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閣《四庫全書》(典藏版) 重點參考《四庫全書薈要》、《永樂大典》輯本、《四庫全書珍本初集》三種,去重取精,三目之外,酌收具有對當代與未來文化意義與傳世價值的重要文獻,并采納學術研究的成果,經、專家嚴格審定。共計收書七百二十八種,包括《簡明目錄》一種,經部一百三十種,史部七十一種,子部二百三十四種,集部二百九十三種。全書規??偩頂涤馊f卷,總字數超壹億字。分類、順序按文津閣本《四庫全書》排列,精裝二百冊,按四合一縮印出版。
本書定名為文津閣《四庫全書》(典藏版),希冀成為一套既有版本、文獻價值,兼顧實用與全備的原則的文化巨制。
《四庫全書》背景及現狀:
《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于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于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
《四庫全書》完成至今的兩百年間,飽經滄桑,多份抄本在戰火中被毀。其中文源閣本在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文宗、文匯閣本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被毀;杭州文瀾閣藏書樓1861年在太平軍第二次攻占杭州時倒塌,所藏《四庫全書》散落民間,后由藏書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補抄,才搶救回原書的四分之一。
文瀾閣本在民國時期又有二次補抄。1914年在杭州圖書館及時任館長錢恂的支持下,由徐錫麟二弟徐仲蓀及其學生堵福詵自費補抄,歷時7年。 2008年后《四庫全書》大部分內容已經恢復。如今《四庫全書》只存3套半,其中文淵閣本原藏北京故宮,后經上海、南京轉運至臺灣,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部)。文溯閣本1922年險些被賣給日本人,現藏甘肅省圖書館。文津閣本于1950年由中國政府下令調撥到中國國家圖書館,這是一套原架原函原書保存的版本。
版本
藏書閣
原藏書位置
藏書閣現狀
圖書現狀
文淵閣本
文淵閣
北京故宮
書去樓空
藏于臺灣故宮博物院
文溯閣本
文溯閣
沈陽故宮
書去樓空
藏于甘肅省圖書館
文源閣本
文源閣
北京圓明園
1860 年毀于戰火
1860 年毀于戰火
文津閣本
文津閣
承德避暑山莊
書去樓空
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
文宗閣本
文宗閣
鎮江金山寺
1853 年毀于戰火
1853 年毀于戰火
文匯閣本
文匯閣
揚州大觀堂
1853 年毀于戰火
1853 年毀于戰火
文瀾閣本
文瀾閣
杭州圣因寺
1880 年重建
存半部現藏浙江省圖書館
君子與圣典,相得益彰
饋贈以名士,之選
《四庫全書》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的一部空間巨著。集納中國古代經典要籍之大成,傳存中華五千年文脈!不僅對當時及后來的中國學術與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對東方及整個世界都發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
文津閣《四庫全書》(典藏版)取其精華,凝聚智慧,讓中國歷代圣賢的文化遺產得以傳承與發揚。讓您能夠知鑒古今,在歷史的時空下與往圣先哲對話。在沉甸甸的文化典籍中,觸摸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吸納祖先們的智慧。
編纂方: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出版工作委員會編委會
出版方:商務印書館
投資制作方:北京同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印刷:北京中創彩色印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