,東方公學校長陸自衡率領該校男女學生160多人,齊至市黨部聲稱援助和記工人,而且工人被英人槍殺的"謠言"也發現是由東方公學、鐘南中學等校學生口傳著的。既然如此,當局卻為何要拿曉莊學校開刀呢?當然事出有因。和記工潮以及隨之而發生的學生聲援工人的風潮,的確不單純是一個勞資糾紛及所謂學生誤信傳言而"鬧事",而先是日本軍艦借口實習航路,無視中國主權擅闖長江停泊下關,國民政府卻不加以驅逐;繼而洋行英商施以奸詐,還與日軍聯手對付工人,而將兩件事情攪和在了一起。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南京地下黨覷準時機,發動和記工人罷工及學生聲援,演成一場意義更加深遠的較大規模的反帝并抗議政府的政治活動。這也就是為什么當時各地各種風潮迭出,而獨對和記事件特別惱火的原因了。曉莊學校雖然學生人數不多,但其中骨干分子的能量,卻不容低估。比如曾任中共曉莊學校及時任黨支部書記、時任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長的劉季平,時任中共曉莊學校黨支部書記、和記事件后調到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工作的石俊等,都是示威抗議活動中的領袖人物。雖然當時并未掌握他們的底細,但他們在抗議示威中的活躍程度,難保不會引起到處嗅聞的特務們的注意。除此之外,在的印象中,曉莊學校乃至安徽公學都是一向不"本分"的學校,它們的主辦者更不是一個能使他放心的人。令余氣迄未全消的發生在一年前的那次南京各校各機關各民眾團體舉行的反日集會,由陶行知執掌校印的安徽公學就在其中,盡管陶行知已于數月前卸任校長之職。集會者當時通過五決議案:1.反對西原借款;2.驅逐床次出境;3.反對外交政策及打倒外交總長王正廷;4.打倒張學良;5.打倒國府腐化官僚。散會后即舉行大游行。游行群眾先赴日領事館,被軍警阻止,于是改而決定往下關王正廷家中。眾人撞開大門,擁入室內,隨取廚房鐵锨等物,將房內器物及門窗全部搗毀,而后又往中央黨部擁去。群眾離開王宅不幾分鐘,便乘汽車趕到王家察看,隨后又來到黨部,請群眾推代表來見。群眾不肯,蔣于是叫全體進入大禮堂。蔣當即對眾人道,場內是國民黨員的站起來。起立者36人。蔣即對眾人道:中國之所以不強,是中國人不懂法律,如今日之舉動即不法的表現,我極為痛心!當時座中有一吳律師上臺回話說:人民不懂法,我以為不甚緊要,但國府不知法律應如何?如陳調元之土案,江安土案,并朱培德在贛種種不法,我未見國府論到何法。蔣不許他說下去,說今日我召集大眾,是討論今日問題,與其他事無關。 P3-
不錯啊,看了這本書更了解陶行知了。
真實的了解,幫助我思考教育。
好書,值得收藏,可以分享。
真是一本好書,值得收藏,可以分享,強烈推薦。
正版很贊 包裝不錯 印刷很正 內容不錯 性價比很高
書不錯,正版,給個5分,當當購買值得信賴,正在閱讀中。
人物傳記,好好品讀!
取材角度好,評述全面公正。語言不繁瑣。好書。
多年來,當當帶給我發現好書的驚喜、購買好書的快樂、閱讀好書的愉悅和收藏好書的滿足。當當是愛書人的明燈、向導和天堂。感謝當當!為當當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