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世上如儂有幾人:豐子愷逸事圖書
人氣:59

世上如儂有幾人:豐子愷逸事

隨書附贈豐子愷精品漫畫圖卡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藝術家>美術家  
  • 作者:[豐宛音]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5334431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3
  • 印刷時間:2016-02-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世上如儂有幾人——豐子愷逸事》今年是漫畫家豐子愷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他的畫是通俗的藝術品,親切,淡雅,只寥寥數筆,卻意境深遠。他生活的時代并不太平,屢遭戰亂與內亂,但他卻用畫筆畫出了一個紛亂時代的寧靜和美好,畫出了他內心的悲憫與仁愛。《世上如儂有幾人——豐子愷逸事》朱光潛曾評價“子愷從頂至踵是一個藝術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動笑貌,全都是藝術的”。本書的作者豐宛音是豐子愷先生的次女,她用精煉的篇幅、片段式的描寫,和讀者分享了在她記憶深處關于父親值得分享和記錄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父親生命的情調和藝術的品味。《世上如儂有幾人——豐子愷逸事》本書結集的文章均是首次出版,為作者親身經歷,真實可信。 同時配以豐子愷先生大量的照片及畫作,圖文并茂。為了紀念豐子愷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本書還隨書附贈了十張豐子愷先生的彩色精品畫片,滿足讀者收藏的愿望。

編輯推薦

豐子愷次女豐宛音暮年追懷家父往事以此紀念豐子愷先生逝世四十周年隨書附贈豐子愷精品漫畫圖卡子愷從頂至踵是一個藝術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動笑貌,全都是藝術的。——朱光潛

作者簡介

豐宛音,豐子愷次女,生于1921年10月6日。原名豐林先,名字是父親豐子愷所取,后改名為豐宛音。解放后長期在上海復興中學擔任語文老師,曾在報刊上發表多篇有關父親豐子愷的文章。

目錄

序…………………………………… 豐宛音 昏昏燈火話平生父親童年趣聞舊事凄涼不可聞火紅色派克筆可惜我不記得年、月、日……忘不了金明寺弄那幢大宅父親在緣緣堂漫話“春暉樓”父親在桂林踏花歸去馬蹄香父親寫生趣聞豐子愷漫畫逸聞父親的兩件小事“速朽之作”“備忘錄”的故事別開生面的環境美女學生的紫圍巾及其他赤子之心父親與求畫者世相無常畫有常時人不解留須故弦外有余音畫貓獲罪父親日記今何在外甥的名字牛棚與“牛棚”豐子愷年表

在線預覽

父親在桂林一、 終于來到了桂林 一九三八年初夏的一個下午,一輛沾滿泥漿的運貨車駛進桂林北門,來到市中心的中南街,戛然而止,從車上下來一群風塵仆仆的男女老幼,為首的是一位面貌清癯、神采不俗,蓄著黑須的教師模樣的中年人,他,就是我的父親,他正領著全家老幼,來到了我們向往已久的桂林。 記得早在童年時代,地理老師就曾把桂林的山水描繪得有聲有色,使我們聽得入了迷。他還說,人們只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實桂林的山光水色遠非蘇杭可比呢。這更使我們神往不已,回家后常常纏著父親要他帶我們到桂林去玩,父親微笑著說:“桂林離開我們這里有好幾千里路呢,你們怎么去得。”父親生性樂觀開朗,喜愛旅游,每逢假日佳節,總要帶我們去蘇杭等地游山玩水,在他所寫的詩中就有“三五良宵團聚樂,春秋佳日嬉游忙”之句。父親也久聞“桂林山水甲天下”,他曾不止一次對我們說過:“我想,將來總有機會到桂林去玩的,……”像是在安慰我們,又像是在對自己說。于是,我們就一直等待“機會”的到來。 等了十年之久,“機會”果然來臨了。但是,父親并不是帶我們到桂林去游玩,而是帶我們去避難的,這真是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啊! 一九三七年初冬,侵略者的炮火使我們背井離鄉,到處流浪;從杭州迤邐西行,經上饒、南昌、蘭溪后,又來到江西,在萍鄉住了兩個月,又流浪到漢口、長沙,安頓不到半年,九江失守,武漢疏散人口,父親只得又帶領老幼十余人,在兵荒馬亂中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來到了桂林。當時桂林還比較安全,父親打算在桂林安家。 但不論怎樣,我們總算如愿以償,來到了向往已久的桂林,而且是全家同來的! 桂林景色的奇麗,果然名不虛傳,對桂林的山水和市容,父親后來在《桂林初面》一文中這樣描述: “……汽車駛過了黃沙,山水漸漸美麗起來,有的地方一泓碧水,幾樹灌木,背后襯著青灰色的遠山,令人錯認為杭州,只是不見垂楊。行近桂林,山形忽然奇特,遠望如犬牙,又如盆景中的假山石。我疑心這些山是桂林人用人工造出來的。不然,造物者當初一定在這地方閑玩過,他把石頭一塊塊堆積起來,堆成了這么奇特的一圈,后人就在這個圈子內建設起桂林城來……”父親的筆從景色描繪轉移到桂林的市容和行人:“……汽車駛進北門,只見寬廣蕭條的市街和穿灰色制服的行人……桂林的市街并不繁華,與桂林人的服裝一樣樸素……后來聽人說……自省主席以下,桂林公務員一律都穿這種制服……”在另一篇《桂林的山》文章中,父親又是這樣描述桂林的山水和此時的感觸:“聞名已久的桂林山水……展開在我的眼前。初見時,印象很新鮮,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像西湖莊子內的石筍,不過形狀龐大,令人想起古畫的遠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詩句。至于水,漓江的綠波,比西湖的水更綠,果然可愛,我初到桂林,心滿意足,以為流離中能得這樣山明水秀的一個地方來托庇,也是不幸之大幸。”二、 美麗的泮塘嶺 初到桂林,我家曾在市區馬皇背住過一個時期。那兒的鄰居鐘儆文先生,在抗戰前曾與我父親通過信,不料數年后彼此會在桂林結鄰而居,朝夕相處。還有鐘先生的岳父,家居柳州的陳熾之老先生,也來到這里,與父親萍水相逢,遂成知交,互有書畫贈答。但不久父親因接受地處西郊的桂林師范之聘,又把家遷到離桂師五華里的一個小村泮塘嶺去了。在泮塘嶺住了將近一年,這是我家逃難以來安居得最久的一次,所以印象比別處都深,即便在四十余年后的今天有些情景還歷歷在目。 泮塘嶺離桂林城七十多里,是個偏僻的小村。住戶總共不過二三十家,幾乎全都姓謝。我們所租住的那座瓦房,據說是房東謝四嫂家的百年老屋,相當舊了。然而四周的環境卻非常幽美。屋前是一片平地,綠草如菌,可以晾衣裳,養家禽,我們也常在草地上做各種游戲。屋后是一片矮松林,也是我們玩耍的好去處,村邊不遠處是毗連的山丘和茂密的叢林。行近樹林,就可聽到水聲淙淙,循聲而往,只見樹叢中繞著一條溪澗。原來是從山間流下來的幾股泉水,終日奔流不息,到這里匯成這條小溪,溪水清得見底,可愛極了,它給村人的生活帶來莫大的方便,又使小村平添無限情趣。村邊還有一條很長的小路,也是最吸引我們的地方。每當夕陽西下,父親結束了24小時工作,總愛帶我們到小路上去散步。一眼望去,這條小路很長很長,似乎沒有盡頭,我們稱它為“神秘的小路”。走在小路上眺望,遠處叢林下,隱約可見竹籬茅舍,幾縷炊煙冉冉升起,湛藍的天邊點綴著一行行歸林倦鳥,景色美麗如畫,令人陶醉。而我們就像是置身于風景畫中的人物,一路上,父親往往就眼前景物,向我們講授一些繪畫方面的基本知識,什么遠近法,消失點,又如景物的取舍構圖、色彩的深淺調和……。當我們往回走時,遙望我們所住的瓦房,只見它正沐浴在絢爛的霞光里、掩映在綠樹叢中,雞鳴犬吠之聲時而從遠近傳來,面對著這一片迷人的田野風光,父親常駐足觀賞,贊嘆道:“此情此景,有如陶詩中的‘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我們真好比住在世外桃源呢!——然而,此時此刻,前方兵士都在槍林彈雨中浴血苦戰,無數百姓家破人亡……”父親忽然頓住了,剛才的笑容也消失了,變得神色黯淡,若有所思,腳步也隨之而變得沉重緩慢了。父親此時此地的心境,我們是不難理解的。記得當時父親曾寫過這樣的一首詩:“山如眉黛秀,水似眼波碧,為念流離苦,好景忽減色。”在他的詩篇里,還有“不信彩云低護處,飛機炮火殺人忙”,“我愿作天使,空中收炸彈”以及“炮彈作花瓶,人世無戰爭”等句,這些詩句都配了他自己的漫畫。父親還寫了杜甫的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掛在牛棚書室的墻上。“若不是侵略戰爭,我真想在泮塘嶺長住下去呢!”父親常常懷著留戀之情這樣說著,嘆息著,與我們徘徊在小路。三、 父親的“牛棚書屋” 從“神秘的小路”散步歸來,吃過夜飯,略事休息,父親就鉆進他的“牛棚書屋”里去,開始夜間的工作,說也好笑,這個房間原是房東家的牛棚,我們搬進來后,父親請人來平地、粉刷、打掃干凈后,就改造作自己的書屋,稱為“牛棚書屋”。但母親和我們都嫌累贅,仍舊叫它牛棚,父親也只得默認了。 別小看這牛棚書屋,又低又簡陋,父親卻把它收拾得別有洞天。竹制的書架、書桌、椅子、床鋪安放得很妥貼,一應文具用品也擺設得有條不紊,墻上懸掛著父親喜愛的幾幅詩畫,整個書房給人以簡樸、整潔、舒適之感。如果比起緣緣堂的書齋來,那當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然而,在顛沛流離了一年之后,能在偏僻的異鄉得到一個棲身之所,又能在一個獨用的小書房里安靜地工作,這在父親已是心滿意足了。他常說“室不在高,有書則靈”,特別是對于牛棚的雕花木窗,父親非常欣賞。說是具有古樸的美。他叫我把木窗上的圖案花紋照樣臨畫下來,貼進他的日記簿里。在牛棚書屋里,父親致力于宣傳抗戰的文藝創作。他曾按蔣堅思原著編繪《日本侵華簡史》,又就胡愈之先生之約,繪制抗戰宣傳畫一套。還專門為桂師作了一組宣傳漫畫,請校方復印后,帶領學生上街下鄉到處張貼,并指導學生如何作宣傳畫。除漫畫外,父親還寫了《避寇五記》《還我緣緣堂》《中國就像棵大樹》等文章。《漫畫阿Q正傳》也是在牛棚里完成的,這個時期父親還寫了不少逃難詩詞,其中有到桂林后寫的《望江南》兩首: 空襲也,炸彈向誰投! 懷里嬌兒猶索乳,眼前慈母已無頭,血乳相和流! 逃難也,逃到桂林西。 獨秀峰前談藝術,七星巖下躲飛機,何日更東歸! 以上這些工作都是父親課余在牛棚里進行的,他白天常常來不及做,夜里就在牛棚里小油盞微弱的燈光下,干到夜深人靜,這種時候,我總愛陪著父親,在一旁看書,直到他工作完畢。 這段日子里,父親確實很忙。除上課、寫作、會友外,還得經常擠客車去市內桂林醫院看望母親,母親臨產患子癇癥,要動手術。當父親趕到醫院簽字蓋章時,方知道產科主任鄭萬育是父親的讀者,護士周女士又是父親在上海執教時的學生,想不到十余年后會在五千里外的桂林相見,這使父親又高興、又感慨:真是“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啊!這個難產而生的嬰兒是父母的第七個孩子,是我們最小的弟弟。他的名字“新枚”是父親早在漢口就取好了的。當時父親曾寫了一篇文章《中國就像棵大樹》,依據此文,父親給未出世的孩子取名“新枚”,還經常戲呼他“抗戰兒子”。后來母親帶了出世不久的新枚出院,回到泮塘嶺時,父親就把他所喜愛的牛棚書屋讓出來給新枚住,他說:“……讓他吃牛奶,住牛棚,將來力大如牛,可以沖散敵陣,收復失地……”(引自《教師日記》)自從把牛棚讓給新枚之后,父親自己就搬到西邊的廂房中去住,牛棚已夠窄了,而廂房面積更小,幾乎只能容納一床一桌。然而父親一邊收拾書物,一邊笑道:“我從牛棚搬到鶯鶯小姐的西廂,真是一步登天了!”一句話,說得我們都大笑起來。四、 竹器時代?女兒國?君子國 我們所租居的瓦屋雖然簡陋,但在泮塘嶺卻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可見謝四嫂是小康之家。謝四嫂是一位中年寡婦,為人精明能干,辦事干凈利落。她青年時就守了寡,眼前只有一個十歲的兒子,母子相依為命。除燒飯、洗衣等家務外,挑水、種田等重活都是由四嫂一人包辦。整天只見她里里外外忙個不停,卻干得井井有條,生活很過得去,還把兒子送去私塾念書呢。 說來也怪,這村里有個特殊的習俗(也許這是桂林的普遍現象),婦女不但與男子一樣出外干活,而且干得比男子還多,除耕種外,挑水、推磨、砍柴等重活累活,都由婦女來干。 大多數婦女邊干活,邊用背兜背著一個娃兒呢。更奇怪的是,有些人家,婦女出外干活,丈夫都在家中燒飯,抱娃兒!因此父親曾幽默地對我們說:“我們不僅退回到了竹器時代(注:桂林產竹,一般家具多用竹制。)而且還進入了女兒國!”父親曾經把勞動婦女的形象畫下來作為留念。 這里的老百姓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吃飯時用的桌凳都很低小,活像小孩們“辦家家”那樣,更有趣的是冬天吃飯,一家人圍著矮桌,桌子中央開了一個圓洞,洞下生著火爐,火爐上放著砂鍋,邊煮邊吃,很愜意。泮塘嶺的老百姓熱情好客,逢年過節,常邀我們去吃飯,我們也曾坐在小凳子上就著矮桌和火鍋吃飯,又暖和,又人味。這些令人難忘的情景,父親也都畫下來,作為對桂林的留念。 不僅老百姓如此,就連桂林的商人也與別處不同。一次父親上街,看到一爿店里有核桃,便上前問價,誰知那店主連忙搖手對父親說:“買不得!這種核桃,里邊壞的多,價錢又貴,你老人家莫買!劃不來的!”父親聽了不禁愕然良久,因為在江南,這種現象是不可能遇到的,做生意的大抵唯利是圖,往往以次充好,蒙蔽顧客,哪有倒反勸顧客勿買的呢?還有一次,就是我們初到一家竹店去定做我家十多人用的全部家具,我們要求五天交貨,店主怕到期完不成生計,交不出貨,竟婉言謝絕,不肯收下定洋,寧可回絕了這筆生意,這兩件事使父親非常感動,曾在《桂林初面》中寫道“我……驚駭于廣西民風的樸實,他們為了約期不誤,寧可回拒生意,(對顧客)不愿意欺騙搪塞……”父親還風趣地笑稱:“我們又仿佛來到了君子國呢!”又,桂林人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穿灰布制服,戴灰布帽,穿有絆帶的皮鞋,我們稱之“廣西裝”。這種布厚實耐穿,行動干活又方便,抗戰期間,提倡艱苦樸素,這種“廣西裝”倒是經濟實惠。父親常稱贊它象征了廣西人樸實無華的民風,他作了一幅題為“廣西裝”的漫畫。自己也做了一套,并穿著這套“廣西裝”攝影留念。五、 吸引人的兩江圩 如果說,“廣西裝”象征廣西人民艱苦樸素的民風,那末我們在桂林所看到的種種民間工藝制品,更足以顯示廣西勞動人民特有的智慧。其中最引起父親注意的,便是他那牛棚書屋的木窗上雕刻的圖案字了。一扇上刻的是“富貴長春”,另一扇上刻著“福祿善慶”。這八個圖案字布局巧妙,形體美觀,結構別出心裁。父親贊美不已,說它“具有古樸的巧”與“古樸的美”。又說,“比近來流行的圖案字好看得多。”父親認為,更難能可貴的是“此木工能兼顧美術與實用”。大門上的暗閂,設計得十分巧妙,后來父親在兩江圩上又發現了很多當地特產的竹制品,如竹籃、竹碗等,做工細致精巧,又輕巧又便宜。每當父親看到這些價廉物美的手工品時,總要買許多回來,除自己留存外,還分送親友們。父親常說廣西人民不但勤勞淳樸,還心靈手巧!以上木窗圖案、大門暗閂及各種竹制用具,父親都描寫在日記里,并一一作了插圖,加以詳細說明。這種民間工藝,凝結著桂林人民的智慧,父親特別重視珍愛。 兩江圩并不大,卻十分熱鬧,尤其是逢集市的日子,附近農民都云集到這里來做買賣。從泮塘嶺到兩江圩只五里路,所以父親經常去買東西。在諸多吃食中,父親最喜愛一種小半圓子。是水磨粉做的,餡子是柳糖做的,吃起來細糯鮮甜,父親經常買生的回來,在炭爐上煮給我們吃,價亦不貴,一毫子可買三十五只。還有大桔子和長甘蔗,大桔子有如江南的香椽,但味甜多汁,絕無香椽之酸味,價錢還很便宜,一只賣五大鑼(毫子和鑼子均為桂幣名稱)。長甘蔗近兩丈,價八個大鑼,又甜又嫩,特別是連甘蔗梢頭也甜嫩好吃,父親總是幽默地笑道:“顧愷之倘來兩江吃長甘蔗,不必‘漸入佳境’,可以常在佳境了。” 兩江圩的店鋪也不少。其中,有兩家店鋪值得一提 一家是酒店。原來,父親初到桂林時,有人介紹他一種酒,叫青梅酒,說是桂林的特產酒。父親一度常喝青梅酒,在他的詩集中,曾有“故國三千里,青梅酒一杯”之句。然而青梅酒度數較高,父親在江南吃慣了溫和的紹興黃酒,常吃青梅酒實在有點不習慣。24小時父親帶我去兩江圩買物,偶然在一片小酒店發現一種酒,黃褐色的。問了店主人,才知這叫老米酒,店主人還對我們說:“其實老米酒很好吃,又補人,只是不夠兇,有的人慣吃烈性酒,嫌老米酒不過癮。”父親立刻買了一瓶回家,嘗一嘗,果然味溫而醇,大有江南黃酒風味,盛在玻璃杯中,色澤黃澄澄的,有如琥玉,十分可愛。父親大喜,說喝著老米酒,恍疑身在故鄉了。從此父親就一直飲老米酒了。24小時,我陪著父親在兩江圩,又去那家酒店買酒時,看到店門口貼著一副對聯:“黃酒白酒都不論,公雞母雞只要肥。”父親看了笑道:“又通俗,又幽默,很有意思!”后見對聯字跡蒼勁有力,墨漬猶新,就動間店主人,方知原來是店主人自己寫的。見父親贊許,他很高興,不覺攀談起來。原來,他家本是書香門第,祖父、父親都是前清秀才,他本人曾在私塾執教,但教書難以糊口,不得已,改行賣酒了,說罷長嘆。當他聞知我父親是桂林美術教師時,便肅然起敬,執意要送父親一瓶家釀的米酒,父親再三婉謝,實在推辭不了,只得受了。那店主人又請我們進內室,去看他的書法,果然寫得一手好字。他又恭恭敬敬地向父親求畫,父親同意了,就當場揮毫,畫了一張《三杯不記主人誰》的漫畫相贈。店主人大喜,說后天就拿到城里去裱,好掛在店堂間里。并殷勤地邀請父親下次再去,可是這以后不久,我家就離開了桂林。另一家是個中藥店,門前掛著招牌,上寫“新病舊疾,來店就診,只收藥費,不收診金。”店主人姓黃,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醫生,店里只他一個人,看病、開方、配藥、收款都由他自己擔任。店里草藥收費很低廉,但效果卻很靈驗。黃醫生醫德很好,看病仔細,耐心,遇到有些行動不便的病人,他便親自上門診治,也不收診費。即使夜里或風雨天,也是有求必應,因而遠近聞名,深得人們信任與尊敬,前來求醫者絡繹不絕,門庭若市,我們家中凡有病痛的,也總是去請教黃醫生的。父親常說黃醫生集百草為人治病,好比神農氏。父親還說,在鄉村,有這樣一位好醫生,真是那里人們的救星。在我家離開桂林的前幾天,父親還特地買了禮物去看望這位受人尊敬的老醫生呢。六、“桂林師范好比是我的母校” 桂林師范離泮塘嶺五華里,父親每天步行三十五分鐘回家,學校為免他奔波之勞,特撥新校舍給我家居住。可是父親說自己平時一直從事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太少,“這正是使我每天準時運動的機會,是一種很好的健身運動。”婉謝了校方的照顧,寧愿租居泮塘嶺的舊屋,樂于天天步行,確實,在泮塘嶺這個時期,父親的健康情況很好,父親還說,這是受了桂林同胞吃苦耐勞性格的影響,“若在江南,五里的路非坐黃包車不可的”。 桂師建立于一九三八年初冬,當局對此校十分重視,特撥巨款建辦。創始人兼校長唐現之先生,是一位有豐富經驗與才能的教育界人物,他辦校的宗旨是“以藝術興學,以禮樂治校,”父親對此極為贊佩。 桂師,背山面水環境十分幽美,父親在脫離教師生涯十年以后,由于避寇的緣故,竟會來到桂林師范重執教鞭,這原是始料未及的,用父親的話來說,這也是一種“緣”,所以父親樂于接受唐校長的聘請。 在桂師,父親擔任圖畫、國文兩科。父親在講授美術理論的基礎知識課時,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給學生指出一個學畫的方針:必須從寫生人手,而人物是寫生的好材料,他要求學生隨身帶鉛筆和小本子,以便隨時隨地速寫人物的各種姿態,一開頭就養成學生勤學苦練的習慣,還在教室里當場作寫生示范,教學生寫生時應注意的事項。教國文課時,父親發現學生程度較差,所以一開課就先用一周的課時為他們補講寫作基礎知識,先打好基礎,然后讓他們作文。還與學生“約法三章”: 一、作文暫時不要用文言,至文法通順為止。二、以后作文,先念一遍別人聽,別人聽得懂的,才可交卷,聽不懂的,都要修改。三、標點不準亂用,字不許潦草。用的課本是當時教育局統一的,第二課就是父親寫的《我的苦學經驗》,開頭讓學生知道,要學好一種學問,離不開“勤”、“苦”二字。父親還選用些適當的古代詩文為教材,講義是由他自己動手來編寫的,父親常說:“現在學生對古代文學接觸太少,再不教他們,這些寶貴的文學遺產就要失傳了。”對于學生作文中的病句,父親總是挑其有普遍性的,列舉在黑板上,當場改給他們看,父親講課時常聯系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還常常涉及為人處世之道。所以,學生聽起來親切有趣,印象深刻。 在桂師,父親還為學校譜制了校歌: 百年之計樹人,教育根本在心。 桂林師范仁為訓,克己復禮泛愛群。 洛水之濱,大嶺心村。 心地播耘,普雨悉皆萌。 對于新生的桂林師范,父親確曾下過一番心血,并且寄以厚望的,然而好景不長,到這一年的晚秋,傳來了岳陽失守,長沙自焚的消息。桂林又慘遭轟炸,風聲日緊,桂師遂有遷校之議。父親的好友、同事們看到我家人口眾多,且有老幼病弱,都為父親擔心,一致勸他早作準備。父親的一位青年朋友舒群也寫信給父親:“一旦桂林有變,先生家屬如何處置?望早為之所。凡我所能,當盡力相助。”父親深深感激朋友們的誠心美意,于是只得再作逃難準備。 父親在桂師的一課是高師國文課。他特地自編講義《國文解話》,選詩詞趣話數則講給學生們聽。有心要給一課添歡樂。父親說:“自從Dauder作《一課》以來,一課便帶不祥之氣。今吾國正在積極抗戰,勝利可操左券,故吾之一課,必多歡笑,方可解除不祥之氣也。” 在全校師生的送別會上,父親又給學生作了臨別贈言:“藝術不是孤立的,必須與人生相關聯;美不是形式的,必須與真善相鼎立。”,父親懷著依依不舍之情說:“桂林師范好比是我的母校,今后我到了遙遠的地方,想到桂師,定有老家之感。”會后,唐校長在夜色朦朧中親自送父親回家,路上還虛心地請教校事。父親建議“學校今后多多注意音樂,改善音樂設備。因為音樂的親和力較大,最善于統制群眾感情,團結民族精神,特別是抗戰建國之時,尤不可忽視”。七、別了,桂林 在長沙大火后幾天,父親收到胡愈之先生的來信,才知道胡先生在長沙自焚的前一日正好離開,幸免于難,現已安抵桂林,又說宋云彬與王魯彥二位,于半夜逃出不知去向(其后也到了桂林)。原來長沙大火發于半夜,且事先又不通知人民,以致被活活燒死者不計其數!父親看信后滿腔悲憤,長嘆不已:“此無數人中,誰無父母,誰不要命,而使之白白慘死,誰任其咎?”又指出“當局者應任其咎。” 為此國難日深,民族存亡危急之秋,父親悲憤填膺,奮筆疾書,痛斥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他說:“我要以筆代槍,憑我五寸不爛之筆,努力從事文、畫宣傳,可使民眾加深對敵之痛恨,軍民一心,同仇敵愾,深信抗戰必能勝利。” 過了好幾天,兩江圩、泮塘嶺都先后駐兵了,風聲一緊,桂師遷校之議已起,我家也不得不走了,要離開桂林這個美麗的山城,要離開住慣了的兩江圩和泮塘嶺,不覺依依難舍,更何況在這里還有父親的許多好友,經常來往的就有傅彬然、王星賢(已先離去)、王魯彥夫婦、宋云彬、賈祖璋、張梓生、吳欣奇、林憾廬、林半覺、陳瑜清、蕭而化、鮑慧和、舒群等等。還會見了巴金、王西彥等。彼此談論戰局,聯系抗宣工作,親密相處。 其中舒群這個名字,在父親的日記中經常提到,例如:“舒群是一位摯懇而沉著的青年,十分難得。”父親常進城去看他,并贈畫給他,父親還曾經說過,他對共產黨的初步認識,就是當時從舒群那兒得來的。 離別的日子終于到了。一九三九年四月六日,也就是清明節的前24小時,我們正忙著收拾行李,父親的一些好友、同事趕來送行了,唐校長也來了,他還與舒群親自動手,幫我們捆緊鋪蓋,搬上車去。 當我們跨出泮塘嶺的屋子時,父親回頭環顧室內,又對牛棚投去深情的一瞥。看,父親手寫的李叔同的詩句“勝境在望”,還貼在牛棚壁上呢;看,堂屋里還掛著父親為謝四嫂寫的、早已褪色了的春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抗戰必勝婦孺皆知。” ,父親的目光落到了院子里那株小鐵樹上,這株鐵樹是前幾天父親特地去兩江圩買回來,并親手種在屋子前小院子里,作為對泮塘嶺的臨別留念的。父親曾在日記上寫道:“他日抗戰勝利,吾必來此一訪舊居,此樹當欣然待吾之來訪也。” 鄰居們也都前來送別,他們緊緊攥著我們的手,戀戀不舍:“等太平了,再來這里耍啊!” “先生下次來,還住我家屋子。我等著你們。” 父親謝了大家,與友好鄰居們握手作別,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泮塘嶺。 別了,桂林,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竟未能安心游覽。不過,父親早已把桂林美麗奇特的山水收入到他的畫中了。他常說:“我的畫里出現懸崖峭壁,是在來桂林后開始的。”父親的漫畫向來以人物為主,有時也畫山水作背景,然而都是江南風光,自從入桂以后,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拔地而起的雄偉的高山,此后,他就把桂林的崇山峻嶺移入他的畫里。這使他的畫風有了顯著的、新的突破。 別了,桂林!等到抗戰勝利、河山重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是好書。

2016-05-31 14:13: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挺好的

2016-09-23 10:18:26
來自印樹葳**的評論:

得到了宋菲君老師簽名,很棒

2016-11-02 23:10:07
來自lklihon**的評論:

本書的作者豐宛音是豐子愷先生的次女,她用精煉的篇幅、片段式的描寫,和讀者分享了在她記憶深處關于父親值得分享和記錄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父親生命的情調和藝術的品味。

2016-11-24 09:55:49
來自詠麟**的評論:

非常喜歡讀書,絕大多數的書都是在當當買的,很方便,質量也很好

2016-12-19 11:37:51
來自木木比**的評論:

書包裝的很好,沒有破損,內容詳盡,發貨速度非常快,到貨也快,物流相當的給力。買書只認當當,正版又便宜,書店里挑選好,在當當購買,評價還可以積分,活動超多超劃算。

2016-12-20 14:22:20
來自***(匿**的評論:

不錯不錯不錯

2016-12-28 11:03:10
來自y***o(**的評論:

還差5個字才可以發表哦

2017-03-16 16:20:42
來自童***話**的評論:

不錯,很喜歡

2017-03-29 07:34:4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的一本書

2017-03-30 16:06:2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經典的一本書,贊一下

2017-05-27 13:38:4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舒服的一本書,旅行出發前剛好看完

2017-06-07 09:21:0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滿意,不錯的

2017-06-09 20:46: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值得一買的教材,有點讀功能,能讓小朋友聽到比較純正的發音。教材內容也很很可愛,符合小朋友的接受能力

2017-06-22 21:32:2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正版書,值得賣,而且還有贈送繪畫卡!

2017-07-18 21:50:5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越來越多的書上有關于他的影子細細體會一下他的點滴。

2017-01-09 18:21: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精致的書,值得擁有。推薦購買,紙質閱讀給我們安全感。當當最棒

2017-03-05 13:04:0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