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被稱為"現代中國像藝術家的藝術家",他筆下的世界永遠是那么的優美、素凈、恬淡,然而他所經歷的真實生活卻并不總是如此。像那個年代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他在壯年時期逢日寇侵華,被迫流離他鄉;晚年又遭遇十年浩劫,承受了無盡的委屈折磨。但無論身在何處,他總能捕捉到愛與詩意,筆下流出的是不變的慈悲和仁愛。
本書作者秉筆實錄親身經歷,并走訪父親生前好友,以質樸真摯的筆觸還原了生活中的真實的父親。通過作者的文字,我們得以近距離了解這位藝術大師性情涵養和氣品氣骨。書中配有大量的圖片、畫作和手跡,圖文并茂。
歷經世間磨難 寫盡人間美好
謹以此書紀念豐子愷先生逝世40周年
豐一吟女士80高齡心血之作
真實再現一代藝術大師的生命畫卷
豐一吟,豐子愷先生幼女,1929年5月生于浙江省石門鎮(今屬桐鄉市)。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書畫名人后裔聯誼會理事。先后任職于萬葉書店、上海譯文出版社及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80年開始研究豐子愷生平和創作。已編輯出版《豐子愷文集》《我的父親豐子愷》《豐子愷漫畫全集》等作品。
序 言
及時章 緣緣堂
爸爸總是有胡子的
家里分兩派
李家大媽
接待寺
十二年住十三處
六年"華屋"
24小時之內改變了稱呼
緣緣堂的夏天
我也住過"行宮"
弟子鮑慧和
豐同裕染坊
滿娘
第二章 沙坪小屋
24小時之內石門頓成死市
寧為流亡者 不當亡國奴
曬太陽"偷"蘿卜
決心去長沙
到萍鄉被挽留住了
以五寸不爛之筆抗敵
《護生畫集》
從長沙到桂林
獨秀峰前談藝術
崇德書店
一只新枚酒一杯
泮塘嶺村居
宜山用警報歡迎我們
"藝術的逃難"
都勻一月
遵義羅莊
課兒
星漢樓
我家及時樁喜事
遵義的往事紀實
沙灘上的慘事
貴州訪舊
逃難后一站——重慶
風生書店
劉家墳
沙坪小屋
京劇迷
重慶時期的交游
外婆永遠離開了我們
終于勝利了
第三章湖畔小屋
比逃難還辛苦
終于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湖畔小屋
京劇緣
弟子胡治均
在臺灣五十六天
南國之行
第三章 日月樓(上)
共和國誕生
苦學俄文
日月樓中日月長
耳目一新
外公紙
阿咪
白頭今又譯"紅樓"
我家及時臺電視機
困難時期
日月樓鼎盛時期
有朋自遠方來
第五章 日月樓(下)
當時只道是尋常
終于向《阿咪》開炮了
"說明他們已束手無策"
她竟在偷聽
風卷落花愁
"打倒豐一吟!"
半夜敲門
好像在搞地下活動
"日月樓"只剩一半了
護生畫出事了
燒《護生畫集》
兩次抄家
無窮盡的批斗
運交華蓋欲何求
串聯和外調
"隔離審查"
狂妄之至!
我們呢?
一對可憐的青梅竹馬
日月樓中的鄰居
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
枕邊雪和半盆水
"未須寂寞養殘生"
"寂寞便是福"
"地下活動"
千呼萬喚始出來
憶是杭州
曠世巨著《護生畫集》
卷土重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
暫時脫離人世
第六章 重回緣緣堂
向爸爸道別
重見天日
媽媽也走了
重建緣緣堂
爸爸魂歸故里
瀟灑風神永憶渠
無窮盡的批斗
我已算不清在整個""時期爸爸挨了多少次批斗,因為次數實在太多了,數也數不清。況且有的批斗他從來不告訴我們,我只是后來聽別人說的。
上海文藝界的四大領導——作協的巴金,音協的賀綠汀,劇協的周信芳,美協的豐子愷,到后來都是上海"十大重點批斗對象"。爸爸不該當美協主席和畫院院長。在家賦閑,也許會好些。不!恐怕也不會好到哪里去。他寫的文章太多了,畫的畫就更多。畫院里畫山水畫的畫師,不也都在挨批斗嗎。山水畫里挑得出什么骨頭;爸爸的畫和文章里可挑的骨頭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放在里弄里批斗,說不定會更糟。
畫院逼著爸爸"徹底"交代,否則要開群眾大會——那一次使我家特別緊張。爸爸自己呢,從來都受人尊敬,突然變成階下囚,思想更是轉不過彎來。不過,后來漸漸明白了:這是政治上的斗爭,波及到老百姓。歷史上的老百姓成為政治斗爭犧牲品的事不在少數。至于下邊那些執行者,其實也是老百姓。有的人是愚忠,有的人是不敢抗命,那都是可原諒的。唯有那些混水摸魚的投機分子,在這種亂世,正是他們表現自己的好機會。有道是"閻王好見,小鬼難擋"。也只得任他們表現,任他們折磨自己!想通了這個道理,爸爸就不再認真。他開始做戲,巧妙對付。
批斗的次數很多,除了畫院之外,什么少年宮啦,美術展覽館啦,江西中路青年會啦,上鋼三廠啦,求新造船廠啦,崇明啦,川沙啦,車溝大隊啦,民建大隊啦……恐怕連爸爸自己也記不得那么多,我連先后次序也搞不清。
少年宮那次批斗時,據說唐云先生遭到毒打,棍子都打斷了。因此,接著把大家拉出去游街時唐先生沒法參加。據說游街的人中有沈柔堅先生等等。
爸爸事后說,那次游街時,有一少年尾隨著他,找一機會悄悄地對他說"豐先生,我是很崇拜你的。
崇明是畫院程亞君先生搞"四清"運動的地方。所以爸爸被帶到崇明去,程先生也一起陪去。爸爸的漫畫一張張被放大后裱在硬紙上帶去。崇明較遠,要過夜的。爸爸就在這時養成了和衣而睡的習慣。
他們兩人被批斗,造反派則趁機在崇明買大閘蟹帶回去享受。
在車溝大隊時,正逢劉少奇同志被宣布為叛徒、內奸、工賊,工宣隊便對"牛"們訓話:"你們的總后臺垮臺了!"天曉得,"牛"們之中恐怕沒一個與劉少奇同志有任何聯系,怎么一下子變成自己的總后臺了?!
關于川沙的批斗,在爸爸去世后我認識了一位川沙的朋友,請他寫下了如下的情況:
1969年秋冬之際,由上海美術界組織派人開小轎車,將豐子愷先生帶來川沙大會堂批判。
批判會上,事先已將豐子愷先生畫集里十來張漫畫臨摹放大在整張白紙上,由批判發言人逐張進行批判。批判一張,撕下一張,團成紙團,丟在豐子愷先生的周圍。在批判結束時,有一個人拿竹掃帚隨著豐子愷先生走進舞臺側幕時,象征性地跟著掃過去,同時高呼口號:掃進歷史垃圾堆!
豐子愷先生在批判會上,由于年老了,是讓他坐在凳子上的。只是在批判高潮時,曾叫他站立過。
批判會后,豐子愷先生仍由小轎車帶走,離開川沙。
這次批判算是文明的。爸爸還坐上了好久沒坐過的小轎車。批判時也沒讓他多站。倒是造反派們在這次批判前煞費了一番功夫,還準備了道具,可能像排戲一樣還得先排演一番吧。
張樂平先生在1981年5月20日的《解放日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寫的是他和我父親的事,題目叫《畫圖又識春風面》。其中關于批斗的事這樣寫著:
""時期,我們當然在劫難逃。因他是美協上海分會主席,沈柔堅和我是副主席,他挨斗,我倆總要輪流陪斗,坐"噴氣式"(吟按:指由兩個"造反派"一左一右按下被批斗人的頭飛快地把他推出場),掛牌,一樣待遇。有一次在閘北一個工廠被揪斗。我們一到,匆匆被掛上牌子,慌忙推出示眾。一出場,使我好生奇怪:往常批斗,總是子愷先生主角,我當配角;而這一次,我竟成了千夫所指,身價倍增。低頭一看,原來張冠李戴,把豐子愷的牌子掛到我的脖子上了。我向造反派的頭頭指指胸前,全場哄笑,鬧劇變成了喜劇。
林放先生于1983年2月10日在《新民晚報》上發表的文章《豐子愷先生一事》中提到求新造船廠的那次批斗。文章不太長,我就全文抄錄如下:
聽說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集》又將出版,而且聽說那里面還收有好多篇從未發表過的《續筆》在內。這些《續筆》,據豐一吟同志說是在豐先生白天坐"牛棚",挨批斗,清晨卻在燈光下悄悄地寫出來的。豐先生本來是一位慈祥愷悌的君子,可是他這種韌性的戰斗,就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及,更不必拿那些隨風而倒的小丈夫來對比了。
子愷先生是屬于我們老師一輩的長者。我至今還能回味自己的中學生時期,從豐先生的美術音樂著作和隨筆漫畫中吸取的營養和情趣。由于年齡上的差距,我和豐先生是夠不上有什么交往。但在""中卻居然也有這么一次的"緣"分,足以印證一吟同志所說的豐先生在大動亂中寫作的背景。那天由好多個"造反"組織在求新造船廠聯合召開的批斗大會,"牛鬼蛇神"是黑壓壓的一大堆,約二三十名之多,其中就有豐先生。不過那天的重點對象似是周信芳和袁雪芬兩位。豐先生和我面對面地枯坐在長板凳上,聽著前臺的董超、薛霸兇神惡煞似的掄著水火棍揪斗周、袁兩位,大聲吆喝,拳足交加,是按照京劇《林》的戲路來進行批斗的。盡管氣氛是如此緊張,豐先生卻還是跟平素一樣,恬靜肅穆,淡然入定,只是在他的眼光里流露那么一點悲天憫人的憂郁的神情。直至批斗會解散后,我們又同乘一輛卡車,到了南市某處,豐先生跳車下去,恰巧旁邊有一輛車橫闖過來,擦著他的身邊疾馳過去。大家"哎呀"一聲為他捏了一把汗,然后目送他踽踽獨行而去的背影。這就算是我對豐先生的后印象了。
現在呢,除了上面我所見的白天坐"牛棚"挨批斗的背景之外,又加上了"清晨卻在燈光下悄悄地寫出了《緣緣堂續筆》"這樣執拗地忠貞于藝術創作的情景。這是一種什么精神?這樣的老知識分子是什么樣的知識分子?難道不值得我們懷著尊敬的心情好好地思考思考嗎?
不記得是什么時候,里弄也奉命監督起爸爸來了。要他每天在我家門前的水泥地上掃地。活兒不重,但叫人痛心!我年紀輕輕的不許掃,專職打掃衛生的英娥阿姨不許掃,偏要叫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去掃。我們忍心嗎?我只好為爸爸做一點準備工作:給我家的畚箕裝上個長柄,讓爸爸可以不必彎腰。沒掃了幾天,媽媽就代替了爸爸做這工作。好在里弄里也沒人來檢查。
先姐還回憶起一件事。有一次她帶了女兒阿春來看爸爸媽媽。爸爸上午被傳到單位去了半天,回家已很累。吃了午飯正在午休時,忽然樓下進來一個人,媽媽事后告訴我是里弄干部大姐,原來就是那個得志弄權的小人。她大喊著:"豐子愷,快去勞動!"
先姐連忙下樓對她說:"爸爸上午累了半天,身體不大好,已睡了。"
媽媽隨后下樓,對那女人說:"他上午去單位勞動過了!"
那女人堅決要爸爸去。正在這時,爸爸已起身,一邊下樓,一邊把一件夾衫披到身上說:"我去我去!"
那天我正好不在家,先姐剛才進門時就已看到里弄里一些十二三歲的頑童手持木條口里喊著"牛鬼蛇神不許亂說亂動"之類的口號,跑來跑去。她極不放心,決定跟去。但又怕被那女人看穿了要加以阻攔。便隨手抱起阿春,假做一路逗她玩兒的樣子,往爸爸勞動的地方走去。
那是在弄內拐彎的地方。已經有幾個"牛鬼蛇神"在勞動了。他們的工作是把墻上的舊標語紙刮下來,把墻洗干凈。先姐看見爸爸俯身去撿了一個小瓦片作為工具,開始刮起來。旁邊有五六個小學生手拿鞭棍站在那些被強制勞動的人身后。先姐怕他們對爸爸胡來,就一直抱著阿春站在一旁。這時那個大姐走過來板著臉問她:"你到這里來啥意思呢?"
"沒什么,我抱孩子在玩。"先姐說。
幸而人多刮得快,更幸而那幾個學生沒動武,先姐才略略放心。一直等到爸爸結束勞動一起回家,才松了一口氣。
在那些日子里,街面上到處都可看到貼著批斗爸爸的大字報。據說漫畫中有一幅,人頭龜身,龜背上寫著"反共老手豐子獃"。玩弄文字游戲(獃是呆的繁體字,其左邊與愷字右邊的繁體字寫法相同),真是挖空心思,無聊透頂!
人怕出名豬怕肥。沒名氣的人相對地說比較安穩些。像爸爸這樣,大字報一上街,連我們這些家屬,乃至他的親戚朋友,都會受牽連。""結束后,從各方傳來消息,才知爸爸牽連了不少仰慕他的人,使他們也受盡折磨!
據各方面的反映,爸爸對于批斗,頗能處之泰然。他只是終日抽煙。在牛棚里,他坐得筆直。有人問他這樣累不累,他說坐直了反而不累。沒有外人的時候,他風趣樂觀,談笑風生。他常常談些文藝上的詞匯和術語,把日語和英語的讀法加以比較,談到日英詞語在內容上的差異。也談生活方面的事情。有時被造反派叫去審問,回來后,好像沒這回事,就像去小便一次似的,繼續往下談。還有人說,他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后面加上"三不怕羞,四不怕痛"。聽來令人寒心。還有人說,造反派在批斗時問他:"你為什么信佛教?"爸爸居然說:"佛教是眾人信,不是我豐子愷信。佛教有幾千年歷史。"這些都是聽別人說的,不是我直接采訪來的。
不過,正因為爸爸信佛教,想得開,在對付這場空前的劫難時還能撐住。他不僅自己想得開,還勸別人想開些。唐云先生于1981年5月26日在《解放日報》上寫的文章中說:
記得1969年初冬我們到上海郊區曹行公社勞動的時候,豐老常常和我一起談心。有一次我向他吐露出自己的悲觀情緒,說等這場運動結束后我要到鄉下去找一個安靜之處以了余生。豐老不以為然,他對我說:"老唐,你不應該走掉。留在上海吧。將來上海更需要你畫畫的。這班人(指)倒行逆施,決不會長久。你等著吧,一定能看到他們的下場。你要為國家多做一點貢獻。千萬不要有此消極的念頭。"他這一席話至今還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盡管爸爸這樣勸唐云先生,實際上在這場運動中,他自己肯定也有過種種想法。太長久了啊,這場運動!抗戰也只忍受了八年,""竟長達十年!
又據畫院的人說,1968年關于"嚴禁逼供信"的指示下達時,畫院召集"牛棚"里的人談感想,談的人都哭。爸爸也在其內。是啊,他怎能不哭呢!逼供就是屈打成招。相信屈打成招的人說的話,然后加以批斗,百般折磨,這種情況自""以來都已一年半了!挨罵的早已被罵過了,挨打的早已被打過了,自殺的早已死了。到如今才發下指示來,怎不叫人悲淚縱橫!
……
好
書非常精致,價格還勉強接受最開心的是:這次包裹沒有損壞,當當在進步,有好的圖書供應商,就會有好的讀者,有好的讀者,就會有好的作家,邏輯成立嗎?成立。我相信成立。祝福當當,祝福當當價格!
聽說評價不錯很好看所以買來看看的,期待~
非常滿意,豐子愷是我喜歡的漫畫家和作家
好書
好書,值得讀!
呵呵,很不錯。。。。。。。。。。
應該不錯
不錯
資料收集嘛,不買就缺貨了。
很好,包裝很好物流也很快。紙質不錯,內容喜歡
一如既往的好
還沒看
經典,精裝。質量很好,有特色,看起來舒服,送貨很快,值得擁有!
喜歡
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從學習了在網上購書之后,方便了許多,自己想看的書籍隨時可以買了來看。可是又出現了一個弊端,那就是讀書的速度,遠沒有買書的速度快。要節制呀。
經典無需多言,喜歡。
不錯,值得學習。
滿意。送貨快服務好。
豐子愷的漫畫美,豐一吟的文章也美,大書,厚重,值得品讀和收藏。
動人是唯一評價標準
還不錯,紙質和價格都很滿意。
豐子愷的漫畫美,豐一吟的文章也美,大書,厚重,值得品讀和收藏。
因為看了護生畫集,對豐子愷先生的佛心一直敬佩,買了傳記看看,畢竟是女兒所寫
豐子愷八十高齡女兒豐一吟回憶口述,豐子愷一生大傳,感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