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的門》選取了彼得•布魯克談論戲劇創作的三篇文章。
在本書中,這位先知般的導演和理論家,為他的作品做出了明白易懂、詳盡的哲學闡釋。用特殊的方式訓練演員,充滿想象力地運用劇場空間,談論在印度和伊朗的所見所聞……
布魯克從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選出那些嚴厲或輕松、詼諧或尷尬的時刻,來說明戲劇是“三個人”的交流,忽視第三個人(演員/觀眾)只會損害自身種種獨特的可能性,由此強調了演員與觀眾的一致之重要性。
◎“尚在世的偉大戲劇導演”( 《獨立報》語)。
◎“20世紀戲劇界少有的真正的戲劇革新家”(克萊夫•巴恩斯,英國戲劇評論家)。
◎富有影響力的戲劇理論著作《空的空間》續作——拒絕“僵化”和“神圣”,讓戲劇變得“鮮活”和“即時”。
◎“戲劇絕不能讓人覺得沒勁,絕不能墨守成規,必須讓人意想不到。”(彼得•布魯克)
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著名的英國戲劇與電影導演,1925年出生于倫敦,牛津大學碩士。他曾多次獲得托尼獎和艾美獎,并捧得一座勞倫斯•奧利弗獎獎杯,被譽為“尚在世的最偉大戲劇導演”,年逾九十的他依然堅持戲劇創作。
布魯克曾在皇家莎士比亞劇院擔任導演,也曾領導位于巴黎的國際戲劇研究中心。他執導了《愛的徒勞》《暴風雨》《李爾王》等80多部著名戲劇,還執導了《乞丐的歌劇》《蠅王》等電影,另有多部歌劇作品。其著作包括《空的空間》《敞開的門》《時間之線》《流動的視點》《思緒如縷》等。
中文序 好戲在后頭/孫惠柱
乏味的妙用
金色的魚
排練場上沒秘密
文章來源
有24小時,我到英國的一所大學開始做一個系列講座—我的《空的空間》就是在那些講座的基礎上寫成的。我發現自己站在臺上,面對著一個巨大的黑洞,黑暗中影影綽綽好像有些人坐在里頭。我開始演講,自己都覺得是在瞎講一氣,毫無重點,越來越郁悶,因為我無法找到一個自然的方式實現與聽眾的溝通。我看著他們正襟危坐,宛若專心致志的小學生,等著從我口中說出智慧的言辭,好去填滿他們的筆記本;而我正在扮演導師的角色,站在兩米高的講臺上,做諄諄教誨狀。
幸好我鼓起勇氣結束了這個局面,建議我們另外找個地方。組織講座的人在整個大學尋了個遍,找到一間小教室,雖然又狹小又不舒服,但在那里我和聽眾可以建立一種更自然、更緊密的關系。在這樣的環境中講話,我立刻感覺到我和學生們之間存在著一種新的聯系。從那一刻開始,我可以暢所欲言了,聽眾也獲得了解放,彼此有問有答,交流得妥帖圓滿。就是在這24小時,我得到了關于空間的重要經驗。多年以后,我在巴黎負責國際戲劇研究中心,把這個經驗運用到工作中,作為在那里進行的實驗的基礎。
你若要看到什么有質量的東西,就得創造一個空的空間。有了空的空間,就可能出現生機勃勃的新現象;只有當經驗是鮮活、新穎的時候,才可能有包含了真正的內容、意義、表達、語言和音樂的東西存在。然而,要是沒有一個干凈、純潔的空間來接納它,新鮮的經驗也就不可能存在。
有一位南非導演在他祖國的有色人種居住區發起了一場黑人劇場運動。他是相當有活力的人,跑來跟我說:“我們都讀了《空的空間》,受益匪淺。”我很高興卻也相當吃驚,這本書的絕大部分是我們去非洲之前寫的,講的都是倫敦、巴黎和紐約戲劇界的事情,那些非洲戲劇工作者怎么可能從中受益呢?他們怎么會覺得這本書也是為他們寫的呢?它和他們所做的把戲劇帶給索威托(Soweto)人的事業怎么也會有關系呢?我把這個疑問提了出來,他回答:“書里的及時句話!”
我可以選取任何一個空間,稱它為空蕩蕩的舞臺。一個人在別人的注視下走過這個空間,這就足以構成一幕戲劇了。
在讀到這及時句話之前,他們確信在現有條件下,搞戲劇簡直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災難,因為在南非的有色人種居住區,還沒有一幢能稱得上是“劇場”的建筑。他們一直覺得,如果沒有一個一千個座位的劇場,大幕、頭幕、舞臺燈光和彩色投影儀都一應俱全,就像巴黎、倫敦、紐約的劇場一樣,他們就沒什么事情好做了。然而,突然間看到了我的這本書,它的及時句話就讓他們相信,其實他們已經擁有制作戲劇的所有條件。
20 世紀70 年代初,我們開始在那些被稱為“劇場”的建筑以外的地方進行戲劇實驗。在最初三年里,我們在各式各樣的地方演出了幾百場:街頭、咖啡館、醫院、神廟遺址、非洲的村莊、美洲的停車場、軍營、城市公園的混凝土長凳之間……我們學到了很多,演員積累的最主要的經驗是:他們要一直在看得見觀眾的情況下進行表演,而不是像他們以前習慣的那樣演出時看不見觀眾。有許多演員在傳統的大劇場里演出過,在非洲演出的經歷可把他們震驚壞了,演出時和觀眾面對面,的照明來自太陽,它毫不偏袒地把刺眼的強光照向觀眾,同時也照向演員。我們的一個演員布魯斯•邁耶斯(Bruce Myers)說:“我在專業劇院待了十年,我為觀眾演戲,卻從來沒看到過我的顧客們。突然一下子,我能看到他們了!如果是在一年前,我會像光著身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那樣驚慌失措,因為保護我的最重要的屏障不翼而飛了。我心里頭會想:看著觀眾的臉,真是場噩夢!”可是突然間他意識到,看著觀眾表演其實賦予了他的工作一種新的意義。空的空間的另一面是:這種空空如也本身就是被人分享的,對于在場的每一個人來說,它都是同樣的空間。
導演、演員和戲劇愛好者的必讀書。
——《圖書館雜志》
關于如何滿足觀眾情感需求的深刻洞見。
——《書單》
布魯克談戲劇,非常到位,經典
包裝不錯!
好薄的一本書,哈哈,挺不錯的。
專業書籍~值得細讀哦
很喜歡的導演。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不錯不錯,包裝好,內容更好
彼得布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