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十輯:及時輯為"聚焦法院制度建言",第二輯為"善待法官信任司法",第三輯為"問責錯案反思機制",第四輯為"立法寬容社會信任",第五輯為"透視事件法者見法",第六輯為"旁觀人物憂思政體",第七輯為"法制回眸當代借鏡",第八輯為"教育公平匹夫有責",第九輯為"大學治理自治先行",第十輯為"品讀書文探微憲政"。
本書的主題集中在中國司法、法律職業、教育公平、圖書評論等幾個方面。這些評論文章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無立場,有是非"。作者不預設任何立場,以一個局外人身份站在中立立場上就司法問題、教育公平問題等社會熱點問題表達自己的認知與見解。這些文章承載著作者的學術良知和客觀公正信念。文以載道,這些文章表達的是作者是非高于立場的為學為人之道。
1清華大學著名法理學教授許章潤和憲法學教授林來梵、張千帆對此書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2本書承載著作者的學術良知和客觀公正信念。作者不預設任何立場,以一個局外人身份站在中立立場上就司法問題、教育公平問題等社會熱點問題表達自己的認知與見解。這些文章承載著作者的學術良知和客觀公正信念。文以載道,這些文章表達的是作者是非高于立場的為學為人之道,行文流暢、深入淺出,思想性與可讀性兼備,有大道至簡之風范。
3本書系法學隨筆"獨角札叢"推出的又一本力作,秉承了"感受法學與人文之美,棲息思想與詩意之間"的叢書風格,體現了法律人的法學悟思與人文情懷。
4本書在裝幀設計上延續了叢書的風格,封面采用特種紙印刷,給人以簡潔而又典雅之感。
劉練軍,江西省都昌縣人。浙江大學憲法學博士,牛津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杭州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學術旨趣集中于憲法審查、司法制度和人權理論等領域。發表研究論文五十余篇,出版學術著作《司法要論》《消極主義:憲法審查的一種哲學立場》等。業余關注中國法治進程,在《法制日報》《鳳凰周刊》《東方早報》等報刊上發表評論文章七十余篇。本書系部分法學隨筆和法治評論文章的匯集之作。
及時輯 聚焦法院 制度建言
不判案,非法官
法官無權積德
法官對法律負責還是對審判長負責?
期待較高人民法院推動五大改革
陪審并不意味著司法民主化
陪審門檻:有讀寫能力即可
司法判決是一種公共產品
法院獎勵調解不宜過多
第二輯 善待法官 信任司法
法官薪水多高才合適
法官考核,茲事體大
敬重法官才有法治
人大代表可以給法官庭審打分嗎?
異哉所謂"判后答疑"問題者
不要隨便拿司法開涮
司法:與其監督毋寧信任
司法與政府:距離產生美
第三輯 問責錯案 反思機制
刑事錯案發生的邏輯
面對刑事錯案,機制改革更重要
法院該為刑事錯案擔責嗎?
防止法官腐敗的基礎工作
如何治理"眼花法官"
律師不應跟法官"死磕"
第四輯 立法寬容 社會信任
窩藏罪立法:大義何必滅親
水果刀背后的法制容忍度
什么才是貪官的死穴?
官員財產公開與私有財產保護
禁食魚翅與政務公開
重建社會信任,政府要做榜樣
第五輯 透視事件 法者見法
法官能裁判方韓之爭嗎?
法律人別用拳頭說話
足球反腐不能僅靠司法
明星代言"毒膠囊"的罪與罰
須把權利當回事
讓法治的陽光照進勞教所
影響性訴訟:為法治奠基
泰國憲法為何對總理兼職說不
泰國何以憲法常有秩序常無
第六輯 旁觀人物 憂思政體
從馬錫五的紀念文章說起
律師亦凡人
世上已無黃松有?
王立軍,哀之更需鑒之
周星馳委員,肩負起你的責任倫理
精英,你為何不懂得"害臊"?!
莫言的"諾貝爾倫理"
陳光標的中國式慈善
湯壽潛在1911
第七輯 法制回眸 當代借鏡
《新月》往事:為憲政而吶喊
日本戰后司法史上的浦和充子事件
被遺忘的人民法庭
有事辦政法,無事辦生產
——""中人民司法的躍進"夢想秀"
勞教制度的來龍去脈
第八輯 教育公平 匹夫有責
高校招生地方保護主義當休矣
招生改革應從平等開始
來自農村學校的學生更需要被推薦
真自主招生又行得通嗎?
教改,欲速則不達
推動教育公平匹夫有責
促進教育公平的試金石
讓人痛心的教育不公案
學歷"查三代"與教育公平
反歧視,中國需要實際行動
第九輯 大學治理 自治先行
大學不應等級化
績效工資改革不應喧賓奪主
績效的雙重含義
正視科研考核的價值
別讓課題動了學術的奶酪
別急著向南開致敬
你若溫和,便是晴天
——杭師大法學院2013級新生開學典禮致辭
第十輯 品讀書文 探微憲政
寬容:制度的應然品性
憲法: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評《憲在:生活中的憲法蹤跡》
憲法精神何處安放?
也談憲法的守護者
形而下的憲法學
——評《權利平等與地方差異》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道德資本與制度祛魅
——評《為了人的尊嚴》
后 記
法治以及法治統轄下的法律,只信奉公正,秉持法治高于世俗政制和政治的信念。……此種運思,既是作者一己思慮,從更為廣泛的漢語法學背景考察,其實反映的是正在成長中的現代中國第六代法學家們的共同思慮,本書作者堪為代表。歷經生聚教訓,漢語法意逐漸走向成熟,必將伴隨著法治登場,為將近兩個世紀的中國社會文化轉型收束,則本書所思所慮,生逢其時,堪為時代作證。
——許章潤(清華大學教授)
翻閱此書,總體印象是,作者主要是在為司法獨立和法治憲政而呼吁。作為一介書生的這種呼吁對中國當今現實中的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設影響如何,無疑不容樂觀,但我們也沒有理由悲觀。畢竟,但凡真誠的呼吁都帶有寶貴的正能量。
——林來梵(清華大學教授)
好
法治的謎面 (公知靠得住,母豬能上樹,一出將沉重關切付諸看似輕松調侃的練軍式敘事)的共同思慮,本書作者堪為W代表。歷經生聚教訓,漢語法意逐漸走向6成熟,必將伴隨著法治登場,為將近G兩個世紀,非法官法官無權積德法官對法律負責還
法學讀物,還不錯
好,不錯
書還不錯,缺貨的書籍補充比較慢。
還行
不錯哦
很好
書是正版的,很喜歡。繼續支持當當網。
好
很好,一直在當當買書
好書
東西好,物流快
活動的時候買的超級劃算
一如既往的好
一篇篇文章組成,飯后茶余值得一讀。
價廉物美
好評好評好評
本書主要是在為司法獨立、法治憲政而呼吁,作者不預設任何立場,完全站在中立立場上就我國司法問題及社會熱點問題表達自己的見解,深入淺出其行文優美、流暢,值得閱讀。
作者挺能調侃的,文筆不錯,但還需讀者自己斟酌
發給人家肯定說放假快樂感覺到瘋了數據庫管理可是對方即可老規矩綠卡
如作者所言,這本書的書名不錯,《法治的謎面》,很贊;內容也都很好。
將中國的法治現狀通過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章節進行敘述,將法治與人文相結合,感受人文之美,法律之美
文中對一些熱點社會新聞、案件作出了點評,法言法語,典型的法學類隨筆,值得推薦。
推薦此書《法治的謎面》,行文殊為精彩,陟罰臧否,老練肆言。讀完回過頭去看林來梵的序文,可謂回味悠長,應了那句"這些文字里深埋的火種"。
一本書,嬉笑怒罵之中又透著思考,就像你在跟一位沒有架子的前輩聊天,你們開玩笑,你們針砭時弊,你們指點江山,語盡,合上書,你又帶著幸福投入熙熙攘攘人群…
很高興成為本書的第一位評論者。以前不太知道作者,這本書關注有一段時間了,最初在林老師微信里看到,萬圣尋而不得,終在此購買。作者的文章寫得不錯,民主法制社的出版自由空間也相對大一些,好。
以一個局外人身份站在中立立場上就司法問題、教育公平問題等社會熱點問題表達自己的認知與見解。承載著作者的學術良知和客觀公正信念,表達的是作者是非高于立場的為學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