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封神榜》中仙風道骨的姜子牙,是《渴望》中溫文儒雅的王子濤,是《茶館》中豐神俊朗的秦二爺,是《家》中虛偽道學的馮樂山,是《甲子園》中飽含家園之情的黃仿吾……藍天野,這位在舞臺上活躍至今的老藝術家,人生真是應了曹禺《原野》里的一句話——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
藍天野在這本厚重的回憶錄里回顧了走過的八十多年,娓娓道來:一個執著繪畫的少年如何陰差陽錯地走上戲劇之路,又如何在表演和導演藝術上鉆研了一輩子,直至今日仍然難舍舞臺,仍然不忘繪畫初心。書中以真摯平實的口吻,講述國難家災中的坎坷經歷,傳達藝術創作理念、表演和導演經驗,坦陳在艱難和動蕩時期的為人準則。書中收錄劇照與生活照片總共170張,不僅是個人工作、生活的珍貴記錄,更折射出新中國話劇事業摸索前進的歷程。
藍天野
1927年生于河北饒陽縣。青年時曾入國立北平藝專學畫,1944年轉而致力于演劇事業,1945年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任專職導演兼演員,藝委會委員。已離休,現任北京人藝藝委會顧問。演過《茶館》等七十余部話劇。導演舞臺劇十余部。在多部影視劇中出演重要角色。獲中國話劇金獅獎榮譽獎、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1962年起師從國畫大師李苦禪、許麟廬,主攻寫意花鳥,兼作人物畫。曾多次在國內外舉辦聯合畫展和個人書畫展。
羅琦
湖南零陵人,北京聯合大學廣告學院表演系副教授,文學博士,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作品有《勾勒舞臺戲即詩——藍天野表演藝術研究》(合輯于《生命·舞臺》),話劇劇本《白夜》等。另有戲劇研究論文多篇。戲曲劇本《錦瑟》(合作)獲第二屆老舍青年戲劇文學獎獎。導演作品《迷魂狂想曲》參加2014北京青年戲劇節展演。
自序
幼年記憶
我的家庭,我的童年
大哥杜澎
姐姐走了
母親帶著我看戲
我的讀書啟蒙
老北京的廟會文化
青年時期參加革命與演劇
三姐從解放區回來了
老領導武光同志
三姐引領我參加革命
陰錯陽差的舞臺生涯
及時次登臺演話劇
回顧《青春》——我演"紅鼻子"
參加演劇二隊,開始了以演劇為專業的路
十九歲演了段功
《大雷雨》·庫力金·我
及時次在焦菊隱先生指導下演戲
在北平藝術館的經歷
《大團圓》讓我對話劇的整體有了體會
撤回解放區——北平解放
撤回解放區,改名藍天野
組建華大文工二團,迎接北平解放
重逢
參加開國大典的接待工作
《民主青年進行曲》
在中戲話劇團
北京人藝一甲子——舞臺演劇生涯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的及時個戲
北京人藝建院之初
《北京人》·曾文清
《茶館》——從不熟悉到熟悉的秦二爺
《蔡文姬》·董祀
不期而遇的角色——《王昭君》·呼韓邪大單于
小角色,跑群眾
回歸舞臺—《家》·馮樂山·我
一甲子,太重了!——《甲子園》里的黃仿吾
表演進修和表演教學
"表訓班"——意外難得的機遇
劇目實習,創造人物
《小市民》——尼爾的興致與糾結
《暴風驟雨》——實踐中的體會
全國來的旁聽生
蘇聯專家在北京人藝授課
表演教學的興趣
主持北京人藝演員學習班
"大班學員"
"81 班
生活積累,得趣獲益
琉璃河水泥廠
崗上,老主任吳春山
傾情補記
越南行
青藏高原行
專職是舞臺導演
轉行做話劇導演
真就導演了《貴婦還鄉》
《吳王金戈越王劍》的是非曲折
31年后復排上演
1984 年,我導演了《家》
《秦皇父子》怎么了?
排《秦皇父子》的緣起
選演員的風波
舞臺美術的默契合作者
中國話劇漂洋過海
《茶館》首赴歐洲三國演出
"茶客"還在天上
交流與探討
有待商榷的問題
海外演出之旅的延續
1986年,《茶館》再度出訪
在溫哥華的日子
一站—新加坡
鄰里真情——和日本戲劇界的交往
1960年首次接待日本話劇團訪華演出
在北京的活動
在武漢的活動
去上海、廣州
送別
1965年兩次接待日本戲劇界訪華活動
接待日本演劇家代表團
第二次日本新劇團訪華演出
""后與杉村春子先生重逢
1982 年,我及時次訪問日本
1983 年《茶館》訪日演出時的人與事
杉村春子先生的毅力
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井上靖先生
伊藤巴子女士
小澤明先生
我為尋找友誼的人搭橋—兼記"你好會"
在東京的其他活動
赴京都演出
在大阪的活動
愜意的五天
被"綁架"去拍了影視劇
結緣電影
"被綁架去的王爺"——《末代皇帝》我演載灃
《封神榜》的姜子牙
匆匆參加的《渴望》
沒引起多少關注的《將軍暮年》
《板橋軼事》——四天半的鄭板橋
電影《寡婦十日談》的是是非非
《武夷仙凡界》——二上武夷山
偶然的《月落長江》
一部——《記憶的證明》
十年""——種種不同色彩的記憶
""之初,我遭遇的灰色幽默
"廢除黨團組織"
我成了重點被沖擊對象
"開除黨籍"—— 一場黑色幽默
運動時緊時松的一段日子
演劇隊的歷史風波
農場勞動——難得一段"綠色家園"生活
"運動"還在繼續
變化莫測、反反復復的"運動"
"半板兒"戲組、冬日拉練
有始無終的《風雪高原》
"批林批孔"運動中遭遇"正人君子"
""垮臺了
準備復排《蔡文姬》
畫緣
幼時記趣
中學時代對畫的興趣
北平藝專——索性學畫吧
繪畫成了業余
擺脫不開的興趣——兼記程十發、張正宇
難成藏畫家
幸遇恩師
麟廬師畫展和壽慶
知恩圖報
早該認識的黃永玉
重逢李翰祥
老同學侯一民
和范曾的交往
美林創造大美
美中不足
七十載風雨同舟—我和狄辛的生活與合作
狄辛的演劇經歷
我和狄辛的合作
舍不斷的舞臺情懷和離休后的生活
摯友蘇民
晚年生活
離休這件事
重拾畫筆,舉辦畫展
回歸戲劇
沒料到的再一次個人畫展
我的家鄉——幼時離家老大歸
業余興趣——"玩物未必喪志"
賞石
你好,觀眾
后記
及時次在焦菊隱先生指導下演戲
1947年秋,演劇二隊要排《夜店》,這是柯靈、師陀根據高爾基的名劇《在底層》改編的故事:一個貧民窟似的雞毛小店,里面住著形形色色的人們。隊長王負圖說,要請焦菊隱先生來導演這個戲。當時我對焦先生不了解,不只是我,包括一些有一定演戲經驗的演員,也不太了解。事實證明,請來焦菊隱先生導演《夜店》,對中國話劇,對很多開始和他合作的人,影響非常深遠。
由于焦先生剛被邀請來,所以《夜店》演員名單還是由二隊隊部研究決定的:
楊七郎(一個小偷)——羅泰
聞太師(夜店老板)——冉傑
賽觀音(老板娘)——胡宗溫
石小妹(賽觀音的妹妹)——狄辛
戲子——田沖
金不換——劉景毅
賴皮匠——朱天民
賴嫂子——楊琦
饅頭張——張金呈
林黛玉——宋鳳儀
全老頭——藍天野
牛三——任群
四喜——崔牛
初識焦菊隱先生,從他開始著手準備《夜店》的排練工作起,他的學識見解、生活經歷之豐富,對待劇本的嚴謹,尤其是導演手法,對演員表演的啟發誘導,都讓我覺得見識了演劇的又一片新天地。
他讓全體演員先去體驗生活,去天橋。這次我們去的可不只是平時見過的各種叫賣和耍雜技的場子,天橋還有一片不為尋常人所知的貧民窟,三教九流,難以想象的齷齪嘈雜,以及最下等的妓院……人們掙扎、吵斗、麻木……我們見到的是從未見過、從未感受過的活生生的眾生相,體驗生活幾天,不算很長,但體會了《夜店》要呈現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和人物。
焦菊隱先生導演《夜店》,從各個環節都要求濃郁的生活氣息,摒棄常見的舞臺表演痕跡,盡量做到真實和鮮明的人物刻畫。演劇二隊本來就非常重視生活化和舞臺真實感,但他們過去更多熟悉的是農村生活,現在演員們又從焦菊隱先生這里獲得了對城市的新感受。幾位年紀稍長的演員的表現讓我驚嘆。
田沖是我所見過具"天性"的演員,他在《夜店》里演"戲子",一個敗落的往昔名角兒。六十多年過去了,我至今還記得一場戲:當有人張羅出去喝點酒,田沖—"戲子"從上鋪立馬出溜下來,一副饞涎欲滴毫無自尊的強烈貪婪相!還有偶爾流露的對往昔懷戀之感:"誰還記得我海月樓(當年唱戲的藝名)啊!"田沖這個人物塑造實在是精彩到了!他的表演境界是我很難、甚至是無法達到的。還有我們的老大哥劉景毅,原北平劇社社長,干戲年頭最長,是位老資格劇人,但一直做組織領導工作,我從沒見他上臺演過戲。這次他在《夜店》里演"金不換",一個破落貴族,那形象、神態生動得令人叫絕,他的表演有點兒傾向"表現派",舉手投足都體現充分,略帶夸張,但又毫不造作。讓我刮目相看的,還有胡宗溫大姐的表演。過去我只看過她演(或唱)的農村婦女,在《孔雀膽》合作時,她演阿蓋公主,算是"青衣"型吧,她的形象、氣質一貫如此,但她在《大雷雨》里演了那個惡婆婆卡巴諾娃,就使我很驚異了,這次《夜店》里塑造出的賽觀音,又是一個性格極為獨特,卻演得非常自如的角色。宗溫大姐真是一位好演員,業內稱為"性格化"、"演技派"的演員,她戲路寬廣,又真摯自如。后來在北京人藝,一個《雷雨》里的四鳳,她從1954年演到80年代前后;甚至《茶館》里的康順子,及時幕時才十五歲的少女,她年過花甲,還堅持演到1992年的"告別演出",依然那么動人。
胡宗溫大姐開朗,身體好,很多年前我曾開玩笑地說:"將來我們這些人的悼詞都要你來念!"但想不到的是,步入老年,宗溫大姐病痛纏身,她堅持抗爭多年,令我心傷難已。
其他經驗較少的年輕演員們,像宋鳳儀、狄辛在焦菊隱先生的啟發下,都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績。有時焦先生些許點撥:你這個人物此時此地該怎么活動?演員就依照真實生活的規律去體現了,逐步開竅,人物成型。
我演得不像前兩個戲那么順,在《夜店》里遇到了困難。我在戲里演全老頭,首先,焦菊隱先生及時次得知演員名單,見到我時,就直覺地說他有些意外,他腦子里這個人物應該是另一種樣子,"沒想到會讓你這個高大身材的演員來演這個角色"。全老頭是依據《在底層》的游方僧魯卡改寫的,但和魯卡不同,反面人物被改為一個樂于助人的老頭。焦先生將就我這個"材料",要求我在形體上做很大的改變,要極度駝背,造成身材盡量縮矮。我依照導演的意思做了,但也只是形體的一些變化,由于我年輕,太缺乏社會經歷,而改編的劇本又把這個角色處理成帶有點抽象化的哲人或預言家的色彩,所以我最終沒能演出一個具體的、"生活中有"的人物來。戲演出后的座談會上,石嵐曾建議,是否把全老頭處理成一個賣藝打拳的,排戲已結束,焦先生對此也未再置可否。這是我一個不成功的角色。
但我這次和焦先生合作,收獲是多方面的,對我演劇道路的走向有很重要的影響。原來對焦菊隱先生不了解,后來逐漸知道他曾做過中華戲曲學校校長,那可是北京兩大京劇科班之一,后又留學法國,專攻戲劇,獲得文學博士,抗戰伊始,回國一直在大后方重慶國立劇專任教。這些也只是對他經歷的簡單了解,讓我驚異的是他擔任《夜店》導演工作時所做的一點一滴。
使我印象很深的,不只是焦先生的導演處理手法和對演員表演的引導,還有他對劇本和舞臺美術的細微關注。柯靈、師陀改編《在底層》,把人物、故事中國化(現在習慣稱為"本土化"),劇本寫得很生動,但焦先生不滿足,在排戲過程中,花了很大精力調整、修改劇本,甚至把第三幕的結構打散重組。演出證明,修改后節奏更鮮明了。
《夜店》的布景設計王藍(后名江里),是一位非常的畫家,他根據劇本和導演的要求,把這個雞毛小店設計為一個很真實的景,有床鋪,還有上下鋪、小閣樓,擁擠、臟亂。全劇只有這一個景,從開始排戲就在排練場搭起了很實在的代用景。準備演出了,有一場戲,賴皮匠的老婆一直病臥在那個很窄的床鋪上。畫景時,王藍在墻上畫出碾死臭蟲的血跡,畫得非常認真細致,但焦先生指出:你不能這么抹,因為病人長期躺在鋪上不能動,血跡只能在病人伸手夠得著的地方,而且要順著手的動勢方向,這才更真實。其實像臭蟲血這些細節,臺下的觀眾可能根本看不清,但焦先生對這樣的細節都要求得很嚴格、很具體。這諸多細節真實融合起來,就營造出一個生活氣息濃郁、別具意境的場景。
演出各個方面的細微之處都毫不放過,呈現一片"活生生的生活"圖景。
人們公認新中國成立之后,焦先生導演的《龍須溝》奠定了話劇的現實主義基礎,但這個根基早在1947年焦先生導演的《夜店》就已經形成了。我想說,焦先生對戲劇的創造和探索,從來不甘于平庸,總要做到,不容忍任何舞臺上的概念化、虛假造作的演劇風氣,營造出"一片生活","活生生的生活"的人物和場景,打造了一部現實主義的戲劇。
《夜店》的演出在北平引起了震動!雖然我的角色還是顯得"平庸",但我對戲劇美學觀有了新的體會,那時感受朦朧,但受用終生。
還可以吧
包裝不錯哦(1) 整體感覺不錯 性價比很高 印刷很正
還可以,還沒看。
幫朋友買的~~~不錯喲~~~~
幫別人買的,看上去不錯。
一如既往的好!
好書,值得一看......推薦閱讀
還不錯,可以堅持買
好書,物流也快1
包裝不錯哦(1) 整體感覺不錯(1) 性價比很高(1) 印刷很正(1) 紙質好(1)
物流贊,超級快!
好
不錯喲,沒看完
但凡是老北京人藝演員的作品都愛!
符合要求
信賴當當,響當當的好!!!
可讀
好
印刷色彩很好如果都是彩圖就更好啦
全新正品、價廉物美、服務周到、發貨快捷。
好書,紙質優良,內容好印刷也很好,不錯不錯。
非常的喜歡
一直很喜歡人藝的,向老藝術家致敬!
紙張很好!
挺好的一本書 還沒看 不過翻過一遍覺得寫的還是挺好的 書很厚實!~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藍天野老先生,是公認的人民藝術家,而且他的一生也頗具傳奇色彩,這本書應該具有很高的可讀性
藍天野的姜子牙是不能磨滅的記憶,非常驚喜他老人家也出了書,了解其一生與國家,藝術的不解之緣,有種老一輩藝術家的情緒在蔓延,很舒服
喜歡藍天野!書中以真摯平實的口吻,講述國難家災中的坎坷經歷,傳達藝術創作理念、表演和導演經驗,坦陳在艱難和動蕩時期的為人準則。書中收錄劇照與生活照片總共170張,不僅是個人工作、生活的珍貴記錄,更折射出新中國話劇事業摸索前進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