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揣摩福爾摩斯這個錯綜復雜的角色時,偶爾會覺得自己是在輕輕地彎曲一根柳條,卻從不真正折斷它。
——杰里米?布萊特
在許多人眼中,他是福爾摩斯的化身。
他在格蘭納達的劇集里演了整整十年的福爾摩斯,包括四十一部劇集和電視電影。
他是成功的福爾摩斯扮演者,極其忠于原著,又帶著危險的鋒芒。
福爾摩斯不僅是他的角色,也成為他的一部分,令他著迷、深陷、恐慌、掙扎,有時合二為一,有時避之不及。福爾摩斯構成了他的后半生。
原書多次絕版,炒至天價,是每一個熱愛福爾摩斯的人心向往之的珍品。
七十張珍貴照片,稀有的幕后資料,詳細講述經典版福爾摩斯每一集的誕生。
直接對話杰里米?布萊特及友人,了解他的偉大、他的弱點、他的天才、他的病痛,他與福爾摩斯緊密結合的人生。
大衛·斯特亞特·戴維斯一生都是一位福爾摩斯迷。他對阿瑟?柯南?道爾爵士創造的這位偵探的熱情,使他成為馬斯格雷夫福爾摩斯社團的創始人之一。他還加入了許多家知名福爾摩斯迷團體。一九九五年,他成為美國貝克街小分隊的名譽會員。
本書是大衛三部關于影視劇福爾摩斯的著作中的第二本。其余兩本是一九七六年出版的《電影福爾摩斯》和二〇〇一年出版的《演繹歇洛克·福爾摩斯》。
前言
追憶杰里米
序
及時章·演員布萊特
第二章·揚帆起航
第三章·福爾摩斯歷險記
第四章·萊辛巴赫六步之遙
第五章·歸來記
第六章·令人失望的獵犬
第七章·福爾摩斯的秘密
第八章·探案集
第九章·短話長說的《訛詐專家》
第十章·長篇鬧劇
第十一章·回憶錄——布萊特的致意
第十二章·幕后的女人
第十三章·月光下起舞
第十四章·讓他們歡笑
后記
啊是的,我還記得……?
最終的后記
附錄
致謝
圖片提供
及時章·演員布萊特
什么是表演?讓我來告訴你:它是一項渺小的追求——成年男女穿上不屬于他們的衣服,說著不屬于他們的話語,假裝自己是另外一個人,經歷和感受著不屬于他們的人生,而所有這一切都以娛樂之名而行。而我們作為他們的觀眾,則是這場追求中容易受騙的同謀者。我們接受偽裝,并且附和它,放任自己在假作的表演中長哭大笑。門外真實世界里萬端紛擾,那里有真實的罪惡、真切的苦痛、真正的鮮血、悲劇和鬧劇,為什么我們還需要演員呢?我們為什么如此沉迷于這些騙子,這些假面人?為什么無分國度、縱貫古今,在所有的文明里,人們都如此沉迷于這些演員呢?
因為演員使我們崇高。他們在自然天性面前架起一面鏡子,映照出人這種動物的一切行動與困境。他們孜孜探詢著人類的境遇,在他們邪惡的劇作家同謀的幫助下,揭示出生命的內涵、徒然和美。正因為有演員,我們才得以理解我們何以是我們自身。我們可以沒有政治家,可以沒有戰士,可以沒有商人;在我們生命的這架機器里,可以缺少這許多看似不可或缺的齒輪。但我們不能沒有演員。因為沒有他們,我們就無法認識我們自己。
杰里米·哈金斯是一位演員,犀利的真實感令他閃閃發光。他的表演很少令人感到愜意——然而真實的生活正是鮮有愜意的時刻。如果不是為一個弱點所累,他今天可能會與奧利弗①、理查森②、吉爾古德③、伯頓④和斯蒂芬斯⑤同列,受盡尊崇。因為正如那些舞臺上的授勛騎士一樣,杰里米·哈金斯的真正家園是劇場。只有在這里,他的生命之火才燃燒得最亮、最暖、最烈,也最真。和那些人一樣,他擁有杰出的才智,足以真實而地分析、解剖和闡釋一個角色。但他確實有一個弱點:他太美了。在描述一個男人的時候,"美"是一個奇怪的形容詞。我使用這個字眼,并非暗示著陰柔或是某種男性的嫵媚,而是正如我形容一匹純種馬,或是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又或是格什溫⑥的《藍色狂想曲》時那樣。杰里米·哈金斯的身上帶有一種盡善盡美的特質;他的樣貌中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對稱感,這就是美。
①勞倫斯·奧利弗爵士(Sir Laurence Olivier,1907—1989),英國演員、導演、制片人。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受尊敬的演員。
②拉爾夫·理查森爵士(Sir Ralph Richardson,1902—1983),英國舞臺和電影演員。與勞倫斯·奧利弗爵士和約翰·吉爾古德爵士并稱為他們這一代最偉大的演員。
③約翰·吉爾古德爵士(Sir John Gielgud,1904—2000),英國演員、制片人和導演。偉大的舞臺和熒屏莎劇演員之一。
④理查德·伯頓爵士(Richard Burton,1925—1988),英國演員,獲封較高級巴斯爵士。
⑤羅伯特·斯蒂芬斯爵士(Sir Robert Stephens,1931—1995),英國舞臺和電影演員。羅伯特·斯蒂芬斯也是杰里米·布萊特的終身好友。他曾在一九七○年比利·懷德導演的《福爾摩斯私生活》中扮演福爾摩斯,而在舞臺上以李爾王一角著名。
⑥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1898—1937),美國作曲家,成功地將古典音樂與爵士樂和布魯斯的風格相結合。《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他的著名作品。
而正如每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會告訴你的那樣,美貌有時也會成為障礙。旁觀者很難發現、更不要說重視她們隱藏在美貌背后的其他品質。而我相信這也正是杰里米·哈金斯,這位在后來化身為文學作品中最偉大的偵探歇洛克·福爾摩斯的男人,曾經面臨的困境。
杰里米·布萊特扮演的福爾摩斯不僅僅是一個令人信服的角色,更觸及了——真真切切地觸及了——千萬人的生活。他的表演中有一種深不可測的魔力,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非常特別的。當然,說到底我們只是在討論一個小說中的虛構人物和一位扮演他的天才演員,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這位在熒幕上化身為柯南·道爾筆下那位傳奇人物的演員,以其催眠般的魔力,在這單調乏味的世俗世界里為人們筑起一座將風刀霜劍隔絕于外的桃源。他給我們帶來了魔法時間,那些珍貴的時刻如此充實而愉悅,于是這不再是微不足道了。而這也正是我寫作這本書的原因。
這本書不是一本傳記。我無意在此詳述杰里米·哈金斯——這個注定將以杰里米·布萊特聞名的人——的一生。這本書既不是布萊特劇場生涯成敗的記錄,也無意披露他的私生活或性觀念。我只想記錄和分析他生命中的一個階段,也就是他為一家英國電視臺出演阿瑟·柯南·道爾筆下最負盛名的偵探歇洛克·福爾摩斯的那段時間。歇洛克·福爾摩斯這個角色迷住了他、震懾了他,最終也耗盡了他。這個角色在某種程度上令他不朽,而他賦予這個角色的光芒也殊難再現。
我重申這不是一本傳記——正式的傳記留待更感興趣的人們來撰寫——盡管如此,我相信自己仍有義務為讀者提供一些基本的生平細節,以便將布萊特/福爾摩斯現象放在其應有的背景中來看。
杰里米·哈金斯生于一九三三年。演藝行業中的許多人出于周全的考慮,往往在真實年齡上減去一兩年。所以在許多參考資料上,他的出生年是一九三五。他出身沃里克郡的上層社會,身為四兄弟中最年幼的一個,在雙性戀云集的伊頓公學①上學。他的父親是一位性如烈火的軍人,對演員毫無興趣,也禁止年輕的杰里米在首次登臺的時候使用家族姓氏。說實話,哈金斯這個姓氏本身并不能為演員表增色,老哈金斯的這條禁令反倒幫了他兒子一個大忙。年輕的杰里米從他一件西服的商標上選擇了"布萊特"作為姓氏。
杰里米·布萊特求學于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②,在導師的幫助下克服了吐字上的一個缺陷。此后他在曼徹斯特全心全意地開始了演藝事業——不無神奇的是,四十年后,他的演藝生涯又終結于此。五十年代初,杰里米·布萊特在曼徹斯特的圖書館劇院磨礪自己的演技,這座偉大的北方城市注定將在不久后成為格蘭納達電視臺的基地。憑借邪魅而標致的面容和瀟灑自如的舉止,他很快當上了主角。他在圖書館劇院演出期間,及時次和羅莎莉·威廉姆斯同臺合作——她后來成了赫德森太太的扮演者,演活了歇洛克·福爾摩斯的這位女房東。
①伊頓公學是英國最負盛名的貴族男校,建于一四四○年亨利六世時期,坐落在溫莎堡北部的伊頓,長久以來為英國培養貴族子弟,輸送大批政治、文藝、科學等方面的精英人才。杰里米·布萊特并不喜歡伊頓的生活。
②The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成立于一九○六年,為年輕演員和其他學生提供演講和戲劇的專業訓練,二○○五年后并入倫敦大學。
但比曼徹斯特更光輝的前程召喚著年輕的布萊特。他遠赴好萊塢,與奧黛麗·赫本聯袂出演金·維多爾的電影《戰爭與和平》(1956)。
一九六四年,他回到廷賽爾鎮,再次與赫本合作,出演《窈窕淑女》中的弗雷迪。此間他在舞臺和熒幕上都為自己博得了美譽。他創造了一個光彩奪目的道林格雷,也曾是一位"美貌太過"的哈姆雷特——正如批評家肯尼斯·泰南所說的那樣。
一九五八年,他與女演員安娜·梅西結婚,生了一個兒子大衛,五年后即告離婚。雙方后來都承認,他們當時太年輕,遠遠沒有準備好承擔起婚姻生活的責任。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安娜·梅西說:"我覺得杰里米是一輩子也沒長大的那種人。"
到六十年代中期,杰里米·布萊特在倫敦的舞臺上已經牢牢站穩了腳跟。盡管還不是家喻戶曉,但在業內頗受推崇,甚至被選中參加詹姆斯·邦德的試鏡。他獲得勞倫斯·奧利弗的關注(布萊特稱奧利弗為"我偉大的神"),受邀加入國家劇院,在一系列成功的劇作中擔綱出演。其中最冒險的是一部全男版的《皆大歡喜》。布萊特在劇中扮演了一位俊美得驚人的奧蘭多,與他同臺的全都是天生的戲劇界騎士:安東尼·霍普金斯①、德里克·雅各比②和羅伯特·斯蒂芬斯。
①安東尼·霍普金斯爵士(Sir Phillip Anthony Hopkins,CBE,1937— ),電影、舞臺及電視演員。
②德里克·雅各比爵士(Sir Derek George Jacobi,CBE,1938— ),英國演員、電影導演。
一九八○年,他在美國出演了一部福爾摩斯驚悚舞臺劇——扮演華生醫生。保羅·喬瓦尼的這部名為《血十字》的舞臺劇改編自柯南·道爾的《四簽名》,由查爾頓·赫斯頓出演大偵探。杰里米·布萊特這時候絲毫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華生的圓頂禮帽和醫藥包會變成福爾摩斯的放大鏡和注射針筒。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是布萊特電視劇演出的豐收期。他主演了諸如《蝴蝶夢》、《求婚記》、《好士兵》等著名的劇情片。在美國,《蝴蝶夢》在"神秘!"欄目中播出,后兩部則上了"經典劇場"①——這兩個欄目的制片人都是瓊·威爾遜。杰里米·布萊特在一九七六年與她結婚。
①二者皆為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的懸疑類影視劇場欄目。
正當八十年代來臨之際,杰里米·布萊特接到一通電話。致電者是一位名叫邁克爾·考克斯的電視制片人。有一份妙不可言的邀約正等待著他。這通電話之后不久,他們在一個陰雨連綿的傍晚會面并用餐。酒正酣暢,話正投機,誰也沒有注意到不遠處有個人影隱身于晦暗之中,正注視著電視劇歷史的車輪向冥冥中注定的方向駛去——這個人影和杰里米·布萊特頗為相似,他正滿意地從煙斗里吐出煙圈,手上拿著一頂獵鹿帽。
第二章·揚帆起航
邁克爾·考克斯是個了不起的推手。沒有他,就沒有格蘭納達的福爾摩斯連續劇,沒有柯南·道爾小說的精良演繹,也沒有杰里米·布萊特的福爾摩斯。為此我們對邁克爾感激不盡。他對劇集和對歇洛克·福爾摩斯這個角色的激情源于自身的興趣。這興趣始于他的童年時代,一直維持至今。邁克爾的心愿是在電視熒幕上再現一位純粹的、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他苦苦游說格蘭納達的權力高層,力排眾議,一手推動拍攝計劃。人們會說:"哦,不,別再拍那個陳腔濫調的老福爾摩斯了!"而這正是邁克爾所強調的——這絕不是又一個"陳腔濫調的老福爾摩斯",而毫無疑問將會是一部充滿誠意的作品,精心熔煉柯南·道爾的天才文思和西德尼·佩吉特①栩栩如生的插圖世界于一體——而不再是文筆粗糙、構思低劣的拼湊戲仿之作。那年正是一九八○年,柯南·道爾的小說剛剛過了版權保護期——還有什么比這更好的時機,來給這世界奉獻一位戲劇化的、原汁原味的福爾摩斯呢?
①西德尼·佩吉特(Sidney Paget,1860—1908),為《海濱雜志》上的福爾摩斯故事插圖的畫家。從本質上來說,是他創造了至今仍然深具影響力的偵探形象。佩吉特根據柯南·道爾提到的福爾摩斯的旅行帽,給插畫中的偵探戴上了一頂獵鹿帽。邁克爾·考克斯和杰里米·布萊特意圖在電視劇中重現佩吉特插圖的視覺效果。他們在前十三集里以驚人的忠實度實現了這一點。——原注
邁克爾打定主意要請杰里米·布萊特來演這位頭戴獵鹿帽的斗士:
杰里米和我在同一座城市的同一家劇院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這純屬巧合。他于一九五四年加盟曼徹斯特的圖書館劇團,成為一位魅力四射的青年主演;而我在兩年后成了這家劇團的助理舞臺經理——那是劇場生涯的最底層。那時候杰里米在金·維多爾執導的《戰爭與和平》中飾演尼古拉·羅斯托夫,已是一位電影明星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后,我們又重會在曼徹斯特,把他送上扮演福爾摩斯的成功之路。
在此期間,我順著電視界的行業階梯步步高升,先當導演,再做制片人。我當時錯把杰里米視為一位奶油小生。畢竟我從未有幸觀賞到他與瑪吉·史密斯①在《海達·嘉伯樂》中的聯袂演出,也不曾目睹他在《我的父親》首演版中扮演亞歷克·吉尼斯的兒子。過分的美貌對他反倒是一個詛咒。當然我見過他在《窈窕淑女》中扮演的弗雷迪。整個七十年代,他幾乎都在美國和加拿大出演莎士比亞和康格里夫②的劇作,要不就是巡回出演吸血伯爵德古拉。電視劇方面,他演了《蝴蝶夢》中的馬克西姆·德·溫特——就我個人看來,遠勝過奧利弗在希區柯克手下扮演的同一角色。
①瑪吉·史密斯女爵(Dame Margaret Natalie Smith,DBE,1934— ),著名英國電影、舞臺和電視女演員。羅伯特·斯蒂芬斯的前妻。
②威廉·康格里夫(William Congreve,1670—1729),英國劇作家,詩人。
格蘭納達想找一位在美國知名度更高的演員來演福爾摩斯。那時《故園風雨后》剛好殺青,他們就把杰里米·艾恩斯①和安東尼·安德魯斯②推薦給了我。我并不是很認同——尤其是對安德魯斯。這部電視劇是我一手推動起來的,它就好像是我的孩子。可能也正是出于這個因素,他們最終還是尊重了我的選擇——杰里米。
布萊特清楚地記得整件事的發生過程:
我當時剛演了羅伯特·布朗寧③,和我搭戲的是珍·拉沛泰爾。我還在多倫多演了莎劇《暴風雨》,并在英國試圖籌款拍攝該劇的電影版,可惜一無所獲。所以我重新考慮了年前接到的出演福爾摩斯的邀約。這個計劃一度因為伊恩·理查森④正在出演的福爾摩斯系列劇而遭到擱置。
①杰里米·艾恩斯(Jeremy Irons,1948— ),英國影視演員。
②這位演員后來在一部糟糕透頂的電視電影《謀殺之手》(1990)中扮演莫里亞蒂教授。愛德華·伍德沃德扮演了一位身材矮胖的福爾摩斯。約翰·席勒曼充任他那又呆又笨又古板的華生。——原注
③羅伯特·布朗寧(Robert Browning,1812—1889),英國詩人、劇作家。
④伊恩·理查森(Ian Richardson,1934—2007),蘇格蘭演員,著名莎劇演員。
結果理查森只拍了兩部劇場版:《巴斯克維爾的獵犬》和《四簽名》。這兩部充斥著非原著素材的影片于一九八二年在戛納上映,它們未能吸引購買方的興趣。不過布萊特對理查森的表演還是抱有高度評價:"他有一種冷靜感,我覺得精彩極了——就好像一條電鰻。"
理查森版福爾摩斯的出品方梅普爾敦電影公司與格蘭納達展開了一場爭論。邁克爾·考克斯評論道:
梅普爾敦電影公司的說法是,他們已經取得了在美國翻拍福爾摩斯和華生這兩個角色的獨家版權,所以他們享有的翻拍自由。這一點格蘭納達是不認同的。最終我們贏了,但這場爭議把我們這部劇的拍攝計劃往后推遲了兩年。
格蘭納達在這場法律爭議中的勝出注定了梅普爾敦電影公司的慘淡前景。后者直到一九八六年都一直慘遭英國獨立電視臺(ITV)的封殺。那時候格蘭納達早已牢牢奠定了杰里米·布萊特和大衛·伯克作為電視版的福爾摩斯和華生的地位。
當格蘭納達終于接到放行綠燈準備開拍時,布萊特把福爾摩斯原著帶去了巴巴多斯——他名義上是去那里考察《暴風雨》的拍攝地點的。
我是在巴巴多斯開始被道爾的故事迷住的。我想:哦,是的,在這位老兄身上我大有可為。我知道了他不光有煙斗和獵鹿帽——他有許多不同的煙斗,而且還吸紙煙;他在城里時戴一頂卷邊氈帽或大禮帽,在鄉間時才戴獵鹿帽。最妙的是他身上有種黑暗而又神秘的特質,大有挖掘余地。
布萊特讀著這些故事,漸漸意識到福爾摩斯確實遠比其他電影制片人加諸其身的那個陳腐形象要豐富得多。
例如我發現他比我印象中要調皮得多。我記得有一句:"他在椅子上不停扭動,爆發出一陣大笑。"我那時從沒想過福爾摩斯也會開懷大笑。事實上我在《波西米亞丑聞》那集里發出過一陣咯咯傻笑,處理得非常糟糕——這也是我不喜歡那一集的原因之一。
一旦布萊特知道他作為一個演員在這個角色上大有自我發揮的余地——或者這么說,他可以挖掘角色的深度——他便點頭接下了這個角色,北上去往格蘭納達位于曼徹斯特的片場。現在看來,布萊特當然是福爾摩斯的選擇。可他剛進劇組的時候只是一個四十來歲的年輕人,身上還帶著奶油小生的光環。他風度翩翩,又有一種磁石般的吸引力,活脫脫是一位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羅曼蒂克男主角。但他也是一位出色的演員,可以演繹與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盡管加里·格蘭特①和羅納德·科爾曼②們也很迷人,可他們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我不知道邁克爾·考克斯當時有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可能他到現在都不是很確定——杰里米·布萊特的身上有兩點要素,使他得以在電視熒幕上成為歇洛克·福爾摩斯的化身。首先,他的表演中有一種危險而近乎詭譎的鋒芒。這種表演極富吸引力,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同時,也為觀眾制造出一種愉悅的焦慮感。我們無法自控,只能緊緊盯著他的一舉一動,屏息傾聽他語調中的每一個微妙轉折。其次,布萊特身上流露出一種強烈的性別模糊感,這與福爾摩斯這個角色十分吻合——他行走在充滿悖論的維多利亞時代,那個時代里欲望與拘謹并行于公眾意識空間,彼此沖撞不休。男人們深深迷戀布萊特的福爾摩斯——這種迷戀在現代男性的心中激起不確定的感情;而女人們則沒有那么多困擾:她們愛慕他、渴求他。
①加里·格蘭特(Gary Grant,1904—1986),美國電影演員,常出演風度翩翩的紳士角色。
②羅納德·科爾曼(Ronald Colman,1891—1958),英國戲劇及電影演員,在早期默片時代極為出名。
福爾摩斯故事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仍不停再版,而這個角色也在舞臺劇、電影、仿作與戲作中不斷重現——從前如此,將來也一樣。福爾摩斯并不僅僅擁有解決懸案的能力,他在公眾心目中的吸引力遠遠超過了調查案件的緊張刺激或緝出真兇的暢快淋漓。他能夠觸及人們內心的情感。《一案》中華生寫道,他將永不再撰寫那位"我所認識的好、最明智的人"的故事,男女兩性的讀者讀到此處都會下淚。而當他們讀到那位狡猾的偵探假扮成老朽書商歸來,使華生喜極暈倒,又破解了空屋疑案的時候,也會忍不住欣然歡呼。福爾摩斯如此深刻地觸及了讀者群體的情緒,這樣一個人,絕不可能僅僅是一位臉譜化的偵探。他對男人和女人都有一種吸引力。或許正如杰里米·布萊特所說的:"女人想要擁有他,男人想要成為他。"這種說法當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我相信男性讀者對福爾摩斯不僅抱有代入心理,而且經歷著一種被D.H.勞倫斯稱為男人之間的"血性意識"①的、類似于愛情的精神親密感。布萊特是如此富有魅力,他能從福爾摩斯的文學形象里吸收這種固有的特質,投射到自己的表演中去,從而贏得男女觀眾的由衷熱愛。
①D.H.勞倫斯(David Herbert Richards Lawrence,1885—1930),英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文學批評家及畫家。他使用"精神意識"和"血性意識"來區分感知與洞見。認為存在于血性中的本能比理智更有智慧。"我們的所思所想可能是錯誤的……而我們只要響應我們的血的呼喚,直截了當地響應,毫不摻雜頭腦、道德、或其他什么無聊的干擾。"
杰里米·布萊特接下了這個挑戰性的角色。此前許多聲名赫赫的演員也曾披上過福爾摩斯的斗篷,此中不乏演藝界的泰山北斗:諸如約翰·巴里摩爾、雷蒙德·梅西、巴西爾·拉思伯恩、約翰·吉爾古德、彼得·庫辛、約翰·內維爾、羅伯特·斯蒂芬斯、約翰·伍德和查爾頓·赫斯頓。但他們中沒有一個像布萊特那樣觸及福爾摩斯的奧秘。布萊特在他的表演中給出線索,暗示著這個奧秘的答案,但他從不貿然揭開謎底。這奧秘是什么呢?自然在于福爾摩斯的性格特質。多數演員扮演福爾摩斯時只是照本宣科,按照廣為人知的幾點特性來演,極少有人嘗試更深入的挖掘。布萊特聰明而敏銳,他能夠領會到柯南·道爾在創造福爾摩斯時賦予了這個角色豐滿的性格。在那些特立獨行的乖僻人格背后,有他自己的原因和動機。比如他對女性的厭惡(絕不能信任女人——好的女人也不行①)、對可卡因的依賴(百分之七溶液)、對社交界的深惡痛絕,以及他強烈而廣泛的求知欲——從拉蘇斯的和音贊美詩到古代康沃爾語,無所不包。這些并不是柯南·道爾為了讓福爾摩斯看起來怪誕有趣而強加在他身上的華而不實的裝飾,而是他性格中的方方面面,使得這個角色在作者在世時就已經有血有肉地活在公眾心中。我們應該記住,福爾摩斯的形象來自一個真人:約瑟夫·貝爾教授——柯南·道爾在愛丁堡大學修習醫科時的導師。簡而言之,杰里米·布萊特把福爾摩斯視為一個"真實的"角色,而不僅是一位臉譜化的平面人物,一肚子生造的不合時宜,只為嘩眾取寵。福爾摩斯比這要豐富得多。可能布萊特也并未意識到,他領會到了一百年來蕓蕓讀者的感受:歇洛克·福爾摩斯是罕見的人與神話的合體。光靠戴上獵鹿帽、手握一支海泡石煙斗、不以為然地說著那句經典臺詞"太簡單了,我親愛的華生",是遠遠不夠的。布萊特身為一位成熟的演員,知道這樣行不通。一個好角色必須兼有深度和挑戰性,而他預見到福爾摩斯這個角色同時具備這兩點。"哦,是的,在這位老兄身上我大有可為"——平淡無奇的一句話,但這就是整部電視劇賴以成功的基石。彎曲柳條,與角色共舞,就是這么一回事。
①福爾摩斯在《四簽名》里說過的一句話。那些急于證明偵探厭惡女性的人經常引用這一句。——原注
邁克爾·考克斯和杰里米·布萊特是否在一開始就意識到這次冒險的真正潛力,現在已不可考。一九九五年秋天,我問邁克爾當時為什么選擇杰里米·布萊特來做他的主演,布萊特的哪些特質對于福爾摩斯是相宜的。
如果你想知道的話,于福爾摩斯相宜的是這位古典演員身上哈姆雷特式的特質。他具備演繹那個角色的能力;他有出色的聲音和理解力,這使他能把臺詞發揮出應有的效果。他至少擁有六七種你想要囊括的特質:聲音、容貌、智慧、氣場、體態、躍過家具的好身手、駕馭馬匹的手段、變裝技巧和應付任何要求的能力。我覺得他具有以上這些特質的組合。
但他不會太過俊美嗎?福爾摩斯可從來不是英俊非凡的。邁克爾對這評論放聲大笑:
杰里米一直都是那么英俊,誰都沒辦法回避這個。我記得拍攝計劃剛啟動的時候,我太太桑德拉對我說:"老天在上,怎么又要拍那兩個貝克街的無趣老家伙?"我說:"要是杰里米·布萊特來演福爾摩斯呢?"她馬上說:"啊,好吧,那就不同了。"
著實不同。
桑德拉·考克斯對選角的反應進一步使邁克爾確信,布萊特的魅力對角色有益無害。
關于歇洛克·福爾摩斯的性吸引力問題,我們可以爭論到下輩子。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并不是那么重要,性在他的工作和其他特質中得到了升華。當然從最寬泛的意義上來說,我覺得他是個性感的角色。只要你找了一位富有男性魅力的演員——無論是杰里米·布萊特還是丹尼爾·戴-路易斯——來演他,那就對了。
格蘭納達的倉庫中保留著杰里米·布萊特當年試鏡福爾摩斯的膠片。"它糟透了",杰里米大笑著告訴我。那是一段默片,我們能看到布萊特身著戲服,化了戲妝。"你看,我那時印象里的福爾摩斯就是黑白兩色的,就像插圖里畫的那樣。所以我在臉上抹了許多白粉。當然如果你這么做,你的眼睛和眼圈看上去都會是紅的。我看著就像大病一場,得了流感還是什么的。我的走路姿態也很可笑,就像鴨子步。"他回憶至此,爆發出一陣大笑,"實在是太可怕了。"然而"福爾摩斯是黑白兩色的"這個觀念卻一直伴隨著布萊特,直到最終。"彩色會削弱整體的感覺。柔光和暖色被添加進來以后,會弱化福爾摩斯的世界,使之變得羅曼蒂克起來。我盡可能地把福爾摩斯的形象維持在黑白分明的狀態,以保留故事的冷峻色彩。"這些關于福爾摩斯的觀念和考量不僅顯示了演員的投入程度,同時也體現出他把福爾摩斯帶上熒屏的手法是多么細致用心。
與此同時,華生的選角也需要認真考慮。邁克爾·考克斯再一次對他的人選胸有成竹。"重要的是電視熒幕上的華生必須得像柯南·道爾在原著里描述的那樣,是一位非常勇敢、可親和明智的退役軍醫。"是時候改變尼蓋爾·布魯斯在四十年代巴西爾·拉思伯恩那版福爾摩斯里塑造的那個笨蛋形象了。在那以后固然也有過明智的華生——一九五九年版《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中的安德烈·莫雷爾就
令人屏息的邏輯分析,眼花繚亂的偽裝,解決罪案的巨大熱情……布萊特先生演出了最經典的福爾摩斯,是一切福爾摩斯扮演者的標桿。——《紐約時報》
福爾摩斯探案集我反復看過好幾次,這部書介紹了7季劇集熒幕后的故事,對看劇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大贊!
喜歡福爾摩斯的各類周邊,對本書也一樣收藏之。
當當真的是超級快啊~書都很滿意,印刷啊紙質啊什么的要看完才能說,反正對當當的物流和效率特別滿意,之前買的書都很好,這次應該也不會差~父與子有著我童年的記憶啊,跟老爸一起看過的,以后會給我寶寶看,福爾摩斯是我心中偵探的經典,老爸有一套老書的結果借出去后杳無音信了,所以我重新收了~杰里米是我心中永遠的唯一的經典,當然卷福也不錯~四書買了后發現家中有套四書五經~太蠢了自己都忘了看了
對電影迷或福爾摩斯迷來說,此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值得收藏。
相當不錯的一本書,福爾摩斯迷們不可錯過的一本書,大愛JB福
看完令人驚艷的BBC新版卷福后回去補老版,不得不說這個版本的福爾摩斯最符合柯南道爾爵士筆下的描述~這本書有助于對劇集和演員進一步了解~
喜歡福爾摩斯的人就不用說了,估計人人都會想入手一本,JB版的福爾摩斯是永遠的經典~
好書,值得。喜歡看《福爾摩斯》書,更喜歡的杰里米.布萊特扮演的福爾摩斯。書中圖片都很珍貴真的很值得收藏。
電視劇版的福爾摩斯 這本書將會讓你更加愛上福爾摩斯
最愛他了,雖然有那么多扮演者。他就是我心中的福爾摩斯
杰瑞米布萊特的福爾摩斯沒有人能代替,扮演的福爾摩斯很精彩,演員本人同樣值得尊敬
先是看了這一版的福爾摩斯,然后才買的這本書,很棒!
一直很喜歡杰里米,認為他才是真正的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的經典原型,讓讀者又一次領略了一個真實的福爾摩斯的人生!
《鏡子外的福爾摩斯》能讓我更加了解杰來米,他是一個非常專業和敬業的演員,他演繹的福爾摩斯猶如書里走出來的一般,他就是我心中的福爾摩斯。
JB的福爾摩斯是無可取代的福爾摩斯。雖然JB為了這部電視劇耗盡了最后的心血,但還是很喜歡這部劇,非常非常喜歡。書的介紹相當詳盡。看完書再回去看電視劇,看著JB的面貌一點點老去,著實令人心痛。
一拿到書就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里面有幾頁裁剪的不是很齊,但是不影響你讀這本書的心情,當你看到杰里米的時候一切就不那么重要了,真心喜歡他的福爾摩斯,沒人比他詮釋的更好了,這本書值得每一個愛他的人擁有!
一直很喜歡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也一直覺得杰里米.布萊特就是福爾摩斯的完美扮演者,很喜歡這本書
杰里米就像是從書里面走出來的福爾摩斯,很傳神。
如果你看過福爾摩斯,必須知道杰里米布萊恩特,最厲害的福爾摩斯扮演者,我見過最好的。
從07年第一次知道JB,到現在已經有很多年了,雖然卷福很火,可是在我心中唯一演出福爾摩斯精髓的人就是JB,當年買了盜版光碟,現在收藏了高清版視頻,基本上很多書都有kindle版了,并不是很想買書,這次當當活動,讓我想有買書欲望的書就是這一本了。
很喜歡Jeremy Brett版的福爾摩斯,。這本書介紹了福爾摩斯探案集的拍攝過程,里面的插圖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