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明月千里共嬋娟圖書
人氣:69

明月千里共嬋娟

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王文娟的藝術人生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藝術家>戲劇家  
  • 作者:[王悅陽] 著 [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53505633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8
  • 印刷時間:2016-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王文娟的傳記,分為“藝術訪談”和“藝術傳評”兩部分,對藝術大師的從藝經歷、藝術成就、藝術特點進行了重點采寫。對藝術家在王派藝術的形成方面所做的探索、創新,進行了深入點化。特別是對于“王派”藝術的表演、唱念特色的總結,是本書一大特色和亮點。

編輯推薦

是給藝術家90誕辰的賀禮,也是帶給具有百多年歷史的全國第二大劇種越劇的一份經驗總結。

作者簡介

王悅陽,《新民周刊》記者。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第七屆上海文化新人提名獎獲得者。同濟大學中文系漢語言專業畢業。自幼酷愛古典文學,擅繪畫,師從國畫大師程十發、戴敦邦,受師影響,喜好昆曲,致力于傳統文化在年輕人中的傳播。2004年,參與創排上海昆劇團七夕版《長生殿》,擔任文學整理。2016年,擔任北方昆曲劇院小劇場昆劇《望鄉》劇本整理改編。著有《人逢今世緣——國畫大師畫昆曲》《還似人生一夢中》《畫說昆曲》《程十發的筆墨世界》《跟程十發品名畫》《畫家十發》《一程十發》《清溪樵子錢慧安評傳》《畫梁軟語、梅谷清音——梁谷音評傳》《風雅千秋——蔡正仁昆曲官生表演藝術》《海上生明月——上海書畫院畫師訪談錄》等。2009年起擔任大型文化紀錄片《昆曲百種 大師說戲》主編。

目錄

藝術訪談 人生有涯戲無涯 藝術傳評 及時章 少年歲月 第二章 學藝生涯 第三章 醉心舞臺 第四章 新的時代 第五章 朝鮮歲月 第六章 扮演春香 第七章 佳作不斷 第八章 則天皇帝 第九章 紅樓情緣 第十章 伉儷情深 第十一章 青春重現 第十二章 紅樓團長 第十三章 心系越劇 第十四章 王派藝術 附錄 從藝大事記 后記

在線預覽

第十章 伉儷情深

我們大多時候只能晚上在僻靜的馬路散散步,公眾場合也不可能去,像逛街、看電影、吃飯這樣的安排便很少有。每次兩人一直走到深夜,他送我回家,到了門口卻又不走,我說,那我送你,于是兩人折回到武康路,到了公寓門口,他說,還是我送你吧。就這樣繞著武康路、華山路、湖南路、淮海路兜兜轉轉,最終還是他送我回到家。這樣的“十八相送”,是我們戀愛時最常見的“保留節目”。

——王文娟

在王文娟收獲藝術上的碩果之時,她的人生也迎來了新的歷程——早已在舞臺上功成名就的她,終于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幸福,與著名電影演員孫道臨喜結良緣。數十年來,這對藝術夫妻伉儷情深,琴瑟相諧,相濡以沫,譜就了一段長達半世紀的“舒伯特與林黛玉的交響曲”,感人至深。

這是一段美姻緣,然而其中凝聚著濃厚的朋友的情誼。

當年的孫道臨,瀟灑、英俊、多才多藝,曾牽動多少少女的夢。他原本是燕京大學哲學系的高材生,被摯友黃宗江拉入影劇圈后,一舉成名,在銀幕上塑造過許多動人的形象。而在個人生活上,他卻始終那么清冷,拒情于千里之外。是孤傲?是無情?不,他恰恰是過于珍重心中的真情,他要找到自己生命的“那一半”。

可這舒伯特的夜曲、曹雪芹的詩魂孕育出的孫道臨的“那一半”該是什么樣的人呢?連他自己也說不清。但無論怎樣絕不湊合,三十多年了,他似乎已習慣孑然一身。還是黃宗江機靈,忽然發現以前只迷京戲的好友近來對越劇特別感興趣,臺上那葬花的“黛玉”,還有十八相送的“祝英臺”,西廂聽琴的“崔鶯鶯”,好像引起了孫道臨的某種共鳴。于是和妹妹宗英一嘀咕,兩人立即騎上自行車奔張瑞芳家,合議大事。孫道臨是他們的莫逆之交,可說是知根知底;王文娟是宗江赴朝慰問時同一戰壕的戰友,如今又在一個圈子里。大家一商量,合適,一致通過:立即“包辦”。

其實哪用包辦?“黛玉”、“祝英臺”、“崔鶯鶯”的影子早已留在孫道臨心里。

孫道臨初看越劇,純屬偶然;但看到王文娟扮演的黛玉那樣情真意切、楚楚動人,作為藝術家他心里明白,沒有深刻的理解,真摯的感情,單靠技術是演不好林黛玉的。對王文娟了解越多,欽佩之情愈深——無論為藝,還是為人。

緣分就是那樣神奇。1958年春,黃宗江來到上海,在他住的作協招待所里,徐玉蘭陪著王文娟,黃宗英陪著孫道臨,黃宗江很正式地替兩人做了介紹。那天孫道臨穿著一件深藍色的列寧裝,看起來書生氣十足。房間很小,放了四張凳子便已轉不開身,孫道臨讓大家先坐,自己則站在王文娟身后靠窗的地方。由于大家都是熟人和老相識,很快三個“媒人”就聊得熱火朝天。而王文娟本來就內向少言,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孫道臨也很少插話。在她之前的印象中,電影界人士大多性格活躍,能說會道,但身后的這位似乎是個例外。

從招待所出來,孫道臨送王文娟回家,兩人沿著淮海路慢慢地走著。很快,他先打破了沉默:“我看過你演的《梁?!泛汀段鲙洝?hellip;…”交流藝術是好的開場白,能讓彼此都不覺得拘謹,王文娟隨口問:“哦,你覺得戲怎么樣?給我們提提意見。”他倒也不客氣,馬上滔滔不絕:“……你的祝英臺,活潑熱烈的感情,我覺得表現得還不夠,表演上不夠放開。另外,化蝶的舞蹈身段設計得有些簡單……”一席話讓王文娟有些吃驚,孫道臨對祝英臺的分析,符合自己心中的設想,而提出的意見,也正是自己一直覺得不夠滿意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彼此及時次見面,眼前的這位居然沒有絲毫客套,開門見山有話直說,倒讓王文娟覺得他十分坦率誠懇,沒有那些讓人厭煩的圓滑世故。

“其實,我及時次遇見你,還要更早,是在卡爾登一起演出……”這下王文娟愣住了,孫道臨笑著解釋說:“那時,我演下午場話劇,你們演夜場,我在后臺就看見過你。”接著,他又談了對《追魚》和剛上演不久的《紅樓夢》的觀感,王文娟越聽越覺得驚訝,沒想到他竟是做足功課,有備而來,更沒想到他對藝術對表演的見解,常常與自己心中想的不謀而合。王文娟停下了腳步,認真看著眼前這個不算陌生的人,突然覺得好像重新認識了他,這種異常熟悉的感覺,莫非就是平時所唱的“眼前分明外來客,心底卻似舊時友”?隨后,王文娟也談了一些對他電影表演的看法,兩人不知不覺沿著淮海路走了很遠……

那次見面后,孫道臨開始給王文娟寫信。兩人工作十分繁忙,不是去外地拍片,就是離開上海巡回演出,通信成了主要交流方式。在王文娟的記憶里,孫道臨的信寫得多而勤,常常是自己的回信還沒寄出,他新的一封又到了。每次看完她的演出,孫道臨都會寫下觀后感寄過來。書信往來如此頻繁,王文娟母親很快察覺了端倪。老太太喜歡看孫道臨主演的《渡江偵察記》,心里先默默相中了這個“未來女婿”……碰到兩個人都在上海的日子,如果晚上王文娟沒有演出,孫道臨就會相約一起散步。他說起自己的家世和年輕時的坎坷經歷,王文娟也講述了自己的家庭以及學戲的經歷,少年時為家庭分憂的心境,青年時在亂世中為生計奔忙……這一切彼此都覺得熟悉而親切。

想起當年的歲月,王文娟晚年依然感到幸福,她曾在《七條琴弦誰知音》一文中寫道:

雙方都是演藝界的公眾人物,一旦戀情曝光,必然成為別人口中的話題。因為白天見面容易被人認出,我們大多時候只能晚上在僻靜的馬路散散步,公眾場合也不可能去,像逛街、看電影、吃飯這樣的安排便很少有。每次兩人一直走到深夜,他送我回家,到了門口卻又不走,我說,那我送你,于是兩人折回到武康路,到了公寓門口,他說,還是我送你吧。就這樣繞著武康路、華山路、湖南路、淮海路兜兜轉轉,最終還是他送我回到家。這樣的“十八相送”,是我們戀愛時最常見的“保留節目”。

鵲橋既架,本已有意的雙方也就邁開了步。但那個時代的婚姻成敗,有時不僅取決于雙方的感情。王文娟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就有好心人來“關懷”了——孫道臨脫過黨,是否有過歷史問題?不要因為這樣影響了你王文娟的大好前程??!孫、王雙方又都是自尊心極強的人,此事并沒有結案,于是往前邁向幸福的腳步又變得踟躕了。

“媒人們”得知后似乎比本人還急,后來由張瑞芳向總理反映了此事,孫、王的感情問題得到夫婦的關懷,鄧穎超大姐特意還為此找了王文娟談話:“道臨的問題,組織上都了解。參加學生運動時他還年輕,當時的斗爭形勢十分復雜,他被捕是因為組織受到破壞,并沒有給黨造成任何損失,事后還想方設法找過組織。解放后他各方面表現都很不錯。你回去后跟道臨說,不要有顧慮,繼續好好為人民工作。”話已至此,可王文娟除了點頭,一下子竟反應不過來這些話意味著什么。看她呆呆地愣在那里,鄧大姐笑著說:“道臨是個好同志,我和恩來覺得你們兩個挺合適的。”此時此刻,王文娟這才猛然醒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淚滿眼眶!

誰能想到,一個國家的總理,在國內國外,事務紛繁、日理萬機的情況下,還那么細心地關懷著兩個演員的愛情發展!這里包含的不僅是對孫道臨夫婦個人的信任和友情,而且是對廣大知識分子、文藝工作者的深情關懷。

1962年,這一對藝苑情侶終于結成眷屬。成婚那年,孫道臨39歲,王文娟35歲,恰逢《紅樓夢》拍攝期間。王文娟硬著頭皮去找導演請假完婚,但導演卻讓她拍完主要幾場大戲后再結婚。這樣,他們的婚事直到拍完“黛玉焚稿”之后才辦。在他們那長長“媒人”名單的榜首,是敬愛的和鄧大姐,接下來是一串令人終生難忘的好友。結婚照是在家里請孫道臨的同事陳述幫忙拍的。王文娟選了一件水紅色的中式襖裙,孫道臨則穿了中山裝。生怕應付不來婚禮喧鬧的場面,兩人早早計劃好去杭州旅行結婚,在文藝會堂擺了兩桌酒,只邀請了一些親友鄰居,由王文娟小弟擔任司儀。等到開席之后,來賓們才發現新郎新娘竟然缺席,而他們已登上了開往杭州的列車。“那時候我們在外地,買不到好的喜糖,就在外面買了些紙包的糖帶回來。”盡管當年的婚禮操辦得很簡單,但絲毫沒影響兩人執手到老。

婚后,他們住在上?;春N髀芬粭l僻靜的弄堂旁。這是一個和諧而忙碌的家。早上,大部分居民還在酣睡中,孫道臨已在胡同里“聞雞起舞”——他煙不吸、酒稍沾,唯有這每日半個小時的舞劍,終年不停;深夜,王文娟才拖著疲憊的身子,穿過安靜的夜色返家。夫妻倆難得相聚,總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總在藝術研討的圈子里轉。王文娟對丈夫的博學多才由衷地欽佩:

我從小學戲,雖然解放后也努力學文化,但知識基礎的缺陷依然十分明顯。道臨動手給我列了一份詳細的書單,既有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也有一些科普讀物和淺顯的哲學類書籍。在表演上,他也經常對人物分析和身段設計提出參考意見,他是我的及時個觀眾,也是最坦率的批評者。每當道臨籌劃劇本時,我也會仔細閱讀,提出自己的看法。

孫道臨自幼酷愛學習,升入高中后,班上組織圖書交流活動,成立小圖書館,他更是一日一本,如饑似渴地貪讀了大量中外名著;他有一副好嗓子,即使到了晚年依舊歌聲嘹亮;還能彈一手好鋼琴;作為昔日燕京大學的高材生,還能講一口流利的外語。對于妻子的演出,慰勉之余,他總要仔細推敲,提出修改意見,供她參考。忙歸忙,成家之后的心境,總是與以前大不相同了。同在屋檐下,即使各自忙碌,但夫妻倆對彼此更多了一份牽掛。尤其是去外地演出或拍片,總是格外惦記著上海的家,還有家里的那個人。有時王文娟在離上海不遠的地方演出,孫道臨如果不拍片,就專程趕過來看望妻子。新婚的及時年春節,孫道臨在北京拍片,王文娟則在南京演出,他在信中感慨地寫道:“年輕時聽那首‘可愛的家庭’,美好溫暖卻遙不可及,歲月動蕩,山河破碎,何以為家?感覺自己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從不敢奢望愛情和婚姻,現在終于有人牽住了我的韁繩……”

婚后,一對藝術伉儷相親相愛,比翼齊飛。1964年初,王文娟懷孕了。離預產期還有近一周的時候,孫道臨突然接到任務要去外地。臨行前,他一夜未眠,在客廳走來走去,考慮了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還設想好各種預案。10月18日女兒出生,孫道臨打來電話,他一直想要個女兒,這下更是歡喜萬分。當時正逢顆原子彈試驗成功,于是他給女兒起名“慶原”。直到女兒雙滿月了,孫道臨這才回家。女兒三個多月時,夫妻倆給她拍了許多照片,孫道臨挑一張最滿意的放在皮夾里。24小時他回到家,有點郁悶地對妻子說:“文娟,我給別人看囡囡的照片,怎么都沒有人夸她漂亮呢?”王文娟笑他:“你以為你女兒有多好看???”他呵呵一笑,抱起女兒自得其樂:“不管別人,爸爸眼里我家囡囡最漂亮了!”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轉眼之間,一場“”的浩劫來到了。窗外早已是黑云壓城城欲摧,但孫道臨與王文娟卻不離不棄。孫道臨因主演《早春二月》受批判,王文娟因拍攝《紅樓夢》被戴上專演才子佳人的帽子時,兩人始終相濡以沫,共度劫難。

整整十年過去了,被荒廢的十年,被壓抑的十年,人生百歲,有多少十年可以被耽誤?風雨過后艷陽天,可孫道臨與王文娟也已進入了哀樂中年,不復當年的意氣風發。即使如此,兩位視藝術為生命的大家,依舊爭分奪秒地進行著藝術創作,迎來屬于自己的藝術第二春。

《紅樓夢》一戲,王文娟已演過百場,但到了晚年排演“黛玉葬花”的折子戲時,孫道臨又有了新發現:“在葬花一場戲里林妹妹看到落花,觸景生情,這里要再有個圓場轉身的動作,可以把她此時的內心感情和盤傳達給觀眾。而在你唱七條琴弦……”話猶未了,王文娟在一邊接著唱了起來。“好,暫停!這里多了一個動作,有點圖解式了。把這個動作去了,不但不影響人物心理的表達,反而顯得干凈流暢。”孫道臨不僅是好演員,更是好導演,作為妻子,王文娟總能從丈夫那兒得到最坦率的批評和誠摯的關懷。王文娟的嗓子開過刀,喉音較重,發聲方法總是拿捏不好。為此,孫道臨就幫助她練習,讓她學會用氣,以氣帶情,以情帶聲。他還介紹了程硯秋和荀慧生以唱腔傳神的特點,幫助王文娟掌握新的演唱方法。

不僅如此,每每孫道臨的影片拍出來后,王文娟總是“首映式”上最忠實的觀眾,最坦率的批評家。到了晚年,孫道臨除繼續演戲外,還開始轉向導演,并且自己選題材、寫劇本、改劇本,忙得不亦樂乎。有時遇到一個題材遲疑不決,王文娟常常能當個好參謀。孫道臨的眼光總是很獨到,他想拍攝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想要拍三國題材的大型電影……常常有人勸他,何必呢,到了這個年紀還去冒這樣的危險?對此,孫道臨心中不是沒有矛盾,沒有煩惱。但作為妻子,王文娟總是鼓勵他說,這樣的題材是有意義的,我就渴望在銀幕上看到這些精彩的歷史人物,這樣的險值得冒。妻子的信念,堅定了孫道臨的信心。

平時在生活上,夫妻倆更是節儉樸素,毫不講究,只要簡單隨意就好。他們常吃一種雜菜飯,各種蔬菜、肉類、豆類一起煮,或者把腌白菜、豆芽、蘿卜之類涼拌在一起,美其名曰“八寶菜”。除了演出或出席重要場合,兩人平時穿著也十分簡樸隨便。記得王文娟在香港給孫道臨買過一件深綠色的茄克衫,他一直穿到磨破開線也舍不得扔,把襯里的布料剪出來,縫補好了繼續穿。那些年,夫妻兩人幾乎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撲在了工作上,把光鮮和講究都留在了舞臺和銀幕上。

到了晚年,孫道臨與王文娟更加相互關心體貼。孫道臨怕冷,而上海的冬天偏偏低溫潮濕。為此,王文娟為丈夫買了暖氣。每當孫道臨遠出歸來,王文娟總是擠出時間親自跑菜場,準備好可口的飯菜。王文娟的演出活動常在晚上,中午需要休息。孫道臨在家總是躡手躡腳,唯恐吵醒了妻子。當看到王文娟率團演出,奔波勞累時,他總下決心:拍完這個戲一定陪文娟出去好好玩玩。然而幾十年過去了,他們終未如愿。別說旅游,連跑商店、逛外灘的時間都沒有。的一次,是新婚時他們一起到杭州住了三天。就這樣,夫妻倆忙碌并快樂著,迎來了女兒成家,迎來了第三代的到來,也迎來了自己的晚霞歲月。

光陰似箭,歲月荏苒,夫妻兩人得以在退休后的晚年,合作了兩部精彩的電視戲曲片。及時次是1991年,孫道臨親自擔任藝術指導,拍攝了三集電視片《王文娟藝術集錦》;到了1996年,孫道臨又親自為王文娟投拍了10集越劇電視片《孟麗君》。王文娟由衷感謝丈夫為她圓了這個夢:“道臨起初有些納悶,問我怎么這么喜歡孟麗君,我就拿原著給他看,盡力說服他。”于是,兩位已過花甲的老藝術家共同創作了《孟麗君》,這是他們共同的藝術結晶,也見證了兩人“白首偕老”的愛情誓言。2001年,年逾古稀的孫道臨又出任新編越劇《早春二月》的藝術顧問,再次圓了他的越劇夢。

從此之后,年近耄耋的孫道臨身體健康每況愈下。2003年,在明星版話劇《雷雨》亮相后,老人就再也不曾公開露面過。2004年,在打贏侵權案官司后,孫道臨又因面部三叉神經痛而臥床不起。昔日影幕上的“蕭澗秋”,僅存的一點記憶力,全獻給愛妻王文娟。2005年盛夏,孫道臨重病住進華東醫院。年已八十的王文娟連日在家與醫院之間來回奔波,發起高燒持續不退,也只能住院治療,她在十樓,孫道臨在九樓。本來想瞞著孫道臨,但他兩天沒有見到妻子,就知道一定出事了……那時他身體十分虛弱,還是抱了一只西瓜顫顫巍巍地上樓,蹣跚著來到愛妻的病房,堅持要喂王文娟吃西瓜……2006年,孫道臨一次接受采訪,此時的他已剩下不多的人生記憶,盡管如此,當談到愛妻王文娟時,他卻說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我主要就是覺得她非常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認真,而且確實也是在困難里頭走出來,在她那個周圍里頭也不容易。所以我對她說你有今天的成就,不是靠你自己,是靠了很多人幫助你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這是真話……不一定因為我給她什么,我實際上沒給她什么,她自己也做了很大的努力。”

2007年12月28日,一代電影大師孫道臨先生逝世。孫老走后,已是82歲高齡的王文娟難掩悲傷之情,只要一上香,甚至一走進丈夫的房間,就忍不住哭泣。在告別儀式上,孫道臨身著黑西服、白襯衫,打著深紅色的領結,安臥在鮮花叢中。他身上的禮服,是王文娟親自挑選的,從袖扣到領結,從襯衫到襪子,一絲不茍。王文娟本人則身穿藍綢緞的對襟小褂,她說,因為道臨不喜歡看她穿黑衣服。在告別大廳正中,王文娟獻給丈夫的,是用紅玫瑰制成的心形花束,代表了她一輩子的愛與感恩,令人感動。

直至今日,九十高齡的王文娟始終念念不忘自己與孫道臨長達45年的夫妻情緣。在《七條琴弦誰知音》一文中,她深情地說道:

人生如旅,終究還是難免一場送別,戀愛時那一次次“十八相送”,每次都是道臨送我回家,在人生這條漫長的路上,最終,是我送別了道臨。這一路上,我見識了許多風景,但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永遠還是那一個能夠并肩同行,能夠分享悲喜的人。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挺好。

2016-09-21 15:08:2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很喜歡。

2016-10-25 15:46:21
來自想養龍**的評論:

好評

2016-10-26 14:42:10
來自lpljx**的評論:

還好

2016-11-04 12:00:03
來自樂樂1千**的評論:

非常好,非常喜歡

2016-12-07 14:02: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6-12-11 16:20:53
來自I***a(**的評論:

書香節買的,一堆書還不到兩百,書真的都很滿意。閱讀尤其紙質閱讀是一種享受!

2017-04-25 18:47:16
來自進***(**的評論:

很信賴當當,一直在這里購買,包裝有保證,溝通方便

2017-06-05 13:09:54
來自密***兕**的評論:

如果我能趕上之前的簽售版就好了

2017-06-29 00:02:12
來自當當網**的評論:

這套書很棒!用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教給孩子許多,孩子也很愛看。

2017-08-18 23:23:07
來自***(匿**的評論:

不錯的書籍,買買買

2017-09-13 14:19:5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