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封關于學術規范和方法的信,是一位大學教師解答自己的學生提出的關于學習疑問的記錄。針對的問題集中于如何遵從科學的規范和方法,完成大學作為理性保障的目標,建構并鞏固自己的理性,同時認識并克服科學的局限,成為一個趨向完善的個人。信的寫作歷時4年,收信或質疑的學生也不固定,數年之間,或已遠赴海外求學,或已進入社會工作,大多則至今仍在學校念書。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時剛入大學,如今已成為終身愿以學術為業的人。
朱青生,1957年生于江蘇鎮江。先后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學士)、中央美術學院(碩士)。之后,赴德國海德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曾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1985--1987),現為北京大學教授。
1.大學的意義和性質
關鍵詞:人性自我發展理性科學方法
2.關于科學閱讀
關鍵詞:目標規范基本信息
3.關于思考閱讀
關鍵詞:科學意義讀中思讀后思不讀思
4.關于外語
關鍵詞:英語外來語母語
5.關于資料卡片I(引得卡片)
關鍵詞:引得主導方法分類分項說明
6.關于資料卡片Ⅱ(研究卡片)
關鍵詞:形式元素化
7.關于古文獻全文數據庫
關鍵詞:國學機械校對法檢索軟件
8.關于提問
關鍵詞:問題提問
9.關于科學語言
關鍵詞:科學論文學期報告科學語言
10.關于學士論文規范和碩士要求
關鍵詞:學士論文碩士
11.關于學術翻譯
關鍵詞:組合翻譯譯場規范
12.關于注釋
關鍵詞:注釋六法科學注釋哲學解釋
13.關于術語
關鍵詞:術語詞典學構成
14.關于索引
關鍵詞:可重復性理解全文索引索隱
15.關于考試
關鍵詞:考試四法
16.關于教師
關鍵詞:職能 等級 知行合一
17.關于專家與學者
關鍵詞:專家 學者 知識分子 判斷
18.關于科學的局限
關鍵詞:藝術 科學 理性 局限 追問
19.自我檢討
關鍵詞:匱乏 悵憾 先天不足 前程有限
收信人跋語
拿到手上一直沒有時間看
老師說早讀早受益
好
如題
這個商品不錯~
關于藝術的論文寫作,給與想要在藝術上有所造詣的人以啟迪。老師的人格讓我敬佩不已。喜歡這本書。它給了我學習做學問的方法,給了我人生的感悟。
當時是老師很喜歡它,推薦了很多很多次。但是我覺得略顯枯燥無味。
挺有用的一本書,我個人覺得比較適合在校生讀!已經離開學校的再讀沒什么大用!
建議剛入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閱讀體會,很好的一本書:入情更入理
其實就是教授寫給自己學生信,還有一點點專業方面的建議,個人覺得不是很值得買。
經學長推薦,拜讀后受益匪淺。推薦作為本科生或碩士生的入學讀物:)
這本書是當年我讀書的時候導師推薦的,以前有一本送給了同學,前兩天又買了一本,晚上放在床邊,發現還是那么有吸引力,每次翻開都有一些新收獲,對于大學生、研究生和大學老師來說,這本書都可以視為解讀學校困惑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