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傳心·與學生書:春葉秋葉菩提葉》是一冊寫給學生的小書。
這個時代的教師,少見甚至未見專門為學生寫作的。心智成長中的莘莘學子,更需要心靈關懷。一個純粹的教師,以人入中年的講臺生涯、學識積累和人生體驗,講述他和他的老師的故事,記錄凡常教學中的詩意和韻致,提示大學之于人生的意義,建議學生時代的讀與思,企盼遠行學子的快樂與高貴。
這個時代的教育,不能自限于專業教育,也該接續學統以薪火相傳、弦歌不輟。一個教授,超越專業局限,以口述心,情思俱付,既盼相助學生之嚴肅成長和生命高貴,也求匯力于民族福祉與文化血脈。
一冊小書,恭敬地流淌純正、優雅、靈動的母語;融深情的敘述、審慎的辨思、嚴肅的發問于一;言詞直入少年心田,更是直擊一個時代。
一葉菩提,愿助少年安頓性命于天理人情;
與學生書,欲求挽回師道尊嚴以字里行間。
《法言傳心·與學生書:春葉秋葉菩提葉》從一套法律術語中釋放出人文情懷,以關乎心靈,與生命理解、人生態度相關聯。"法言"能夠傳心,"法言"自該傳心。
李琦,生長于閩東海濱,未與魚蝦為伍,常從海中果腹。十六歲入廈門大學法律系,修業四年,以天時、人和,留任教職,歷助教、講師、副教授而忝為教授;濫竽于中國法律思想史、法理學、憲法學諸課程;近年來之讀、思、課、文,愈去專業化。
生性好讀書,天幸之一;好讀書而能讀,天幸之二;讀而可獲稻粱,天幸之三;讀而可助少年神思,天幸之四。沒有博士銜頭可任教授,人厚之一;沒有一冊著作可任教授,人厚之二;沒有課題項目可任教授,人厚之三;沒有獲獎成果可任教授,人厚之四。惟感念先賢遺澤,惟勤勉課徒授業。
四十八歲時,以四十八字,趨炎附勢于前人:逸仙生日正好生日,三民主義也曾景仰,了然于胸娓娓相言;夫子自道勉強自道,有教無類殫竭思齊,勤懇履踐兢兢以業。
自序:一個人,路邊樹
學生序一:師長?學長?學者
學生序二:我的老師,我的大學
卷一 思憶我師
"而立之年",領悟師道
"大"校長林文慶
追敘陳師朝璧教授的遺作與余生
我的老師,我生命的底色:向老師學為人之師
卷二 新同學至
大學與人生
大學:形上與形下
怎樣度過法學院這四年:也是給所有新同學的建議
廈門大學,那悲憫與傳奇的學園
卷三 一書三式
如今學生不讀書:檢視從禁書到棄書的時代
墨香文韻,凝神靜思
無字地書,眼行心讀
行止即筆,凡常亦圣
卷四 別樣課室
在辯論賽中展示創造之美
轉型中國?電視辯論?共和精神
造就未來中國的意見領袖
作為游戲的辯論賽:在返回中超越
卷五 相送學子
畢業頌
學子行
母校縈
同窗情
天風海濤畢業頌
一課?六句話
人生無捷徑
敬業是美德
舍得即人生
有個性,并請有教養
學會無知與敬畏
時刻保持為心靈而閱讀的熱情與熱切
從懸浮式生存到詩性生存:我們時代的生命安頓
卷六 勞作亦詩
弦歌余音
粉墨流韻
編輯手記:借來法言傳心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