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諸多職場人士來說,職場是一個深不可測的神秘園,其中有無數令人瞠目結舌的科律,有無數讓人費心傷神的條令,有人在職場這條路上走得順風順水,有人卻一路坎坷。如何在職場生存和發展,從文員成為總監?如何在職場鍛煉能力,增長自己的職業素養?如何在位置上努力成長,成就自我?每位職場人士都有自己的經驗和技巧。
在職場生存和發展,厚黑學不是根本,職場潛規則不是根本,努力讓自己提高能力,適應崗位需求才是根本。本書從提升職場能力,技能匹配崗位的角度出發,教讀者調整職場心態,做好職場定位,努力提升工作技能,掌握對上對下的溝通藝術,養成好的職場習慣,正確處理好職場關系,以職場正能量迎接職場挑戰,使自己調到職場的位置,獲得職場與人生的成功!
本書告訴上班族,既要適應職場中各種規則,也要不斷升級自己,使自己達到位置,體現自身的價值,從而實現職場的跨越式發展。本書故事與方法并重,注重對職場人士正向心態的塑造引導,可讀性強。
劉子非,心理咨詢師,多年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為數以萬計的職場白領提供過幫助,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心理咨詢方法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出版過《一生氣你就輸了》、《一生氣你就輸了2》等書,暢銷幾十萬冊,被譽為“情緒掌控女王”。
[目錄]
及時章 你得做好在職場一條道走到黑的準備
01 在職場,你是“自己人”還是“局外人”
02 公司只會為你的成長買單
03 強烈的欲望是職場晉升的發動機
04 除了賺錢,你總得收獲點什么
05 公司一直在尋找你的替代者
06 把你調到公司位置
第二章 職場累嗎?累就對了
01 沒有誰能在職場躺著掙錢
02 沒有功勞,苦勞就沒價值
03 別只盯著你現在的崗位,那不是全部
04 你的特長可以嫁接在職場上
05 你只是看起來很忙
06 不全力以赴,沒人替你拼搏
第三章 能吃幾碗干飯你說了不算
01 薪資可以談,但能力得跟上
02 無公平,位置決定了你能拿多少(擔責任)
03 亮出多少絕招,收獲多少回報
04 機會面前,做個撲食的惡狼
05 別讓情緒左右了你的實力
06 善于在團隊中收獲紅利
第四章 何不多做點,當個企業“網紅”
01 別讓工資決定付出,讓付出決定工資
02 分內事多做點又不會懷孕
03 把學習當做習慣
04 不起眼的小事正是你比別人欠缺的
05 做好計劃總沒錯
06 幫同事一把,自己知道就好了
第五章 幸運的人總會溝通,迷茫的人總是無措
01 你為自己挖的坑源于不會溝通
02 沒有領導能抗拒你的高效溝通
03 屬下做不好,可能是你溝通有問題
04 客戶沒興趣,是你不會聊天
05 別總把他人的高情商當成是“馬屁”
第六章 有好的職場習慣,才能當好職場“老司機”
01 “這事不賴我”與“這事賴我”
02 遲到5分鐘與早到5分鐘
03 “這有什么大不了”與“這個我得學會”
04 “這事已經完了”與“這事我得總結”
05 “這是我的功勞”與“這是大家的功勞”
06 敢把習慣堅持下來,能把習慣堅持下來
第七章 做聰明的“刺猬”,彈性距離不能少
01 適者生存,無實力就別老想改變環境
02 即使好的同事,也要周全的禮數
03 沒做好還想得個笑臉,做夢吧
04 都是職場的“狐貍”,玩什么聊齋(兩性關系處理)
05 別拉幫結派,要攀團隊
06 能贊美,會贊美
第八章 職場總有彎路,沒人聽你抱怨
01 你的這些委屈別人都受過
02 總是一帆風順,職場就到頭了
03 工作越難做,越要好好做
04 不跌倒幾次,你怎么知道自己能爬起來
05 彎路能成就你的閱歷與技能
第九章 高效能職場人士的6個為什么
01 為什么做不好手上的工作?
02 為什么比別人忙,收獲卻比別人少?
03 為什么一件事重復做了兩次?
04 為什么離開工作就融不進圈子?
05 為什么計劃總完不成?
06 為什么加班的總是你?
第十章 跳槽是門技術活,創業是條不歸路
01 選擇永遠比努力更重要
02 跳槽不是跳樓,得“系好安全帶”
03 只為高薪就別跳了,可能是個坑
04 創業是條不歸路,你不一定玩得轉
05 創業不是短跑,做好長期抗戰準備
及時章 你得做好在職場一條道走到黑的準備
04 除了賺錢,你總得收獲點什么
“不要和我談工作,我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我較大的理想就是——掙足夠的錢,不用再工作!”這句話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和其他公共主頁上,甚至成為微博的熱門話題。
工作是為了什么?絕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掙錢!”的確,從實際和長遠的角度來看,工作就是為了掙錢,不工作就沒有收入,就會連最基本的物質保障都沒有。是什么供養著我們活下去,空氣?食物?物質?……這所有的元素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錢!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人,在工作和錢之間畫上了等號。
然而,正確的數量關系應該是工作>錢。掙錢只是工作最基本的屬性,也是我們付諸勞動的最基本的條件和保障。除去睡眠,我們每天有二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工作上,清晨沐浴著露水出門,傍晚伴著暮色歸家。我們將如此寶貴的時間花費在工作上,就應該有意識地去獲得遠比錢更重要、更豐富的東西。
一、獲得相關技能的學習機會和提升。人是學習型的生物,無論多么陌生甚至聞所未聞的事物,只要花費時間去了解和實踐,總會有熟能生巧的飽和期。,這也正是很多人,從就職到退休,一直在一家企業工作的緣由。工作不是我們對學生時代的告別,而是一種延續。工作中,我們仍舊需要保持著好奇和求知的欲望,不斷的刷新自己的腦容量,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術庫。倘若只滿足于現階段的只是知識技能儲備,也就只能一直在同樣層次的崗位上輾轉。
小王離職了,朋友和親屬都認為小王的決定是沖動的、錯誤的。而小王卻毅然決然的辭掉了這一份在同行業內薪資較高的職位。原因就是因為,公司崗位政策的變動使得崗位職責從風險控制變成了電話驗證,這不僅不能讓小王鞏固自己已經習得的風控技巧,反而存在讓已有技能退化的風險。如果一份工作帶給我們的收獲,只有金錢,那么便失去了工作的意義。小王辭職半年之后,公司也因為業務萎縮而倒閉。
不進則退,肌肉會因為缺乏鍛煉而萎縮,大腦也會因為長期不運轉而“生銹”。在工作中,我們要有意識的提升自己專業技能,不能滿足于對手頭工作的熟練。我們要發掘自己更多的潛力,主動學習和專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在工作中、工作后有意識地豐富自己、提升自己。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努力提升自己才能不錯失以后遇到的寶貴的機會。
二、獲得良好的溝通、交際和處變不驚的能力。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職場里的人際關系問題。人是群居性的生物,有特定的社交需求。初入職場,很多人戰戰兢兢,不懂得拿捏人際交流的分寸,沒有任何關系網絡。
關于人際關系,在工作中我們應該至少能夠有穩定的關系圈,和處理職場“潛規則”的能力。人與人的交往是復雜的,與不同的人交際需要不同的態度和方式。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建立自己的關系圈,這種關系圈不會因為工作的變動而破裂。我們總有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幫我們繞開很多不必要的彎路。
Mike Li剛移民至英國的時候,找工作成了較大的問題。有家室的他不可能是留學生一樣從餐廳服務員開始做起,在專業相關、薪資可觀的工作的競爭中,常常不敵本地的“關系戶”。Mike消沉了很久,甚至一度懷疑自己移民是否是個錯誤。在參加一個招聘會的時候,Mike驚詫地發現面試官的助手竟然是自己國內的舊同事John,而Mike曾是John的上級,曾非常照顧John。最終因為John的推薦,Mike獲得了這份工作。
眾所周知,很多職場中的明爭暗斗、草木皆兵堪比一部《甄嬛傳》。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和交際能力,輕則在“職場戰爭”中成為炮灰,重則摧毀一個人的意志。有利益就有斗爭,所以沒有公平無爭斗的職場環境。因此,我們應該在工作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保護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不成為職場中的犧牲品。
我們工作,最基本的目的是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能夠獨立生活。但如果工作的目的僅限于此,我們就會將自己禁錮在一個進退兩難的位置上:不工作,就沒有錢,工作,的快樂就是掙錢。長此以往,我們會被這種思維扭曲,這是一個后果嚴重的惡性循環。
工作的真正意義遠遠不止于錢。我們花費生命里那么多寶貴的時間去工作,想要得到的,或者應該得到的也不僅僅是金錢。當然,工作本身不會主動賦予我們金錢以外的其他東西,我們應該主動去探索和發掘工作的樂趣,將工作和自己的發展甚至是人生目標聯系起來。一份工作中,我們除了能夠獲得技能的提升,崗位的晉升,還應該有個哪怕模糊的概念和輪廓,知道該朝著哪個方向努力。然后才能去細化階段性的努力方向,比如某方面知識和技能的習得及提升,比如某方面人際關系的發展和鞏固,比如對某些機會的爭取或者放棄。
當然,工作是有壓力的,偶爾也有繁重得喘不過氣的時候,我們或許沒有能力和時間能夠在一份工作或者一段時間內得到所有上述的東西。但至少,我們該有這樣的意識——工作中,除了錢,我們總要獲得些其他東西。這不僅僅局限于技能和人際關系,也可能是對職業發展的新選擇,也可以是對人生新的理解和規劃。
讓我們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和分析自己現在的工作,認真的發現工作中能夠讓自己更專業、更成熟的東西。不要讓金錢成為我們工作的目的,不斷成熟和強大的自己才有機會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和物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