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天啟年間,江南才子陸紹珩流落北京。
他目睹世態俗情,胸中塊壘頓生。
何以遣窮愁?唯有讀書。
于是在讀書之余,陸紹珩從五十余部經史子集中,擷取精妙辭句,分成十二卷,集結成書,用以自娛。
細讀之,唇齒輾轉間,有醉意,有古意,有劍意,有俠氣。
《小窗幽記》,一名《醉古堂劍掃》,成書于近四百年前。
四百年時光綿延而逝,其書作者陸氏紹珩也寂寂無名隱落于人間。
今次,這本被昏逐俗世遺忘的小書,總算以一種該有的美好的模樣重現人間。
美哉其文!全書分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正合人生十二味。而單單是每卷的卷首語,便足以美到讓人落淚。
劍掃不平??熳x一過,凜然有劍意升騰而起,頓覺百年幻泡、浮雜人世、胸中塊壘窮愁,一時隨劍掃去,猶看劍而星動龍飛,直呼酣暢。
陳本敬贊其文字是“泄天地之秘笈,擷經史之菁華,語帶煙霞,韻諧金石”。后世人也將《小窗幽記》與《菜根譚》《圍爐夜話》并稱處世三大奇書。而王家衛導演,亦奉之為枕邊書。
此番全新版本《小窗幽記》,以日本嘉永六年星文堂《醉古堂劍掃》為底本。疑難處輔校以國家圖書館所藏天啟年間《醉古堂劍掃》七卷殘本、乾隆三十五年《小窗幽記》十二卷刊本。而在內文編排上,按句讀、節奏和喘息處,進行斷行,像詩歌一樣自成篇章,竭力還原自然吟誦狀態。
陸紹珩
字湘客,明代蘇州松陵人,唐代隱逸詩人陸龜蒙后裔。
曾發愿:
一愿識盡世間好人;
二愿讀盡世間好書;
三愿看盡世間好山水。
生卒年不詳,天啟年間(1621-1627)曾流寓北京,纂輯《醉古堂劍掃》(又名《小窗幽記》)傳世。清代書商將《醉古堂劍掃》附于明人陳繼儒名下,更名《小窗幽記》另行刊印出版,流傳頗廣。是以后世多分不清二者關系,特此正名
自序
卷一 醒
卷二 情
卷三 峭
卷四 靈
卷五 素
卷六 景
卷七 韻
卷八 奇
卷九 綺
卷十 豪
卷十一 法
卷十二 倩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
今世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無一人不醉。
趨名者醉于朝,趨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聲色車馬。
而天下竟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解酲?
文章不療山水癖,身心每被溪山縛。
秋露如珠,秋月如珪。
明月白露,光陰往來。
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讀史要耐訛字,
正如登山耐仄路,蹈雪耐危橋,
閑居耐俗漢,看花耐惡酒,此方得力。
俠之一字,昔以之加意氣,
今以之加揮霍,只在氣魄氣骨之分。
定云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
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
閉門閱佛書,開門接佳客,出門尋山水。
此人生三樂。
是非不到釣魚處,榮辱常隨騎馬人。
奪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壘塊。
秋月當天,纖云都凈,
露坐空闊去處,清光冷浸,
此身如在水晶宮里,令人心膽澄澈。
佳思忽來,書能下酒;
俠情一往,云可贈人。
凡醉各有所宜。
醉花宜晝,襲其光也;
醉雪宜夜,清其思也;
醉得意宜唱,宣其和也;
醉將離宜擊缽,壯其神也;
醉文人宜謹節奏,畏其侮也;
醉俊人宜益觥盂加旗幟,助其怒也;
醉樓宜暑,資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
此皆審其宜,考其景,反此則失飲矣。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聽雨必于空山破寺中,
寒雨圍爐,可以燒敗葉,烹鮮筍。
雨過生涼,境閑情適。
鄰家笛韻,與晴云斷雨逐聽之,聲聲入肺腸。
眉公居山中,有客問山中何景最奇,曰:
“雨后露前,花朝雪夜。”
又問何事最奇,曰:
“釣因鶴守,果遣猿收。”
一翻一覆兮如掌,一死一生兮如輪。
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
便自有濠濮間想,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山上須泉,徑中須竹。
讀史不可無酒,談禪不可無美人。
周旋人事后,當誦一部清靜經;
吊喪問疾后,當念一通扯淡歌。
世無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
看花步,男子當作女人;
尋花步,女人當作男子。
論聲之韻者,
曰溪聲、澗聲、竹聲、松聲、
山禽聲、幽壑聲、芭蕉雨聲、落花聲、落葉聲,
皆天地之清籟,詩腸之鼓吹也。
然銷魂之聽,當以賣花聲為及時。
武士無刀兵氣,書生無寒酸氣,
女郎無脂粉氣,山人無煙霞氣,
僧家無香火氣,換出一番世界,
便為世上不可少之人。
吾有目,有足,
山川風月,吾所能到,便即屬吾,
我便是山川風月主人。
胸中無三萬卷書,眼中無天下奇山川,
未必能文,縱能,亦無豪杰語耳。
洛陽每遇梨花時,人多攜酒樹下,
曰:為梨花洗妝。
妙笛至山水佳處,馬上臨風快作數弄。
陳本敬贊其文字——“泄天地之秘笈,擷經史之菁華,語帶煙霞,韻諧金石……所謂端莊雜流漓,爾雅兼溫文,有美斯臻,無奇不備。” “此書在日本很是流行,與《菜根譚》同為人所愛誦。”——周作人
使人有詐交之歡,不若無久處之厭.就這一句,陸紹珩不是寫完整文章的料,確實發人警醒的高手
有內涵,有品位,有意思的一些三言兩語,書的內容排版非常不錯,這個版本給了作者陸紹珩的名字哎,以前看的都沒。
作者洞察世事,也有閑情逸致,偶爾也會有避世情緒閉門謝客??催@樣的摻雜著摘抄和心得的隨筆,好熟悉啊,自己也在做這樣的記錄,作者一定是一位手賬君~!短小的句子,我又開始手抄了!
總想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點點安逸,這小窗成了我最好的選擇。在黑夜的彌漫下,在月光的映襯下,我悄悄的坐在陽臺上,靠在小窗旁,聆聽著綠葉的述說,紅花的感嘆,小樹的哀愁,低草的無奈。
金錢不是最重要的,知識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讀書不但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豐富我們的閱歷。 讀書對我們而言是何等重要??!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
《小窗幽記》所輯,無論是談文、論藝、修身、養生、處世、居家、為官,雖然文都不長,卻大部分都能微中見著,讓讀者透過小窗,看到包括人心、人性在內的乾坤,誠為修身養性之必備讀物耳。
不管你遵循與否,如此貼近你的生活、心靈,你絕對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好的一本書傳閱卻并不廣泛,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接觸它,能受它啟發更好,真的很好,值得一讀。
陽光的時代,青蔥的歲月,更應該包含陽光,沙灘、海浪、青春,積極,理想,這些才是一種健康的心態,不服輸的我會成為那一條快樂的小魚,與大海游玩,與太陽捉迷藏……快樂的與《小窗幽記》一同成長。
作者在集中所言的文字,是對人生的體會,是種觀世的真理,或者接近于一種真理。這種真理是以一個人所達到的巔峰狀態來評定其價值的,而不是將他的巔峰和他的深谷持平來綜合他的價值。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思想的寶庫。說過:“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不同的書,可以獲得不一樣的好處。
小窗在國學經典上的價值地位。必讀書。儒釋道經典。從五十余部經史子集中輯錄菁華美句,看一部書相當于看過五十部blah blah…和《菜根譚》《圍爐夜話》并稱中國人處世三大奇書。
這本書再合心意不過,體積小巧,起手拿捏自如,翻閱隨意,語言別致深刻,讓人讀來有如醍醐灌頂,上手入眼,令我竟生饑渴之意,愛不釋手。遺憾的是沒有釋義,本人學歷低,古文看起來很吃力,很費解。
這本書的價值遠遠勝于《論語》,《論語》中有很多封建思想,被時代淘汰,有價值的最多為整本書的1 ,而《小窗幽記》卻是字字珠璣,每句話總是很有意義,啟迪與警醒我們。希望大家也能讀讀!也希望書友推薦一些好的書籍。
很多聲名卓著的文人雅士稱譽《小窗幽記》的作者陳繼儒是能夠悟透生死關、看破名利場的智者。陳繼儒在集中寫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此番全新版本《小窗幽記》,以日本嘉永六年星文堂《醉古堂劍掃》為底本。疑難處輔校以國家圖書館所藏天啟年間《醉古堂劍掃》七卷殘本、乾隆三十五年《小窗幽記》十二卷刊本。而在內文編排上,按句讀、節奏和喘息處,進行斷行,像詩歌一樣自成篇章,竭力還原自然吟誦狀態。
在現在的社會,很多人都向外追求一切,想盡辦法滿足欲望。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拜讀前人的作品,找到方向,不要迷失自己。定義自己的未來應該追求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感恩老祖宗們的用心良苦。希望自己能夠改正自己的缺點。
書像一個世外桃源,能讓人如癡如醉在里面;書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不但教給人豐富的知識,而且陶冶了人的情操;書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溝通的紐帶,可以通過它溝通思想、彼此息息相通……如果與書為友,社會就能和諧,不信,你聽聽
本文還從素以為絢、真與趣游、風趣剛柔三個方面大致概括出《小窗幽記》整體的美學風格,素與奢相對、與艷相對,是全書的基調,對真與趣的追求則是有明一代知識分子的共同點,剛柔并濟的文風使得《小窗幽記》彰顯伊人之姿的同時又頗有風骨。
呃,所謂古代的名人名言以及好詞好句,笑之,不過最愛其中的一句話:……挈癭樽,酤白酒,釂一梨花瓷盞;急取詩卷,快讀一過以咽之……,所以邊吃東西邊看書不準說消化不良,那也是件極風雅的事……雖然我坐的食堂,吃的是大鍋飯,拿的是手機,看的是小說……咳咳……
裝幀精美,內容很是喜歡。碰到優惠時間,超值的書籍。
《小窗幽記》一直想入手的,現在看準時機下單了,收到后果然沒讓我失望,不僅封面精美,而且紙張很好,里面的字體大小看著也蠻舒服,是本很不錯的書,修身養性,閑來翻翻看看,也是種愉悅。
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拿到手上的剎那就要買一本了??上?,剛剛到手的看似一模一樣的新書,竟然沒有圖書館的質感。在手上輕飄飄的,是不是盜版?還是我先入為主呢?但是,排版絕對沒的說,很舒服。
作為一本床頭書,不時翻閱總能體悟到里面那些簡短但雋永的句子,沒有太多的說教,更多的都是一些形象的類比,卻將大道蘊藏其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想象著,午后慵懶的時光就著甘甜的山泉自己給自己泡上一壺好茶,聽著松濤陣陣,竹聲泠泠,坐在陽光照射下透出斑駁光影的散發出淡淡桃木香味的極富中國古代元素代表的回紋窗前,一邊品茶一邊疾書,記載著有關歲月和光陰的陳年舊事,人生何其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