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年輕時就讀到了這本書的勸言,那簡直比作者本人還幸運"
很多時候,我們在安于現狀時,還以為是平淡可貴;
《劈你的雷正在路上》將揭穿每一個努力表現的假象、費力掩飾的一切、原地踏步的安逸、猶豫不決的遲疑、理所當然的無能,以及差不多的自己。
愿這本書成為你的守護小閃電
讓你保持清醒,敢于面對所有的錯誤和真相
有勇氣和決心將人生復盤。
暴雨過去,雷電消逝,再也不過差不多的生活。
現在刺痛自己,是為了以后對得起自己。
※52篇帶刺的爆款文章,愿你能在“一切都還來得及”的時候清醒過來,給自己一個機會。
江明 筆名:社長從來不假裝
Part1.誰的人生不迷茫,為什么偏偏就你喪
很多人都標榜自己追求簡樸的生活,可是有多少人是真的樂于恪守樸素?
很多人找不到一種合適的方式可以滿足自己任性的生活,能力又不足以維系自己的夢想。
人最可悲的地方就在于,一邊抱怨生活,一邊嘲笑他人的勇氣,然后心安理得地過著自己的loser人生。
如果你知道你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那么就要一點點去接近它,越早動身越好。
不要在該放蕩的年紀談修行
朋友,你尷尬的不是年齡,而是處境
你不可能等攢夠了錢,再去過想要的生活
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談洪荒之力
劈你的雷已經在路上
就算僥幸得到也要非常努力
假如你也三十歲
你謝見
太用力的人跑不遠Part1.誰的人生不迷茫,為什么偏偏就你喪
很多人都標榜自己追求簡樸的生活,可是有多少人是真的樂于恪守樸素?
很多人找不到一種合適的方式可以滿足自己任性的生活,能力又不足以維系自己的夢想。
人最可悲的地方就在于,一邊抱怨生活,一邊嘲笑他人的勇氣,然后心安理得地過著自己的loser人生。
如果你知道你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那么就要一點點去接近它,越早動身越好。
不要在該放蕩的年紀談修行
去年,楊絳去世的消息爆出后,我非常不懷好意地刷了刷朋友圈,想看看我的朋友圈中又混進了多少盲流子和跟風狗。果不其然,沒過幾分鐘,朋友圈就被楊絳的愛情、楊絳的人生,RIP刷屏了。
在朋友圈中云治喪悼念名人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如果說這次悼念楊絳先生有了什么新玩法,那就是有一群裝×者,自認為自己的悼念方式比別人更高一級,于是發明了手抄楊絳語錄的新型炫耀方式。
諷刺的是,《人民日報》火速發了一篇文章提醒網友:尊重楊絳先生,請務必在朋友圈消滅這段話!手抄的《百歲感言》并非楊絳先生所作。這臉打得真是啪啪的!
但更讓人無語的是,有的人明明前幾分鐘還在微信群里索要陸家嘴女主的親密視頻,怎么轉個身就發朋友圈說: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這類人的問題就在于轉發太多而讀書太少,讀書太少,還特愛思考。
1.
流傳在朋友圈中的《一百歲感言》是這樣寫的:“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這段話聽上去好像很雞湯,但確是一個年過百歲的老人在經歷了人生百態,世事變遷之后對生活產生的真實感悟。其實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很多年輕人把這句話PO在朋友圈以此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就顯得矯情和做作了。
裝什么大徹大悟,裝什么inner peace??!
什么是年輕人,年輕人就應該朝氣蓬勃,就應該血氣方剛,可以窮,但是不應該把這種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當作自己逃避世界的擋箭牌。
2.
不是大富大貴的人,是沒有資格說淡泊名利的。
很多人標榜自己追求簡樸的生活,可是又有多少是真的因為我們樂于恪守樸素的生活?還是只因為沒有能力去追求那些物質和奢侈?
正是因為我們每個月的收入低得讓人心碎,才會在路過奢侈品店的時候不得不加快腳步離開,因為我們知道放在櫥窗里的愛馬仕包包不是給我們展示的,于是我們把目光轉向了廉價的批發市場;正因為我們沒錢,身材也不好,所以只能在朋友圈看別人在陸家嘴的四季酒店約會女神,還自我安慰說還好女主不好看。
明明是你什么都沒有,為什么還要做出一副主動舍棄一切的樣子呢?
都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墒悄昙o輕輕,心里正充滿各種欲望,如果手里沒錢,爸媽沒權,長得又丑,試問誰能真的快樂?
3.
負負禪師楊奇函曾寫過一篇文章:《你未必是人好,你只是沒機會放蕩》。
其中提到一個觀點:很多時候,維系我們的言行合乎道德規范的,往往不是我們的道德情操高人一等或者精神境界俯瞰眾生,而是僅僅因為我們的種種短板。
我們可能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支撐我們“人品”的未必是我們的人品,而恰恰是那些用來證明我們人品的苦難。
有個段子寫道:有錢而奢侈是貴族的奢華,有錢而樸素是低調的內涵;沒錢而奢侈是赤裸裸的裝逼,沒錢而樸素是窮得真沒轍了。
是啊,很多時候,維持我們節儉的,可能是我們的貧窮;維持我們檢點的,可能是我們的丑陋;維持我們低調的,可能是我們的平庸。
4.
年輕人最容易得的病,就是自戀癥,這種病的癥狀就是太過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如果文藝青年得了這種病,那真的,簡直了,我一時實在想不出該用什么語言表達。
打開這類人的朋友圈,你會立刻被他們的狀態嚇到:他們為自己看的書、聽的音樂、看的電影、膜拜的愛豆而沾沾自喜,龐大的優越感都快從手機屏幕中溢出來了。
他們還有著強烈的表演型人格,不是真的在追悼什么、感懷什么,也不是在呼喚什么文藝復興,他們的目的也不是讓大家去看去讀去感受,而真的只是讓大家接受自己的裝逼。
但是親愛的,很多時候你在朋友圈中表現出來的孤獨、迷茫、不舍、青春,可能都是源自于自己的無知罷了。
你其實并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多情。
5.
不要在該戀愛的時候念佛經,不要在該放蕩的年紀談修行,什么年紀就做什么樣的事情。
如果楊絳先生在你這個年紀就悟出了“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這樣的道理,那么之后可能也就不會寫出什么《我們仨》、《洗澡》這些好作品了。
如果你真的悟出了,那么我建議那些已經看淡了成功、活出了人生真諦的年輕人,今天晚上7點半,換上運動衣和運動褲,我們一起去小區樓下的廣場上,舞起來吧。
畢竟,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朋友,你尷尬的不是年齡,而是處境
公眾號收到一位云南的小伙的留言,大意是說已經三十出頭了,卻還大齡未婚,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看著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和朋友個個都開始在社會上嶄露頭角,感覺自己的人生很失敗。
于是我問他,當初為什么會選擇進事業單位?他說是爸媽安排,剛剛進去的時候福利還可以,逢年過節都有補貼。加上自己本身不太喜歡跟人打交道,做的事情雖然沒人正眼看,倒也自得其樂,基本下班之后就沒什么事情了。后來無意中關注了我,感覺我跟他蠻相似的,接著鼓起勇氣就給我寫了信。
我說哪里像?。课腋揪筒皇枪珓諉T啊!他說你也大齡單身啊,更重要的是,三十幾歲了還是一事無成不是嗎?
我:????
他接著說:“社長,你知道嗎?我曾經也是個文藝青年,也喜歡讀毛姆、王小波平時也喜歡到處走走,感覺自己心里想法挺多的,但是總覺得生活在一點點吞噬自己。加上到了這個年紀真的太尷尬了,90后都變成社會主力軍,像我們這種人該何去何從???”
我想了想,回答他說,朋友,其實真正讓你尷尬的并不是你的年齡,而是處境。
1.
不知道你們和我有沒有相同的感覺,當我們還小的時候,覺得30歲真的年紀好大,都應該叫叔叔阿姨了,應該有好幾個孩子了,臉上也應該布滿滄桑。
而等到自己30歲的時候卻說,不,我還小,我還是個寶寶。
環顧四周就會發現,你曾經的小學同學,、初中同學真的已經是好幾個孩子的爹媽了,看,他們在曬孩子的屎;當你打開手機,看到各種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在秀恩愛、秀美景、秀美食的時候,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正活到了一個尷尬的年紀。
這個年紀,父母年過半百,你卻還不知道另一半姓甚名誰。做著一份自己并不擅長或者不喜歡的工作,慢慢度日。
沒有錢,沒有房,也沒有社會地位。于是內心受到了一萬點暴擊,不知道該如何安身立命。
2.
物質的貧窮,只是尷尬處境中的一種。
而精神上的虛榮,會讓這種貧窮變得難以忍受,讓人更加無所適從。
有句話怎么說的:這個社會的殘酷就在于給了很多與你能力不相匹配的欲望。
很多人找不到一種合適的方式可以滿足自己任性的生活,能力又不足以維系自己的夢想。
即使你明知道現在的生活很糟糕,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內心又覺得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還能再忍一忍,所以并不會有危機感,沒有危機感,就不愿立馬作出改變。
因為改變意味著未知,意味著不確定性,而人最怕的就是這種缺乏安全感的狀態。
3.
我的好朋友休閑璐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窮人更難愛》,她說在這個時代,一個人窮,說明他自身有著很大的問題。
你不覺得現在這個社會,年輕人很難窮嗎?真的只要稍微學點什么,用點腦子,對生活稍微用力一點,就可以養活自己。
在這個時代,還堅持窮下去的人他不是簡單的窮的問題了,一定是他性格或者人品上有什么缺陷和問題,才導致他窮。
后來我環顧了一下四周,再看看自己,發現問題就在于:懶。一個大寫的懶,這種懶不僅體現在賺錢上,更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恰恰是這類人,最會給自己的人生找托詞。
4.
我曾經很喜歡《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
每當自己置身于窘迫境地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那個40歲、帶著100塊錢就只身去巴黎學畫畫的查爾斯。毛姆筆下的這位主人公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瘋子,他在夢想和現實之間劃了一道猩紅的線,讓兩者之間割裂得那么決絕。
后來隨著我的熱情被生活消耗殆盡,年歲漸長,卻越來越不喜歡夢想這個詞了。連六便士都沒有了,又如何追逐遠方的月亮?
很多人喜歡把夢想和現實對立起來,什么賣掉房子去周游世界,什么辭職去鼓浪嶼喂野貓,還有什么離開喧囂去洗滌心靈的。
可我覺得,夢想和生活不應該對立,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夢想并不是一個可以被意淫到漫無邊際空虛的無意義的符號,而是在期待的那一頭,需要有一個可以落腳的地方。
5.
我不相信一個連現實生活都沒有辦法過或者每天只會做夢不去行動的人,竟然還會愚蠢地相信,天上會掉一個大餡餅砸在自己腦袋上。
就如同前段時間網上盛傳段子:
靠星座運勢指導人生,靠水逆解釋失敗,靠轉發錦鯉祈求好運,靠喊口號減肥,靠八卦斗圖解決工作日,靠幻想豐富愛情……
然后他們一攤手:聽過很多道理,但依然好不過這一生。
再來一句: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沒有人比你更清楚,現在的處境有多糟糕。
所以與其在別處尋找答案,不如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你多大了?還想混吃等死到什么時候?歲數也不小了,成熟一點吧。
你不可能等攢夠了錢,再去過想要的生活
下崗之后,我每天的生活基本是這樣的:早上睡到九、十點,接著起床看會兒書,下樓吃個早午飯,下午繼續看會兒書,或者寫點東西,晚上出去跑步,去健身房裝個逼,然后回家看電影,補番……睡覺。
聽上去是不是還挺愜意,但是沒有工作的生活有時也很尷尬。比如在街上碰到熟人,或被邀請到一個不熟悉的飯局上,當你回到家里。沒有名片就顯得這人不太正常,仿佛工作是一個人存在于社會的合法性依據。
而我,總是不按常理出牌。
我的人生曾有過三段無所事事的時光。
及時次是2013年,我離開游蕩了八年的北京回到杭州,曾經以為所有城市都能夠過于輕易地抵達,后來才發現想要融入一個地方生活需要付出怎樣昂貴的代價。后來在家躺了兩個月,覺得生活真是漫長。
第二次是2015年秋天,我從A公司離職。那是一家很棒的公司,給的待遇也相當優渥,但是在A公司的每24小時都不是特別開心,每天早上的鬧鈴貌似都在提醒我說,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我不能以這樣的方式度過一生。
第三次是不久之前,年初的時候,我和我的前同事一起創業,做一個商業地產類的項目,這是一支很不錯的團隊,市場前景也相當看好,但是在連軸轉了幾個月之后,我對自己的信念忽然產生了懷疑,我并不是一個真正適合創業的人,我不擅長交際,不喜歡過長的工作時間,不喜歡貧乏的私人生活。
更要命的是,我對于那些汗水和時間所兌現出來的未來表示懷疑,這可能真的不是我想要博取的。
有朋友在我離開前曾勸說,你趁年輕辛苦幾年,等賺夠了錢再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更好?問題就在于,什么時候能賺夠,賺多少算是賺夠呢?生活不是卡帶,你唱完了這一面還可以隨時打開切換成另一面。
而當我們跑得越快的時候,因為無法看清,就越沒有辦法確認,我們是否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奔跑。
1.
五岳散人曾在微博發了一個老鴨湯,他說,“對大多數喜歡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來說,追求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機會有錢。而不是反過來,有錢了再去追求理想”。
因為你在追求自己目標的時候就會融入一個圈子,里面有機會。
對此,我舉雙腳贊成。
雖然此刻的我對這個話題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因為畢竟離“成功”二字還相去甚遠。但是厚著臉皮說,這樣無所事事的我,相比以前一本正經的生活,卻擁有了更多的機會。
拿做公眾號這件事兒來說。正式踏上這條路以前,我還是一個極度內向、缺乏自信的人,雖然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大公司里待著,但是內心一直想做個自由職業者。我不是那種特別有天賦的人,追求的姿勢也近乎難堪,但是斷斷續續,一個人業余經營了三年時間,竟也吸引了一部分讀者,到現在居然可以靠著寫點小廣告支撐生活了。
我是喜歡這件事的,從內心深處來說。假如我開設賬號的及時天,就有人提刀架在我脖子上說,快寫,寫三年你就有幾十萬粉絲,就有很多品牌找你打廣告,你就可以賺錢了,我覺得我會立馬死掉。
因為做這個賬號,我才得以被人發現,后來進入了A公司,后來被更多的朋友認識,有的成為了生活中很好的伙伴,有的給我輸送了很多資源。當然,也是因為這個,結識了很多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的朋友。
而我很清楚的一點是,這并不是依靠我在某個公司或者平臺的力量。所以當你做一件事情,做得足夠好的時候,也許并不是直接奔著賺錢去的,但是很多東西都會當作附屬品饋贈給你。
2.
我在北京認識的一個朋友,每份工作時間不超過兩年,每次工作的目的簡單直接:為下一次旅行積攢費用。她比我大四歲,旅行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我及時次見到她的時候,只覺得她這樣的人生簡直瘋狂,甚至一度想拿一把榔頭敲開她的腦殼看看里面藏的到底是什么鬼!
對于她我有太多的疑惑,比如她不擔心旅行中發生意外嗎?旅行中沒錢了怎么辦?旅行完了回來不是還得生活嗎?未來靠什么支撐?
但是她說,旅行就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這一點。沒有太多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些地圖上的坐標,無論是東京、巴黎,還是紐約、墨西哥,對她而言,都稀松平常,因為它們太過唾手可得,太近了。
“一張機票就可以抵達的地方,不應該叫作夢想,夢想不應該這么廉價的。”她說。我想起《阿飛正傳》中無腳鳥的故事,飛累了就睡在風中。
后來我再也沒有表達過我心中的那些疑問,那些飛離的城市,那些永遠無法抵達的地平線。無論生活背景如何變化,她都在過活同樣的自己。
3.
有人會說,只要有能力,無論怎么樣都可以活得很好。
遺憾的是,很多人的勇氣之低,根本輪不到拼才能。
也有人會說,運氣是很大一部分,可如果你把大部分人的成功都理解為運氣,可以讓自己心里好受一點的話,我也無話可說。
我想說的是,你為什么就不相信自己也有這種運氣呢?你不出去走走就永遠不會有運氣。
人最可悲的地方就在于,一邊抱怨生活,一邊嘲笑他人的勇氣,然后心安理得地過著自己的loser人生。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就已經不再有能力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了,甚至被剝奪了這樣生活的權利。
年紀越大,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成本就會越高。
試想一下,當你老了,任何生活中的一個細枝末節,可能都難以再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維持:幾點睡覺,幾點吃飯,今天吃什么,穿什么樣的衣服,自由的行動,甚至是如廁……
4.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希望你跟我一樣動不動就辭職或者動不動就去旅行,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知道你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那么就要一點點去接近它,越早動身越好。
生活中,無論哪種生活方式,從事哪種職業,其實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也不值得他人去評判,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在俗世中,一個人擁有多少財富的確很重要,它可以用來換很多東西。但是時間,比你所擁有的財富更重要。時間值不值錢,就看你把它分配到什么事情之上,與什么做交換。
每個人的時間都差不多,但是每個人的匯率不同,有些人可以用很少的時間換到盡可能多的財富,有些人則需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換到很少的幸福。
欲望是一個永遠得不到滿足的虛無,大多數人也許一直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生活,但是當他們獲得之后,這種生活他們已經不想要了,所以想清楚,真正能讓自己獲得滿足感的是什么。
5.
Randy Pausch在他著名的“的演講”中提到過一個很實在的觀點。
他說,在我們追尋理想的道路上,我們一定會撞上很多墻,但是這些墻不是為了阻擋我們,它們只是為了阻擋那些沒有那么渴望理想的人們。這些墻是為了給我們一個機會,去證明我們究竟有多想要得到那些東西。
也許現在這段無所事事,看上去灰暗的時光就是一堵墻吧。
那么,墻外見。
還沒看完,名字起的很吸引人。
質量十分好我十分喜歡
寶貝收到了,完好無損,一直都在當當購書,好多年了,正版圖書還打折,比書店買的劃算多了,支持當當,給每一個愛書的人繼續帶來更多好書,更多優惠,極力推薦。
很好,不錯,值得推薦
劈你的雷正在路上,快看看你要怎么活下去
書寫的風趣幽默,有很犀利的嘲諷!印刷不錯!但新書打開一看居然臟兮兮的,還有干癟的蟲子?這是幾個意思?至少不能給好評吧!
書中是社長的以前的問答的集合,有興趣的可以買,我就當支持老前輩了.
很真實,反映了好多社會現象和現在年輕人身上的問題
此書說是直言不諱地講道理,剖析解析人生道理
文筆犀利,分析透徹,受益匪淺,好書一本,值得推薦
關注社長從來不假裝的公眾號許久了,習慣他犀利的語言
喜歡這本書的名字,很有霸氣,希望內容不會讓我失望
是因為這本書才買的其他幾本,非常不錯,物流快,紙質量好,不錯!
社長的書當然要入手啦,這樣的砒霜已經不多了
看看社長是如何思考人生的,但人生經驗還得是自己的,自己經歷自己創。
真的很不錯,居然連我母親60多歲的人了都很喜歡。
人家還在玩手機的時候,我已經拿到了社長愛的號碼牌
時評 作者的筆很真實的說了現在人們的狀態 最喜歡那句 朋友你尷尬的是處境不是年齡
社長很不做,確實不裝逼,寫了很多大實話,多次購買,送人很多本
最近第二次在當當買書了,晚上下單,第二天傍晚到的,因為不在家,所以質量還不知道,等回去有問題再追評吧。
關注社長很久,從來沒打賞過,買一本書,算是一種支持吧。在這個自媒體短平快的年代,能堅持不做作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關注社長的公眾號有一段時間了,喜歡他的文字,這本實體書集合了社長過往的好文章,喜歡社長文字的可以買來細細品讀
沖著這個書名來的。五折搶的。老婆說要拿來做枕邊書。
我拍錯為三本書了 申請了退款 當當反饋退貨快遞上門取件! 可是六天過去了 快遞呢??????售后服務還有更lan的嗎???????
作者年齡30左右,感悟出的人生值得細細品味。人貴在時刻有歸零的心態,充分的認識自己,正應了那句話,莫裝逼,裝逼遭雷劈!
我只能說,此書,有點用處。但用處不大。句句感覺有道理,但是也只是有道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