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何兵)是安徽人,安徽,那是一個文人輩出的地方,他好像也受到了像唐德剛這樣的安徽人的影響,擅長用形象的比喻和適度的夸張、古典詩句、市井俗語,都信手拈來,增強了可讀性和說服力。他甚至在法庭的詞里也像"德剛林"偶爾顯露的那樣押起韻來……
關于收容制度存廢,何兵發出了"實現社會公正,哪怕天塌焉"的吶喊,立場堅定,滿懷激情又富有理性。特別是文中引述200多年前英國法官曼斯菲爾德關于廢止奴隸制的判詞,讀來令人心靈震撼。
何兵,1964年生于安徽巢湖。北京大學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983年畢業于巢湖師專物理系,曾在安徽省肥東縣任中學教師、團委宣傳部長、專職律師。1990-1993年于北大法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后至山東煙臺大學任教。2001年博士畢業后至中國政法大學任教。著
序
一、偽善:假想支配利害
太義不能滅親
"意義"的陷阱
禁欲主義的黃昏
冥河對岸怨恨的目光
緘默的法官
另類的權利
"包公"何以后繼乏人?
二、常識:利害交易的真實法則
"私了"別解
調解以情聽訟以法
陌生人社會與法治
糾紛與社會
實現公正,即使天塌下來
利害的分配:我們身邊的法律
三、識破真身:從事實出發
王海敗訴的理由
警惕專家
我的資格哪去了?
外語考試:知識領域的計劃管制
野蠻拆遷者的蠻勁從哪里來?
依法斷字——多音字誘發的官司
從朱元璋的反腐斗爭談起
四、程序中的學問
法院里的"大鍋飯"
保衛審判委員會?
法官的肩頭
"掌柜"的法官與"掌勺"的法官
"個案監督"非靈藥
法官:戴枷的舞者
在何處為權利而斗爭?
通過程序挑戰法律
法律程度的弊端
人民陪審員:我的經驗與感悟
舊社會如何解決糾紛?
五、利害的選擇:案件里的法律
婚宴上坐著居心叵測的人
追慕梁實秋
縣委書記有什么名譽權
……
六、法律講談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