苒苒老師上課,總是不急不躁,歪著腦袋慢慢啟發,柔軟中帶著威嚴,這讓我們既能接受她的教導,把她的話聽進心里去,同時又很敬佩她。我們業余班只學了四個月,四個月后,苒苒老師在我心里從一個嚴厲的老師變成了一個有魅力的、有親和力的老師。這種人格魅力會讓人很容易對她產生依賴感和信賴感。人在某時某刻是需要跟長輩傾訴的,從畢業到現在,有些不跟母親說的話我都愿意跟苒苒老師說。
——趙寶剛
說來也奇怪,苒苒老師從不發火,教授起來不緊不慢,娓娓道來的感覺,但是如果私下里問我們是怕馬老師還是苒苒老師,我們所有人給出的答案卻都是苒苒老師。我想這也許是因為她自身嚴謹治學的態度使我們感到一種威嚴,因而影響了我們,她在上課時一絲不茍的態度讓我們的表演更為謹慎、細致,更為入心。
——張嘉譯
當我們畢業了,步入家庭生活后,當家才知道柴米貴,才知道做飯的繁瑣和收拾桌子的勞頓,回過頭來替小木屋的主人算算賬,不覺心中發緊。苒苒老師夫妻倆都是教師,一個月的工資才有多少錢?那個年代學院老師沒有掙外快這一說,學生和學生家長,也沒有給老師的概念。但苒苒老師和馬老師,硬是將一間森林里的小木屋,在寒冷的冬季,變成學生們在他鄉的一個家。
——柳云龍
因為那一年,如果苒苒老師沒有錄取我,我便不打算再考,而是依我父母的意愿,讀一個"正經"的專業。很難說哪一種人生更好,但是人生的岔路口遇到了特別的人,她為我打開了一扇門,我就這樣走了進去……從此人生偏離了我父母為我設定的軌道,不一樣了……不一樣的人生好不好,我不確定,但有一點我是肯定的,我現在從事的工作,我是熱愛的。人生到了這個年齡才會感慨,為自己的興趣而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這個我人生及時個岔路口遇到的特別的人,我一生都感激的苒苒老師,我尊她為恩師。
——俞飛鴻
謝飛、唐國強真誠作序。
趙寶剛、娜仁花、宋春麗、張嘉譯、柳云龍、俞飛鴻、黃曉明等撰文感恩回憶!
張鐵林、劉信義、宋曉英、張子健、邢岷山、邵兵等曾在她的課堂聆聽教誨。
李苒苒,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著名影視表演教育家,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名譽理事。
歷任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主任教員、教研室主任,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撰寫表演教材、評論文章、理論文章和著述四十余萬字,劇本創作八十余萬字。編、導、演多部影視劇,代表作品有《烈火中永生》《笑比哭好》《我,你,他……》《我的青春誰做主》等。1986年獲學院先進個人獎,1995年獲北京電影學院較高成就獎"金燭獎"。
上編 荏苒
及時章 成長篇
一、送走又要回來的經歷
二、北平兒時記憶
三、戰火中度過的歲月
四、理智敗在情感下的失誤
五、像海綿一樣地吸取
六、及時屆本科生的幸運與遺憾
七、放棄做演員嗎
第二章 教學篇
一、剛開始教學的那些年
二、后的及時班——中戲表演系74班
三、為恢復電影學院作出努力
四、招生須盡力做到擇優錄取
五、初學者如何邁出及時步
六、做一個表演老師容易么
七、探索表演是永遠的課題
八、在莫斯科教學考察的日子
九、對成功與成名的思考
第三章 創作篇
一、1964至1980年參演的影片
二、我喜歡舞臺演出
三、為教師實踐付出的辛苦與無奈
四、非專業的編劇忙乎不停
五、電視劇導演的創作經歷
六、近年來的影視表演創作
還想說的一些話
附錄
下編 摯言
后記
誰都知道,一般家庭若沒有極特殊的情況都不會把自己的親生兒女送給別人,除非是真的養活不起了。我的父母自然沒有到這一步,然而卻讓我有了這樣的經歷。他們究竟為什么,又怎么舍得把他們4歲的女兒送給別人?幾年之后又堅決地把我要了回來,為什么?說來話長,也有些復雜,就讓我從頭說起吧。先談談我母親的家族。他們始終居住在遼寧大連,居所臨海。母親說她小時候落潮時常會去海邊撿蛤蜊,還可以坐在巖石旁砸海蠣子(即生蠔),當時就可以吃,味道鮮美。每每聽到母親講起這些事,我就有親切感,似乎聽到了海浪聲,聞到了海的味道。盡管我沒有在海邊久住,但依然對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這可能是和祖輩的一種緣分吧。據說我的姥爺懂得些醫術。附近鄉親們有了頭痛腦熱都會找他看病。他甚至還接治過狂犬病人,母親說這種病人很可怕,他們只是口渴,大喊大叫,十分嚇人,需要隔離治療。狂犬病到現在都是醫療難題,難以治愈,當年姥爺竟然收治,聽起來也太神奇了。因此,他在當地很有些威望,人們都尊稱他為"劉神仙"。
姥爺的及時個妻子為他生了兩個兒子,五個女兒,妻過世后續弦娶了小他十幾歲的我的親姥姥。母親說姥姥患過天花,臉上留有些許麻點,不過俗話說"十麻九俏"不無道理,姥姥非常俊俏且干凈利落,進了劉家門就井井有條地操持起家務,照料著一大堆孩子。只可惜她一生未得一子,卻為家里又增添了老五、老六、老七、老八、老九——五個閨女。在那個年代這會使老劉家很不得意,尤其在姥爺先她而過世后,據說僅大她三四歲的長子成了一家之主,之后長子開始欺負尚未出嫁的妹妹老八、老九,并將他們趕出了家門。我的母親原名劉金玧,參加革命后改名劉進云,在姥姥家排行老八,都說這五個女兒里,老七厲害,性格剛烈,而我母親最老實,人們認為她不夠精明,稱之為"八彪子",這是大連話,俗語彪乎乎就是傻乎乎的意思。其實母親很能干,手很巧,在職業學校邊上學,邊織毛衣、勾桌布等,只不過不多語而已。我的父親祖籍山東黃縣,即現在的山東省龍口市。爺爺何時帶著全家遷移到大連已無法得知,只聽說當時父親很小,大約9歲時奶奶就去世了,是他的大姐像母親一樣待他,扶持他長大。他的少年時光是在日本殖民統治的年代度過的。1926年,父親19歲時進入旅順師范學堂讀書,就是在那里他接觸了進步青年,并成為旅順師范學堂及時個共產黨黨支部的成員。在中國大連旅順口區史志辦公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旅順口歷史大事記》一書中有明確記載:"1926年1月中共大連特別支部成立,7月在旅順師范學堂學生中發展和培養愛國主義的積極分子李盛忠(后改名為李顛塵,即我的父親)等六人為中共黨員,建立了中共旅順師范學堂黨支部。"1927年5月,中共大連地委組織部長陳一仁到旅順宣傳由王耀光、孫守業、李盛忠組成中共旅順支部,但就在這之后不久,中共大連市委遭到及時次嚴重破壞。1928年4月遭到第二次嚴重破壞。書中記載:"旅順支部三名黨員中王耀光被捕,李盛忠因在旅順師范學堂領導罷課斗爭被校方開除學籍,并遭到通緝,不得不離開旅順。中共旅順支部停止了活動。"父親李盛忠因此而離開旅順,逃至奉天(現為沈陽)尋找組織,繼續從事救國的地下活動。據母親說,父親當年學美術,這期間曾去日本,在那里可以更多地看到有關馬列的書籍。此時,母親家的老五、老六都已按照老規矩被纏了足陸續嫁了出去。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每當母親從貴陽回京時(1956年母親被調往貴陽工作),五姨、六姨都會想辦法從大連來到北京探視她們的妹妹。我還記得五姨講述她出嫁時的情景,她說新娘早起只能吃雞蛋,為的是不餓不上廁所,當她偷偷地看了那個即將成為她丈夫的男人長得十分英俊時,心中頓時大喜。我聽了以后心想:"這要是一個丑八怪呢?她不是也得為他生兒育女,過一輩子嗎?"但這就是那時女人的命運。老七,也就是我的七姨在家境尚允許的情況下率先走出了家門,跑到奉天(沈陽)開始了她的學醫生涯。因為她的出走,我母親的婚事被提上了日程。據說七姨假期回家,聽此情況堅決不允,尤其聽說那個男人不務正業后,她便親自跑到那家人門口敲門大罵,竟嚇得那一家人沒敢出來迎戰。這門親事就這樣吹了。七姨為此事十分得意,曾對我說:"若不是我替你媽擋著,你媽就嫁給那個人了,還能跟你爸好嗎?"確實,我爸媽是自由戀愛而結合在一起的。姥姥過世后家境起了變化,老八、老九成了累贅,最不受待見,也正是因為七姨的強勢、能干,把兩個妹妹都弄到了奉天。我母親半工半讀進了手工職業學校,九姨則進了中學。
……
不錯,正在讀
很棒,正版書!
不錯,好評!
好
挺好的
不錯哦!
很喜歡李然然老師!書包裝不錯
好可以
書外觀不錯,物流也非常快,很滿意。
看起來
非常好
書的質量很好,很有實用的價值,家里人很喜歡,還會來買的!贊一個!
內容豐富,價格合理!
很好!
希望自己在以后的艱難險阻前都能想起渴望和勇敢的模樣,都能堅定的去跨越。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珍惜你能珍惜的一切。
閱讀,是一種多功能的活動,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滋潤活動。,讀書最大的成就是:以書為種子,在我們的心田種一株快樂的樹!
到貨時間真快,讓人不可思議,絕對好評,絕對滿意。
全方位立體化的展示了苒苒老師的光輝一生,非常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