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苗子自述》一書分為四個篇章,分別為"我絕不是一個英雄"、"從香港到上海"、"人在漩渦中"、"美與丑的感應",本書圖文并茂,由作者講述了從童年到暮年一生的經歷。從他的講述中既可以窺探當時的歷史一隅,又能在作者的人生經歷中體味感悟,受到啟發。
人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確實倒霉,但從另一方面看,也正是鍛煉自己的情操、氣質,深刻體驗人生,并且不由自主地需要發泄自己感情的時候。——黃苗子
相關推薦:
大象名人自述叢書一(精選6冊裝) 大象名人自述叢書二(精選7冊裝)
延安四年(1942-1945)/大象人物日記文叢
緣緣堂子女書/大象人物書簡文叢
周思聰與友人書/大象人物書簡文叢
范泉晚年書簡/大象人物書簡文叢
蔡其矯書信集/大象人物書簡文叢
蕓齋書簡續編/大象人物書簡文叢
大象人物自述文叢:從維熙自述
蕭紅自述
袁鷹自述/大象人物自述文叢
蕭軍:自許多情歌慷慨/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蕭紅:寂寞而飄零四方/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茅盾:行走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凌叔華:古韻精魂/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梁漱溟(亂世中特立而獨行)/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陳白塵:笑傲坎坷人生路/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黃苗子,1913年出生于廣東省中山市,小時于香港就讀,喜愛詩畫文藝。八歲習書法,十二歲從名師鄧爾雅先生學書。1938年以后,在廣州、重慶、上海等地工作及從事文藝活動。1950年后定居北京。 黃苗子長期活動于文藝、美術、書法界,交游甚廣。所作美術論文及散文詩詞,經常在國內外發表。美術論著有《美術欣賞》、《吳道子事輯》、《八大山人傳》及《年表》、《畫壇師友錄》、《藝林一枝》等;畫冊有《黃苗子與郁風》夫婦畫集等;書法有《黃苗子書法選》、《中國書法精品選——黃苗子》等。還出版過多種散文集及詩集。黃苗子的書畫曾在國內外多次展覽,并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我絕不是一個英雄
自述
我的自傳
藝林一枝
學詩乎?
學書隨想
學書雜述
苗老漢談藝
《畫壇師友錄》小序
《畫壇師友錄》后記
老黃家之光
遺囑
后遺囑
從香港到上海
青燈瑣憶
香江之戀
先生之風
水如環佩月如襟
打開回憶之窗
不會老的小丁
風雨落花
夢痕撿拾
人在漩渦中
烽火斷憶
成渝間的情書
結識齊白石
芳嘉園里的芳鄰
小園里的光宇
寄自北大荒的家書
讓伐者醒來
半壁街憶語
在人美社的日子里
床虱
題自繪《荷塘變奏圖》長卷
夢里不知身是客
美與丑的感應
孫子姍姍
華山談險
美丑
說真話
禿發
寂寞
靜
夢
春雨
小樓情趣
夏夜
貓的葬禮
豆腐四重奏
這本書的前身,是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在香港大光出版社出版的, 原名《古美術雜記》,是前香港《美術家》雜志主編,已于去年秋天 逝世的老友黃蒙田兄經手的。當時出版一本書是頗不容易的。
一九八三年,發現臺灣有未經本人同意的盜印本,承他們還客 氣,保留了作者的名字,但書名卻被改為《古美術淪集》。記得我曾 托香港卜少夫兄赴臺之便,擬予追究,但因書店也是假的,"有名無 實",便只好暫時置之。
事隔十多年,今年五月間,我從澳洲回北京時,承范用兄提起 此書,并熱情向三聯書店推介,書店同意了這本書的重新出版。當 時因為一直沒有留意我自己已束之高閣的這本書了,一口答應下來, 但也意識到十多年前出版的東西,肯定會有不少大小毛病,所以同 三聯孫曉林女士說:請容許我到澳洲再修改一下。
回到澳洲寓所,找出一本碩果僅存的《古美術雜記》再三翻閱, 才覺得事情不簡單,發現其中自縛的框套甚多,不妥之處也不少,有 些還打算全篇重寫。這里雖比北京安靜,但是老邁年高,畢竟有力 不從心之憾。現在僅就力之所及處,做了刪改增修,并加入幾篇未 收進舊版的有關文字,以及重編目錄等,這樣,比舊本就變了個樣, 于是,索性把書名也改為《芳林采集——古美術文編》,寄請曉林女 士審閱。
一 二十年代中在香港,那時十三四歲,我在先父冷觀先生創辦的 中華中學讀書時,由于父執李孝頤老師講授繪畫,常向我提到他的 叔父——"鹿門九爺"在清光緒年間,曾到上海從任伯年學畫,而 我清楚記得,我家在香山(廣東中山市的舊稱)的故居,書房里掛 著任伯年的四屏花鳥,是我童年最早接觸到和最喜愛的美術作品, 稍有知識之后,任伯年的名字已深印腦中。孝頤老師還常向我提到 惲南田、宋光寶,以及清末廣東"二居"(居廉,居巢)等畫家,孝 頤老師便是及時位給我以美術史知識的啟蒙老師了。
說到老師,更不能忘懷的是東莞鄧爾雅先生,他也是我的父執, 在中華中學,爾雅先生并不教畫,而是教我們書法和小學。當時同 學們都十分佩服這位學問淵博,很有學者風度的鄧老師,矮瘦個兒, 兩撇小須,即使對后輩學生,也謙遜有禮。我們那時對小學、六書 一竅不通,他上課時卻深入淺出,夾著些笑話,學生們都感到上他 的課有味。爾雅先生是享譽南方的大書法家,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又 是大學問家。他是吸卷煙的,狹長的小卷煙紙經常裝滿口袋,原來 除了卷裹煙絲之外,這小紙條兒還有更大的用處,就是抄資料。爾 雅先生所到之處,只要看到有關六書、小學或其它對他有用的文字 材料,就拿起筆很快地抄在卷煙紙上。我那時很不了解老師抄這些 小紙片有什么用,他說:抄下來一點一滴的東西,積累多了,把它分 類,將來就成為完整有用的研究資料了。又說:清代的樸學大師,許 多都是用這個方法從事考據工作的。爾雅先生的教導,給我留下了 很深的印象。但是以后的十幾年,我在上海、廣州、重慶,以后義 遷徙滬、寧。雖然也跟朋友們搞點美術,寫點文字,卻從沒有遵循 爾雅先生的途徑,積累一點有用資料,好好做點研究工作。
踏入五十年代,我已經是不惑之年,定居北京。那時社會上朝 氣蓬勃,學術空氣濃厚,知識分子大都欲對新社會有所自效,于是, 我深愧自己過去光陰的浪擲。同時北京這個地方又有豐富的文化積 累,研究學問比較方便,因此就下決心適應自己的興趣,讀點兒關 于美術史方面的書,一面讀,一面摘抄一些自己有用的材料。但那 時北京已經有了統一的資料卡片,買起來方便,我又沒有像爾雅先 生那樣抽卷煙的習慣,于是就用分類卡片抄點書,日積月累,分類 整理起來,也比較可以使用了。更加幸運的是,這些卡片在有時不 期而至的飄風驟雨中,還沒有全部被橫掃掉,于是這"玉札丹砂"或 "牛溲馬勃",也都成為白珍的敝帚了。
最初鼓勵我搞中國美術史的,是一九九七年去世的阿英(錢杏 郵)前輩。大家知道,阿英同鄭振鐸先生一樣,是文學家,但同時 又是愛好我國藝術的學者,阿英的書籍收藏是當代聞名的(雖然他 老人家經常窮得還不起書債)。我自己那時也買了點書。五十年代, 北京的古舊書店,還常給老主顧送書上門,年節付賬,這是北京書 鋪百年老傳統,我有幸享受過這種待遇,這就更加增加了讀書興趣 (五十年代初,我初到北京,由音樂家盛家倫兄的介紹,我從一位油 坊小老板那里以賤價接收了好幾三輪車的線裝本美術書,以后更陸 續不斷向琉璃廠和隆福寺舊書店收購。今年,因耄年眼昏,才把浩 劫剩余的千冊殘籍,全部捐贈給大學文物館)。后來,北京圖書館和 科學院圖書館,也經常去了。
書本之外,師友朋好的往來請益,也是我能得到點知識的主要 來源。
我常常認為,我畢生較大的幸運是得到朋友的好處多。更難忘 的是,王暢安(世襄)先生、啟元白(啟功)先生在五十年代開始 的長期交往中,給予我在學識方面的啟發和幫助。和暢安結鄰二十 年,中國美術史他是科班出身,他在燕京大學的畢業論文,就是有 關中國美術史的。那時,他正在從事明式家具、清代匠作則例等方 面的研究。完成了《髹飾錄解說》這部有關古代漆器工藝的著作,同 時旁及葫蘆、蟋蟀等的專題探索,使我目瞪口呆,眼界大開。那時, 大家都閑散,"生涯蕭條破席帽"。但暢安卻夙興夜寐,勤懇不息地 孜孜寫作(那時我贈給暢安,曾有"鄰窗燈火君家早,慚愧先生苦 用功"的詩句),加上啟先生(我們都這樣對元白稱呼)時相往來, 更使不學的我,得益不盡。啟先生以書法擅名海內外,其實他在學 術文史方面的淵博成就,也是儕輩鮮見的,凡讀過《啟功叢稿》(一 九八一年中華書局版)的人,我想都會承認這一點。記得他的《詩 文聲律論稿》那時已七八次修改,而每次易稿,都是親自以工楷手 抄的,就這一點,已看出啟先生嚴肅的治學精神,不能不令人心折, 對比之下,益覺自慚。
此外,五十年代初,由于寓所相近,我經常得以向葉譽虎(恭 綽)先生請益問難,譽虎先生一生對中國文化藝術做出不少貢獻,鑒 藏書畫豐富,著作等身,對于我這個后輩,他總是循循善誘,不吝 教誨的。雖然也有風雨暌隔的時候,但相從侍席,不覺也有二十多 年。上海謝稚柳先生,那時也較清閑,五六十年代,我們常在通信 中互相交換和探討些美術史資料。傅抱石先生治學甚勤,在中國美 術史方面,他的著述卓有貢獻。他每次來京,都有幸晤教;六十年 代初,我到南京,承他老人家的款洽,還同我談到共同修改他的舊 作《石濤上人年譜》的問題,可惜這已是一面,一九六五年,他 就因病辭世了。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這二十年,雖然文藝界也經歷些風風 雨雨,但還有書呆子在風燈雨屋之下,不聲不響地做些不算有益,徒 遣有涯之事。本書中有幾篇札記,正是那時候寫來自課的,原不打 算發表(當時也少機會),只供幾位時相過從的同好互相傳閱求正, 也算是一種相濡相煦吧,我們這些人,也就這樣跟著歷史的腳后跟 走過來了。
這些文字中,也有些是響應號召之作。記得一九六三年,鄧拓 同志在北京故宮絳雪軒,召開一次紀念古代十大畫家的座談會,鼓 舞大家對歷代卓有貢獻的畫家做些研究,作為發揚我國傳統文化藝 術的試點,本書中關于倪云林和八大山人兩篇,就是當時開始寫的。
只是擱置許久,才陸續在報刊上發表出來。
六十年代初,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交給我編纂《中國美術論著 叢刊》的任務,打算把南北朝以來的歷代美術著述(包括美術史、論, 美術家的詩文著作,歷代公私收藏等等近一千種)選優整理出版,我 更不得不加緊讀點書。(這期間我到過上海、江浙各地圖書館訪尋古 美術珍善本書,也寫過一些筆記心得和簡介之類的文字。)但這個計 劃只做了個開頭,出版了《歷代名畫記》等六七冊書,就中止了。
就是在上述情況和環境之下,我斷斷續續寫出來的這些東西, 也就是這本《文編》的基本部分。P6-10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值得一看的好書,不錯,呵呵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很好的書,值得推薦,大家都看一看吧
很好,值得一讀的傳記。
好!
書籍寄到家了,真心便宜。
很好很好啊,完美的購物體驗,下次還要買啊
值得看!好人好書!
感覺作者文筆精彩,買來學習個欣賞。
黃大師的自述,很不錯,收藏了
我是由人而及其書的。非常想了解黃老,故買了他的作品。
內容比較簡單
書很不錯哦
勇敢的人的書值得收納
金圣嘆評《水滸傳》早就想買了,印刷質量不錯,快遞迅速,參加活動很劃算。蒙曼老師的《唐玄宗》和《武則天》通俗易懂,講故事一樣,好看。
2月17號下的單到現在也沒收到貨,雖然是外地,可也就200多公里
可以再詳細一點。說說他們藝術家作品的市場價值。
愿意拜讀這些文化人的自述,尤其是老黃的文筆和畫風一樣討人喜歡。
不僅用文字而且用圖說事兒,讀起來飽滿,擺在那兒亦且不失時尚
一本很有書卷文氣的圖書,讀來如面晤哲人,好書一本!
第一次讀苗子的書是他的《藝林一枝》,文字流暢,讓人感覺到這位飽經滄桑的老藝術家對于人生、藝術、政治的獨到感悟;所以在當當上看到苗子的這本書也毫不猶豫的賣了下來。《黃苗子自述——大象人物自述文叢》藝術保持了他一貫的文字敘述風格,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書籍不論從包裝還是紙張(紙張是銅版紙)質量都不錯,推薦對藝術人生感興趣的讀友購買。
黃苗子畫不錯,文遜于畫,但有一定歷史價值,對藝術愛好者來說,還是有可借鑒之處。
這是一個有爭議的人。所以很想了解他,無論怎樣,他的書法,他的藝術造詣,還是毋庸置疑!我想說,都是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