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姬·古根海姆是個傳奇。
她是著名的藝術贊助人,藝術世界的波西米亞女王,眾多藝術家心中的繆斯,20世紀藝術的弄潮兒。她來自世界上最富有的猶太家族之一——古根海姆家族,其父在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中罹難,其叔父所羅門是當今最著名的私人現代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創始人。本書作為在中國大陸發行的及時本佩姬?古根海姆中文自傳,講述了她坦誠而熱烈的情愛與人生,及其發現、推崇、資助和保護藝術和藝術家的過程,提供了20世紀幾位重要藝術家(杰克遜?波洛克、馬克斯?恩斯特等)鮮為人知的往事。包括《出版人周刊》在內的多家刊物均力薦此書。
不知道佩姬·古根海姆?就別跟我談20世紀現代藝術。
佩姬·古根海姆,20世紀最富遠見的女收藏家。
引言 阿爾弗雷德·巴爾(Alfred H.Barr,Jr. )
及時章 鑲金的童年
第二章 婚姻
第三章 "古根海姆?熱納"
第四章 正式收藏
第五章 和馬克斯?恩斯特的生活
第六章 "本世紀藝術"
第七章 威尼斯和雙年展
第八章 威尼爾獅子宮
第九章 再游錫蘭、印度和威尼斯
第十章 重返紐約
譯者后記
勇氣和視野、慷慨和幽默、金錢和時間、一種強烈的時代感和不俗的審美品位——正是這些特質和因素成就了佩姬?古根海姆,這位20世紀不凡的藝術贊助人。當派系沖突正烈時,她堅定不移,從不選擇立場,只支持有價值的革命。我們經常在她的藏品中發現一些盡管看起來一樣的激進和古怪、但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形式上都嚴重對立的作品。
藝術收藏是作為藝術資助者的佩姬?古根海姆耗盡一生所獲得的成就,但很可能并不是她最重要的成就。在這里,我惴惴不安地使用"資助者"這個古老又浮夸的詞。但它確是最的表達。"資助者"不僅指為滿足自己的喜好而收集作品或贊助藝術家、資助公共美術館的慈善家,也指代那種深感自己對藝術和藝術家負有責任并奉行此一行為準則的人。
佩姬?古根海姆最初對現代藝術并不感興趣。事實上,她熱愛和學習的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尤其癡迷威尼斯畫派。伯納德?貝倫森(Bernard Berenson)的著作是她的課本,這或許正解釋了為何她在20世紀藝術史中留下這樣的印跡,她的出現恰逢其時,并且拓展了她的導師未能達到的審美境界。
20世紀30年代末,作為嘗試和消遣,古根海姆在倫敦開了一家先鋒派畫廊,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是她的主要顧問[20年前,他曾在紐約指導凱瑟琳?德雷爾(Katherine Dreier)創辦具有先鋒性的未名畫會(Societe Anonymous)]。被她戲稱為"那家公司"的古根海姆?熱納畫廊,曾舉辦過多次高品質的展覽,其中包括康定斯基(Kandinsky)在英國的及時次個展、及時場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展,以及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伊夫?唐吉(Yves Tanguy)的展覽。與此同時,畫廊的及時次展覽關注年輕藝術家,其中就有這個時代最的新英格蘭抽象畫家約翰?唐納德(John Tunnard)。不過這些成就對于她來說,實在太微不足道。
1939年初,佩姬?古根海姆萌生了"在倫敦開一間現代美術館的想法",這個計劃在當時看來已迫在眉睫。泰特畫廊的館長不久前才宣稱,古根海姆?熱納為舉辦展覽申請入境的由考爾德(Calder)、阿爾普(Arp)、佩夫斯納(Pevsner)及其他藝術家創作的雕塑作品,壓根不是藝術。
古根海姆一貫擅長尋找最得力的幫手,這一次她找到了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即后來的赫伯特伯爵,任命他為這座籌備中的美術館的館長。里德是當時公認的英國現代藝術。為了擔任這項嶄新且充滿挑戰的職位,他被說服辭去了享有盛名的《伯靈頓雜志》的主編一職。贊助人和館長為美術館共同起草了一份名單,這份名單日后也構成了開館展的基礎。在選定展覽場館后不久,未及協議簽署,歐洲便迎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是,古根海姆的夢想被戰爭的硝煙漸漸遮蔽——建設美術館的計劃被迫暫停了。
在戰時的巴黎,佩姬?古根海姆只短暫躊躇了一段時間,便開始繼續擴充她的收藏,依照友人杜尚、霍華德?普策爾(Howard Putzel)、內利?凡?杜斯堡(Nellie Van Doesburg)等人的建議,"每天買一幅作品"。她還為畫廊租下了一套位于旺多姆廣場的宅邸,與此同時,戰事也越演越烈。德軍逼近巴黎之際,她帶著布蘭庫西(Brancusi)的杰作《空中之鳥》逃離了戰火的硝煙。
德軍占領的頭一年,古根海姆的藏品被安全地儲藏在格勒諾布爾美術館(Grenoble Museum);只因館長生怕遭到通敵賣國者維希(政權)的報復,這些藏品并未向公眾公開。終于,在1941年春季,這些藏品跟隨主人一起到達了紐約。
拜戰爭"所賜",大量逃離歐洲的藝術家和作家使得紐約在戰時替代了淪陷的巴黎成為西方世界的藝術中心。之后,雖然大部分歐洲人返回了故土,不過戰后巴黎在藝術世界中的地位有明顯的滑落,而紐約則保持經驗豐富,一部分原因是在美國誕生的高度國際化、廣受尊重的畫家群體的興起。而佩姬?古根海姆作為一位贊助者,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甚或是關鍵的作用。
在倫敦、巴黎、格勒諾布爾,戰爭阻礙了她夢想的實現,但在遠離硝煙的紐約,她終有機會得以喘息,并逐步實現夢想。在超現實主義畫家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和詩人安德烈?布雷東(Andre Breton)的幫助下,古根海姆繼續擴充收藏并出版了一本與她的新畫廊同名的畫冊:《本世紀的藝術》(Art of this Century)。
"本世紀的藝術"美術館立刻成為了先鋒藝術的中心。在杜尚、恩斯特和布雷東的影響下,美術館的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得愈發強烈,但并不獨專一樣。的抽象藝術家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在那里同樣受到歡迎,他還積極加入了周期性群展——"美國年輕藝術家展"的決策團隊。
在1943年的及時屆春季沙龍展上,三位年輕藝術家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威廉姆?巴奇奧蒂斯(William Baziotes)、羅伯特?瑪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以及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一年內,美術館分別為三位藝術家舉辦了個展。波洛克的展覽,配以詹姆斯?喬納森?思維尼(James Johnson Sweeney)熱情洋溢的畫冊前言,贏得了極大的贊譽。隨后,"本世紀的藝術"又頗具前瞻性地為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克萊福德?斯蒂爾(Clifford Still)等人舉辦了展覽。盡管羅斯科、斯蒂爾、巴奇奧蒂斯、瑪瑟韋爾以及波洛克等人在今天的美國乃至全世界都被公認為不可撼動的美國流派的中流砥柱,但在當時,他們的作品還遠沒有成熟。
佩姬?古根海姆于20世紀40年代購買的這些畫家的早期作品,可以在她現在的收藏中見到。這些畫家中名聲最盛的波洛克在許多作品中都曾描繪過他的贊助人。古根海姆在經濟上援助波洛克,甚至在1947年"本世紀的藝術"美術館關門歇業之時,還幫助藝術家安頓到其他畫廊。
今時今日,在威尼斯,佩姬?古根海姆的畫廊及其收藏持續對公眾開放。在大運河盤旋不去的波浪聲中欣賞和學習這些收藏的游人們有必要駐足了解一下這位收藏家作為藝術贊助人輝煌的過往,尤其是那些來自美國的參觀者——要知道,你們對古根海姆,這位藝術世界的波西米亞女王,虧欠了一筆多么沉甸甸的債。
……
還行
好
很好,經常上來買書籍和其他東西。
好
很好,一直在當當買書
可以讀讀!
第一次看這書,一見傾心,瞬間成粉。通宵達旦奮斗了一個晝夜,總算把書看完。 這書是一本相當歡樂的書,里面的人物個個精彩,立體豐滿。
內容還沒看,喜歡她
買多一本
不錯
Ч???
挺特別的,再來光顧……~
好
本書作為在中國大陸發行的第一本佩姬?古根海姆中文自傳,講述了她坦誠而熱烈的情愛與人生,及其發現、推崇、資助和保護藝術和藝術家的過程,提供了20世紀幾位重要藝術家(杰克遜?波洛克、馬克斯?恩斯特等)鮮為人知的往事。
很薄的一本,也許有名吧,價格小貴。
那個時代的收藏往事
古根海姆傳記,值得看看
有意思的人生。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書很好??!
還不錯,不過買錯了,退掉重新買了生物科學,也不錯
鄰居是初中老師,說初中考試課外的比較多,特意給孩子買的,開拓視野,內容不錯,以前別的書上有得也見過,如彩圖更好。
很劃算好書。
這本書還可以,不是學術性的,是一本生活經歷類的書,可以當閑書看一下
整體非常喜歡,就是沒想到書這么薄,不過書還是值得擁有的
古根海姆建立藝術類博物館和基金會,對藝術的貢獻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