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成龍親自講述并委托傳統文化研究專家榮宏君撰寫的收藏故事,也是自2013年成龍捐贈新加坡4棟古建筑引發軒然大波后,成龍自己20多年古建收藏經歷和心路歷程的一次系統整理。這些收藏經歷和故事不同于我們之前在網絡上或者其他書中見到的,都來自成龍親自的講述,破除了許多社會上的謠言,去偽存真,滿滿的“干貨”,成龍影視之外的另一面鮮活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本書的前三章敘述了成龍的艱難的成名之路,特別是新世紀以來,銀幕上成龍的形象及中國功夫已經是中華文化的標志性符號,后面的主體部分用了十一章大篇幅及時次完整地呈現了成龍在收藏領域的經歷、故事和心得,及如何成龍對徽派古建筑的情有獨鐘,并如何走出一條古建保護的新路子。許多文字和圖片資料和故事都是成龍及其團隊及時次向外吐露,有著和傳奇電影一樣的動人心魄。生活中的成龍是大哥,是慈善家,也是一位身體力行通過文化收藏的方式來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精神的使者。
品“江湖大哥”成龍不一樣的文化情懷! 影視和慈善之外,戴上考古眼鏡的成龍的人生另一面。 捐贈古建風波之后,捐贈古建內情首次詳細披露,并系統地整理講述20多年來的收藏經歷和心得。
引 言 /001
序 一 感謝罵我的人/001
序 二 成龍: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001
及時章 他是成龍/001
第二章 艱難的成名之路/017
第三章 盛名之下的赤子之心/035
第四章 總要為社會做點事/053
第五章 結情徽州古建/065
第六章 徽州古建之美與尷尬境遇/079
第七章 拯救徽州古建的艱辛歷程/093
第八章 找到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107
第 九 章 走出了一條古建保護的新路子/117
第 十 章 捐贈古民居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始末/131
第十一章 捐贈北京亦莊古建園/145
第十二章 再說成龍的上海老路燈情節/157
第十三章 成龍十二生肖的文物情結/169
第十四章 成龍的愛國情懷/183
尾 聲 /203
附 錄 一 《新聞1 1》成龍:古建之謎!——白巖松專訪成龍/210
附 錄 二 大事記/227
后 記 /243
精彩內文
一、
我(成龍)看每次房祖名經過公司,都用不屑的眼神來看我弄這些,就知道他是不會接手這些東西的。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快點把東西捐出來。
二、
令成龍痛心的是,如今中國的建筑風格越來越趨向于歐美,今天在這里仿建一個荷蘭小鎮,明天在那里仿建一個佛羅倫薩古城,卻偏偏看不到中國傳統建筑的特色,導致這些古老的元素逐漸流失。
三、
二十年前,為了買徽州古建筑的一根橫梁,成龍花了 9000 塊錢,在當時那個年代,這筆錢已經算是天價了。成龍并不是揮金如土的人,但是,這 9000 塊錢,他卻認為花得非常值。正是因為這一根主梁,他看到了徽州古建筑的古色古香的韻味,對它產生了一種無法割舍的情懷。
四、
成龍曾經去日本,在那里,他看到日本的許多古建筑都得到了良好的保護,即使歷經了幾百、幾千年,依然矗立如新。他想,為什么日本人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卻不行呢?
五、
除了拍戲和慈善之外,要說占用成龍最多時間、耗費他較大精力的一件事,恐怕非收藏莫屬了。他從事收藏已經 20 多年了,收藏品門類繁多,從國內的蛐蛐罐,清代婦女戴的手鐲、服飾,到國外的杯子、碟子、調羹、勺子、手鏈手銬、鎖……可謂五花八門。他曾經說過,他的收藏品足足塞滿了8個倉庫,其中包括徐悲鴻的奔馬、價值200多萬元的馬鞍這樣的珍品。
成龍最初收藏古建筑,是為了給父親蓋房子,一根橫梁怎么夠呢?于是,他又再次委托朋友找,又找來一棟,大概七八萬元人民幣,成龍毫不猶豫地買下。買完又找來了一棟不錯的,再接著買,就這樣,從 10 萬、15 萬、45 萬、100 多萬,成龍收集的越來越多,最終統計下來,竟有十幾棟之多。其中,幾乎沒有完整的房子,大多是一些古建筑構件。
買完之后,成龍發現,他根本不是買一棟老屋回來,把它重新修建起來那么簡單,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拆下的木頭全部都要清洗干凈,消毒,維修,保養。“這等于我洗頭發洗濕了,你不做也不行了。”
很好,值得收藏
精裝版果然很棒,值得收藏。只要是大哥的書一定會買,這本書一定要看,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