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唱著《女人花》的絕代芳華的女人到人間行了四十年的路,挨過了許多的苦,唱過了許多的歌,拍過了許多的戲,愛過了許多的人,亦眼睜睜看著更多的人離開。她曾說:“當有24小時我離開娛樂圈,到底還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記住梅艷芳這個人?我不要保障,我只想當大家百般無聊的時候,望著天上的星星,會記起這個曾經好熟悉的名字。”幾十年過去,那生繭的好聲音、那瘦削挺拔的好身段、那雍容自信的面孔,一直停駐在眾人的腦海里,因為這世間始終你好。
◎謹以此書,獻給絕代芳華的梅姑——梅艷芳。◎從出生到成名到生命終結,詳細而立體地記錄了梅艷芳的一生。◎對于她盛衰無常的一生,學者張五常曾經感慨萬分,寫道:走是走了,但余音裊裊,不絕如縷。◎本書采用特殊印裝工藝,雙封設計,珍藏,隨書附贈精美海報。
暗地妖嬈,原名章苒苒。作家,影評人,編劇。已出版多部小說作品,其中,民國懸疑小說“塔羅女神探”系列被翻譯成越南文出版發行。
篇一 梅香初綻放若生下的是男仔,只能咬牙將他培育成才;女娃呢?那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好能快快獨立,賺錢養家。就這樣,覃美金誕下了她生命中一個孩子——梅艷芳。
篇二 艷極生戀,戀極升華“阿梅如果堅持拍戲的話,在電影上的成就可以超過在歌壇的成就。”百轉千回的數段感情,促使梅艷芳過早地成熟,她知道倘若戀愛不如意,就只有事業能帶給她靈魂的慰藉。
篇三 下一站,依然天后梅艷芳是天上掉下來送給香港演藝圈的一件寶物,而且時間也很對,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樂壇最輝煌的時期。甚至可以說,她是把香港樂壇及影壇推到較高峰的人物之一,她是一個傳奇。
篇四 芳華榮枯當有24小時我離開娛樂圈,到底還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記住梅艷芳這個人?我不要保障,我只想當大家百般無聊的時候,望著天上的星星,會記起這個曾經好熟悉的名字。
附錄梅艷芳參演電影表梅艷芳參演電視劇年表梅艷芳專輯年表
到人間行了四十年的路,挨過了許多的苦,唱過了許多的歌,拍過了許多的戲,愛過了許多的人,亦眼睜睜看著更多的人離開。到, “梅艷芳”三個字,成了一種現象,一種人生態度。她總是笑言自己“好丑樣” ,不同于豐腴嬌美的弱女子,可以安安心心嫁人,享受平常人的生活。她太瘦削,瘦到暴露了內在的風骨。看起來硬朗的女子,容易讓男人望而卻步。盡管她口口聲聲講自己渴望愛情,想有依靠,可無論是劉米高還是趙文卓,林國斌抑或近藤真彥,他們都無法把她拴起來,好好養她。他們在她的靈魂里停留得過于短暫,因為她從來不屬于誰,她只歸順于自己。這種硬氣、霸氣、獨立氣,讓她看起來不那么我見猶憐,所以她會在男人跟前撒個嬌,以證明她仍是普通女人,她也有嬌媚的一面,可以做小鳥依人狀的。只是,這一切的“偽飾”終究也騙不過“自我”這個東西,她的要強路人皆知。 所以這個“好丑樣”的女人,為了盡力讓自己往“美”的方向去走,就以千變萬化的造型打造了人間絕色:她可以是《胭脂扣》里凄楚風流的艷妓如花,可以是一身戎裝鎮全場的“滿洲國妖艷”川島芳子,可以是《鐘無艷》里多情好色的齊宣王,也可以是《紅番區》里站在廁所里號啕大哭的木訥眼鏡妹。倘若是站在屬于自己的舞臺,那便愈加是美艷無敵的姿態,華服精妝,一顰一笑,都能換得顛倒眾生的效果。如果那是“丑” ,那么她可算是扭轉了所有人對“美”的定義。 她總是把“努力”掛在嘴邊。事實上,世人總以為,有天賦傍身的人根本不必太拼,以才華服人便可以了。她卻一時半刻都不曾松懈,事事都要做到好。哪怕病魔纏身,她仍是她,依舊要握緊友人的手,傾訴夢想,要他們助她一臂之力,把那個舞臺夢圓起來。她憑才能去唱歌,亦用整個少年時代去磨煉這種才能,在香港各個歌廳轉場的時候,在大街小巷奔波的時候,那便是在為她將來登上演藝生涯的巔峰做準備,終有一日要厚積薄發。她憑感覺演戲,自三四歲起便混跡鬧市,見過形形色色的人,通曉人性百種,后來通過她自己的身體去演繹出來,甚至戲路寬到打破了性別的界礙。作家畢明曾用“自我、無我、真我、忘我”四個詞來形容她的百變: “藝人必須個性自我,但化入歌曲角色中,要變得無我,用心表演時要拿出真我,進入狀態渾然忘我。 ” 她總是拿真心換美好,對家人,她有些愛恨交加。父母也許沒有給她足夠的疼惜,所以她愈發注重“珍惜眼前人” 。與她一同度過艱難歲月的梅愛芳,是她對家庭溫暖最真實的回憶,亦讓她一直秉持要建立溫馨家庭的執念。對友人,她從不掩飾自己的單純與善意, “揮金如土”的惡名背后,是仗義走人間的俠氣;縱情縱酒的夜生活,更是與友同歡的豪邁。對戀人,她更是付出得無所顧忌,不管世人如何評斷她的每段情,她都未曾變得世故精明,依舊是愛得轟轟烈烈,試圖扛起全部的責任來。某一些行為,可能看起來有一點“傻” ,可她的理由特別充分,就是要“珍惜眼前人” 。 她信佛,而事實上,除了佛祖以外,她也信所有關于真善美的事。倘若不信,便不會拿大把錢出來接濟相熟的或不熟的朋友;不會在愛情路上摒棄斤斤計較的概念;不會被報紙上的一則新聞打動,然后組織慈善活動;不會把她的粉絲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更不會穿上一襲婚紗宣誓要嫁給舞臺。她就是深信這個世界善待過自己,所以怎么都想要回報。 她信藝術,也為藝術獻出了全部,她的演藝生涯,幾乎橫跨香港整個黃金娛樂年代。歌藝驚人,演技,皆因她沒有放過任何可以突破自我修為的機會,做得了野性銳氣的《壞女孩》,開得出深沉柔美的《女人花》。雖在現實中經歷了太多的憾事,可是只要表演時間一到,她便無瑕,收了幾代人做她的“迷” 。 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打造了一尊銅像,立于星光大道上,銅像底座上刻有劉德華的題字——香港的女兒。這個稱號,不是她的親友賜予她的,卻是自認“與阿梅沒有朋友緣”的香港歌星葉倩文講出來的,她說: “阿梅很極端,脆弱到誰都能傷害她,也堅強到能夠保護所有的人。每次香港出事或朋友有難,她總是及時個跳出來捍衛,所以大家都愛她,她是香港最寶貝的女兒。 ” 是的,沒有含金湯匙出生的梅艷芳,靠自己的雙手賺得萬貫家財,這些錢并沒有用在自我享受上,卻是以助人為及時消費。因為她是“香港的女兒” ,便要竭盡全力讓香港因她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一點;也因為她是“香港的女兒” ,所以她寧愿放下女人處處需要被呵護的隱性標準,成為一名“超級戰士” ,與命運斗,與苦難斗,與自己斗, “人生”這場圣戰,她贏得理直氣壯,贏得漂亮! 這朵半生榮耀、半生困苦的女人花,已叫世人聞過花香濃,只遺憾緣分不停留,像春風來又走。無論在人間還是天堂,我們的梅艷芳始終如花、如夢、如霧。 對于她盛衰無常的一生,學者張五常曾經感慨萬分,寫道—— 走是走了,但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一代傳奇梅艷芳,歌壇影壇經典。愛她!
之前不是很了解梅艷芳,讀到最后還是會傷心難過,梅艷芳的確是那個年代的女神級人物,喜歡她的性格。
這本書很好!
封面不錯 還沒拆封
確實不錯!
孩子很喜歡,有些是書本上不學的,拓寬視野,很好
這本書的作者是有多喜歡梅艷芳而去詆毀哥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