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文化是培 育法治理念、引導法治行為的重要載體,是由法律意識形態及其與之相適應的 法律規范、法律制度和法律設施等構成的觀念、態度、評價和信仰。具體到我 國,法律文化就是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法這種社會文化現象上 的反映和折射,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法律實踐活動中所積累起來的經驗、智慧 和知識,是人們從事各種法律活動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傳統和習慣。文化的 力量無形而有質,歷久而彌新,能在潛移默化中起到教育、熏陶、引導、規范、凝 聚、激勵人們社會行為的作用。大力加強法律文化的研究、教育、傳播,對于熔 鑄法律人的品格、陶冶法律人的情操、塑造法律人的精神,提升法律人的整 體素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人民法院報》作為法律文化的重要傳播載體,自2010年1月起,通過創辦法律文化周刊等,以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揭示法律的真諦,提升法律人的審美境界,為新形勢下改善法律狀況、提高法律人的素養,做了有益嘗試。現在,法律出版社決定將其中的精品文章結集出版,并陸續出版以法律文化為主題的連續出版物,是一項卓有見識的舉措。此舉必將為推動我國法律文化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也必將為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法律文化,借鑒人類精神文明成果提供更加重要的平臺。
沈德詠,男,漢族,1954年2月生,江西省修水縣白嶺鎮人,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參加工作。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 曾任江西師范學院外語系團總支書記、76級年級主任兼黨支部書記。 1980年至1983年在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 1983年后歷任江西省委政法委調研室副主任,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及時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副院長(正廳級)、黨組成員。 1997年任江西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副書記。 1998年 任較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委員。 2006年 任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2008年4月 任較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常務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常委,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文化啟思
透過《聊齋》看司法之三:《胭脂》中的連環錯案 張建偉
透過《聊齋》看司法之四:《夢狼》與貪官酷吏的
成因 張建偉
透過《聊齋》看司法之五:《詩讞》與司法官的斷獄
本領 張建偉
法治,是一種生活方式 李德順
英格蘭的法治主義與中國近代的法律啟蒙 徐愛國
司法公開與司法不公開 徐愛國
幽默故事中的法理思索 郭敬波
中國傳統司法文化的精神 曹全來
其人其思
梁漱溟的傳統法文化觀 孫季萍
丘浚的司法思想考察 崔永東
聽陳法官細數香港法治往事 葛 峰
國際司法舞臺上的"鏗鏘玫瑰" 李賢華
德沃金法律帝國里的公民權利 李少葵
"司法的角色理當謙抑" 吳彬
董仲舒的司法定位與價值取向 崔永東
"法理學之父"奧斯丁 郭思媛
法官出身的偵查先驅 劉靜坤
讀書筆記
"搖擺"的公正觀 胡夏冰
法官的良知 顏 明
法律的信仰與信仰的法律 伍春輝
犯罪學研究的一部力作 倪壽明
刑法運作需要犯罪學支持 儲槐植
漂移中的行政法 李永林
美國憲法"空無一物"? 徐斌
法律與文學
《敦厚的詐騙犯》形成并案的推理 李 文
成色與含量:從回顧一條項鏈寫起 李文
從秦香蓮看封建社會宗法與國法的矛盾沖突 李曉梅
美國式冤案的非典型性昭雪 王彪
宋江是如何被"出籍"的 孫文愷 肖 立
司法文化
身體語言與法官審判 李昌盛
疑難案件與法官的創造性思維 孫文愷
科學與法律間的分歧與融合 劉靜坤
依賴與緊張:司法與媒介的傳播關系樣態 杜中杰
司法公正的心理學分析 陳增寶
司法該不該講"成本" 郭敬波
民國司法考試漫談 俞飛
大法官的門檻 葛 峰
法院文化
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背景下陽光司法的
現代化 齊奇
文化滋養司法良知 敖穎婕
堅守司法良知 需勇氣更需智慧 張建偉
法院文化的"路徑依賴" 姜旭尚延峰
積極推進法院文化建設 孫佑海
自由旁聽是審判公開的重大改革 高一飛
一個密碼催變權力的降與權利的升 梁偉
感受德國的法院文化 高越強
法人茶語
并非所有的實名制都是"浮云" 王紅紅劉品新
法律的哲學之思 鄭家泰
法律職業者:誰過得更"滋潤" 胡月軍
理想的法律家 陳衛佐
石守信的憤懣與斯坦頓的憤怒 孫文愷
中國法制史與智慧 王立民
法官的職業藝術 陳 思
從規則到原則 鄧高陽
品格與正義
不同司法文化背景下的法官行為規范 張建偉
法官的"多維度"人生 李廣湖
用公正之美詮釋法官精神 宋魚水
《老子》與法官的"三修" 劉 俊
廉者,政之本也 羅穎紅
要做有社會責任感的法律文化人
正義蒙眼布"蒙"出的司法智慧
王方順 王梓臣
蔣惠嶺
法文化解讀
法律體系形成后的司法改革 蔣惠嶺
法治大廈初落成中國司法再出發 俞飛
國家、社會、司法中的法官角色 秦川 李語嫣
《婚姻法解釋(三)》動了誰的奶酪 劉連泰
社區矯正的運行應當體現傳統特色 邵棟豪謝新磊
法律文化與司法 謝暉
法律體系的指引與司法活動的補缺 徐愛國
權利之爭:就近入學VS擇校 管 華
古代中西方法律工具論的比較分析 徐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