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歐洲法律文化》內容簡介:翻譯的這本小書殺青之時,恰為我到荷蘭蒂爾堡大學訪學的第九個月的結束之日。或許平常緊張而有序的生活與學習節奏,讓我很難靜下心來細細梳理過去二百七十多個日日夜夜的心路歷程,只是偶間翻閱一下流水賬般繁簡不等的日記,才可模糊地重新撿拾起過去某個時段的經歷種種。在外人看來光鮮無比的留學生活,或許只有親歷之人才能真正明白其問的冷暖甘苦。當然,或許經歷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財富。無論是主動的體驗抑或被動的遭受,只要切身經歷過,就可能從中獲得某種或多或少的體認與感悟,而這種體認與感悟,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與成熟甚至未來更為從容地走穩走好自己的人生之途無疑大有裨益。
馬丁 W.海塞林克,法學博士(烏特勒支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歐洲私法學講席教授,曾任阿姆斯特丹大學歐洲私法研究中心主任(1999-2005),現任阿姆斯特丹大學歐洲合同法研究中心主任,阿姆斯特丹上訴法院助理法官,歐洲民法典研究組阿姆斯特丹小組負責人,當代歐洲私法學界的代表性人物,其多部論著先后被譯成意大利、波蘭、羅馬尼亞等國文字,主要研究領域:歐洲私法、私法理論以及法學方法論。
譯注者簡介:
魏磊杰,男,1981年9月生于河南項城,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民商法學博士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學俄羅斯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比較法與法社會學研究所(CCE)通信研究員;臺灣政治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訪問學人(2008.5-2008.7);荷蘭蒂爾堡大學比較法與跨國法研究中心(TICOM)訪問學人(2009.1-2010.1);從2005年1月至今,先后在《比較法研究》、《私法研究》、《私法》、《民商法論叢》、《公司法評論》、《廈大法律評論》、《山大法律評論》、《安大法律評論》、《北大國際法與比較法評論》、《法學論壇》、《研究生法學》、《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論/譯文共十四篇,其中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全文轉載一篇,《法學文摘卡》摘要一篇。譯著兩部:《土庫曼巴什 薩帕爾穆拉特的土庫曼斯坦民法典》(主譯,18萬字,徐國棟教授主編"民法典譯叢"之一,廈門大學出版社即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英文版)(參譯,梁慧星教授主編.Brill Academie Publishers即版)。主要關注領域:轉型國家的法律變革與法律文化、比較法的認識論與方法論。
新的歐洲法律文化:十年之后
從梅利曼的《大陸法系》到海塞林克的《新的歐洲法律文化》——相隔32年的兩張大陸法系照片對比
《新的歐洲法律文化》之推介意見法律的衣裝與內核——評海塞林克《新的歐洲法律文化》(魏磊杰譯注)
《新的歐洲法律文化》之評介
及時章 傳統歐洲法律文化
及時節 概述
第二節 立法者
第三節 法院
第四節 法律學者
第五節 法學教育
第六節 一些限定性的說明
第七節 普通法
第二章 美國法律文化
及時節 美國法律現實主義
第二節 法律現實主義運動的遺產
第三章 歐洲法律現實主義
及時節 法律現實主義
第二節 重構
第三節 一些可能的解釋
第四章 歐洲私法:從形式到實質的轉變
及時節 具有分解性的歐盟指令
第二節 歐洲法院的實用主義風格
第三節 比較法:破壞性角色與功能性方法
第四節 法律與X
第五節 軟法的成功
第六節 認真對待博洛尼亞
第七節 背景
第八節 一些新的形式主義趨勢
第五章 新的歐洲法律文化
及時節 歐洲對形式主義的反抗?
第二節 新的歐洲法律文化的諸多表現
第三節 反形式主義的價值
第四節 形式主義的價值
第五節 絕不會仍保持不變的內國法
譯后記:奮斗是一種生活方式
……
其一,美國的法律現實主義運動的影響傳到歐洲,與本土的類似思潮里應外合,顛覆了歐洲人傳統的法律觀念。這種觀念是法律具有確定性、自洽性、形式性的觀念。而美國現實主義法學認為法律永遠是含混和不確定的,既然如此,它就不可能是自洽的,需要其他淵源補充它。形式由此退居次要,實際上的活法才是真實的法。更有意味的是,現實主義法學還是北歐(不能像有的人說的那樣是斯堪迪納維亞的思潮,因為這樣包括不了荷蘭的法律現實主義思潮)的思潮,有瑞典的A.哈格施特勒姆、A.V.倫德斯特、K.奧里維克魯納,丹麥的A.羅斯,更有海塞林克的同胞亨利 海曼斯(Henri Hijmans,他被海塞林克多次提到),他們對法律抱持與美國現實主義法學家差不多的看法,注重活法,反對規則崇拜。海曼斯在1910年10月31日在阿姆斯特丹大學發表就職講演的題目即為"現實中的法律",其中,對當時流行的教義主義式的法律方法進行了有力的抨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