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憲法的發展史主要就是美國聯邦較高法院的判例史,聯邦較高法院是憲法的現行發言人,在程序所規定的界限和對憲法基本理念加以尊重的基礎上,聯邦較高法院成為進行冷靜再思考的場所。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聯邦較高法院一直在塑造著美國。
書中既有大法官們每年在馬背上行程數千英里履行初審法官職責的片段,也有厄爾 沃倫和瑟古德 馬歇爾大法官為公民權利的發展帶來巨變的闡述。從早期具有奠基意義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到當今頗具影響的“哈姆迪訴拉姆斯菲爾德案”,奧康納大法官以她獨特的女性視角梳理了較高法院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深刻教訓,而這些關鍵節點和歷史時刻也勾勒出國家進步的歷程。
在這本書中,你將首次了解到較高法院的內部工作情形;也將看到許多受人尊崇的法界泰斗的小故事。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先輩,以睿智、坦率而篤定的語氣講述了一個個激勵人心而別開生面的佳話,帶領我們一起去探尋大洋彼岸的那個“孕育于自由”的國度的法治世界,進而能夠反求諸己,對中國的法治進步、司法改革有更多的探索與思考。
紐約時報、亞馬遜暢銷書,法學人士人手一本的科普讀物。
《喬布斯傳》作者沃爾特 艾薩克森
《托馬斯 杰斐遜:權力的藝術》作者喬恩 米查姆
傾情推薦
作者桑德拉 戴 奧康納是美國位女性大法官,《福布斯》評選其為世界上有權力的女人,本書首次披露她在法院任職期間的所見所聞,在這本書里,你將跟隨奧康納獨特的視角去了解美國法院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以及那些在法院任職生涯中留下濃墨重彩的大法官們。
桑德拉 戴 奧康納
美國較高法院的及時位女性大法官。出生于德克薩斯州的厄爾巴索,成長于一個名叫“LazyB”的大牧場。她在斯坦福大學學習期間,曾聆聽過華萊士 斯特格納的寫作課程。她在菲尼克斯開始從事公共服務事業,成為律師前,還曾擔任亞利桑那州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她曾撰寫過兩本書:一本名叫LazyB的回憶錄,記錄了自己在西南部的成長經歷;另外一本名叫TheMajestyoftheLaw,內容關于美國法律和生活。里根總統提名她成為美國較高法院大法官,她的任職時間是1981年至2006年。之后擔任威廉與瑪麗學院的名譽校長,目前是費城國家憲法中心董事會的成員。
大法官眼中的自由與正義
前言
作用凸顯 總統與較高法院的歷史交叉點
使命在召喚 司法任命
房子與家 通往及時街的路途
卑微的起點 美國較高法院的及時個10年
巡回法官 巡回審判
較高法院 不斷變化的司法權
珍貴的言語 出庭辯護
較高法院的習俗與傳統
法庭趣事
傳奇大法官
離開但未被遺忘 司法退休
較高法院的諸多“及時次”
附錄一 美利堅合眾國獨立宣言
秩序之外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法官助理們,他們幫助我了解和研究了較高法院的歷史,讓我對其更加仰慕。并獻給克雷格 喬伊斯,正是在他的鼓勵下,《秩序之外》才得以問世。
這本書是我退休之后寫的,25年的大法官生涯使我收獲良多。我帶著虔誠的心開始了這份事業,一路走來,如履薄冰。當我回憶起這段歷程的時候,依然對較高法院和我的同事們充滿敬畏。無論在其建立初期,還是在今天,較高法院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義。
愿其永存。
前言
1981年9月25日是我作為大法官上任的及時天,這是我第二次踏上聯邦較高法院大門前的臺階。若干年前,我曾與丈夫約翰作為純粹的觀光客到訪于此。當時,他正在相鄰的弗吉尼亞州接受軍事培訓。那天恰逢周六,法院沒有開門,我只得讓約翰站在大理石臺階上拍照留念。記憶中,那是我距離較高法院最近的一次。多年后,我都不敢想象自己竟會作為大法官再次來到這里,并且一干就是將近25年。
大法官沃倫 伯格陪同桑德拉 奧康納在較高法院前面的臺階授職
這幢建筑的外觀氣勢宏大,每年會吸引很多游客駐足于此,大家驚詫于這些大理石臺階帶來的肅穆之感,也會為正面那行醒目的銘文而吸引——“法律之下,人人平等”(EqualJusticeunderLaw)。較高法院這種永恒持久的形象激勵人心而意義深遠,它代表著對全社會的鄭重法律保障,它詮釋了開國先父創建獨立司法體系的美國夢想,法官們可以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事,不受政治干預而做出公正裁決。
大部分人會認為,立法和行政部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需要負責制定法律并予以實施。制憲者創立了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表達并實現民意。因為推翻君主統治的革命剛剛結束,在他們心目中,民選代表組成的立法機關才能對人民負責,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共和”[1]政府的核心所在。盡管喬治三世的暴虐統治讓大家對行政機構失去了信任,但制憲者們認為有必要設立一個遵從民意而充滿活力的總統。根據《十三州邦聯憲法》,一個羸弱卻獨立的中央政府努力地去滿足人民的需要,傾聽人民的呼聲。
但是這些制憲者為何沒有像設置立法和行政部門那樣,為新政府建立一個民選的司法機構呢?既然建國之初各州都擁有了自己的法院,為何還要建立聯邦司法體系呢?時至今日,各州法院依然負責審理涉及各個領域的絕大多數案件。
制憲者期望創立獨立的聯邦司法體系,因為他們明白,這個嶄新的國家政治體系不能無人制約。國會議員和總統是民選的代表,基于這個身份,他們必須要符合民意,為民說話。那么,不能代表不符合民眾利益的群體。因此,聯邦法院的主要責任便是防止上述政治機構任何越權或過分的行為,由此來保障司法機構也能夠捍衛絕大多數人之外的少部分人的利益。
這座位于首都華盛頓及時街的宏偉建筑代表了開國者的愿景。它作為一個獨立而平等的政府機構,與國會大廈隔街相望,與白宮近在咫尺。如今,聯邦較高法院負責定期審查國會和行政機構的行為是否合法。大法官們還需要依法終止政府的某些無效的行動。雖然較高法院做出的一些判決常常會處于輿論的焦點,但即使那些持有非議的人也必須嚴格遵守。事實上,較高法院的經受了重重考驗才得以樹立,比如20世紀50年代的學校種族隔離問題以及本世紀初的反恐戰爭行為。
1981年至2006年,我有幸在聯邦較高法院工作,親歷了一系列重要事件,涉及各州的權利、種族平權措施、被告享有律師有效援助的權利等。我和我的同事們一直在竭力尋找最公正的答案,希望我們做到了。我們盡可能地排除來自政治上的壓力,應對各種棘手的難題。
這些年中,我也逐步適應了由較高法院的重要角色所帶來的種種特殊待遇。比如,我身邊總有8位精通法學、敬業執著、愿意奉獻畢生力量的杰出同事;開庭期有固定的時間,我享有私人的辦公空間,還配備了專供助理和新聞記者工作的辦公室,一切運轉自如;這里的工作人員素質,我每年都可以挑選才華橫溢的法官助理協助我的工作。
當然這一切都有個變化的過程。聯邦較高法院在一代代工作人員日復一日的努力下,不斷取得了進步和發展。這是一場需要膽識、勇氣和冒險精神的政治試驗,一開始顯得平淡無奇而前途未卜?;叵肫鹪缙谀切┢D難的歲月,我們就會驚奇地發現,較高法院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與這種轉變相伴左右的正是無數艱難掙扎和種種機緣巧合。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成立最初幾十年間探索未知領域的執著精神。許許多多大法官都曾做出過貢獻——無論是大刀闊斧的舉動還是悄無聲息的改變,無論是眾人皆知的舉措還是鮮為人知的努
力——這些行動不僅僅有利于法律的成熟,更有利于制度的完善和內部運作的順暢。
我希望通過本書能闡明較高法院的一些變化,其中出現的這些人或事見證了較高法院的發展和演進。
無論是歷任的大法官,還是他們的法官助理,無論是庭上侃侃而談的律師,還是幕后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員,較高法院在人事組成方面不斷經歷著變化。這從歷屆總統為較高法院的設置被提名人選的標準上就能看出一二。在喬治 華盛頓總統心目中,候選人要堅定地支持聯邦黨人的事業,擁護美國憲法,或者為獨立戰爭做出過貢獻,或者是各州的政治活躍分子,或者受到知名聯邦黨人的推薦。總之,這些人要大力支持聯邦政府。而奧巴馬總統表示,他希望物色擁有“敏銳而獨立思維”的人,他們要懂得“正義并不是某個抽象的法律條文”,他們要“與大眾同呼吸,共命運,做出公正裁決,達成公平結局”[2]。
大法官的生活也和平常人不同。1791年,約翰 拉特利奇工作了不到兩年就離開了工作崗位,因為他對較高法院無所事事的狀態深感無奈,所以寧愿選擇去南卡羅來納州民事訴訟法院這樣的下級法院去工作。即使在成立初期,大法官就任不久就離開法院而去從政的情況也不少見。大法官戴維 戴維斯1877年辭職后,在參議院謀得了一席之地。大法官查爾斯 埃文 休斯,在1916年辭職后參加了總統競選(1930年他又返回較高法院工作)。然而今天,我們已經對大法官能終身任職感到習以為常了。1981年之前,人們很難想象能有女性成為大法官,但今天,有三位女性登上了聯邦較高法院的工作席。
成立初期,去說服一些合適的候選人,讓他們相信大法官的工作意義重大,的確是件困難的事情。在執行“巡回審判”制度的年代,大法官們必須要往返于鄉間去主持下級法院的審判和上訴。許多大法官每年騎馬、乘馬車或搭輪渡走過的里程就長達10000英里,更別提路途上要遭遇的各種問題了[3]。直到1935年較高法院才擁有了固定的辦公場所。在此之前,較高法院曾先后落戶于紐約的商業交易所大樓、費城的州政府以及華盛頓特區。今天,大法官不用經歷舟車勞頓,就能夠在位于及時街的辦公大樓中享受體面、舒適的環境。
較高法院的日常工作和傳統習俗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早期,法院接手的案例非常有限。約翰 馬歇爾任首法官時期,較高法院的開庭期通常只需六周即可[4]。如今,較高法院每年的開庭期大約是9個月,從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法院在審理的案件中所發揮的作用也不同以往。19世紀末,較高法院受理的都是強制上訴的案件——也就是在理論上大法官必須判決的案例,而無法顧及案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等因素。如今,較高法院可以依據自己的標準,每年從大致8000個申請“調卷復審令”的案件中選擇一小部分審理。
較高法院的司法實踐也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早先的律師辯護發言沒有任何時間限制,也不受任何規矩制約,大法官們常常會“安靜地聽律師說上數小時,既不會叫停也不會打斷”[5]。狄摩西尼和西塞羅式的高超雄辯術在當時備受尊崇,口頭辯論甚至能持續10天之久[6]。現在,每一方的口頭辯論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經典的陳述模式不再適用,辯護律師說不完兩句話,可能就得被法官打斷,接受刁鉆的發問。
每次回顧較高法院的發展歷程,我都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我近25年的工作經歷不過是這個豐富長卷上的一筆。每位大法官都是匆匆過客,他們的經歷只是驚鴻一瞥。那一幅幅懸掛著的肖像——有些聲名顯赫,有些默默無聞——卻使得大廳熠熠生輝。今天的較高法院凝結著許多人畢生的心血。
我退休后,被國內外朋友問及最多的問題便是:作為一個知情人,對較高法院的現在和將來有何看法。他們常常是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有爭議的案例或者讀到某本自稱“全盤揭秘”的書籍后產生了這類疑問。我的答案往往是:能在較高法院工作是我的榮幸,我對奮斗在一起的同事們有著深厚的感情,法官在每個案件中都力爭達到公正。我意識到,我希望自己表達出對較高法院工作的理解,表達出超越報紙頭條的深層內容。它承載著制憲者們大膽的夢想,代表著法律的榮耀,也凝結著許多人辛勤的工作、冒險的行動和自我犧牲的精神。
我希望記錄下較高法院的豐富文化遺產,因為它們是那樣令人回味無窮,令人信心倍增。于是就有了這本書。只有在追溯它的完整發展歷程之時,我們才會感激先父們的杰出功勛,才會對聯邦司法制度的成就心存敬畏。
[1]理查德 比曼:《平凡的老實人——美國憲法的制定》,紐約蘭登書屋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頁。
[2]杰西 李:《總統談大法官蘇塔》,2009,讀取于www.whitehouse.gov/blog/09/05/01/The-Presidents-Remarks-on-Justice-Souter。
[3]格哈德 卡斯帕爾和理查德 A.波斯納:《較高法院的工作量》,芝加哥美國律師基金會1976年版,第16頁。
[4]史蒂芬 M.夏皮羅:《較高法院中的口頭辯論——時代所需》,《較高法院歷史學會年鑒》1985年版,第22頁。
[5]查爾斯 沃倫:《美國較高法院史》,第1卷,波士頓小布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23年版,第471頁。
[6]夏皮羅:《較高法院中的口頭辯論》,第23、29頁。
“這本引人入勝的故事集中,桑德拉 戴 奧康納在突出較高法院重要角色的同時,為我們呈現出人性化的一面。這本書很有意思——對全體美國人來說是寶貴的財富。”
——沃爾特 艾薩克森《喬布斯傳》作者
“作為一個歷史記錄的創造者,奧康納通過本書向我們證實了她書寫歷史的才能,帶領我們進入美國生活中最重要卻又最熟悉的機構:較高法院。她以犀利的洞察力描述常情瑣事,給我們奉上一件珍貴而賞心悅目的禮物。”
——喬恩 米查姆《托馬斯 杰斐遜:權力的藝術》作者
“我們熟知的桑德拉 戴 奧康納是一位睿智而有思想的大法官。但我們從不知道她還是這樣一位有天賦的作家和歷史學家。本書中簡練而耐人尋味的故事圍繞較高法院的歷史發展,表現了作者出色的才能。”
——GordonS.Wood,authorofTheIdeaofAmerica
“奧康納大法官以內部人的獨特視角洞察了美國較高法院的歷史發展進程。這位出色的向導引領我們見識了種種迂回曲折,了解了較高法院是如何從建立之初成長為今天這樣對美國社會具備強大影響力的機構。”
——AnnetteGordon-Reed,authorofTheHemingsesofMonticello
單位圖書館的書,不錯。
了解美國最高法院的內部運行機制
商品質量還是很好的,比較滿意,商家發貨速度也還不錯,服務態度也還可以。
書籍對于我,比王位更為寶貴
非常好的商品,特別滿意,發貨速度快,服務態度很好!
了解美國大法官方方面面
讀書可以提高自身修養。
非常值得推薦
一本好書!
整體感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