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號規則》于1965年在國際海事協商組織(IMCO)(現國際海事組織(IMO))的第四次大會上通過,自此以后多次修正。現版《國際信號規則》已對過去版本的《國際信號規則》進行了大量修正以符合IMO的新要求。《國際信號規則》主要是為了適應在海上發生危及航行和人命安全等緊急情況時通信的需要,它適用于各種通信工具及手段,包括可能使用的無線電話和無線電報,特別是當語言發生困難的時候,能夠使各種通信更簡潔明了,由于《國際信號規則》統一采取一個信號具有一個完整意義的原則,因而不會產生歧義,使得海上人命救助活動更加、有效。 根據經修正的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 74)的要求,所有需要配備無線電裝置的船舶,均應備有經修正的國際信號規則,各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使用國際信號規則的任何其他船舶也應備有此規則。目的是為海上航行的船舶在發生危機航行和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尤其是在語言交流發生困難時,提供通信方法和手段,以便及時地交流情況,盡快地得到援助。
及時章 概述
第二章 定義
第三章 通信方法
第四章 通則
第五章 旗語通信
第六章 燈光通信
第七章 聲號通信
第八章 無線電話通信
第九章 手旗或手臂發送莫爾斯碼通信
第十章 莫爾斯符號-----語音表------程序信號
第十一章 單字母信號
第十二章 帶有補充碼的單字母信號
第十三章 破冰船和被救助船間的單字母信號
第十四章 戰區中醫療船及救助艇的長期標記
通用部分
及時部分 遇險------緊急
第二部分 傷亡------損壞
第三部分 助航設備----航行---水文
第四部分 船舶操縱
第五部分 雜項
第六部分 氣象-----天氣
第七部分 船舶的航線
第八部分 通信
第九部分 國際衛生規則
補充碼表
醫療部分
說明
及時部分 請求醫療援助
第二部分 醫療指導
補充碼表
附錄
附錄1 遇險信號
附錄2 旗語信號表
附錄3 救生信號圖解說明
附錄4 無線電話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