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天毛伸一一向貫徹“獨立不羈”,即“不諂媚別人,不與別人聚群,不依賴任何人和事物”的生存方式。本書講述他從孤身一人創業,到創造出國際品牌的艱辛歷程。語言質樸而充滿理想主義的激情,富有感染力。其成功經歷,對于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者和互聯網從業者,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1.互聯網時代的創業傳奇。創業14載,從一張桌子起步到國際品牌,作為日本人,受到歐洲主流設計獎項青睞,更成功進入競爭激烈的歐美工業產品領域。 2.特立獨行的人生哲學。在講求合作的時代,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強調獨立、不聚群、不諂媚,并用實際經歷驗證自己的人生哲學。
3.精彩、感人、勵志。從大地震中得到人生啟示,背包上路,游歷美國。歸國創業,經歷孤軍奮戰和摯友的去世,又拒絕高價收購的誘惑,重新上路,終于走上事業。峰回路轉的創業經歷,精彩程度不輸美劇。
天毛伸一,blayn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生于日本兵庫縣,從學生時代起就背包走遍亞洲各國,大阪市立大學商學部畢業后去了美國。2001年,以個人名字作為企業名創立公司,2003年法人化,名稱改為blayn股份有限公司。
blayn從事云技術、MPOS(新型支付產品,與手機、平板電腦等通用智能移動設備進行連接,實現支付功能的應用)、OEM生產(原始設備制造)等業務。其設計的產品2015年榮獲紅點獎,2016年獲得IF設計獎,2017年又獲得德國設計獎的金獎。現與約7200家公司有合作關系。
前言
如果通過這本書,能帶給你哪怕小小的影響或者一點點改變,我都會感到無比榮幸。
此書雖不足道,但我堅信,其中一定有一些能改變人生的東西,至少我自己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成長到現在的。
這本書中,我不想站在一個企業經營者的立場,而更想以一名普通男人的立場來寫。這不僅是我精彩生活的證明,也是他努力活過的證明。
及時章 踏上旅途
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時間——放下手機,不跟任何人聯系,這對于每個人的成長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當一個人開始獨自旅行,就會變得孤獨,而只有身處這樣的孤獨中,我們才有機會與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
第二章 人在美國
眾所周知,在日本學歷高的人一般是不會投身于高風險行業創業的,但是在這里,在美國,情形就不一樣了。越是有才能的年輕人,越不會選擇去大企業上班或者做公務員等穩定工作。這些精英分子要么自己創業,去尋找未知的可能;要么就是和這些人一樣選擇一個剛起步的公司,獲得公司的原始股份,全身心投入其中。歸根結底,這種創業文化就像是美國人血液里流淌的DNA。
第三章 初次就職
莫名地,我對眼前這位面試官產生了好感,也許是某種意義上的“一見鐘情”吧。這個人渾身散發著有一種令人感到暈眩的光芒。我很難相信,這樣一位如此的人,竟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總監。
一位小小的營業總監尚且如此,他的上司,也就是這家公司的老板,不知道得有多出色呢。所以,我很想在這位總監手下工作,我要在這家公司上班。不知不覺之中,我被這樣一種巨大且無形的魅力吸引著。明明只有十秒鐘,卻仿佛過了好幾分鐘。
第四章 創業
就這樣,我拿著30萬日元,忐忑不安地開始了我的創業之旅。擺在我眼前的現實是,既沒有客戶,也沒有業務,更沒有創業經驗,當然,也沒有一個員工——這就叫貨真價實的白手起家。但有一樣,我有信心,是不會輸給任何人的。
那就是激情,為了創業愿意付出全部生命的激情。
不過,要是讓別人知道,一定會質疑“一個人能做點什么啊?”
可這世上的哪一件事最開始的時候不是一個人呢?
第五章 進軍東京
我想起為廣先生曾經說過的話:“你現在開始要創建的這家公司,其實是一個前途未卜的、隨時都有可能沉沒的破船。所以如果有人愿意把時光花在這個公司上與你共進退,就是值得感恩的。”果然,他的話是對的。
第六章 收購事件
一億五千萬日元再加上兩年的年收入3000萬日元,相當于給我們投資一億八千萬日元。
原來我們的價值是一億八千萬日元啊……
要說我內心一點都不激動,那肯定是假的。
想起三年前,我還在大阪做著一份月薪20萬日元的工作。后來自己創業,雖然每天沒日沒夜地工作,一個月也只有賺到區區15萬日元。
可就在不久后的某24小時,我們的市值竟然一下子翻了一千多倍。
那一年,我29歲。
第七章 十年之后
距離當時Y公司說要收購我們,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當然,在這十年間,我還接到了無數次的收購提案,而且每一次提案的價格,都要遠遠地高于及時次的價格。
面對這些高額資產的誘惑,心動在所難免,我也未能例外。不僅如此,這十年間,我還我拿到過很多非常有誘惑力的offer。但不可思議的是,面對寫難以抗拒的誘惑,我竟然都一一拒絕了,而這份對于初心的堅持成為了我迄今為止較大的執著。
如今,我終于可以自信地說:“錢固然很重要,但不是及時位的。”
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我都會一直堅持自己最初的初心——獨立不羈。這幾乎成為了我腦海里堅不可摧的信念,因為它就是我每24小時生活下去的方式。
及時章 踏上旅途 1995年1月17日凌晨
伴隨著“嗡”的一聲巨響,我從睡夢中被驚醒,隨即感覺到房間地面傳來明顯的震感。
接著,樓下傳來餐具摔碎的聲音。當我還沒反應過來,整個房間在轉瞬之間都陷入了劇烈的搖晃之中。大量灰塵從天花板上飄落下來,柱子也隨之嘎吱嘎吱作響,還能聽到一陣陣此起彼伏的尖叫聲。昏暗的光線中,我看到電視機和音響被晃到了空中,書架也一次次撞擊著墻面,翻著筋斗似的倒下了。
我艱難地直起上半身,卻發現連跪也跪不穩。本能地,我迅速拿起被子捂住了頭部。幾乎同時,我感覺到有什么東西直直地撞擊在了頭部后方。回過神來,才發現地上盡是摔碎的玻璃碴子,原來,有一個巨大的玻璃擺件摔碎了。我心有余悸地想,要是沒有蒙住頭部,那后果……
伴隨著強烈的恐懼感,一陣戰栗在體內蔓延開來。然后,搖晃變得更劇烈了。雖然事后知道,搖晃其實只持續了短短20秒,但即使現在想起來,也感覺漫長得像五分鐘十分鐘那么難熬。
過了一會兒,震感消失了,家里終于恢復了安靜。這時候,我聽到父親的聲音:“大家都沒事吧,沒事的話回答一聲。”接著,我聽到了母親和妹妹的應答聲。我也想喊一聲“沒事”,但發現因為吸入了太多塵土而叫不出聲來。
拉開窗簾,我看到窗外被染成一片暗紅的空氣中,幾屢黑煙裊裊升起,遠方,傳來刺耳的警報聲。
房間里一片狼藉,根本無處下腳,我慌忙走下了樓梯。一路上我看見家里所有的家具幾乎全部面目全非,橫七豎八地躺在屋子里,冰箱和電視機等家電也像被主人拋棄了一樣,可憐地倒在地上。電、燃氣、水管……這些我們賴以生存的“生命線”,轉瞬之間紛紛陷入了癱瘓狀態。
還有半小時左右,天就快亮了。我想在這種時候,黎明對大家來說,仿佛就是獲救的希望。迷迷糊糊中,鬧鐘響起,到了平時起床的時間。若是往日,這本應該是24小時的生活拉開帷幕的時候。
不知道大家都還好嗎?
想到朋友們,我擔心不已。這時,我看到了地上的摩托車安全帽。
“放心,我就是出去看看。”我說。
“不行,現在還很危險,不要出門。”
但我依然不顧爸媽的制止,堅持出了門。
到了樓下,我扶起被地震震倒的摩托車,發動引擎,就這樣出發了。一路上,風嗖嗖地刮過,但奇怪的是這一次我絲毫沒有覺得冷。目光所及之處,盡是地震留下的“足跡”,那些場面,用“悲慘”一詞來形容毫不為過。
空氣中有火苗升起。四處都彌漫著橡膠、塑料、木材等被燒焦的刺鼻味道。一些被破壞的水管噴出巨大的水流,偶爾還能聽到煤氣爆炸的聲音。
平常這時候還空無一人的街頭,這時卻早已站滿了不安的行人。看得出大多數人慌亂之中什么也沒帶就逃了出來,有的人則在睡衣外面隨手套了一件夾克外衣,有的人干脆披著毛毯就出來了。
街上的每個人都面無表情,大家都茫然無措地站著。也有人朝著已經被震毀的家的方向聲嘶力竭地呼喚著親人的名字。環顧四周,好像誰也不知道該怎樣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悲慘事實。
街上的車輛幾乎也不動了。來說,應該是開不了了,信號機也失靈了。柏油馬路到處都裂開了縫隙,或者凹陷了,紅粘土和砂石全都裸露在外。
這時,我經過了一處人群。因為人群太擁擠無法通行,我只好將摩托車靠邊停了下來。我走向人群想看看情況,有人告訴我,前方一座木制的屋子里,有人被生生活埋了。
我朝著前方望去,那里破碎的瓦礫堆積成山,看不到有人存活的希望。人們就算想施救也無計可施。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束手無策吧。然后,一陣絕望的無力感襲來,我不禁流下了悲傷的眼淚。
就這樣,我及時次真正意義上目睹了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如紙屑一般,只能聽天由命。
非常好的書,值得推薦!
物流速度不錯,但是書拿到后,感覺裝訂不是很好,有脫膠的地方,如圖!
經典當然必讀 可是買太多 讀的速度完全趕不上買的速度!湊單買的 并不了解 ……
我也是第一次看日本企業家的自傳,感覺還不錯。不厚,介紹了作者半生的創業經歷。如果是創業者可以買來參考借鑒一下。
這本書在如今的環境下提供了另外一種的思考方式,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內容很好,立意高遠。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獨立自主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