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曾說過:“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畫,并通過我的畫感受我的內心。”因為他的繪畫囊括了他一生所有的情與狂、癡與美。本書作者遠人,便是愿意去感受凡.高的內心,愿意去追隨凡•高精神的人,他以其詩性的筆調追隨著凡.高一生所有的平靜與快樂、痛苦與絕望。并以美學之匙解讀著凡.高各個人生階段的眾多畫作。文字中蘊含著炙熱的感情,章節間卻極富邏輯地環環相扣,直達凡.高如向日葵般瘋狂燃燒的一生,讓讀者不自覺地一口氣讀完,并為凡.高而哀婉、而贊嘆。
遠人:1970年代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迄今有詩歌、小說、散文、評論等500余件作品散見于《大家》《花城》《隨筆》《山花》《鐘山》《天涯》《芙蓉》《詩刊》等海內外20余家報刊。出版有長篇小說《傷害》《秘道》《預感》,散文集《河床上的大地》《真實與戲擬》《新疆紀行》,藝術隨筆集《怎樣讀一幅畫》《有畫要說》《畫廊札記》,詩集《你交給我一個遠方》等,主編出版《21世紀的中國詩歌》《當代中國生態文學讀本》(叢書)。有作品入選30多種選本及年度詩歌。在多家媒體開有專欄。現為《湖南文學》雜志社編輯,深圳市光明新區作家協會主席。
自序 讀懂凡.高
及時章 懵懂之年
一 萌芽 3
二 及時個愿望 7
三 初戀 11
第二章 理想和考驗
一 新的感受 17
二 看見貧窮 21
三 又來了,愛情 25
第三章 上帝及其命運
一 希望 33
二 傳教士 37
三 和他們一樣 41
四 又失敗了 45
第四章 繪畫
一 步行八十公里 51
二 性格 55
三 約定 59
第五章 幻滅
一 回家了 67
二 對立 71
三 絕望 75
第六章 重回海牙
一 有了個老師 83
二 同居的模特 87
三 杰作 91
四 攻擊 95
五 失敗了,退場了 99
第七章 輾轉
一 德倫特 105
二 紐恩南 109
三 瑪爾戈 115
四 死亡帶來孤立 119
五 永遠離開 123
六 安特衛普 127
第八章 藝術之都
一 巴黎 135
二 上了一堂課 139
三 偉大的同行 143
四 偉大的同行(續) 147
五 新的手法 151
六 很糟的狀況 157
七 審視 163
第九章 阿爾的太陽
一 抵達 173
二 沸騰 177
三 有朋友了 185
四 烏托邦之夢與燃燒的向日葵 191
五 色彩認識 199
第十章 黑色的太陽
一 高更來了 205
二 矛盾出現了 211
三 悲劇發生了 217
及時章 懵懂之年
一 萌 芽
1853 年3 月30 日。中午。荷蘭西南部。布拉邦特州北面一個叫松丹特的村莊。時值春暖花開,這天和其他的春日沒什么兩樣。不同的是該村的新教牧師提奧多魯斯終于做了父親。他妻子安娜 柯尼莉亞剛剛產下一個男嬰。性情古板的牧師對孩子的到來表現出初為人父的短暫喜悅,卻沒注意到妻子的如釋重負。對安娜 柯尼莉亞來說,這個男嬰雖說是她的長子,卻不能說是她的及時個孩子, 因為及時個孩子離開母腹時便死了。因此,害怕再生孩子會遭遇同樣悲劇的預感,始終讓這個想成為母親的女人暗自擔驚受怕。現在, 當男嬰以他的哭聲宣告自己生命的來臨時,安娜在喜悅之外,竟然對這個孩子忽然充滿難以言說的感激,乃至數年之后,當安娜為他添上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時,都不自覺地認為是這個孩子的平安出生才福佑了自己的順利生產。孩子被取名為文森特 威廉 凡 高。但不論是喜悅的提奧多魯斯還是感恩的安娜 柯尼莉亞,都不可能想到,僅僅在三十七年之后,這個男嬰會以自決的方式離開世界,而在他離開世界后不久,其名字將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征服全球, 成為凡 高家族中進入不朽的人物。如果說安娜對凡 高的平安出生充滿感激有點令人感到古怪的話,那么凡 高的一生似乎就繼承了這一古怪。而且,在凡 高的一生行事中,早已不再是古怪所能容納。在今天,即便世人承認凡 高的天才,也免不了要在天才前加上“瘋狂”二字作為前綴。二十世紀的西班牙畫家達利曾不無自傲地說過:“我與瘋子的區別就在于我不是瘋子。”就這句狂妄之言來看,達利和瘋子之間也不過一張紙的距離。凡 高沒說過達利這樣的話,其性格也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但把達利的話用在凡 高身上,似乎更為恰當。因為凡 高的瘋狂和瘋子頗像,但沒有哪個瘋子會充滿凡 高那樣的內在。說凡 高的內在是天才的內在未免老生常談,但除了“天才”一說, 也無人找得出更恰當的表述。一個天才總會有一個天才的表現和萌芽。提奧多魯斯的牧師之職是世襲而來,因此對凡 高家庭來說, 宗教氣氛總是十分熱烈。從狄更斯、托爾斯泰等小說大家的作品中也可以知道,在十九世紀的歐洲,一個宗教家庭總是離不開爐火, 離不開爐火前那個父親朗讀的經文,童年的凡 高對爐火和經文都提不起興趣。吸引凡 高的,是這個毗鄰比利時國境的村莊之美, 那些無邊無際的曠野、密密生長的樹林、永遠流淌的泉水是他說不出緣由的最愛。孩子的特立獨行雖引起家人驚異,但沒有人會拒絕大自然的美,所以凡 高的行為沒有被家人強行阻止。在牧師夫婦眼里,這個孩子怕是有點任性。很少有人能預判,一個從童年開始5 就喜歡獨自去往大自然的人,會養成孤獨的個性。凡 高不僅在童年時就喜歡上了孤獨,甚至在十二歲前往普羅維里學校寄宿就讀之時,也找不到他熱衷和同學聚會的記錄,更多的是一個人進入大自然徘徊。徘徊的結果令人驚異,因為凡 高總說沉入地平線的太陽是黃色的,當夜幕來臨,群星閃爍之際,其感覺竟然是夜晚比白天還要明亮。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言論,恰恰是他往后表現出奇異天賦的萌芽,也是他畢生色彩選擇的萌芽,更是他一生將與痛苦相伴的萌芽。
二 及時個愿望
在普羅維里學校就讀四年畢業之后,十六歲的凡 高離家前往海牙。作為荷蘭第三大城市,海牙雖不是首都,卻是政府所在地, 就此而言,海牙甚至比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更具吸引力。凡 高前往海牙,難說是因為家境貧寒,需要趕緊分擔家中的經濟壓力,盡管凡 高自言他在那時“不得不選擇一個職業”。但事實是,凡 高家族的經濟稱得上雄厚。父親是受人崇敬的牧師,外祖父曾裝訂荷蘭及時部憲法,有“國王的裝幀師”之譽,和凡 高同名的文森特叔叔是公司遍及巴黎、柏林、布魯塞爾、海牙和阿姆斯特丹的大美術商,亨德里克 凡 高叔叔擁有布魯塞爾和阿姆斯特丹的大畫店, 還有一個科尼利厄斯 凡 高叔叔也是荷蘭較大美術商行的經理。簡言之,凡 高家族是歐洲經營美術品的望族。年僅十六歲的凡 高為什么就得“選擇一個職業”是不少研究者眼中的費解之謎。很可能, 是凡 高對大自然的熱愛導致他對自由的熱愛,因而希望能更早地取得獨立,更早地進入人生。滿懷熱望的凡 高前往海牙,落腳點是經營美術品、文森特叔叔擁有股份的古比爾美術分公司。同意凡 高選擇古比爾畫廊,或許是其父母希望他能在他日接下家族的美術公司,過上富有身份的上流社會生活。十六歲的凡 高在那時想的也是成為像叔叔那樣的美術商。他需要從學徒干起,從一些美術作品的認識干起。從相對閉塞的鄉村進入城市,凡 高的年齡未必會讓他知道,在他到達海牙前兩年,巴黎舉辦了舉世矚目的第二屆巴黎世界博覽會,也就在那一年,以《惡之花》名震文壇的波德萊爾去世,同年去世的還有“繪畫史上最偉大的色彩大師之一” 安格爾。而在安格爾去世前兩年,注定將影響凡 高繪畫生涯的馬奈在沙龍展出了不朽名作《奧林匹亞》。馬奈在色彩和構圖形式上的大膽創新,令畫壇震驚,也使其成為印象主義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可以說,凡 高在海牙接觸到美術作品之時,正好是歐洲繪畫走向現代的關鍵之年。還值得一提的是,未來的野獸派大師馬蒂斯也在這一年來到人間,只是時間沒給他成為凡 高對手的機會。我們能看到的是,這個性格孤僻的鄉下紅頭發少年在1869 年懵懵懂懂地闖入畫行之時,一心所想的還不是成為一個畫家,而是成為像叔叔那樣的美術商。但究竟要怎樣才能成為實實在在的美術商,究竟要干些什么事,凡 高還一無所知。但不管怎樣,十六歲的凡 高畢竟步入了社會、步入了生活, 唯獨沒步入他將要連靈魂都為之祭獻的畫壇,即使他現在的每天工作是和美術品打交道。但做美術商和做畫家是兩個徹底不同的概念, 也是兩個聽起來有所牽連,實則內涵對立的兩個領域。凡 高將不折不扣地領教這一點。在他領教之前,有幾件事值得一說,一是他待在海牙的時間并不長,很快就調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分店。正是在那里,他和弟弟提奧開始了將令世人矚目的通信。提奧比凡 高小四歲,中學畢業之后,他也和哥哥一樣,到了古比爾美術海牙分公司。兄弟很難見面,通信就成為他們聯系的手段。日后將證明,沒有提奧,凡 高幾乎不可能投身繪畫,今天的世界美術史上,也就難說會有凡 高的名字。第二件值得一說的是,到1873 年,剛剛二十歲的凡 高又被調到古比爾美術店倫敦分公司任職,提奧則像緊跟哥哥的軌跡一樣,到了布魯塞爾分公司。到倫敦的凡 高既始料不及,又自然而然地開始了自己的初戀。但有過經歷的人會知道,初戀的底牌幾乎都叫苦澀。
三 初 戀
凡 高從小養成的孤僻性格使他難以和人交往。不論在海牙還是在布魯塞爾,他和同事間幾乎沒什么往來,在那些同事們眼里, 凡 高不過是一個不合群的鄉巴佬,但這個鄉巴佬卻很可能繼承叔叔的美術公司。到倫敦分店之后,凡 高同樣在同事間留下性格古怪, 甚至有點偏執的印象,但不知何時,這個個性乖僻的人變得和大家一樣,居然笑口常開,干起活來精力充沛,隨和得對每個人都充滿好感。當然,變化是不知不覺的,因此也沒引起同事們多大的驚異, 同事們甚至都喜歡上了凡 高。對凡 高來說,卻毫無變化之感, 他說不上生活是何時忽然變得美好,因為不知何時,房東女兒烏蘇拉充滿了他的心扉。從凡 高給提奧的信中可以知道,到倫敦后的凡 高的確感覺生活變得明亮,因為他住的房間“沒有傾斜的天花板,也沒貼帶綠色邊條的墻紙”。這是凡 高對色彩潛伏內心的本能表現,在他成為畫家之后,就認為“綠色和紅色代表人類可怕的感情”。盡管凡 高在那時還不會對綠色產生如此看法,但屋頂平整的房間沒有綠色墻紙,已經不自覺地讓他感到房間是他“夢寐以求”的。在信中他還透露, 丈夫已然去世的烏蘇拉的母親在后花園“辦了一家專收小男孩的幼兒園”。但不論是房間的滿意度還是那些有小男孩的后花園,凡 高的心靈幾乎全心全意地依附在烏蘇拉身上。烏蘇拉對這個房客也充滿友善。每天早晨,這個十九歲的英國少女都會到凡 高門外叫他起床。此時的凡 高不像往后那樣留有粗硬的雜亂胡須,而是起床后仔細刮臉,然后再到樓下和烏蘇拉對坐用餐。在凡 高心里,如果這一生的每天早上都能和笑意溫柔的烏蘇拉一起早餐,那將是他最幸福和最期待的人生。但生活給凡 高的當頭一棒就是烏蘇拉拒絕了凡 高的愛情。當凡 高終于鼓起勇氣向烏蘇拉直接求婚之時,烏蘇拉的回答是告訴后者,自己一年前就已訂婚。猝不及防的打擊立刻喚醒他幾乎已被拋棄的偏執。凡 高對烏蘇拉的強吻換來后者的抗拒和憤怒的“紅頭發的傻瓜”罵聲。令人司空見慣的是,失敗揮出的拳頭總是接二連三。被拒絕的凡 高在第二天就被告知,烏蘇拉的未婚夫將很快從威爾士到達倫敦, 守寡的房東希望凡 高另找住處。之后的兩個月,凡 高始終不肯放棄烏蘇拉,但初戀的發展已朝絕望走去。凡 高不僅和房東母女的關系變得緊張,和同事的關系也變得疏遠。他再次成為那個性格乖僻、落落寡歡的原來的自己。到七月來臨之時,凡 高的度假期到了,凡 高并不愿意回家度假,他渴望留在有烏蘇拉的房子里, 但烏蘇拉的母親不客氣地希望凡 高在度假時帶走自己的所有東西。烏蘇拉的未婚夫已經知道凡 高對烏蘇拉的糾纏,他明確轉達了要凡 高離開的要求。于是,凡 高帶著自己當初入住時的所有東西離開,多出的東西是他感到痛苦和破碎的內心。沒有來得及展開的初戀結束了。痛苦是什么滋味,凡 高的舌尖已經品嘗,他離開烏蘇拉時并不知道, 除了初戀的失敗,還有更大的人生痛苦在無情地等待著他。
凡.高的畫讓我進入一個新的境界,整個世界豁然開朗。—— 歐文 斯通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了。麥田里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 波德萊爾
對凡.高,我愿聽到他每天的呼吸! 凡高,他撲向太陽,被太陽熔化了!—— 吳冠中
凡.高是畫家中的詩人,更是熱愛人類的廣義上的情人。—— 余光中
還沒看,花一元錢買個盒子裝書,包裝沒有任何磕碰,非常滿意。
國內學者所著,贊一個。
物美價廉 非常棒的書 下次購書還是會選擇當當網
很精致的一本書,喜歡!
喜歡梵高,果斷買了這本書,很好
讀書事一種樂趣,讀好的書更是一種享受,當當的圖書品種不僅很全,而且還很正宗,尤其是性價比很高,比實體店便宜好多,實體店沒有的,當當上幾乎都能找到。當當的物流也非常的給力,物流師傅也很辛苦,而且做事很負責任,會一直支持當當。
孩子老問梵高是誰好吧讓書告訴你
很好的一本書,對于想了解的值得一讀
《凡高和燃燒的向日葵》看到凡高生命燃盡的那一刻,我居然也流淚了。我仿佛感受到他的熱情,獨自燃燒十年卻無人能真正體會共鳴,那是怎樣的孤獨。一生僅賣出一幅畫400法郎,不,還有兩幅素描,一副2.5法郎,還是在無法退貨的情況下留下了兩幅。這樣的處境確實極易使人變態的。喜歡梵高的話勝過高更,因為他色彩的熱情,大自然時而清新時而熱烈,每一寸空氣都讓他描繪出流動生命的氣息。個人喜歡油畫,大底就是因為那觸動自己明亮和熱烈吧!
整體評分,這次有六七本書沒包裝,所以包裝給差評。但這本書還說包裝好了的,買回來慢慢看,所以先不拆封,看的時候再拆。
便宜又好,下次再來
好。。。。。。。
非常深入、透徹,通過凡高的經歷解讀他的每幅作品。此書值得收藏!
書的質量確實不錯,價格也很便宜,紙質不錯,字的排版大小都不錯。孩子喜歡
不錯書應該是正版的 包裝真真是極好的 反正書本沒任何損傷!
一直很喜歡梵高的畫作,對于梵高本人的內心世界的探索,這本書寫的還是很不錯的,書的質量也是非常好!
一位畫家的一生,看完后心緒難已平靜,偉大注定不能平凡的過一生
這本書已經在書店看完了。還是特意買了收藏,又看了一遍畫,導致現在我看任何一個場景或者一個人都像一副畫,而我又不會畫。書的質量也非常好,值得收藏。
不了解真實的凡.高,就不能真正欣賞他的畫,的確是這樣,作者對梵高的理解也是達到了一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