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朱子讀書法圖書
人氣:99

朱子讀書法

只要是認字的人,都認為自己是會讀書的。但真實情況是,認字可以讀書沒錯,也是讀書的前提,但“會”讀書則未必。讀書的效果,因人而異。同樣讀一本書,能從書中收獲多少,卻存在很大差異。一個人的...
  • 所屬分類:圖書 >古籍>古籍整理>文白對照  
  • 作者:(南宋)[朱熹] 著,(南宋)[張洪] [齊熙] 編,[李孝國] [董立平] 譯注
  • 產(chǎn)品參數(shù):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56303045
  • 出版社: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0
  • 印刷時間:2016-1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shù):--
  • 紙張:純質(zhì)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nèi)容簡介

“朱子讀書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廣泛、最系統(tǒng)的讀書方法,近代以來的大學者錢穆、徐復(fù)觀、余英時等都曾專門向讀者推薦。《朱子讀書法》一書首先由朱熹親傳弟子輔廣從朱熹眾多作品和語錄中輯錄而成,而后再由張洪、齊增補,并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更易次第,先定綱領(lǐng),以載書之所當讀之故,與讀之所當務(wù)之說。復(fù)于中撮其樞要,厘為六條,曰循序漸進,曰熟讀精思,曰虛心涵泳,曰切己體察,曰著緊用力,曰居敬持志,而著其說于每條之下,于是綱領(lǐng)條目粲然明白”。

編輯推薦

著名學者錢穆、徐復(fù)觀、余英時都極力推薦的讀書方法

錢穆:朱子教人讀書法,其實人人盡能,真是平易,而其陳義之深美,卻可使人終身研玩不盡,即做人道理亦然,ZUI美好處,亦總在ZUI平易處也。

徐復(fù)觀:至于進一步的讀書方法,我愿向大家推薦宋張洪、齊同編的《朱子讀書法》。朱元晦真是投出他的全生命來讀書的人,所以他讀書的經(jīng)驗,對人們有永恒的啟發(fā)作用。

余英時:中國傳統(tǒng)的讀書法,講得ZUI親切有味的無過于朱熹……朱子不但現(xiàn)身說法,而且也總結(jié)了荀子以來的讀書經(jīng)驗,能為我們指點門徑。我們不要以為這是中國的舊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經(jīng)比較過朱子讀書法和今天西方所謂詮釋學的異同,發(fā)現(xiàn)彼此相通之處甚多,詮釋學所分析的各種層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語類》和《文集》中找到。

精編精校,全注全譯,閱讀無障礙

編者在文津閣四庫全書所收錄的《朱子讀書法》為基礎(chǔ),結(jié)合多種相關(guān)古籍精校而成,保障了原文的嚴謹。同時,為了讓古文不那么好的讀者能夠了解《朱子讀書法》,從中汲取營養(yǎng),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本書進行了的注釋和翻譯,基本上掃清了語言障礙。而且書中對人物、關(guān)鍵字詞的注釋,也有助于加深對原文的理解。

作者簡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朱熹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縣),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朱熹是儒學中興的重要人物,理學的集大成者,是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的大儒,位列大成殿十二哲,后世尊稱為“朱子”。朱熹同時也是孔子之后又一位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教育家。錢穆先生曾經(jīng)這樣評價:“在中國學術(shù)史上,若論博大、精微兼而盡之的學者,孔子以下,只有朱子,可算得第二人。”

目錄

目錄

《朱子讀書法》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編定《朱子讀書法》原序

張洪

卷一 輔廣輯錄部分(上)

綱領(lǐng)

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

卷二 輔廣輯錄部分(下)

虛心涵泳

切己體察

著緊用力

居敬持志

卷三 張洪、齊 增補部分(上)

綱領(lǐng)

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

卷四 張洪、齊 增補部分(下)

虛心涵泳

切己體察

著緊用力

居敬持志

在線預(yù)覽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有不到者乎?

譯文

凡是讀書,必須先整理好讀書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凈平穩(wěn),把書冊整齊地放在桌子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認真從容地看清書上的文字,做到仔細清楚。讀書的時候必須每個字都讀得響亮,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就自然能順口而出,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說:“書讀的遍數(shù)多了,它的意思自然會顯現(xiàn)出來。”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別人解釋,自己就能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經(jīng)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眼睛都不集中在文字上,只隨隨便便地誦讀,一定記不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會看不仔細,口會讀不嗎?

先生讀書屏山書堂,一日與諸生同行登臺,見草盛長,命數(shù)兵士耘草。分作四段,各耘一段。有一兵士逐根拔去,耘得甚不多。其他所耘處一齊了畢。先生見耘未了者,問諸生曰:“諸公看幾個耘草,那個快?”諸生言諸兵皆快,獨指此人以為鈍。先生曰:“不然。某看來,此卒獨快。”因細視諸兵所耘處,草皆去不盡,悉復(fù)呼來再耘。先生復(fù)曰:“那一兵雖不甚快,看他甚子細,逐根去令盡,雖一時之難,然卻是一番工夫便了。這個又著從頭用工夫,只緣其初欲速,茍簡,故致得費力如此。”看這處,便是學者讀書之法。

譯文

先生在屏山學堂讀書的時候,一日和學生一起登上高臺,看到臺上雜草叢生,便命令幾個兵士除草。將臺子分為四段,每人除一段。有一個兵士除草的時候連根拔起,所以除得比別人慢。其他幾個兵士很快就除完了。先生看到那個還沒除完的士兵,便問學生說:“你們看這幾個人除草,哪一個除得快?”學生說其他幾個兵士都很快,唯獨那個連根拔起的兵士慢,很是愚鈍。先生說:“不是這樣的。在我看來,連根拔起的兵士反而是最快的。”因此他們就去仔細察看那幾個兵士除草的地方,草都沒有除干凈,便把他們叫回來,重新再除一遍。先生又說:“連根拔起的兵士雖然不快,但除得非常仔細,連根拔起,雖然除得艱難,但一次就除完了。剩下幾個現(xiàn)在又要從頭再來,只因為他們開始的時候一心求快,除得很草率,所以導(dǎo)致費更多的力氣。”仔細分析這個事情,講得正是求學之人應(yīng)該學習的讀書方法。

今之學者不曾子細玩味得圣賢旨意,便要懸妄立議論,一似吃物,肚里其實未飽,卻鼓腹向人說飽。若真?zhèn)€飽,卻未必說也。今人好作甚“銘”,作甚“贊”,于己分上空有何益?既不曾真?zhèn)€讀書,玩味得圣賢言意,今日說底是這個話,明日說底是這個話,豈得有所謂實見耶?切戒之。

譯文

現(xiàn)在的求學之人還沒有仔細體會圣賢著書立說本意,就擅自發(fā)表看法,就好比吃東西,肚子里其實還沒吃飽,但卻鼓著肚子向別人炫耀自己吃飽了。如果是真的吃飽了,就未必一定要講出來。現(xiàn)在的人喜歡寫什么“銘”,寫什么“贊”,對自己的本分上又有什么意義呢?既然沒有真正去讀書,體會到圣賢的本意,今天說的是這個話,明天說的還是這個話,怎么可能有真正的見解呢?一定要深以此為戒。

先生帥潭,有問:“承見教,讀書須要涵泳,因看《孟子》,千言萬語,只是論心七篇之書。如此看,是涵泳工夫否?”先生云:“某為見此中人讀書大段鹵莽,所以說須當涵泳,令胸中有所得耳。如吾友所說,又襯一件意思,硬要差排。”又一士友曰:“先生涵泳之說,乃杜元凱 ‘優(yōu)而柔之’之意。”先生曰:“固是如此,亦不用如此解說。所謂涵泳者,只是子細讀書之異名也。大率與人說話,便是難處。某只說一個涵泳,一人硬來差排,一人硬來解說,此是隨語生解,支離蔓延閑講。若如是讀書,如是聽人說話,全不是自做工夫。”

譯文

先生任潭州知事的時候,有人問:“承蒙指教,讀書需要沉浸其中深入體會,最近看《孟子》,感覺千言萬語,歸根結(jié)底就是討論心性的七篇文章,這樣讀書,算不算沉浸其中深入體會?”先生回答說:“我因為看到這里的人讀書的時候大多都很粗率冒失,所以就說一定要沉浸其中深入體會,要讓心中能有收獲才行。像先生您講的,那么就又多了一層意思,硬是把我的話曲解成你的意思。”又有一個讀書人朋友說:“先生沉浸其中深入體會的說法,就是杜預(yù)‘柔而剛則優(yōu)’的意思吧。”先生說:“固然是如此,也沒必要這樣解說。所謂沉浸其中深入體會,只不過是仔細讀書的另外一個說法罷了。大致上和人講話,實在是很難。我只講一個沉浸其中深入體會,一個硬要曲解,一個硬要解讀,這實在是把我的話強行肢解,東拉西扯地閑說。如果像這樣讀書,如果像這樣聽別人講話,全都不是自己下工夫的結(jié)果。”

看《春秋》甚難,須是有當時《魯春秋》來看,見得圣人改竄處,方始知得事實。然那得有此《春秋》之書?且據(jù)《左氏》,當時大亂,圣人且據(jù)實而書之,其是非得失付諸后世公論,蓋有言外之意。若必于一字之間求褒貶所在,竊恐不然。

譯文

讀《春秋》很難,需要有春秋時期的《魯春秋》對比來讀,才能看出孔子竄改的地方,才能知道事實的真相。但是現(xiàn)在到哪里去找《魯春秋》呢?并且按《左傳》記載,當時天下大亂,孔子只是根據(jù)事實記載,是非得失只等后世公論,大概是有言外之意的。如果一定要從每一個字中去分析孔子褒貶所在,我認為恐怕會會錯孔子的本意。

楊至之患讀史無記性,須三四遍方記得,而久后又忘了。先生曰:“只及時遍讀時須用功,作相別計,止此更不再讀,便記得。有一士人,讀《周禮疏》,讀及時板訖,則焚了。讀第二板訖,則又焚了。是亦作焚舟計。若初且草草讀一遍,準擬三四遍,便記不牢。”又曰:“讀書須是有精神。”至之曰:“亦須是聰明。”先生曰:“雖有聰明,亦須是靜,方運得精神。昔見延平說羅先生解《春秋》也淺,不似胡文定。后來隨人入廣,至羅浮山,住兩三年,去那里心靜,須看得較透。某初疑道:‘解《春秋》干心靜甚么事?’后來方曉。蓋靜則心虛,道理方看得出。”

譯文

楊至讀史書的時候沒記性,要讀三四遍才能記住,而且過段時間又忘了。先生告訴他說:“讀及時遍的時候就要用心,做好要分別的打算,提醒自己只讀這一遍就不讀了,這樣就能記住。以前有個讀書人,讀《周禮疏》,讀完及時頁后,就把這一頁燒了。讀完第二頁后,又把第二頁燒了。這就好比渡完河就把船燒了,不給自己留退路。如果剛開始只是草草地讀一遍,計劃后面再讀三四遍,那就一定記不牢。”先生又說:“讀書一定要有精神。”楊至說:“也要聰明才行。”先生說:“即便聰明,也要能靜得下心,才能夠把精神調(diào)動起來。從前李侗先生講羅從彥解讀《春秋》比較浮淺,不像胡安國那么精深。后來跟別人一起去廣東,到了羅浮山,在那里住了兩三年,把心靜了下來,就看得較透徹了。我當初很疑惑地問:‘解說《春秋》和心靜有什么關(guān)系?’后來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靜下才能虛心,才能把道理看明白。”

《易》書自是難看,須經(jīng)歷世故多,識盡人情物理,方看得入。蓋此書平淡,所說之事皆是見今所未嘗有者。學者須先讀《詩》《書》他經(jīng),有個見處,及曾經(jīng)歷事,方可以讀《易》,得其無味之味,此初學者所以未可便看。如《論語》所載,皆是事親、取友、居鄉(xiāng)黨目下便用得者,所言皆對著學者,即今實事;《孟子》每章先言大旨,了又自下注腳;《大學》則前面三句總盡致知、格物,而下一段綱目。“欲明明德”以下一段,又總括了傳中許多事。一如鎖子骨,才提起,便總說得來。所以教學者且看此二三書。若《易傳》,則卒乍里面無提起處,蓋其間義理闊多。

譯文

《易經(jīng)》自然難讀,一定要經(jīng)歷了很多世事變故,對人情和事物的規(guī)律有了透徹的了解,才能讀得進去。因為這本書內(nèi)容很平淡,講的事都是今天未曾出現(xiàn)過的。求學之人一定要先讀《詩經(jīng)》《尚書》等其他經(jīng)書,等有了深入的認識,然后經(jīng)歷了許多世事變故,才能夠讀《易經(jīng)》,品出其中平淡無奇的味道,這就是為什么初學者不可以隨便看的原因。不像《論語》所記載的,都是侍奉雙親、選擇朋友、居住鄉(xiāng)里等現(xiàn)在馬上就能用的道理,講的話處處都針對求學之人的疑問,面對的都是當下實際的事情;《孟子》每章先說明大綱,完了之后再自己解讀;《大學》前面三句就將充分研習事物的規(guī)律,從而達到完善的理解以及探究事物的道理,以糾正人的行為等學問一一道破,下面一段再講明主旨和條目。“欲明明德”以后的一段,又概括了闡述經(jīng)義中的許多事。就好像鎖子骨,一提起來,就把整個輪廓展現(xiàn)出來了。所以我讓求學之人先看這兩三種書。像《易傳》,倉促之間里面沒有提綱挈領(lǐng)的地方,因為其中的義理太繁多了。

答廖子晦書曰:“觀書須從頭循序而進,不以淺深、難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詳密,至于浹洽貫通,則無緊要處所下工夫亦不落空矣。今人多是揀擇難底、好底看,非惟圣賢之言不可如此間別,且是心意便不定疊,縱然用心探索,得到亦與自家這里不相干。突兀聱牙,無田地可安頓。此病不可不知也。”

譯文

先生在答復(fù)廖德明的信中寫道:“讀書要從頭按次序一步步前進,不能因為淺顯深奧、困難容易的區(qū)別而有所取舍,書中的義理自然能夠體會得詳細而周密,從而做到融洽貫通,并且在無關(guān)緊要的地方所下的工夫也不會落空。現(xiàn)在的人大多選擇難的、好的來讀,其實不止是圣賢的話不能這樣區(qū)分,而且這樣做心思也會不安定,即便用心探求,取得的理解也和自身的需要沒什么關(guān)系。這樣的理解突兀而別扭,沒有地方可以安置。這個毛病不能不知道。”

答汪叔耕書曰:“所論為學次第,足見立志之高。然雜然進之,而不由其序,譬如以枵然之腹入酒食之肆,見其肥美大胾,餅餌膾雜然于前,遂欲左拏右攫盡納于口,快嚼而亟吞之,豈不撐腸拄腹,而果然一飽哉!然未嘗一知其味,則不知向之所食者果何物也。”

譯文

先生在答復(fù)汪莘的信中寫道:“通過你所講做學問的次序,可以看出你立志高遠。但如果幾種學問放在一起往前推進,不遵從它天然的次序,就好比肚子空空進到擺滿酒菜的飯館,只看到肥美的大肉,各種美味全部擺在面前,于是想左邊拿一點右邊抓一點,試圖全部放到嘴里,趕緊咀嚼,迅速吞咽,豈不是會撐破了肚腸,肚子鼓鼓啊!但是你可能連一種味道都記不住,甚至連剛才吃的東西是什么都不知道。”

讀書理會義理須是勇猛,徑直理會將去。如關(guān)羽擒顏良,只知有此人,更不知有別人,直取其頭而歸。若使既要斫此人,又要斫那人,非惟一力不給,而其所欲得者不可得矣。又如行路,欲往處所,卻在道邊閑處留滯,則所欲到處何緣達?看此一章,便須反復(fù)讀誦,逐句逐節(jié)互相發(fā)明,如此三二十過,而曰不曉其義者,吾不信也。

譯文

讀書體會義理一定要勇猛,直截了當去體會就可以了。就好比關(guān)羽擒拿顏良,眼里只有顏良,再沒有別的人,直接砍了他的頭就回去了。如果他既想砍顏良,又想砍別的什么人,不只是力氣不夠,他想要做的事情也沒法完成。又好比走路,想要到一個地方去,現(xiàn)在卻在半道空閑的地方逗留,那他什么時候才能到達他想去的地方?讀這一章書,就需要反復(fù)地朗讀背誦,逐字逐句地互相啟發(fā),這樣反復(fù)二三十遍,如果還說不明白它的意思,我實在是不信。

又曰:“讀書只隨書文訓(xùn)釋玩味,意自深長。今人卻是背卻經(jīng)文,橫生他說,所以枉費工夫,不見長進。又當以草略茍且為戒。所謂‘隨看便起是非之心’,此最說著讀書之病。蓋理無不具,一事必有兩途。今才見彼說晝,自家便尋夜底道理。反之,各說一邊,互相逃閃,更無了期。今人問難,往往類此,甚可笑也。”

譯文

又說道:“讀書只要隨文字的脈絡(luò)進行解釋和體會,自然意味深長。現(xiàn)在的人卻只知道背誦經(jīng)文,隨便解釋,所以白費功夫,不見長進。又要警惕粗糙疏略和敷衍了事。所謂‘隨便看看就敢匆忙下結(jié)論’,一下子把讀書容易犯的毛病說得非常明顯。道理都在,但做成一件事也有兩種途徑。現(xiàn)在剛看到別人講白天,自己就要去琢磨夜晚的道理。反之,各說一邊,互相躲閃,不肯互相印證,那認清道理就會遙遙無期。現(xiàn)在的人詰問駁辯,大多都像這個樣子,太可笑了。”

又曰:“近日學者例有好高務(wù)廣之病,將圣人言語不肯就當下著實處看,須要說教玄妙深遠,添得支離蔓衍,未論于己無益,且是令(人)厭聽。若道理只是如此,前賢豈不會說?何故卻只如此平淡簡短,都無一種似此大驚小怪底浮說?蓋是看得分明,思得爛熟,只有此話,別無可說耳。今學者只當虛心玩味,各隨本文之意而體會之。其不同處自不相妨,不可遽以己意橫作主張。必欲挽而同之,以長私意,增衍說,終日馳騖于虛詞浮辨之間,而于存養(yǎng)省察日用之功反有所損,而無(所)益也。”

譯文

又說道:“近日求學之人多有好高騖遠的毛病,圣人的言語不肯放在當下踏實的地方看,一定要把意思說得特別玄妙高深,添油加醋,沒有條理,滋生演變,不光對自己沒什么用,別人也不愿意聽。如果道理就是這個樣子,古代的圣賢怎么會不這樣說?又何必刻意說得平淡簡短,不會講出這樣大驚小怪的浮夸言論呢?那是因為古代的圣賢已經(jīng)把道理看得很清楚了,思考得爛熟,發(fā)現(xiàn)只有這些話,再沒什么可講的。現(xiàn)在的求學之人只要能虛心地仔細體會,根據(jù)原文的意思去領(lǐng)會就可以了。圣賢言語中表達不同的地方也沒關(guān)系,千萬不能驟然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立論。如果一定要生拉硬拽使他們一致,以進一步論證自己個人的看法,增加推演的觀點,整天只知道致力于沒有實際意義的辯論之中,反而會損害日常保存本心、培養(yǎng)善性、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為等功課,實在沒什么好處。”

答劉季章書曰:“懶惰一病無藥可醫(yī)。人之所以懶惰,只緣見此道理不透,所以一向提掇不起。若見得道理分明,自住不得,豈容更有懶惰時節(jié)耶?”

譯文

先生在答復(fù)劉季章的信中寫道:“懶惰這個毛病無藥可醫(yī)。人之所以會懶惰,只因為看不透道理,所以一直無法振作。如果能把道理看得清清楚楚,自然就會坐不住,哪里還會有犯懶的時間呢?”

網(wǎng)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朱子讀書法 從小到大,上了很多學,也讀了不少的書,但還真沒有一本書教我讀書法,朱子讀書法,希望能給我全新的幫助,翻閱了幾下,還沒細讀,有些古文的成份,不知會否太難懂呢

2017-11-06 11:15:0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啥也不說了,五星級的書,五星級的服務(wù),趁著當當搞活動,入手這本朱子讀書法,希望對自己的閱讀有裨益

2017-05-15 09:36: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經(jīng)典之作,讀書必須得其法,當當?shù)姆?wù)還可以,如果用紙盒包裝就更好了,畢竟除了買考試教輔之類書的,都可以說是是愛書人士,對書的愛惜會更在意些。

2017-03-22 22:59:18
來自**(匿名**的評論:

看到這書做活動馬上買了,頭疼是挑另外幾本湊個100減40。現(xiàn)在讀書方法滿天飛,其實只有一個方法,讀。不是什么都要快,追求快只有數(shù)量的快感,太過功利。

2017-04-02 06:46:35
來自荒***(**的評論:

朱子,通過這本書能夠較好的理解朱子對于讀書的認識及規(guī)劃,值得一看。

2017-06-19 00:09:48
來自木草山**的評論:

雖然讀書無定法,但朱子告訴我們他讀書成功的原因在于他讀書得法,所以對讀書人來說是一部值得參考的書。

2016-11-23 17:10:5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朱子讀書法,算是名著了吧!預(yù)先利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讀書方法論的書,喜歡讀書的人必不可少!

2017-02-10 13:39:4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讀了幾十年的書還不會讀書,故此學儒的讀書方法,古為今用。期望得到大儒的教誨,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而獲益,好書還需要慢慢學習。很滿意。發(fā)貨快遞及時。

2017-02-07 09:22:4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全注全譯本。如何才能高效讀書,著名學者錢穆、徐復(fù)觀、余英時都極力推薦這本書!平易處見真知,人人可學,人人可用,古為今用,值得可以一讀

2017-03-09 16:15:2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朱子的讀書法值得深入借鑒和學習,對治學讀書方法會有莫大的幫助,還沒拆封,拭目以待

2017-10-20 20:24:51
來自w***a(**的評論:

《朱子讀書法》是南宋大儒朱熹的讀書經(jīng)驗總結(jié),給人永恒的啟迪,本書有原文,有翻譯,很不錯啊。

2017-02-11 21:03:07
來自蘇菲的**的評論:

朱熹是繼孔子之后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教育家,本書是朱子教弟子們怎樣才能讀好書的言論,是每個讀書人都應(yīng)該學習的好書。

2017-10-31 09:49:18
來自sxfyzxl**的評論:

朱子讀書語錄,非常經(jīng)典。無論過去還是當今,沒有人能將讀書方法講得如此入情入理。

2017-11-03 14:14:1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朱熹是繼孔孟之后中國又一位大儒,學富五車,在讀書方面又獨到之處,本書就是一本介紹朱子讀書的方法,值得一讀!

2017-06-26 16:16: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的內(nèi)容挺好,送貨快。本來想買很多書,可618搶不到優(yōu)惠卷只好買這一本書,當當不降低門檻搶卷,新客戶進不來,所以轉(zhuǎn)向其他網(wǎng)站購書。運輸過來的書擠壓變形,以后能解決就更好!

2017-06-20 10:11:56
來自c***k(**的評論:

很值得購買的一本書!!因為朱子讀書法是古代最有影響的讀書方法論,為宋學家朱熹的學生匯集他的訓(xùn)導(dǎo)概括歸納出來的。

2017-08-07 22:14:2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讀書參考方法,朱熹的朱子讀書法總結(jié)的很精辟,但還需解讀方能消化,所以就買來本書,既有利于找到讀書的方法,還可以增長文學素養(yǎng),慢慢進步!

2017-09-10 08:15: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的書!比想象中的古籍容易讀,很多細節(jié)講的正是以前碰到的困惑,很有價值。感覺很像一本答疑解惑的書,關(guān)于讀書中碰到的問題,書中基本都能找到答案。所以說古人和現(xiàn)代人在閱讀上更多的是共性,沒有多大差別,雖然懂的知識差別很大。錢穆、徐復(fù)觀、余英時的推薦很到位,值得信賴。《朱子讀書法》,很超值!

2016-11-01 22:49:21
來自和我們**的評論:

紙張很舒服,拿在手里不舍得放下。這讀書六法條條實在,不過以前沒看具體細節(jié)只看條目印象并不深。終于看到了這六法的源頭,讀起來有點心有戚戚,確實說到心里去了,很到位。錢穆以前挑選部分讀書法做過評點,當時就好想看到全貌,得償所愿。愿更多的讀書人能讀到這本書!

2016-10-31 22:00:51
來自快樂hap**的評論:

“至于進一步的讀書方法,我愿向大家推薦宋張洪、齊熙同編的《朱子讀書法》。朱元晦真是投出他的全部生命來讀書的人;所以他讀書的經(jīng)驗,對人們有永恒的啟發(fā)作用。”(徐復(fù)觀《應(yīng)當如何讀書》)

2016-11-23 09:25: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古代最有影響的讀書方法論,為宋學家朱熹的學生匯集他的訓(xùn)導(dǎo)概括歸納出來的,共六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

2017-09-15 22:00:2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當當非常優(yōu)秀,已在當當買書多年了,前后購書上千冊,尤其是一些大部頭的珍品,如王國維、陳寅恪、劉文典、曾文正、徐志摩、胡適等全集,金額數(shù)萬,早已是鉆石會員。當當價格優(yōu)惠,質(zhì)量精良,包裝結(jié)實,送貨快捷,堪稱5星,非常滿忘,會繼續(xù)合作。、

2017-03-21 10:43:44
來自漫無止**的評論:

原文不錯,翻譯很多參考百度沒結(jié)合原文,其沒有學術(shù)嚴謹?shù)膽B(tài)度。翻譯人員名不見經(jīng)傳。

2017-10-03 21:41:2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朱子讀書法是古代最有影響的讀書方法論,為宋學家朱熹的學生匯集他的訓(xùn)導(dǎo)概括歸納出來的,共六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

2017-07-14 13:44: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的內(nèi)容好那自然是沒得說,單單拿出朱熹就夠你欣賞一番,加上名家品評更是別有一番滋味。當當?shù)钠焚|(zhì)也是有口皆杯的,只不過這次是裝在袋子里送過來的,有幾本書叫有點磕碰,無傷大雅不是很嚴重,但還是應(yīng)該多注意,尤其是精裝書的硬封面。

2017-10-20 15:19:40
來自抓云**的評論:

朱子是值得我們讀書人永遠學習的榜樣,他真是投出他全生命來讀書的人,我們也應(yīng)該這樣。讀書是生活,讀書拓展、延伸出我們的生命,至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世界之大,書之大。朱子讀書法,具有永恒的啟發(fā)作用。與本書相遇,我之福也。極贊!

2016-11-14 13:49: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讀了好幾遍,很有啟發(fā)。讀書,我真的是走了很多彎路了。

2017-10-10 15:21:56
來自加薪樂**的評論:

兒子在學習上很迷茫,不會總結(jié)方法和接受教訓(xùn)。這本書里有很多關(guān)于學習的方法和思路。希望能觸動孩子的心靈,提高學習能力。國學經(jīng)典里有很多現(xiàn)代人缺少的知識和感悟,應(yīng)該得到許多人認可和肯定。我們對國學的忽視是一種極大的遺憾。

2016-11-09 12:29:4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