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暄王作富刑法學文選:九十華誕自選集》一書輯錄的都是兩位老先生幾十年來已發表的文章或者其著作中精選出來的代表作,凝聚了二老畢生心血,很多見解至今仍閃耀著學術的光輝。《高銘暄王作富刑法學文選:九十華誕自選集》共收入兩位先生學術論文38篇,內容分設上下兩編,上編為高銘暄刑法學文選,下編為王作富刑法學文選。文章選取兼顧理論實務,以新作為主,尊重論著原貌。彰顯了作者學術研究兼顧服務刑事法治進步的特點。
上編高銘暄刑法學文選
1. 同志關于刑法問題若干論述的指導意義
2. 略論刑法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3. 關于中國刑法理論若干問題的思考
4. 新中國刑法學六十年發展的簡要歷程和基本經驗
5. 從刑法角度看學術在社會建構中的作用
6. 我國刑法和刑事訴訟制度
7. 試論我國刑法改革的幾個問題
8.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刑法立法的發展
9. 20年來我國刑事立法的回顧與展望
10. 關于刑法實施中若干重要問題的建言
11. 論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的合理性暨對中國刑法學
體系的堅持
12. 對主張以三階層犯罪成立體系取代我國通行犯罪
構成理論者的回應
13. 論共同犯罪人的分類及其刑事責任
14. 論牽連犯的幾個問題
15. 論刑事責任
16. 論量刑的一般原則
17.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酌定量刑情節的適用
18. 略談我國的死刑立法及其發展趨勢
19. 略論中國刑法中的死刑替代措施
20. 社區矯正寫入刑法的重大意義
21. 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打擊經濟犯罪
——學習《鄧小平文選》的一點體會
22. 略論搶劫罪
23. 略論我國刑法中走私犯罪的對象問題
下編王作富刑法學文選
1. 貫徹罪刑法定原則的幾個問題
2. 從刑事司法中的問題談刑事立法的完善
3. 犯罪功能分析與價值評判的路徑選擇
4. 刑法中的“單位”研究
5. 談談刑罰個別化
6. 談談外國刑法中的死刑問題
7. 故意殺人罪研究
8. 奸淫幼女犯罪的認定與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9. 認定搶劫罪的若干問題
10. 略論詐騙罪認定中的兩個界限問題
11. 略論侵占罪的幾個問題
12. 關于犯罪的幾個問題
13. 關于貪污犯罪的幾個問題
14. 略析受賄犯罪的幾個問題
15. 挪用公款罪司法認定若干問題研究
大師風范桃李天下
--《高銘暄王作富刑法學文選--九十華誕自選集》前言
為慶賀我國刑法學界的兩位泰斗高銘暄先生、王作富先生90華誕,我們專門編輯出版《高銘暄王作富刑法學文選--九十華誕自選集》一書,旨在表達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師生暨兩位先生的弟子、友人對兩位先生的景仰之情,弘揚兩位先生教書育人的光輝業績,推動全社會的尊師重教之風,并借此機會勉勵年輕一代更好地承擔起刑法學研究繼往開來的使命,繼續加強全國刑法學界和法律實務界之間廣泛而友好的交往與合作。
一個國家學術事業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學術大師。高銘暄教授、王作富教授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也是公認的刑法學術大師。他們既是刑法學深厚傳統的集大成者,又是開一代刑法學研究風氣的先行者。兩位先生均出生于1928年,是新中國培養的及時代刑法學家。20世紀50年代初期,他們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專業研究生班,遂留校聯袂任教,迄今已有65個春秋。60多年來,他們懷著對國家法學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堅定信念,在我國法學教育的園地里辛勤耕耘、精誠合作,在法學人才培養、法學研究和參與國家刑事法治建設諸方面都作出了的貢獻。他們教書育人、密切合作的感人事跡,他們對年輕一代的大力扶持,以及他們與全國法學界和法律實務界廣泛而友好的交往,在我國法學界、法律界尤其是刑法界傳為佳話。
勤耕不輟,碩果累累。幾十年來,高銘暄教授、王作富教授每人均已出版、發表有數百萬字的著述,可謂著作等身,他們的著作大多成為我國學習研究刑法的必讀書,他們的見解很多已成為刑法學界的通說,并且對國家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高銘暄王作富刑法學文選--九十華誕自選集》一書所輯錄的成果都是從兩位先生數十年來已發表的文章或者著作中精選出來的代表作,凝聚了他們畢生的心血,很多見解至今仍閃耀著學術的光輝。雖然其中一些論文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不可避免地含有爭議未決的理論觀點,但它們真實記錄了兩位先生數十年間執著探索的思想軌跡,展示了刑法學術研究、理論發展的歷史風貌。從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兩位先生的學術生涯,從一個側面去感受我國法治建設和法學教育60多年來的曲折發展過程及其對法學人才的重要影響;從中我們還可以真實地體悟到一種以細針密鏤之功做平正篤實之學的研究精神,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份胸懷祖國、情系人民、關注時代的仁者情懷。我們編輯整理這本文選,也正是期盼這份厚實的學術積淀能夠在傳播刑法知識、傳承學術精神的同時,成為幫助和鼓勵中青年刑法學人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理論資源和精神動力。
尊師重教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優良傳統。為傳承高銘暄、王作富兩位先生的學術思想和道德文章,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在高銘暄教授、王作富教授65華誕、70華誕、75華誕、80華誕、85華誕的年份,我們刑法學術團隊曾分別通過舉辦研討會、出版紀念文集、整理學術思想等多種形式進行了慶賀。此次又適逢兩位先生90華誕,在堅持傳統慶賀形式的基礎上,我們再辟蹊徑,首次采取兩位先生合著學術專論著作并以"文選"的形式,專門編輯出版《高銘暄王作富刑法學文選--九十華誕自選集》一書,作為對兩位先生90華誕的重要獻禮,以此彰顯兩位先生崇高的學術地位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深厚情誼,因而具有更為特別、重要的意義。
《高銘暄王作富刑法學文選--九十華誕自選集》由我和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彭新林副教授編輯整理,共收入兩位先生的學術論文38篇,在內容上分設上下兩編,上編為"高銘暄刑法學文選",下編為"王作富刑法學文選",所有收入文選的論文均經兩位先生審定。為保障文選所輯錄論文的代表性,在編輯、整理該書時,經與兩位先生商議,我們注意遵循了以下幾個原則:
及時,兼顧理論實務。本書收入的兩位先生的代表性論文,兼顧了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特點,既有偏重基礎理論研究的,也有偏重刑事司法實踐應用的,兩者有機結合,彰顯了兩位先生的學術研究兼顧服務于我國刑事法學研究的繁榮和刑事法治事業進步的特點。
第二,晚近新作為主。本書選擇代表性論文時,以收錄兩位先生晚近十余年來的新作為主,從而體現本書的時代性和現實性,同時也適當考慮時間跨度和的具體時代背景,對1997年刑法典頒行前的代表性論文亦有所選取。
第三,尊重論著原貌。本書所收錄的論文尊重時的原貌,除時的錯別字、標點符號等純粹編排技術性錯誤予以糾正以外,均未加任何改動,以歷史地、客觀地反映兩位先生時的學術見解和有關情況。
第四,只選個人獨著。兩位先生在教學科研生涯中,重視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提升學生科研素質,有不少作品系他們與弟子共同撰寫,這些作品當然也反映了兩位先生的學術思想,但為了更好地表明兩位先生個人的刑法學研究路徑,這次收入文選的代表性論文全系兩位先生的個人獨著,他們與弟子等合作的作品一概未予收錄。
第五,凸顯各自特色。兩位先生學術研究領域涉獵廣泛,涉及刑法學學科的方方面面,既有對刑法總論問題的法理研究,也有對刑法各論問題的精辟解析,還有對刑法學教育、教學問題的深沉思考。尤為難得的是,兩位先生刑法學術研究各有側重,分別在刑法總論和刑法各論領域發表了大量的精品力作,提出了很多標簽性的學術觀點,形成了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學術研究路徑。本書輯錄兩位先生代表性論文時,既考慮到各自學術論文的性,又著力凸顯兩位先生的學術專長和特色,"高銘暄刑法學文選"以輯錄總論問題論文為主,"王作富刑法學文選"則側重輯錄刑法各論問題論文。
由于篇幅所限,本書收入的只是兩位先生一部分較具代表性的成果,要以有限的近40篇論文匯集和代表兩位先生數十年來從事刑法學研究的所有精品之作,顯然不可能做到,因此難免會有遺珠之憾!好在"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們相信,本書的出版,對于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兩位先生數十年來教書育人、獻身法學與法治事業的感人事跡,更加地認識我國刑法學繁榮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地把握我國刑事法治未來的發展方向,當會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