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李靜還是個普通的專科畢業生。而戴軍則是個初中就逃出校園的社會小青年,做過民工,當過馴獸師,后來在深圳夜總會做夜場歌手。就是這樣兩個混社會混得跌跌撞撞的年輕人,因為對夢想著迷般的堅持,一步一步向未來、向彼此靠近。李靜從電影學院畢業之后進入央視又離開央視,成為中國首批電視制片人,并一手締造了《超級訪問》。戴軍也因為這個節目和李靜站在了一起。他們不是夫妻,卻在12年的時光里培養了比夫妻更深的默契。他們相得益彰地混搭在一起,成為彼此最真實的勵志書。
李靜戴軍合著的作品,一本別開生面的 "二人傳"
不是夫妻卻是比夫妻更默契的搭檔
以飽滿情感記錄攜手走過的世路與心路歷程,姚晨、樂嘉、鄭淵潔、寧財神等聯袂推薦!
他們曾獨自上路,現在已彼此印證
讀他們的故事,領悟你自己人生
童年戴軍的青澀舊照片首度曝光,少女李靜與媽媽勇闖國家教育司的軼事趣聞
青年李靜的"北漂"和青年戴軍的"深漂"生涯
李靜早年進入央視而又出走央視的幕后故事,戴軍從一個當紅歌手到電視主持的曲折經歷
從《老鷹捉小雞》到《超級訪問》,李靜與戴軍一步一個腳印成為內地電視娛樂品牌的拓荒者,更有多期精彩節目的幕后故事,百種因緣,千種妙論,成就中國深情的一對主持搭檔。
戴軍說他:"一個愛拼搏的女人遇見一個混日子的男人。日子并沒有變得難熬,他們用自己的視角和理解,欣賞著對方、同情著對方、鼓勵著對方。然后,就這么無風無語的搭檔走過了12年。"
李靜
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之后,忠于夢想的選擇與堅持讓她成為批獨立電視制片人,并創辦了歷久彌新的電視娛樂節目《超級訪問》。現為《非常靜距離》《超級訪問》《美麗俏佳人》等六檔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兼制片人。李靜以俏皮豪爽的個性成為中國最有風格的女主持。
戴軍
最初以歌手出道。一首《阿蓮》唱紅了20世紀90年代,被譽為"深圳小黎明"。隨后華麗轉身,以主持為業,在全國28家電視節目擔當主持。戴軍是多棲藝人,除了主持與唱歌,他還參演過多部電影、電視劇以及話劇。更妙的是,他還是寫情感專欄的高手,精品累計超過幾十萬字,被稱為最有才華的男主持。
朱冰
中國傳媒大學知名學者、博學策劃人、獨立作家。
序:走過十二年
總啟:生于2000年
及時章:恍若末路
有故事的人
狠角色
第二章:新生
看清殘酷的掙扎
混搭
偏執與共生
成功不是兩個字
第三章:復雜的旋律
第二自我
呈現偉大
不一樣的一切
第四章:激蕩向前
異術家
無雙不可拷貝
沒那么
第五章:彼此印證
巨蟹VS射手
重口味眼淚
濃烈留白
第六章:殊途
你是我的角色
下一個路口
后記:一直向前走
1
1989 年的夏天很不真實。在深圳打工的 19 歲上海小伙戴軍到了北京。他是以海豚訓練師的身份,跟著深圳的"海豚表演團"一起來的。6 月24日這24小時,他永遠不會忘記,因為兩只海豚叮叮和當當死了,他失業了。
回到深圳,他發現自己竟然有些不太能適應那里黏稠的空氣了。一場炎熱,一場雨,接著又是一場炎熱,似乎沒有盡頭。他開始低燒。很快在深圳的工廠里找到一份新工作,只是無趣極了。每天下班后,戴軍就和幾個工友一人拎上一瓶啤酒,在廠區外的小路上漫無目的地游蕩,走累了就隨便找個臺階坐下,灌幾口酒,胡扯閑聊。那時候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很流行,和工友們一樣,戴軍會借著酒興吼上幾句。"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地過每一分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在深圳打工的這兩年,他總望著集體宿舍的天花板,一個人呆呆地唱,只是唱到后頭,總會覺得心里特別潮濕。
重陽節那天,下班早,戴軍心情難得不錯,就叫上了兩個好的朋友騎著車上了筆架山。一路喊著叫著瘋狂地往山頂沖,仨人累倒在一個陡坡上的草坪中央,周圍是滿眼的茱萸。夜晚的山風異常清爽,戴軍大口地呼吸著,指著遠處一排跳動的燈火說,那是香港吧,等我長大了,要去香港玩。那晚太適合唱《我的未來不是夢》了,因為不是望著天花板,而是望著星空。,大家討論的成果是"以后要掙好多好多錢,然后回家買房子買地,還要討老婆" 。
2
1999 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李靜風風火火地沖進工作室,將一盤帶子丟到桌上說,你們快看看這個。幾個人趕緊圍過來一看,只見封面上寫著《笑笑小電影》。這是美國的一個娛樂節目,專門在街上捉弄人,然后把路人的各種反應偷拍下來。節目中還插播了一些搞笑訪談,既有大人問小孩,也有小孩問大人,而那些小孩的回答往往更精彩,逗得人捧腹大笑。李靜想,這個形式不錯,我們的明星訪談也可以加入小孩的元素。一來李靜對自己單獨采訪明星還是有點信心不足,畢竟做了 7 年體制內的主持人,馬上要做一檔"原創明星訪談"還是不太好拿捏火候;其次,把辛辣的問題丟給小孩去問,明星可能也不好黑臉;最重要的,這個形式在國內還沒有人用過!
幾番商討之后,"李靜加孩子"的采訪組合被定了下來,而節目名稱就叫《小雞捉老鷹》。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找什么類型的小孩以及上哪兒找。對于前一個問題李靜還沒什么太具體的想法,只覺得這個小孩絕不能超過五歲,一過五歲就會被大人洗腦了。至于到哪兒找,當時互聯網還不普及,只能用老辦法,登報。李媛以前在《北京青年》做記者的時候認識一個廣告部的朋友,人家一看這幾個人也不容易,就幫忙在中縫登了一篇招聘廣告,李靜象征性地給了幾百塊錢。發了招聘信息,沒地兒招也不行。李靜眼珠子一轉盯上了自己的老同學。這個同學的老公是賣醫療器材的,在西直門橋下有一個門店,于是李靜就拜托人家到時候把前臺騰出來給自己"挑孩子"。到了面試那天,所有人都傻眼了——竟然來了幾百號人,都是爸爸、媽媽帶著來的。果然大家都覺得,出名要趁早。
3
戴軍懂的,他也是一個別扭的孩子。小時候,他喜歡躲在自家門后看書,常常一看就是24小時。等到做體育老師的母親下班回家把他從門后揪出來,他多呈兩眼放空狀,已是神游四海好幾趟了。戴軍在學校也很另類,他幾乎不和同齡的孩子玩,都是和比他高幾個年級的大孩子們混在一起。而且老師還在教漢語拼音的時候,他就已經在看很厚一本的原著書了。這么一想,這孩子應當是個"秀才",但他偏偏成了"小地主"。原因很簡單,長得像。戴軍小時候眼睛不大,又黑又胖,容易讓人聯想到"粗野""兇橫"之類的詞匯。于是弄堂里的孩子們最喜歡玩"斗地主"的游戲了,拿個小板凳讓他往上面一站,然后圍著他大聲斥道:"小地主,你認不認罪?""認罪、認罪!"戴軍猛勁地點頭,全身的肉都跟著顫抖。能做出如此犧牲,只因為他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表演欲望,他想要個舞臺。早在六七歲的時候,他曾有過一次出道的機會。那天,一個導演追到家里來,想要勸說他那帥氣的哥哥做演員。但哥哥態度很堅定,任憑那導演怎么說也不去。這時,就見戴軍一個飛身過去,抱住導演的腿,說:"你把我帶走吧!"導演一驚,不知是哪里飛來的肉團,趕緊一腳踢開。戴軍不死心,連滾帶爬地再撲過去,結果再次被踢開。相似的情景出現了幾次后,戴軍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鍛造,變得更堅強了。
4.
直到成為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一名正式學生,她才了解到這是一個有著30年歷史的"老專業"。而她則在這個老專業中看到了一個不同以往的新世界。20 世紀 90 年代初的文學系,讓她聽到了周傳基、戴錦華、謝飛、汪流等一批大師的課程,讓她與一幫"奇奇怪怪"的文藝青年混成了朋友,也讓她懂得了如何沖破經驗,重塑觀念。這段求學的時光是重要的,她學會表達,自由表達,用視聽組合的多重性與復雜性來自由表達——這份得來不易的信念在她日后對電視的講述中從未消散。
所以觀眾會發現,《超級訪問》從來都不是靠語言來做支撐的節目,它是一個混合的敘事,從誕生之日或者更早的時候就已是如此。首先,"透過明星的朋友和家人來解讀明星"制造出了"超訪"式的沖突與懸念。然后是符號,一張老照片,一件舊毛衣,一位班主任,一封被遺忘的信——當嘉賓居于一個密閉的空間,這些物件便足以強行將其帶入記憶的深潭。而當一個人面對過去的時候,總會有很多不期然的情緒流露出來。
5.
"8 周年"確實是值得慶祝的。單單是一個數字"8",就是最充足的理由。活動的主題是李靜和戴軍想的——"真我? 本色"。把這兩個詞放到一塊,頗有點"互文"的感覺,"真我不失色,本色不失真",富于意涵的概念總是便于媒體的報道與轉載,所以足見心機。不過李靜和戴軍對此的解釋是,只有這兩個詞最。為了將"真我 ? 本色"辦好,他倆還特地騰出很多時間來和編導們一遍一遍對流程、節目空檔的時間、坐車的時間,以及吃飯的時間。這天中午,一群人又跑到公司附近的餐廳吃飯并商量活動的事。艷艷要做工作匯報,就讓李靜、戴軍還有另外幾個編導先吃,自己從包里掏出一摞文件,開始發言。等她匯報完,菜也涼了。戴軍說:"你再點個菜。"艷艷說:"不用了。"戴軍說:"你再點個菜,我告訴你這家的宮保雞丁雞丁特別好吃,你點個宮保雞丁。"沒辦法,艷艷只好點了個宮保雞丁,一邊吃一邊聽戴軍說:"怎么樣,好吃嗎?好吃吧!"艷艷點頭:"太好吃了!"戴軍立刻像個孩子般,一臉滿足。對于他這個表情,"超訪"的人再熟悉不過。說起來,戴軍可是一個會把自己燉的湯或者煮的紅燒肉帶到錄影棚的人,而且會在工作間隙熱情地叫大家過來吃。然后大嚼紅燒肉的編導就會被戴軍用火辣辣的眼神盯著問:"怎么樣,好吃嗎?好吃吧!"這是他的固定句式。如果有人說:"好吃。"他便會展露微笑。如果有人說:"太好吃了!"那他的嘴角就會不自覺地上揚到一個十分自信的角度。
記得最初看《超級訪問》,我的人生三觀還不穩定,但好惡分明。對李靜戴軍是本能的喜歡,喜歡到毫無原則。他倆隨便扯點啥,都會成為我那時的人生信條。一直以為他倆是最般配的情侶,后來知不是,痛心疾首。
——姚晨
李靜戴軍,雙劍合璧,寰宇天下,少有匹敵。祝《超級訪問》一直牛下去。
——樂嘉
因為李靜和戴軍,因為他們的堅持,《超級訪問》成為最娛樂的訪談節目、最深刻的娛樂節目、最能反映娛樂圈生態的八卦節目。
——寧財神
我喜歡李靜戴軍的采訪,他們自然,不裝,不虛榮,不覺得自己是個人物,所以他們的采訪平易近人,生動樸實。
——王利芬
節目,文章亦佳:章冠李戴。
——鄭淵潔
李靜與戴軍是一對不是夫妻卻是比夫妻更有默契的搭檔。他們以飽滿情感記錄兩人攜手走過的世路與心路歷程:12年前,兩個生逢末路的年輕人相逢一處,一路走到今天,最初的夢想早已綻放,而共同的悲歡、各自的哭笑卻再難忘懷。從小到大,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各種搭檔,能如李靜戴軍般一輩子互扶成功至今者,絕少。他們曾獨自上路,如今已經彼此印證。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體悟自己,也反思自己,與搭檔更地配合、成長。
——本書編輯
喜歡李靜,喜歡戴軍,所以啊,當然又買了這書。失望!特別是比起戴軍之前的基本,水準下降太多!新材料少,文筆風格混亂,給4分是因為一直的喜歡不然絕不會超過3分。希望能珍惜粉絲們感情,繼續堅持“寧缺毋濫”!
李靜,氣勢磅礴,風風火火,像男人一般剛毅,又有些粗枝大節。記得看他們采訪曹云金和劉云天那期節目,李靜問戴軍,你最受不了我什么,戴軍說,你的事業心
這本書寫到了李靜的打拼歷程以及超級訪問的成長過程,還有一些明星訪問的細節問題,對于明星尤其是喜愛的明星多了另一份解讀,挺不多的,值得購買。作為李靜的老鄉,我支持她!
本來不喜歡明星出的書的,但是實在是喜歡李靜戴軍,所以就買了,看了之后真的很不錯,和其他明星出的書不太一樣,他們的故事更真實,在為過往的經歷吐苦水的時候,是那么的實在,俏皮,不像其他人給我感覺強顏歡笑,故作看淡往事的清高,總之,看了這本書覺得他們很真實~~~從這份真里面我學到了很多
守望,戴軍一直守望著李靜這樣的女人,李靜這樣的女人也值得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愛她,祝“混搭”繼續出彩兒下去,祝下一本書“在一起”如期面世!
如同六年前的那個小丫頭,面對“命運”總有挑釁的蠻勇,在一個個十字路口,李靜的抉擇總在一瞬間與自己達成:自己確實不屬于這里。幾乎是在一瞬間,她輕吐一口氣,有了一種解脫的感覺。 我們亦要懂得自己的內心啊
英倫才子阿蘭 德波頓在《愛上浪漫》中說:所謂性格,就像既需要作者,也需要讀者的語言一樣。或許,我們竭力討論著自我的真相,卻忽略了作為讀者的資格。有些角色,就是只能為了一個人表演。你若不懂,說了也錯;你若懂了,那又何必再說呢。
在我的審美觀里,李靜不如楊瀾優雅美麗,但我喜歡李靜的個性,喜歡她的那種樂觀豁達,什么事都不怕,什么事都敢掄,喜歡她喊口號,我希望自己也可以擁有那樣格外開朗的性格,書里有一點我印象很深,就是李靜去拉廣告單,卻是哭著回來,哭了一會,就好了,又精力十足,我會向李靜學習,盡量活的瀟灑,快活
忘了是哪部電影里有句臺詞這么說:兩個人,相遇未必相識,相識未必相知,相知未必相愛,相愛未必能在一起,能在一起又未必能留住,能留住未必能白頭到老……所以我覺得,做知己和搭檔很好,這種關系比朋友更親近,比戀人更包容,比親人更無話不談。"
戴軍的文字水平一定不要懷疑,看過他的性情男女、食色男女,具備心理的才華。再搭上這本混搭,恰是前兩部的注腳。不是隨隨便便的成功,一定是各種滋味、經驗教訓的累積。經歷風雨見彩虹!極其羨慕嫉妒這對混搭,祝福!
和原本想象的不太一樣,不過很不錯,主要圍繞兩人合作的“超級訪問”來說,有很多訪問嘉賓的插圖。看起來很輕松,李靜的經歷讓人很有努力的動力,每一個成功都不是沒有理由的,李靜的成功,白手起家,讓我對自己的目標有永不放棄的動力。
一直很關注超級訪問這個節目,節目中的李靜俏皮,卻又安靜,之后了解到她的家庭,她的女兒,都很幸福,覺得這真是個女人味十足的女人。但是最近幾年沒想到樂蜂網這樣火,她把女人味與女強人很好的結合在一起,非常欽佩她!
喜歡這本書,比較立志。講述了兩位主持成功前與后的艱辛和努力,還有超級訪問工作的流程與嘉賓的一些小故事,小插曲。喜歡這種平實的語言風格,雖然戴軍和李靜自己寫的東西不多,不過也看的出都有不錯的文筆功底。
這本書與其說是超訪12年的自傳,更像是一本回味過去的品鑒散談,辛酸苦辣,五味雜陳。李靜曾在天天向上上說,那時候自己也不是不想把節目做得華麗與漂亮點,那時候是真沒錢,就連搭景都是他們幾個人用舊飯盒刷金漆貼墻上手工完成的。
認識李靜和戴軍,緣起于國產的一檔以訪問明星為主的大型電視娛樂脫口秀欄目《超級訪問》。曾擔綱多檔綜藝節目的主持人李靜和著名歌手兼主持人戴軍共同主持下隆重推出的這個中國最具原創風格的娛樂談話節目其實很是深入地打動著國內眾多的關注娛樂媒體圈的觀眾。
李靜戴軍的節目可看了不少,又是尾品匯,當然要淘來看看了
唉,這是我讀的最快的一本書,一天就看完了。其中對于李靜創業之初和戴軍的經歷很有感觸,幾次落淚。每個人有如今的風采不是沒有原因的。年輕人,去吃苦吧!不要想著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就腳踏實地地去experience,這些都是你日后的財富!
無論是對于戴軍還是李靜,這個20歲都顯得太過離奇。似乎有什么力量在硬生生地把他們從以往的經驗中拉扯出來,人生的情節出現了一次明顯的斷裂。他們毫無準備地進入到了90年代,決然不會料想到今后自己會與這個世界發生怎樣的關系
戴軍說:生命本不值錢。李靜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心中一顫,她多少有些明白了戴軍臉上那燦爛的傻笑,是經歷了多少無助之后的豁達。不知是誰說過,“我承認身后的陰影,是因為我正面對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