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個中國法律人在旅韓學習工作期間記錄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由于作者本人曾在法律領域經歷多個職業身份的轉換,其觀察講述的范圍也涉及韓國法律界多個層面,既有對韓國法院故事的介紹,也有韓國律師的八卦趣聞,甚至韓國法律人培養體系也有涉及。此外,作者還從法律人的視角,講述韓國發生的與中國類似的新聞事件,追蹤其發展脈絡,剖析法治對國民精神的塑造。
法律人視角,觀察韓國社會點點滴滴
韓流之外,描摹法治精神下韓國生活之百態
中國法律人講述韓國法律界那些有趣故事,剖析諸多同于不同
女性立場關注韓國女性的進步和困境,呼吁法治的進步和改善
蘇曉凌,女,1974年9月生于河北省邯鄲市。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河北省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北京觀韜律師事務所律師、韓國仁荷大學法學專門大學院專任外國人教授。主要關注國際私法、國際交易法、國際民事程序法及亞洲法律融合等問題,曾在韓國法學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也曾受韓國政府相關部門邀請,以外國專家身份參與加入某國際條約專項研究課題。
目 錄
那些與法律有關的故事
(一)韓國車輛限行那點兒事 / 08
(二)韓國教授的性丑聞案件 / 15
(三)前大法官樸時煥和那些八卦故事 / 30
(四)此戶籍與彼戶籍 / 77
(五)韓國電影背后的故事之 前官禮遇 / 89
(六)韓國的女總統、女法官和女當事人 / 114
(七)法學專門大學院和法律碩士 / 132
(八)富二代惹上的大麻煩 / 144
那 些 人
(一)那些陌生人 / 157
( 二 ) 那些或奇怪或討厭的人 / 169
(三)那些可愛的師長 / 186
(四)恩師石光現 / 199
那 些 事
(一)路邊的小花 / 221
(二)秩序 / 227
(三)為什么中國游客“惡名昭著”? / 237
(四)魂兮歸來——清明節追思 / 249
(五)中秋去看景福宮 / 264
(六)《鳴梁海戰》的背后 / 272
(七)泡菜之國對“power”的翻譯 / 281
(八)韓國人知道我們叫他們“棒子”嗎? / 286 后 記 /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